失而复得的手机 纯真美好的心灵
郁 吉
一、事件陈述
“郁老师,小灵说我偷她的手机。”早操进场时,小安无精打采地踏着步,一脸无辜地对我说。回到教室,我马上问小灵怎么回事。原来,小灵昨天带了一个小熊维尼的黄色手机,她按捺不住兴奋展示给同学看,同学们都发出啧啧的赞美声,小灵心满意足地把手机放到书包里了。谁知,在放学整理书包准备离开教室时,发现手机不翼而飞了。小灵的家长也没有来电向我询问此事。
我问小灵:“你为什么肯定是小安拿的呢?”“他平时总是白我眼睛,对我不好的。”我暗暗好笑,告诫小灵:“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能随便怀疑任何人,知道吗?”也许小姑娘还是坚信自己的判断,只是睁大眼睛看着我不做声。
二、分析原因
于是,我回到办公室打电话给小灵的妈妈,原来妈妈是不想给老师添麻烦,她知道调查这种事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想给女儿一个教训。我告诉小灵妈妈现在我知道了这件事,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我马上拨打了这只手机的号码,果然如小灵妈妈所讲还处于开机状态,显然这是小孩子拿走的,连储存卡都没有毁掉。我又发短信,鼓励拿到的人能还给失主。
三、采取措施
接着,我利用一节代课的时机,在班级中将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不时地观察每个小朋友的表情变化。“昨天晚上,小灵爸爸用自己的手机拨打过了,爸爸的手机有卫星定位的功能,知道丢失的手机的大致方位了。如果小灵的手机是我们班级的小朋友拿的,希望他(她)能把手机还出来。老师知道可能他(她)只是想看一看,玩一玩,但是忘放回去了,相信他(她)以后不会这样做了。明天可以把手机悄悄地放到小灵的书包里,也可以交到我的办公桌上,老师和同学们不会责怪他(她),反而还要表扬他(她)的勇气。如果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是谁,我可以替你保密……”
“不要,我就是要弄清是谁!”小安倔强地说。“我也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幸灾乐祸的小孙嬉皮笑脸地应和着。我忙说:“这不是最重要的。”但我心里明白小安是被小灵冤枉后一直愤愤不平呢!当我看见小孙不发声音后,马上乘势说:“瞧,小孙已经不想追究是谁做的了,真好,我们要给那个同学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小安一听,也闭上了嘴巴。说是这样说,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让家长知道今天发生的事,要是有家长的配合,引起家长们的重视,我们携手一起将孩子的错误根深蒂固地改正,那该多好!
那一天,我的心是忐忑的,用怎样的方法既能让家长一起参与教育,又能比较自然地让家长知道这件事呢?对了,结合本单元语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我第三节课的教育过程回家复述给爸爸妈妈听(我先给了学生们一个事件的引子),然后请家长对此事加以简短的评论。看看家长的态度或许还会找到更妥帖的解决办法。
四、取得效果
第二天,收上本子一看,啊!我们班级的家长真是太配合了。小灵的家长写到:“对老师如此认真、严肃的处理表示感谢,作为家长,又要对老师和学校表示歉意,我要代表女儿向小安道歉:‘小灵不应该冤枉你,希望你能原谅她。’”他们还叫女儿写了纸条真诚地对小安道歉。他们表示:“没有任何证据,仅凭个人喜恶就对同学妄加判断,虚荣心让她自己尝到了苦果,猜忌则会伤害别人的自尊。”
有的家长写到:“借此事件,我们再次告诉孩子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做人的根本就是要诚实,讲诚信。”
“我们家长要注意,不要娇纵孩子带贵重的物品到学校,也要培养孩子管理好自己的东西,以后长大踏上社会也会受益的。”
“真希望这只手机能自动出来。孩子拿走手机也许只是出于好奇,对于家长来说要做好教育工作,使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个妈妈写到:“我想对那个孩子说我知道你肯定不是故意的,请你快把手机拿出来吧!主动承认错误,相信郁老师不会为难你的,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大家会给你改正错误的机会的。”
“那个好奇的孩子最好让她悄悄地把手机还到某个地方,千万不能曝光,这事可能会影响她一生。听家里孩子讲,老师就是这样处理的,我们赞成郁老师的做法。”
接下来,我期待的一幕发生了,当我回到办公室忽然看见那只漂亮的手机正躺在我的椅子上,它的确是非常的可爱。此时,我觉得还来手机的孩子更可爱。我要为她保密。
我把小灵叫来,兴奋地掏出手机:“你看,它回来了!”咦,小姑娘怎么一点不惊讶?“我已经知道是谁了。”“啊?”“当小孙告诉我,你的手机在郁老师桌上时,小怡大声纠正说‘不是的,我是放在郁老师的椅子上的。’”啊!原来全班小朋友比我更早知道了真相,这拿手机的小女孩,是多么天真啊!她是没有坏心的,可爱的女孩,你真勇敢!于是,在班级里我表扬了小怡,全班对她报以了热烈的掌声。瞧,她笑了,也许她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必须找对机会慢慢地让她明白……
五、理论分析与启示
作为一名教师,应“以人为本”,去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就是心灵的艺术,教育工作的展开,首先要与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小孩子容易犯错误,但犯了错误后,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对待,我们要体谅孩子小小心灵中所有的微妙情感,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严加斥责。情感性的语言、合理的处事方法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找准时机,在事发后继续用情去感化,用理去说服,从而促使孩子清楚地认识错误并彻底地改正错误。
本文获得徐汇区德育案例一等奖
本文经“爱满天下”杯第十届全国教师教育论文大赛评审委员会评审,荣获上海市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