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导语,亮出你精彩的瞬间

课堂导语,亮出你精彩的瞬间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沪教版第七册《家乡的桥》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设计导入教学,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家乡的桥》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家乡桥的形状多姿多彩、桥名的趣和桥所带来的乐趣这三方面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案例中我将本课的落脚点放在了“乡情”而并非纯粹的了解“家乡的桥”。

课堂导语,亮出你精彩的瞬间——《家乡的桥》教学案例

黄燕妮

一、背景分析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以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在沪教版第七册《家乡的桥》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设计导入教学,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

二、案例描述

《家乡的桥》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家乡桥的形状多姿多彩、桥名的趣和桥所带来的乐趣这三方面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这是一篇文情兼美、意境悠远的怀乡之作。本篇课文结构清晰,无论是全文还是每个小节的结构特点都很清晰明了。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但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很难产生阅读兴趣,更别说产生情感体验。因此案例中我将本课的落脚点放在了“乡情”而并非纯粹的了解“家乡的桥”。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特点,花足时间紧紧抓住“家乡”二字,让学生读出对家乡的感情,说出对家乡的思念,并通过几首和思乡有关的古诗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作者的怀乡、思乡之情,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能更好地体验文本,感受桥的美,家乡的美,从而体会出作者的浓浓乡情。

导入:

1.跟老师一起写“家乡”这个词。齐读,再读。

师:家乡是什么?

生: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

师:是呀,那么读这个词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指名说。(温暖、思念、激动……)

师: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些曾经因为爸妈的工作原因到异国他乡生活过,也有些同学是远离自己的家乡跟随着自己的爸妈到上海读书来了。能告诉老师你离开自己的家乡多久了吗?

生1:4年。

生2:10年。

……

师:你们想念自己的家乡吗?

生:想。

师:那么提起你的家乡,你想到的是什么呢?

生:温暖。

生:温馨。

生:亲情。

生:关爱。

……

师:是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了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爱与怀念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你们看李白是这样怀念家乡的。(PPT出示:静夜思);贺知章是这样回忆家乡的(PPT出示:回乡偶书);白居易又是这样思念自己的家乡的(PPT出示:忆江南)。

生:齐读相应诗句

师:有一位作家,他的家乡也在江南,虽然阔别家乡已有几十年,但他仍剪不断思乡的情结,他常常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小河。他说:

出示句子: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生:读句子

师: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作者故乡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生:(小河多)。

师:是呀,故乡的小河多得就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理解“网布”

师:也正因为河多,所以

(出示句子指读):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着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师:从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呢?

(重点指导读好“如果提着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这句话。(读出喜爱、自豪感)

2.揭示课题。

师:桥与家乡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浸润了乡情的笔墨去看看那一座座家乡的桥,一起学习第26课——(出示课题 家乡的桥)

生:齐读。

三、案例反思

由于我联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入,导入新课时把学生的情感点燃,他们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其实也在怀念自己的家乡。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情趣盎然,同时又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有效愉悦的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为整节课的学习开启良好的序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运用生动有效的导入形式,就显得极其重要。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本案例中,我如果不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而是一上来就揭示课题,按照文章结构了解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桥名的趣和美以及桥是孩子们的乐园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很难进入到课文的情境当中来。哪怕我把过渡语说得再优美,再抒情。学生也不容易被感染,更不要说完全融入到作者笔下的乡情中来。那么一堂课下来,就是教师自己一个人在对着学生朗诵散文。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感悟生活,体验情感

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改倡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在导入时学生才能够提起家乡想到许多他们切身体会到的感受。如:温暖、关爱、亲情……同时,在朗读李白《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白居易的《忆江南》这些古诗时,我试图通过想象、感受、表情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体验,共同去感受家乡的美,家乡的好,家乡的情,也共同去表达美。孩子们异常活跃,谈得很美,说得也很精彩。再在说的基础上美美地读,这下孩子的朗读非常到位。也为课文的朗读奠定了情感基调。

总之在备课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导语的重要性,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导语,切不可死搬硬套。只有精心设计课堂导语,才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而言之,任何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都要与教学的主要内容紧密相联,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就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