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过程中资源的类型分析
赵文珺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学校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课堂教学的任务已不再停留在简单的传授知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平台。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关注,从以往的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到现在认识到学生也是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学生的各种状态都可能成为重要的课堂资源,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
一般意义上,凡是支持课堂教学开展、并为课堂教学利用的各种条件都是课堂教学资源。而本文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概念界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资源,但并不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所有状态都是所要研究的资源,而只有那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能够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具有育人价值的资源,才是本文所要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这样的资源可以包括学生进入课堂的初始状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或生生互动产生的学生的建议、观点、争论乃至错误的答案等,只要是对课堂教学发展有利的,能够清晰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都是本文所要分析的资源。
二、为什么要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资源就是教学过程中的“育人”的资源。它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与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过程开展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支持因素,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不断推进的“生长元”,如果课堂教学资源贫乏,那么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依托而变得单调、无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而资源的生成是教学过程能否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前提,所以分析课堂教学资源的类型就决定了教师能否开发和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也就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只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资源”的内涵及类型,才能有效地进行捕捉利用,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是被大家所公认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资源意识。传统课堂教学观的影响使得教师把完成知识性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教师的备课以教材为中心,按照教材的逻辑来设计教学过程,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学生配合老师执行教案的过程。可见,教师把教材当成了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而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丰富资源,这样封闭的、不见“人”的课堂又怎么能促进人的发展呢?
基于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认识这些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选择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资源的类型”这个内容进行分析,期望在对类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意识,从而能够判断、捕捉、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能从被灌输的对象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被动的学习走向主动的探索,从而真正成为“要学”、“会学”的人。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有哪些类型
课堂教学过程是纷繁复杂的,而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按照资源的不同特征把它们进行分类。资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资源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可以分为有用资源,无用资源以及中性资源。有用资源即对课堂教学具有推进作用的资源;无用资源即对课堂教学无用甚至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资源;而中性资源是与课堂教学相关但暂时不具有很强利用价值的资源。当教师有这样的资源意识时,在资源捕捉时就能做到捕捉有用资源,放弃无用资源,转化中性资源。按照资源本身的性质,资源又分为学生未完成的“半成品”资源、各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资源和出现偏差、错误的“偏差性”资源。本文主要从资源本身的性质对资源进行类型分析。
(一)“半成品”资源
所谓“半成品”是指学生未完成的思考过程、未解决问题的方法、未清晰的语言表达等。这类资源既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资源,也不能说是错误的资源。“半成品”经过师生或者生生的互动加工处理,打磨成“成品”,让学生一起经历完整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思维从混乱到清晰、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案例:“加法交换律”
师:刚刚我们通过观察两个算式,初步提出了我们的猜想,交换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只是我们提出的一个猜想,这个猜想是否成立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举例验证。
(学生自己尝试举例,教师巡视,捕捉资源)
①45+59=44+60
②73+46=119
46+73=119
③132+56=56+132
对于规律探索课型中资源的捕捉和利用,主要在学生进行举例验证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资源纠正、完善的过程中不断地推进课堂教学。教师并没有直接选取正确的或者错误的资源,而是选取了几个解答并不完整的资源,通过对这样几个资源加工的过程使得学生掌握举例验证的完整格式。
(二)“多样化”资源
这里的“多样化”资源主要指的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各种正确资源。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先天因素、后天环境、教育等的不同,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对不同的知识有了一个自己的理解加工的过程,所以学生对于不同问题所呈现出来的解答就会多种多样,同一个问题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多样化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比较沟通可以使学生发现每种资源的原理都是相近的,甚至是一样的,使学生意识到“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对各种正确资源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师:彩带每米5.4元,小丁丁付了6.48元,他买了多少米?生列式:6.48÷5.4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你能运用以前学过的本领来计算吗?
(问题放给每一个学生,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①6.48元=648分 ②6.48元=64.8角
5.4元=540分5.4元=54角
648分÷540分=1.2米64.8角÷54角=1.2米
③ 6.48÷5.4 ④ 6.48÷5.4
=(6.48×100)÷(5.4×100)=(6.48×10)÷(5.4×10)
=648÷540=64.8÷54
=1.2(米)=1.2(米)
⑤6.48÷5.4=(6.48×10)÷(5.4×10)=1.2(米)
⑥6.48÷5.4=0.12(米)
⑦6.48÷5.4=64.8÷54=1.2(米)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中呈现出来的资源捕捉极具代表性,教师有意识地捕捉了多个层次的资源。通过对各种正确资源背后的原理分析沟通各种多样化资源,总结出一般方法。
(三)“偏差性”资源
“偏差性”资源是指学生在课堂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不遵循正确思路或不按照一般规律的部分偏差甚至完全错误的方法。每个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方式都是不同的,即使教师引导的大方向是相同的,也会有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而这些偏差并不都是无用的,有很多偏差资源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资源也是课堂中的重要资源,偏差只是表面现象,对于这些资源背后的原因分析才是最主要的。对于一些“偏差性”资源背后的原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回归正轨,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反衬正确的资源,理解正确资源所蕴含的数学知识。
案例:“加权平均数”
出示:水果糖的单价是每千克60元,巧克力的单价是每千克100元。
师:我们挑选巧克力4千克,水果糖1千克来研究,这样配置出来的什锦糖的单价定在多少会比较合适呢?同学们自己尝试计算一下什锦糖的平均价格。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捕捉资源)
①(60+100)÷2=80(元)
②(60+100)÷(4+1)=32(元)
③(60×1+100×4)÷(4+1)=92(元)
④(60×1+100×4)÷2=230(元)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排除了错误答案而讲解正确的方法。而是选取了多种“偏差性”资源,在资源处理时就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估算排除错误答案,然后理解正确的计算方法背后的原理,再运用正确的原理来发现错误的原因,使学生避免在以后计算加权平均数时出现类似的错误。
课堂是变动的,可能出现的情况也是复杂多样的,我们要在分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资源的类型,在对资源有了一定的预设的基础上,就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意识地捕捉,然后根据班级的情况灵活运用,真正使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吴亚萍,王芳.备课的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余文森.课堂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6]吴亚萍.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放三收”[J],基础教育,2006(3).
[7]丁凯.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捕捉和利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8]王辉.课堂中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的能力培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