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源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头脑里不切实际的预想、凶事预感、工作压力、个体生活中遇到的冲突等。如表现为两个有吸引力的目标取舍,两个不受欢迎事物必须面对其一,对同一目标的取舍两难等,即心理学中提及的双趋、双避和趋避冲突等。
人们面对众多的刺激,都会通过一系列心理行为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应激的反应强度与刺激物的性质、强度有关,也与当事人本身心理特点有关。这诸多的心理反应可以归纳为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防御反应,表现出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人们常常是通过改变自身条件、改变行为方式、改变生活习惯等来面对应激。同时也有更多的人在寻求社会支持和社区医生的帮助,以缓解紧张的心理应激。有一些人面对心理应激,常常用自我防御机制来减轻由于刺激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如运用否定、外射、内射、退行、幻想、潜抑、反向等方式反映出来。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应用,但不能依靠其解决所有问题,如果经常采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手段,对个体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心理应激与人的健康有密切联系,适度的心理应激即“良性应激”,对人的健康成长和机体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表现为:
1.心理应激是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人成长发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心理应激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条件因素。幼年期的适度心理应激可导致明显的成长发展变化,可以提高个体对生活环境的耐受力,从而提高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应对能力。而那些受到“过分”保护的孩子,由于缺少适度的心理应激,在成长以后往往会发生适应问题,给今后的社会适应带来困难。因此,适度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
2.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适度的心理刺激有助于维持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促进人们迎接挑战,体味生活的乐趣。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如感觉剥夺、单调状态等都会影响到人的心身功能,影响人的正常成长发育。“狼孩”的实例就说明了这一点。管理心理学中有关工业流水线和有关激励的理论研究都表明适度的心理应激的重要性。在人的一生中,人生目标的追求,工作目标的挑战性,工作环境的刺激性,学习与工作的“精神压力”“紧迫感”如考试、评比、检查和竞赛等,都是适度心理应激促进人正常活动与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矛盾,碰到各种各样应激源的侵袭,应对这些挑战可能给我们带来紧张、劳累、苦恼和痛苦,又可能给自己带来成功的喜悦。没有紧张就无所谓松弛,没有痛苦就难以体味幸福和欢乐。人们参加一些充满紧张的比赛,进行一些冒险的活动,如登山、探险,观看“刺激性”的电影用以替代冒险体验,就是这方面的影响表现。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长期的超过人适应和应对能力的心理应激,会引起人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损害人的健康。
慢性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人,可以表现出较轻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强烈急性心理应激则表现出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急性心理应激在临床中常常表现为临床综合征,如急性焦虑反应、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过度换气综合征等。而慢性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人,也可出现上述症状,但一般讲不如急性心理应激时来得那么强烈。这些人常常感到疲劳、头痛、失眠、消瘦,严重者可以出现紧张性头痛、背痛、便秘、焦虑反应、强迫行为、癔症、神经症、抑郁及恐怖症等,甚至产生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心理应激对人健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应激对已有疾病的影响 大量研究证明,较强的心理应激特别是较强的消极的心理应激,可以加重一个人已有的疾病或使其旧病复发,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如一个高血压病人在家庭纠纷中发生脑出血;冠心病人在看足球比赛时发生心肌梗死等。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中,心身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的,这一点对于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武装头脑的社区医生来说,应该有深刻的认识。
2.心理应激与其他因素一起引起新的疾病 心理应激能否单独或参与其他因素一起,引起一个人产生新的疾病,这一点是一个重要的医学心理学问题。有关心身疾病的研究已经证实,心理应激是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人健康与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这已为新的医学模式观点所证实。
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致病因素,但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只是参与并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之一;而在非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心理因素也可以作为一种促发或诱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如当今结核病仍未能消灭、艾滋病的流行等与心理、社会因素有重要关系,在一些精神疾病中,心理因素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