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效果的尝试

关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效果的尝试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大学编著的《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的编排本着从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材广泛,语言真实,融趣味性与实用性为一体,不愧为一套好的听力教材。

关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效果的尝试

王 镇[1]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本文试图在借鉴外教上课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一些认识,对当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听力课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改革

一、引 言

大学英语听力课的开设,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因为在外语学习中,听力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听得懂,才能促进其他各项能力的发展。

浙江大学编著的《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的编排本着从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材广泛,语言真实,融趣味性与实用性为一体,不愧为一套好的听力教材。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笔者在自己授课的同时,经常能有机会聆听别的老师的授课,一是平时工作安排,还有就是借鉴他人经验以改进自身工作。然而,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多的一部分教师在上听力课时,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即放录音带,学生听,然后做书上的练习。相对专业英语而言,这种现象在公共英语授课中尤其严重。由于此种传统的教学法是单一的听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课堂气氛显得单调、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听力课的教法也值得探讨。

二、听力课改进的具体方法

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听是一种输入,说是一种输出,听说是密切联系着的一个整体。如果我们把单纯的听力课稍加改革,上成一种听说课,教学效果必定有所改观。笔者自己在本科生阶段所接受的听力课都由外教讲授,他们所采取的方法几乎都是师生互动,把听力课变成听说课,整节课中大家不仅仅听磁带,看英文原版电影,还有很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听说课使学生能体会到语言学习中既输入又输出的听说全过程,在听的时候要求听觉器官高度集中,然后用大脑将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再通过发音器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种接近于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对学生帮助很大。因此笔者在借鉴外教授课过程的同时,结合了自己平时的一些授课经验,以浙江大学编著的《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试着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改进。

(一)重述所听到的句子

此法为简单的模仿练习,就好像儿童开始学说话一样,要求学生人人大胆地开口,无论是《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中PartⅡListening,Understanding and Speaking,还是PartⅢMore Listening中,只要出现句子的地方,都可以逐句重述。简单容易的句子还可以集体操练,难句或长句可叫基础较好的学生单个重述或说出大意也行。在笔者以前上听力课的时候,外教经常在结束一个练习后,随意挑学生起来对练习中出现的句子进行复述,久而久之,这不仅让我们对练习印象深刻,而且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进行实用句型情景操练

在听力材料中,教师如发现一些使用频度较高的口语化句型,可将其板书于黑板上,然后假设出某个情景,要求学生模仿该句型说出相应的英文句子。例如《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第九课的对话中有这样一个问路的句子: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the station,please?教师可就此在黑板上画一街道地图,设计出一些问路情景,问学生,“你想去图书馆,但不知道怎么走,用英文怎么问路呢?你想找最近的邮局又怎么问呢?……”接下来就让学生进行问路的情景操练。这种情景操练可能是外教最为倚重的一种听力课教学方式,由于外教比较侧重于英语学习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他们对这种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句型比较看重,笔者印象深刻的一次听力课,由于涉及在教学楼里给陌生人指路的情景对话,外教干脆带着我们走出课堂,在教学楼入口处,把大家分成若干小组,让我们大家自由发挥,设计一个问路的场景,对话结束后,别的小组的成员对该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外教给出他的意见。一开始大家不是很理解,觉得这就和小孩做游戏一样,可实际上这种方式反而让我们更快更直观地掌握了这些句型,比死记硬背强多了。

(三)以passage的方式重述dialogue

在《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一、二册PartⅡListening,Understanding and Speaking中,简单的对话比较多,在听这些对话时,可以让学生先合上书听两遍,要求他们尽量记住对话的大意,然后就对话内容进行提问,问题的设计尽量达到引出对话的大意为宜,最后根据问题的提示要学生进行综合和归纳,用自己的语言以passage的方式重述对话的内容。例如在第一册第十一课Dialogue 2“How many languages do you speak?”中,可提出如下问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用完整句子回答。

1.How many languages does Mrs.Brown speak?Mr.Brown speaks four languages.

2.Does Mrs.Brown speak Japanese?Yes,she speaks a little Japanese.

3.How does she speak French?She speaks French prettywell.

4.What trouble does she have?She has a lot of trouble with spelling.

5.How many languages does Mr.Green speak and what are they?Mr.Green speaks four languages.They are French,Greek,Arabic and English.

6.Can he also read and write these languages?Yes,he can also read and write them.

7.Is he very good at spelling?No,he is not very good at spelling.

8.What do Mrs.Brown and Mr.Green some-times do in spelling?They sometimes make mistakes in spelling.

教师可将答语中画线部分的单词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根据这些提示词要学生归纳出对话的如下大意:Mrs.Brown speaks four languages.She speaks a little Japanese.She speaks French pretty well,but she has a lot of trouble with spelling.Mr.Green speaks four languages,too.They are French,Greek,Arabic and English.He can also read and write these languages.Yet,he is not very good at spelling.Both Mr.Green and Mrs.Brown sometimes make mistakes in spelling.

对上课所听内容进行复述,而且要求学生尽量不用书中原文,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概括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笔者发现在非英语专业听力课上课过程中,一些老师也在运用这种方法,可问题出在老师的尺度不严格,不少学生只是手捧书,挑原文中的原句进行总结,自己没有概括,这种方式对学生没有任何帮助意义。

(四)将听力材料passage作为口头交际的媒体

在播放passage时,先让学生听两遍,要求他们在听的过程中速记一些关键的信息词,然后以此passage作为媒体,以口头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所接受信息的情况。所提问题力求涉及短文的主要内容。以第一册第二十课的短文“Who was the small man?”为例,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来检查学生的信息接受情况。

1.When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It was at Christmas

2.What happened in the house on Christmas Day?There was a big party.

3.Who came in the house when the party was going on?A small man.

4.Was he invited to this party?No,he wasn’t.

5.Did he know any body at the party? No,he knew nobody at the party.

6.How long did the man sit and drink at the party?He sat and drank at the party for an hour.

7.What did he and his wife want to do?They wanted to go out in their car.

8.What was in front of their gate?One of the guests’cars.

9.Why did the small man come to the party?He came here to find somebody whose car was in front of their gate.

10.What was his wife doing while he was drinking at the party?She was waitingin their car for him to come back.

以上问题答语中的画线部分即为要求学生记下的信息词,问答练习之后,再让学生根据问题的提示复述短文如下:It was Christmas and there was a big party at the house.When the party was going on a small man came in.He was not invited to this party and he didn’t know anybody here,either,but he sat here and drank happily for an hour.He and his wife wanted to go out in their car,but one of the guests’cars was in front of their gate.He came here to find the person whose car was preventing them from going out with their own car.His wife was still waiting in their car for him to come back while he was drinking at the party.

这种方法有点类似于专业英语八级考试听力中的note-taking &gap-filling,但难度要求没有这么高。这种练习能提高学生听力中捕捉关键词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也提出了要求。

三、改进方法的优点及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的尝试,笔者觉得改单纯的听力课为听说课有如下优点。

(一)变单一的听的练习为综合的听说训练

听和说都是一种言语技能,无论在外语教学中,还是在真实言语交际中都是密切联系着的。听是凭借听觉感受理解语言内容的过程,训练的仅仅是听觉,而说则是借助语言外壳通过发音器官来表达思想的过程,是一种复用式掌握语言的表现。整堂课单一的听的练习势必使学生的听觉产生疲劳,导致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而听说训练则能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同时积极参加活动,可大大提高言语操练效果。

(二)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外语气氛

外语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中国学生平时生活在汉语环境中,接触和使用的都是汉语,较难养成使用外语的习惯。只有外语课才是学生接触和使用外语的主要场所,由于听力课的言语材料比较简单,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以课本中的言语材料为媒体,教师可完全使用外语。听完一篇材料之后,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景,教师用外语提问,学生用外语回答,也可叫学生用外语重述或复述所听内容。这样,课堂上使用的基本上是外语,课堂上有一种浓厚的外语气氛,而浓厚的外语气氛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外语交际和用外语思维的习惯,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

(三)有利于全面关照学生

任何一个教学班级,学生的程度与水平都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有些学生智力一般;也有部分学生基础差,反应迟钝。作为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听说课中,既有简单的句子重述和比较容易的问答题,也有难度较大的对整个passage或dialogue的重述。简单的练习题就让程度稍差的学生做,中等程度的练习题就照顾一般的学生,难度较大的练习题则留给那些成绩冒尖的高材生。通过把握这种练习的难易结合,教师既可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也可以随时了解到学生言语实际能力的进展情况,如发现某个学生有进步,则可加大其练习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有的放矢的练习一般都能较好地完成,每堂课都觉得有所收获,从而能始终保持学习信心,提高他们外语学习的积极性。

(四)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课时

一堂听力课,磁带的播放时间一般只有一刻钟左右,传统的教法无非是重复播放,学生重复听,结果往往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课堂气氛显得单调、乏味。而听说结合的练习则可完全改变这种情况,在练习方法上能比较容易做到多样化。可进行个别操练,也可穿插分组操练和全班操练;采用容易的练习时,可加大练习的密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机会操练,同时也可适当穿插一些较难的练习,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来完成。这样既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还能逐步提高他们的言语技能。由于《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二册比较简单,在大一阶段这种听说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操练的时间完全可以多于听力材料的播放时间,这样一堂课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十分紧凑,且由于练习活动变换多,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能始终集中注意力,精神饱满,兴趣盎然。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实际运用技能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熟练地运用它,使之成为交际工具,因此外语教学的质量不是以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来衡量,而是以学生掌握的技能高低来衡量。在听说课中,学生先听完一个言语材料,然后再围绕这一材料进行问答,重述或讨论。尽管材料内容比较简单,但一般都能提供一个连贯性的情景,就这一情景进行问答、讨论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接近于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今天可以用外语讨论这个题材,下一堂课可以讨论另一个题材,这样日积月累的反复实践,就可以逐步养成用外语进行思维的习惯,一旦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便可信手拈来,从而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2]梁汇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J].大学英语,1998(1):2-3.

[3]藤玉珠.关于提高听力课教学效果方法的讨论[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4(1):21-23.

[4]张俊英.英语寝室与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36.

[5]张辉平.关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4(3):31-33.

[6]张莹.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方法的改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4(2):47-51.

[7]张玉萍.试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法[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1994(12):13-15.

【注释】

[1]王镇,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