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办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吴升扣[1] 施兰平[2] 白 刚[3]
(浙江工商大学体育工作部)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内外部环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高校创办高水平乒乓俱乐部,符合国际潮流与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有利于高校体育的市场化,对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从对目前高校内、外因素的分析结果来看,在高校创办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是可行的。
关键词: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俱乐部;可行性
一、前 言
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发展应走社会化、产业化、学院化之路,这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总方向。高校体育发展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地位日趋重要。如何将高校的教育与竞技更好地结合?如何充分利用高校人才、科技的优势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又如何利用竞技体育的特点和作用来扩大高校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全面培养运动的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乒乓球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高校中开展得尤为普及。本文研究目的便是从竞技体育与体教结合的新思路出发,探讨在我国高校创办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的可行性,以及其他运动项目提供理论依据。
二、我国高校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乒乓球俱乐部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方面都有待于探索与完善。当前,乒乓球俱乐部与省市队并存的“双轨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过渡形式。在乒乓球俱乐部的具体运作中,大多采用股份制组建,乒乓球俱乐部中的校方都是以固定资产核算成资金的形式入股形成校企联合投资。高校创办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具有年龄段与高智商、文化知识相结合的优势,且可使优秀运动员掌握择业技能,扩大就业面,为国家培养知识型运动人才。我国高校乒乓球俱乐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社会及企业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给予了关注与资金支持;俱乐部运动员教练员的待遇有了明显提高;正在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引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之中。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高校乒乓球俱乐部的确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考验。主要问题有:俱乐部资金来源不稳定,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相矛盾,俱乐部法规建设不完善,企业积极性不高等。其中,经费问题对俱乐部的发展与运作影响最大。企业对俱乐部的投资至关重要,俱乐部如果没有经费给予保证,则无法正常运转。在俱乐部的创立中,可以选择股份制、企业赞助和高校独立创办等多种形式。利用社会力量办高校乒乓球俱乐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人才培养、队员流动、产品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更加充分的合作与发展,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双方合作有着美好的前景。目前,我国高校成立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还很少,水平也较低,远远不能满足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需求。
三、在高校创办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的可行性分析
(一)外部因素分析
1.我国体育的产业化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体育教育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不可能承担教育的无限经济责任。自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颁发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体育教育改革也随之逐渐深入。体育教育系统的经济活动已不再是系统内部的一般经济活动,体育教育的产业性质,经济功能体现和体育改革产业化发展已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的必然要求。
2.我国体育体制的战略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一步改革体育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和运动项目要积极推行协会制和俱乐部制。高等学校与企业办高水平运动队所形成的行业体育正在逐步壮大,这是一种打破整合形成的新机制,也是体育社会结构分化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利益群体。随着体育产业化、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将比以前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高校创办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提供契机。”高校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影响力。大学生运动员的年龄阶段,正是进行运动训练的黄金时期。高校应随着社会体育的不断改革,积极改革乒乓球运动队的管理体制,将俱乐部体制引入高校乒乓球队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承担重任。
3.国际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21世纪各国竞技发展走学院化之路是必然的趋势,利用高校的人文环境、教育环境,在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同时,培养体脑平衡的运动员,提升运动员的全面素质,扩展运动员的就业途径。我国的竞技体育战略和体育教育制度必将顺应时代的潮流,未来我国优秀运动队必将要走与教育结合、市场挂钩之路,而俱乐部制将是各项目的主要发展形式。
4.高校独特的优势魅力。现今,家长和学生不仅仅将眼光放在死读书上,同时也注重孩子特长、爱好的培养。高校乒乓球俱乐部既可以发挥学生乒乓球运动的特长,又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文化,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认识到竞技运动中蕴藏的商机,他们既可以利用乒乓球这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集趣味性、比赛性于一体的运动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可以借助高校的知名度来树立企业的形象,激发潜在的商业价值。
(二)内部因素分析
1.内部积极因素分析。高校本身需要利用俱乐部的形式提高自己的声誉和办学实力。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生源状况决定了将来学校的发展可能,而生源质量又需要依赖学校本身的实力与知名度来提高,两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而一支高水平乒乓球队,通过比赛、媒体传播,可以充分展现一所高校的风采,提高高校在公众的形象和知名度,从而得到公众的认可。如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利用在全国的比赛中乒乓球俱乐部队员取得的成绩而产生的积极影响,远远超过一般宣传能够达到的效果。另外,目前高校的硬件设施比较完备,基本可以满足高水平乒乓球队的发展,对企业来说也可以减少大笔开支,从而减少投资压力。在对高校现有场馆、设施的调查中发现,所有高校有标准乒乓球馆占80%,有综合训练馆占50%,有42.5%的高校有保健恢复室。
从学制和学习训练环境调查看出,高校目前学制基本可以满足乒乓球运动人才成长需求。在所调查学校中,所有学校均有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有70%的学校设有博士生教育,这样学生在校时间最长可达10年,最短3年,基本可以满足运动周期需要。
2.内部制约因素分析。高校乒乓球队目前水平较低,影响面小。高校乒乓球队与职业队相比水平差距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小,企业作为投资方,必须考虑投入与产出,为其产品、企业带来的效益。高校招生体制限制了高水平运动员的进入,我国高校招生体制严进宽出,许多高水平运动员,由于受到文化成绩的影响,而不能进入高校,从而影响了高校乒乓球运动人才的整体水平,影响企业投资的长远发展。我国相关俱乐部建设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高校各种体制规章,也不能保证投资方利益,从而影响投资方热情和积极性。
四、结 论
从对我国高校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内外部环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在我国高校创办高水平乒乓俱乐部,符合国际潮流与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有利于高校体育的市场化,对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从对目前高校内、外因素的分析结果来看,高校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充足的师资,在高校创办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曹可强.论我国职业俱乐部的文化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1(4):8-11.
[2]张林.我国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5).
[3]曹玲.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4):31-33.
[4]王朝军.高校办职业篮球俱乐部的调查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4):39-74.
【注释】
[1]吴升扣,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训练学。
[2]施兰平,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训练学。
[3]白刚,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