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职学校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中职学校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实施校企一体化合作的关键。在征得家长同意后,组织入选学生组建以企业冠名的“定制班”。学校通过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既有学生管理水平,又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双师型”学生管理队伍。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及班主任工作模式也需要创新,制定准企业化管理体系下的学生、班级管理方案。

中职学校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魏 瑾 鄢 鸣

(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

【摘 要】 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现阶段职业教育不仅是规模性的发展,更是结构性优化和质量的提升,而“校企合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校企合作的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数量正逐渐增加,但是合作质量依旧很低,原因是对校企合作没有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研究,社会各界对校企合作有着不同的理解,面临着工作组织不落实、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等诸多问题,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合作还只是浅层次的合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经过不断探索,笔者在“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了校企共同体建设的探索。

【关键词】 中职学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在这种形势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良好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环境,是我们亟待去探索和尝试的。

一、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类,即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和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而言,往往造成学生理论与技能的比重失衡,学生常常是拥有几个证书,却不知如何处理工作;对企业而言,不易调动企业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其原因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无法真正从这种模式中获得利益,因而合作动力不足,活力不够。

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上处于主导地位,学校主要承担理论基础教育任务,为在企业开展生产实习教学奠定理论基础;企业主要承担实际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任务。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强调了今天的就业,忽视了明天、后天的就业,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培养;学校也会因为出口的畅通得以暂时解决了“求生存”的问题而忽略了学校作为教育主体所承担的主要职能和义务。

由此可见,无论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均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二、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的真正内涵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合作理念: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二是建立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职能,实现人才培养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其核心是突出能力本位,满足企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满足学校、企业和人才三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设程置方面应该更多地征求企业的意见,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把人才市场的短周期性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强人才市场宏观预测的指导性,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企业也必须明确认识到,支持和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潜在的价值。

校企一体化模式是指中职学校在政府主导下,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与职工技能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的一种教育模式。学校在企业与学生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为企业和学生提供持续的服务,从而获得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构建思路

1.建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建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实施校企一体化合作的关键。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必须是学校和企业的优秀人才,来自学校的成员应当熟悉课程开发的理论,能正确看待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能灵活运用职业目标分析的基本原则;来自企业的成员应当熟悉岗位技能的基本能力、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全程参加课程开发、教学与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应紧密合作,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等以学科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准确的岗位需求分析基础上,共同完成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重组,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市场调研

采用以学生企业实习、教师企业实践为主的方式针对本地区行业开展市场调研,重点调研与学校专业对口的人才需求旺盛的典型代表性企业。重点调研问题:职业岗位、职业标准、企业生产过程、企业经营状况、人才结构、基本待遇、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强度、发展空间等。完成开设该定制班的调研报告、开设该定制班的论证报告等资料。

3.签订校企一体化合作协议

与企业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通过签订“订人员、订数量、订知识、订技能”的用人和人才培养的“订单”,明确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就业的最终实现。

4.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

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标准,共同进行前期宣传,共同选拔学生。在征得家长同意后,组织入选学生组建以企业冠名的“定制班”。

5.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根据该行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校企共同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包括配置与企业生产同步的专业设备,引入相关企业CIS系统(含企业LOGO、工作服、企业标语、企业规章制度等),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形成真实的职场环境,并逐步产生经济效益。

6.学生管理

学校通过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既有学生管理水平,又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双师型”学生管理队伍。在班主任定位方面,选择有企业挂职锻炼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副班主任,直接参与班级管理。副班主任每周到学校1~2次,参与班级重要活动,检查教育教学及生产情况,实现校企共管的无缝对接。学生寝室布置与管理也应与教室、实训室同步,应具有明显的企业文化特点。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及班主任工作模式也需要创新,制定准企业化管理体系下的学生、班级管理方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以便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改革。

7.教学管理

首先,需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企业必须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必须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学校在把握定制企业需要的基础上,深入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开展职业岗位和样板人才分析,结合现代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趋势,确定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制定初步的教学计划,并与企业共同协商、论证并加以确定。教学部门按照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扎实开展教学常规检查等工作,加强对定制班教师管理,强化激励机制,坚持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与考核,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环节进行督察和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由校企双方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

在课程开发方面,应与企业共同确定课程方案,依据其职业岗位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由学科本位向就业本位转变,以生产(工作)过程为主线,建立“业务流程式”、“工艺过程式”等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教材开发方面,可与企业共同开发订单班特色教材,有的课程可以直接引入企业的资料作为教材,如员工手册、产品说明书等。

在教师培养方面,一是由学校对任课教师的资质做评估(包括专业水平、企业挂职经历、教改意识等),选定各课程任课教师。二是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师资的运行机制,搭建多元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平台。同时,积极引进和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在学生评价管理方面,对定制班学生的管理和评价必须依据其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制定以学生的能力评价为主的评价办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客观评价。建立起对教师和学生的科学评价机制与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8.学生实习管理

学校根据学生的实习去向指定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全程跟踪定制班实习,继续记录好学生的成长档案直至学生毕业;企业指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专家担任定制班实习指导专家,实习指导专家既是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者,又是实习工作的组织者。

四、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构建中的其他问题

1.学校整体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企业需要”是校企合作深层推进的基本原则。在企业介入的仿真环境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学校如何考等问题,实际上牵动着学校的整体改革。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办法和专兼职教师结构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都要改革。只有各部门整体联动、综合运作,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深层运行。

2.校园文化建设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校园文化承载着不可忽视的育人功能。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不断创新为核心理念,以“校企一体化定制班”建设为契机,推动学校校园文化的实践创新。提炼我校内涵式发展中的核心价值文化,凝练与企业文化相对接,以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为目标,有凝聚力、凸显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3.质量控制及滚动修改

校企一体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在此项工作中应贯彻“PDCA”的工作模式(计划、实施、监测、改进),不断提升该模式的科学性、适用性。

4.定制班及非定制班的兼顾

如正常运行校企一体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则会有一定比率的学生调整到校企一体化定制班,这同时也意味着还有一定比率的学生是非定制班的,我们在开展校企一体化定制班研究的同时,也要兼顾到非定制班的协调发展。

五、校企一体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

(1)学校应积极促成由政府、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专家组成的理事会,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决策、信息支持、资源协调与保障。

(2)挂职锻炼的纵深,双师双挂,相互提高。企业总经理担任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学校的校长担任企业的副总经理;企业的技术、业务经理和学校的教务、实训、学工、办公室、教研室主任互相挂职;学校任课教师、班主任和企业的班、组长到对方单位互相挂职。双方挂职人员轮流开展教学交流和技术研讨,学校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指导,使得学校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企业老总既是老总又是老师。

(3)校企联动招生模式的探索。学校和企业联动,对初中毕业学生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学校介绍办学优势和定制班的培养模式;企业宣传企业特色、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

构建校企一体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各方面的条件作为保障,包括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人才培养模式是联系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的一座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探索校企一体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林洪,张俊茹.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

[2]余祖光.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进展、问题及其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