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职学校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研究

中职学校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武汉市旅游学校为例进行研究。中职学校校园物质文化是在一个特定空间环境中的特殊文化,具有以下特性:①地域性。中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其物质文化建设首先应表现出教育的功能和特色。专业特色是中职学校的物质文化不同于一般企业文化,更是校园物质文化中的一个闪光点。市旅校拥有中职学校最大的图书馆,注重图书资料的及时更新,

中职学校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旅游学校为例

华 夏

(武汉市旅游学校)

【摘 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价值观念基础上进行物质与精神创造的结果及其过程。校园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是学校文化的物态形式。它为师生员工提供生存发展的可能性,对进入其中的师生具有导向、约束、凝聚、同化等方面的功能。作为载体,校园物质文化为学校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营造近似企业特色、适应学生成长、促进教师发展的育人环境,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作物质保障。本文以武汉市旅游学校为例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中职学校准企业化管理;校园文化;校园物质文化

美国IBM的一位董事长说: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取得何等成就,主要决定于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内在动力。可见,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校园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是校园文化的物态形式。作为载体,校园物质文化起着构建校园文化氛围、沟通信息、扩展人际关系、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育人设施和丰富校园生活等作用。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一般是通过学校环境、学校文化设置和学校标志等物质形式来体现的。而在准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校园物质文化可以帮助营造近似企业特色、适应学生成长、促进教师发展的育人环境,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提供物质保障。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

文化作为人类生活本身,从一开始就同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联系在一起。马克思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就是人的自然化过程,也是自然的人化过程。人的自然化即人对自然的适应,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自身进化的过程。自然的人化则是人类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的改造,使之适应人的过程。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可能性,但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则需要人类通过生产实践去改造。同样,校园物质文化提供了师生员工生存发展的可能性。

(一)校园物质文化的内涵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外部表现形态,存在的形式为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设施和校园标志等有形事物,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感受到的一切物质性对象的总和。

中职学校校园物质文化是在一个特定空间环境中的特殊文化,具有以下特性:①地域性。校园物质文化实际上是校园环境文化,这必然会受到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②形象性。对于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和它的存在形式都有一个外部形象。对校园文化而言,以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是无形的,必须寓于或投射到物质形态中,才能被人们感觉到、体会到,才能促使人们去适应并内化为精神。③教育性。中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其物质文化建设首先应表现出教育的功能和特色。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校园物质形态是学生与学校联系的感情纽带。④专业性。专业特色是中职学校的物质文化不同于一般企业文化,更是校园物质文化中的一个闪光点。学生在特定的物质文化氛围中,每时每刻都与物质文化发生关系,受物质文化显形或隐形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精神气质。如服务类学校与技工类学校师生表现的气质有显著区别。⑤动态性。校园物质文化是动态发展的,一种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淀和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唯物主义发展观,在传承中求变,在求变中升华,使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永续性。

(二)校园物质文化的作用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而校园物质文化则是学校师生员工劳动的结果。一方面,师生员工作为校园物质文化的生产者和创造者,使学校处处打上自身的烙印;另一方面,师生员工又是校园物质文化的消费者和享用者,从而使自己在自身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中得到营养和陶冶。物质文化自诞生之日起便担负起了教育校园主体的职能。正如先秦思想家荀况所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说明好的环境对人产生好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可以塑造出优良品格,校园物质环境更是如此。

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设计

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一般是通过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设施和学校标志等物质形式来体现的。

(一)校园环境与布局

校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情绪。武汉市旅游学校(以下简称市旅校)从25年前的低檐矮舍发展到现在的高楼林矗,由名不见经传到名扬全国。如今的武汉市旅校是一座文化大观园,花间幽径构思精巧,名诗佳句随处可见,课堂内外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如今的市旅校是一所绿树成荫、四季花香、鸟飞鱼跃,处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朝气的花园式绿色文明学校。

校园建筑是校园布局中的基干和核心。校园建筑设置不仅要满足教学、科研、生活所需要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满足某种价值追求和审美需要。武汉市旅游学校主体建筑呈S形(图1),从顶部俯视如同一条龙,寓意旅游学校似腾龙飞舞,四海奔腾,蒸蒸日上,蓬勃发展。还考虑到不再让师生员工遭受酷暑严寒侵袭,在建筑体中可以直接通达到每一层楼每一间教室,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img4

图1 武汉市旅游学校全景

(二)校园文化设施

“要让墙壁也说话”。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生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旅游学校遵循“服务为本,语言见长”的办学理念,结合专业特色,逐渐形成“人人讲究礼仪,处处体现服务”的校园文化。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开设专业相关的图片,时刻提醒学生作为一个准职业人什么是规范的行业着装、行为等。文化墙上展示着学校办学理念、追求目标、校训、优秀学生与名师介绍及服务行业的言行规范。

校园雕塑主要着重于描绘人、歌颂人的美和力量。市旅校在校园雕塑建造的构思中,赋予了每一座雕塑以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教育意义。雕塑一:篮球场上正在打球的学生,象征着旅校学生在茁壮成长。雕塑二:在美丽的校园里正在聚精会神读书的少女,象征着具有自学能力的旅校学生为祖国为明天而刻苦学习。雕塑三:历史名人塑像。无声的雕塑,通过学生们的联想,变成了有声的教育实体,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起到了润物无声、熏陶渐染的重要教育作用。

校园服装反映了校园群体的特征,还能营造一种交际的气氛。市旅校不仅学生有统一的校服,教职员工也统一定制凸显服务行业特点的校服。

学校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设施之一。市旅校拥有中职学校最大的图书馆,注重图书资料的及时更新,图书资源丰富,专业书籍配备齐全,更是实现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图书资料的使用率,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作为职业学校,实训设备的建设特点显著。市旅校在2010年9月入驻由武汉市江汉区政府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新校区,校园环境一流,教育教学设施一流。3栋气势恢宏的教学大楼,2 000多平方米的形体训练中心,3间3D模拟导游室及7间液晶品牌计算机房,模拟酒吧、茶艺室客房、中餐厅、西餐厅、烹饪操作室及示范一应俱全,所有模拟教室都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有可容纳1 000多人堪比酒店标准间的现代学生公寓,及可容纳近2 000人同时就餐的大型学生餐厅。

(三)学校标志

校训、校徽、办学理念等是突出教育特点、彰显本校特色最直接的手段。武汉市旅游学校是我市最早开办的旅游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唯一一所由教育局开办的旅游类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服务为本,语言见长”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人人讲究礼仪,处处体现服务”的校园文化。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武汉市旅游学校的校训为:明礼、弘毅、厚德、尚能。明礼即知书然后达礼、讲文明、懂礼仪,是对师生行为规范的最基本要求。弘毅即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尚能”之“尚”有尊崇、注重的意思,“能”可解释为能力,包括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尚能是主张人应喜爱和注重学习。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尤其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做现代社会的高尚人。

企业标识中的文化和道德内涵的表达是企业物质文化彰显的重要方式,优秀的企业总是从本企业的文化历史传统、职业道德规范、社会责任、企业使命等重要方面去设计形象,并以简约的方式反映企业的文化道德内涵。市旅校根据学校特色和行业特点,设计了包含马超龙雀标识的校徽,寓意是天马行空、逸兴腾飞、无所羁缚,象征旅游学校蒸蒸日上。马是古今旅游的重要工具,奋进的象征,象征旅校人积极奋进,不断向前。

标准色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指定的某一色彩或某一组色彩,用来表明企业实体及其存在的意义。市旅校的标准色为蓝色。蓝色易使人想到蓝天、海洋、远山、严寒,使人具有崇高、深远、透明、沉静、凉爽的感觉,它象征着幸福和希望,是现代科学以及智慧和力量的象征色彩,给人以高深莫测之感。学校的网站、办公文具、校园标识都用到了标准色——蓝色。

透过这些显性的校园文化层面,折射出的是学校办学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学校精神层面等深层次的、隐性的、深刻的校园文化内涵。

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校园建筑与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是校园文化物化的结果,是历代师生员工的发展历史,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理念,承载了校园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教育发展和文化变迁进程。第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因校而异,特点主体鲜明,寓意深远。第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全身心的参与与投入。第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注重品味。第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须逐步推进,渐续展开,动态管理。

古语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对于学校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在准企业环境下借鉴企业经验,结合专业特点营造具有中职学校自身特色的物质文化对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培养都起到无声胜有声之效。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2]鲁宏飞.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秀清.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