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艺术融入高校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融入高校艺术教育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包括各族人民创造和传承的民间艺术。中国民间艺术是以农村劳动妇女为主体的农村亿万劳动群众创造的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时,既要追随现代艺术潮流,同时也要捍卫与延续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专门培养高级设计人才的主要途径,中国目前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设有艺术设计专业,但是设计大国不等于设计强国。

民间艺术融入高校艺术教育[1]1

苏 然[2]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逐渐失传甚至消亡,希望能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更多地融入民间艺术文化,使学生知道,传统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之一,强化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爱国主义的认同感,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传统文化;本土性;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普通劳动群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日常的民俗生活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的功能是多样而综合的,民间艺术具有民族性、集体性、地域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具有艺术、哲学、文化、宗教、社会、民族、民俗、历史、政治、经济等广泛的文化价值。

中国民间艺术包括各族人民创造和传承的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土地辽阔,山川地貌多姿,地理资源丰富,经济生活方式多样而稳定,也因此孕育了灿烂多彩的民间艺术。从创造和制作方式上看,有自娱性的、有副业性的、有职业性的、有作坊性的;从民俗形态上看,有生产、生活类,有节日、礼俗类,有居住、建造类,有仪式、表演类;从材料材质上看,有土木泥石类、有木棉麻锦类、有纸皮铁铜类、有丝陶瓷玉类;从创作手段技法上看,有雕塑雕刻类、有画绘剪镂类、有印染织绣类、有建筑制作类、有工艺器具类;从题材内容看,有民间神祇类、有民间祥物类、有年画风筝类、有家具用具类、有服饰民居类、有木偶皮影类、有游戏游艺类等。

中国民间艺术是以农村劳动妇女为主体的农村亿万劳动群众创造的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它融于民族群体的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礼仪信仰的社会生活中,是由原始社会到今天的中国本土文化来传承与延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域特征;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态中历史最悠久、群众性最广泛、地域特征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深厚的艺术形态,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劳动妇女为主体创造的剪纸、刺绣、面花等民间艺术,以男性为主体的有皮影、木版年画、风筝等。

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人类因有了艺术,才出现了文明,从而形成了文化,因此,作为艺术范畴内的一员,美术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面上看,用一定的物料、材质等手段塑造出或平面或立体的作品称为美术,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美术作品反映了过去、当前甚至未来的社会生活以及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而学生通过学习传统美术作品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丰富文化,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有更强的直观性。学生可以认识到文化的持续性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再将它发扬光大。

传统艺术是指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类艺术思想与艺术作品,它反映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并对现今社会和艺术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与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保护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已经充分意识到构筑国家、民族现代先进文化的奠基石就是传统文化。而中国有着5000年历史的悠久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反映,中国传统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曾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各种文化形态的影响,并在相互吸收、融合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时,既要追随现代艺术潮流,同时也要捍卫与延续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印染花布、剪纸、捏制陶器、编织壁挂、刺绣等,避免中国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失传,使学生对民间手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体会。

艺术教育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有知识并不等于有修养,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手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审美心理,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和文明进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融入中国民间艺术的内容,是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和走入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在近代,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艺术素质的内在本质是审美价值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专门培养高级设计人才的主要途径,中国目前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设有艺术设计专业,但是设计大国不等于设计强国。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大量粗制滥造的设计都是在没有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过于片面化和符号化地使用中国元素,表现出形式上的牵强附会和内容上的乏味空洞。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国民族的本土性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意义的东西。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运用传统元素进行设计时,能够联想到的就是水墨图案、书法字体等目前市场上已经泛滥的中国元素,显示出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对学生传统艺术文化培养的缺失,学生对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大多只了解皮毛,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即使有意识运用了一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图案,也只是有“形”而无“意”;而过分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又造成“为传统而传统”,将中国元素神圣化,使传统符号不再是灵感的源泉,而成为包袱和负担。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对美术教育的教学目的定位为教授学生绘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有学者提出了美术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感受力。因此,美术教育除去单纯的动手能力训练之外,更是对人文学科的学习与熏陶。目前,美术课程的教学范围既有传统的绘画、雕塑、装饰,更拓宽到了摄影、摄像、电脑设计等,而美术专业也都统称为视觉艺术专业,不再是将美术专业孤立起来,而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美术与人类的生活、情感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传统艺术类课程与审美是紧密相连的,具有较强的人文气息。在学习与了解各种传统艺术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对于美的鉴赏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有很好的审美能力与人文修养的设计者。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都知道,进行设计工作时需要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而蕴含着几千年文化的传统艺术就是我们获取创作灵感的来源。传统艺术作品中蕴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各种信仰、思想、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而这些又正反映了人文精神,学生通过学习来源于生活的传统民间艺术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的内在思想和情感可得到充分的表现,进而发展其个性。因此,美术学科同其他的人文学科一样,对学生会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人文学科的学习,更需要重视多元化的教育。学生在学习我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同时,也要对其他国家和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美术文化进行了解和鉴赏,以一种平和、渐进、健康的方式进行文明的互动,减少误解和敌意,促进本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共同发展。

随着当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如今的青少年每天接触的是电影、电视、网络、流行音乐等各式快餐文化,如何使从小深受快餐文化影响的孩子们接受和欣赏祖先们所遗留下来的传统艺术是教育者的必修课。传统艺术与流行艺术也是相对而言的,因此,流行艺术是当今媒体时代产生的特定的文化,我们应辩证地予以看待。如果片面否定流行艺术的价值,实际上也就否定了当代文化特有的意义;而反过来讲,如果一味迎合这些流行艺术,最终也将会造成传统的丧失和高雅艺术的缺位,同样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就应该使学生知道,传统艺术是祖先从昨天走到今天的进程中所留下的印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之一。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爱国主义的认同感,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文物和历史古迹的不可再生性,珍贵的历史文化一旦被毁坏,就等于永远消失,对人类历史都是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传统民间艺术是人类过去创造的种种制度、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构成的表意象征,能够了解过去、现在,展望未来,从而使学生树立起自觉保护历史文物和古迹以及学习和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意识。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当地历史上遗留下的文物珍品;对一些古迹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它的过去。

近两年,我国已意识到对传统艺术保护与抢救的重要性。因此,在了解和学习传统民间艺术之后,可引导学生参与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许多传统手工艺,如泥塑、面塑、剪纸、皮影戏、年画等这些农耕社会留下来的民间艺术正在远离我们的视线,面临消亡的威胁,对这些传统民间手工艺进行搜集、记录、学习是一种历史性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组织学生访问民间艺人和其他传统文化保留者;也可学习描绘、制作有关民族、民间艺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世界美术都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家创造的,构成了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加深对文化多元性的了解,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开阔视野,提高全球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绝不能隔绝,互补共荣才能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我们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是人类的文明成果,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有其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强化对民族、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民间艺术兼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作用,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联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礼仪风俗,在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史中发挥着错综复杂的作用。民间艺术不仅美化和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还能培养健康的美感,陶冶高尚的情操,鼓舞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总之,在日益机械化、物质化的时代,对传统文化的遗忘和人文精神的失落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具有人文性质的高校艺术教育不仅要让人们认识和传承传统民间艺术,更要延续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唤醒人们内心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陈新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9—24.

[2]史鸿文.中国艺术美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110—115.

[3]祝帅.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78—85.

【注释】

[1]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融入现代高校艺术教育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Y200906844)的课题成果。

[2]苏然,硕士,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