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险专业保险精算课程本科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张少军[1]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摘 要:保险精算课程是保险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探讨了保险专业本科精算教育的定位和课程特征,结合目前高校保险精算教学现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精算教育的若干建议,期望能够对保险专业本科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教学改革;保险精算;人才培养
一、引 言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保险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对不同层次的保险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因此需要高等院校在对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方面,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而保险精算作为保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精算在保险、投融资及风险管理相关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保险业的发展,相关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这也对保险精算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立足目前的实际情况,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保险专业学生与社会的无缝链接,是亟待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保险专业本科保险精算教育的定位
本科教育是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位培养教育的基础阶段,本科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水平。保险专业是伴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而开设的,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主要在于培养适应国内外保险经营和管理要求、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以及从事保险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直接决定了保险专业教学要遵循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保险专业本科精算教育的定位,应该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保险精算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其他的综合能力,同时在精算教育过程中强调保险专业学科的完整性和综合性,注意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迁移。在本科基础教育的前提下,不能按照精算师从业资格的标准为基准,而应该注重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培养建设,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精算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合理的精算知识结构和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联系保险实际问题,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作为初级精算师的基础,并以此为基础继续科学研究工作或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等承担与精算相关的实际工作,服务社会。
三、保险精算课程特征
作为保险专业的基础课程,保险精算课程内容与其他的金融保险类课程内容相比较,具有以下特征。
(一)多学科的交叉
保险精算课程是具有较多理论基础的应用性课程,保险精算课程教学的成功依赖于其他系统的课程理论训练的结果,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涵盖了经济、金融、数学、统计的相关内容,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学生需要具备保险学原理、风险管理、金融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以及投资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学中应在着眼于保险的基本理论,在了解各个险种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同时兼顾保险精算与保险实务的有机结合。
(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保险精算起源于生命表的编制及对人寿保险费率的计算,在处理以保险业为基础的风险管理问题中,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主要以所拥有的保险学知识为基础,应用各种数理模型来分析和估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国外的精算教育发展得较早也较为完善,职业资格考试也较为成熟,如北美精算师考试,集中了较多专业人员从事相关研究和工作。随着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对保险精算教育的认识也从早期的寿险领域扩展到了非寿险、再保险领域,并将逐步扩展到商业养老金计划等领域,这一方面扩宽了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求相应的从业人员具有精算理论的专门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需要实践经验
保险精算的课堂教育侧重精算理论知识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的教育时间相对有限,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而保险精算研究的是在保险经营过程所面临的各种的风险问题,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算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技能。
四、目前高校保险精算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南开大学首次引入北美寿险精算合作开始至今,国内大多数高校都采取了不同形式开展保险精算的教育,相关方面的教学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保险精算本科教学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
保险专业学生大多数来自文科,相比较其他专业,如数学和统计专业学生而言,数理基础相对薄弱,因此部分学生害怕学习相关精算知识,尤其是在涉及与数理知识相关的精算知识时,存在畏惧心理,导致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受能力存在不足,但保险精算师传统的工作领域仍是保险业,主要是从事保险费率计算、责任准备金计提、风险投资和偿付能力评估等工作,在对费率计算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对保险精算教育是学历基础教育还是从业资格教育的定位存在差异
目前,部分高校本科保险精算的教育侧重于精算师考试的培养教育,关注考试的通过率,这种教育方式部分有助于精算体系的培养,但精算师的考试仅仅是从业资格的认可标准,保险专业的本科教育并不等同于精算师的从业资格教育,仍应以精算基础知识的教育为主,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保险精算教育中实践相对缺乏
目前高校的保险精算教育大多侧重理论的教育,对实践的教学开展得相对较少,与保险业实务部门的联系也相对较少,没有形成较好的合作关系,交流也相对匮乏。
(四)高校保险精算教育相对缺乏自己的特色
高校的保险精算教育基本上是沿用翻译过来的国外的精算教材,根据精算师考试的体系要求,选择内容进行教学。研究型高校和教学研究型高校对保险精算的教学区分还相对模糊,缺乏自己的特色。
五、改进保险精算教育的若干建议
(一)完善知识体系教育
加强学生的数理知识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完整性。但数理知识只是学习保险精算的基础,不是教学的全部。在实际的利息理论、生命表、寿险(非寿险)精算、风险理论等内容的教学中,更要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保险、金融、投资等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另外,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选修课程或增加专业选修课以及强化数理基础课程(如:投资学、金融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增加保险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明确教育定位
明确学校本科教育定位,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但又区别于具体的技能培养,保险专业的精算教育不能以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为衡量标准,应以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研究中的创新能力为基础,增强其创新意识,通过设置险种设计大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利息理论等这些和学生以往学习有一定联系的课程开始,逐渐引入保险精算的核心内容。
(三)加强实务互动交流
针对保险精算课程教育中实务教育相对缺乏的问题,可以适当地增设精算实务的课程,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实务知识。一方面,可以采取聘请保险实务导师的方式,以及进行保险实训的方式,请实务界专家传授保险精算的实务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创造环境鼓励专业教师和保险业界的项目及课题的合作,或有条件的选派到保险业进行挂职训练,使得专业教师在实训、合作等环节深入实务界,从事实际工作,了解保险行业的具体需求、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积累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让学生到保险业相关岗位实习,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积累经验和技能,从而与实务界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交流,缩小高校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实现无缝连接。
(四)重视案例分析的方法的应用
案例分析的方法在保险学其他相关课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保险精算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较少,保险精算的课程内容,大多依赖于各种前提假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推导。但这些又不同于单纯的数理运算,而是从实际事物中提炼出来的。新的险种、新的法律和政策法规,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引起计算方法的更新,因此可以将案例教学的方法逐步引入到保险精算的课程教学中。
(五)突出保险专业特色
针对保险专业学生,在精算的课堂教学中要克服其对数理推导的畏惧心理,将数理知识仅作为解决相关保险问题的工具,突出保险专业特色,在教学中重点体现在产品开发、费率计算、准备金计提、投资决策、保单现金价值计算等内容上的实用性上;并要注意对保险相关知识的关联比较分析,做到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同时,不断吸收国内外保险精算教育与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理论前沿进行授课,并适当地增加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总之,保险精算课程作为保险专业的基础课程,只有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摸索,才能拓宽教学维度,提高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对我国精算教育和精算师培训若干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预测,2001(1):22—25.
[2]郑亚娟.基于高等本科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30—32.
[3]哈斯其其格.对保险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基于全球化与混业经营的背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7):93—96.
[4]卢燕.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保险专业课教学探索[J].中国城市经济,2010(8):149.
[5]李延敏.地方财经院校应用数学专业保险精算人才的培养建设[J].科技传播,2009(12):104—105.
【注释】
[1]张少军,博士,研究方向为精算与风险管理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