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以人为出发点与归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应追求快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不能偏离评价目标和教育目标。本文基于人本管理,分析了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再在构建原则的指导下从以教师为本、以学生

游和远

[摘 要]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科学评价教学对于管理和优化教学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财经类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基于人本管理,分析了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再在构建原则的指导下从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幸福为导向三个方面引入包括新增海外经历教师人数在内的12个指标。本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服务于新时期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满足感与学生满意度。

[关键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人本管理;指标体系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较早设置的专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国家的农林业管理部门和农村经济领域输送了大量的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目前我国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要分布于综合性院校、财经类院校以及传统的农林大学,如何依托各自学校的特色构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同时又保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传统教学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就成为各个学校专业发展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在该专业学习的学生就业发展也有紧密联系。因此本文将基于人本管理,以浙江财经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背景,以专业教学为切入点,分析符合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涵,并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希望能够寻找到一条可以评价并不断协调学院—教师—学生之间教学关系的方法,服务于专业建设。

一、基于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以人为出发点与归宿。教学工作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简单知识传授,从而把教师当作教学的工具,学生当作学习的工具。以人为本的教学工作中各个环节应体现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调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从而以实现教学参与者的价值为整个教学的终极目标。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学院对教师的管理应该更多选择员工的自我管理,而非运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引发强制性的服从,避免造成制度管人、行政束人的气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成为被管理者;而教师对课堂与学生的管理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角色,肯定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从而通过人本管理的运用形成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应追求快乐。快乐源生于人自身的身心物质机能,这种物质机能与官能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满足快乐的对象同样是客观的。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在强调专业知识的教授时,同时也要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体验。而要满足这样的快乐,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在物质和情感上对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倾斜,从而使得教师与学生处在一种幸福的状态。

注重教师学生的长远发展。人本管理的教学工作中,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教师的全面和终身发展,鼓励教师的终身学习,不断发展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要求,例如当前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培养中应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财经院校的优势学科相融合。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应该完善他们的人格,培养其自我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人际沟通、心理承受等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科学性原则。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结构、指标选择必须以高等教育的科学规律为依据,结合基于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内涵,选择客观可靠的指标,从而获取可信的评价结果。科学性原则应该贯穿于指标的选择,指标数据的收集以及指标的运用,等等。

可操作性原则。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在符合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注意到可操作性的重要性。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指标的概念应该清晰,数据的来源应该明确,数据的计算方法应该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原则同时应该结合当前教学管理的水平,若一些指标的设计尽管具有很明显的前瞻性,但无法在当前的教学管理中进行针对指标的改建,应该暂时放弃。

方向性原则。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不能偏离评价目标和教育目标。在本研究中,方向性的原则主要表现在财经院校的依托作用以及人本管理理念的指导性作用。

敏感性原则。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的构造中,要突出各个指标的敏感性,避免指标过多且互相交叉的问题,以求用恰当数量的指标最大限度地获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指标反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

结合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将覆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从而用以分析基于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设置,执行的过程以及执行后的教学效果。因此本研究中,将选择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幸福为导向为3个一级指标,设计二级指标。

以教师为本的一级指标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将关注教师获得进修的机会,因此引入新增海外经历教师人数指标;为了突出财经类院校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领域与财经类有关的比重较高,引入财经类课程比重指标;为突出教师在教学设计的主体地位,引入教师教材编写数指标;受现在行政化的倾向,教师教学容易受到行政的干预,引入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满意度指标。

以学生为本的一级指标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将首先关注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分析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主动学习,是否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引入学生对教学互动满意度指标;顺利通过教学考核获得学位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引入因学分不够无法按时毕业学生数;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是对专业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评价,引入学生就业率以及学生就业职位满意度两个指标。

在以幸福为导向的一级指标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将重点考虑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因此引入教师人均学、评、教分数指标;考虑到学生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存在一些困惑,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以及教学的认可程度,因此针对高年级学生引入学生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优劣感指标;教师的幸福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结合教师的职业发展与物质需要,引入教学型与教学科研型岗位比重以及教学收入占教师总收入比重两个指标。

综合上面的分析,基于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论

本文基于人本管理,分析了人本管理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再在构建原则的指导下从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幸福为导向三个方面引入包括新增海外经历教师人数在内的12个指标。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洪名勇.地方综合性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品牌专业建设构想[J].高等农业教育,2008(7):57-61.

[2]马晓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农业教育研究,2009(1):39-41.

[3]何蒲明.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3):53-55.

[4]姚作为.人本管理研究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12):68-73.

[5]张今声.论人本管理[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3-7.

[6]陈惠雄,刘国珍.快乐指数研究概述[J].财经论丛,2005(3):29-36.

[7]陈惠雄,吴丽民.国民快乐指数调查量表设计的理论机理、结构与测量学特性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5):1-7.

[8]刘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2):48-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