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资源网站引领拓展式网络教学模式设计

教育资源网站引领拓展式网络教学模式设计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业教育。理想化的提供优质资源可复可编辑创新的教育资源网站,其网络教学应该是一种同异步结合网络教学方式,需要人机结合、无缝对接来完成,需要专家引领、实践拓展相配合的高效教学模式。

喻一珺

[摘 要] 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使网络教育成为人们今后竞争的主要手段,未来教育的主流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现状,进而围绕构建教育资源网站教学模式立体化的核心意义,提出了开放的创新式网络教学思维模式理念,并设计了依托教育资源网站平台的引领拓展式网络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教育资源网站;网络教育;引领拓展式;教学模式

一、引言

当今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网络教育,开发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提高现代人素质和造就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张的虚拟网络为各种数据的准确、高速传输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其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的特质为教育带来了无限扩容的发展契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业教育。这一要求使得教育资源数字化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抓手,其建设的发展趋向为资源多样化、平台开放性、模式立体化。

二、教育资源网站建设现状及满意度调查

教育资源网站是教育资源数字化的典型代表,作为专门提供教学内容支持的主体形式之一,其包括技术平台、内容提供、资源管理、资源共享与资源应用四个实践环节。目前教育资源网站数量不断增长,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随机抽取80个教育资源网站(3个网站无法正常打开除外),按网站定位、内容特性、资源获取方式三个维度来分析其状况,问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谁来创建网站,资源内容类型有哪些,目标人群怎么定位,网站与学习者交互性如何。

从表1中可知,50.65%的教育资源站点由政府机构创建,而商业机构和学校分别排名第二、第三位;教育资源网站63.64%创建于2004年之后,其中综合性服务的网站占到了84.42%;从内容特性和资源获取方式看,教育资源网站提供的各类服务中,教与学的素材(课件、素材、教学实录、试题)的提供比例最高,但有58.44%的教育资源网站在Google提供的网站排名系统中无等级显示,属于较少有人访问的网页;46.75%的教育资源网站免费开放注册,说明现有教育资源网站的开放与共享程度较高,这也与上述资源站点主要由政府机构创立有关,商业公司开发的资源系统也往往由学校统一购买,而面向特定用户群免费开放。

综上所述,抽样的教育资源网站存在着下述问题:首先,功能单一,创新不足。政府部门开发的教育资源网站多数专为教师的学科教学服务,而商业公司开发的学生学习资源系统,往往突出应试功能;其次,资源内容雷同众多,种类匮乏。本文抽样的77个网站中的教育资源,内容更新周期较慢,教育资源的总量看似很多,但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去选择时,发现可用来重组的资源很少;再者,有偿付费资源成本高,给使用者带来难度。目前教育资源网站中一些精品教材和有针对性的优质资源都已标注为付费项目,学习者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成本。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者需要更便捷更经济易得的优质资源。

为了了解目前高校学生对提供教学资源的教育资源网站平台认识和满意度,根据Rayport和Jqworski提出的7Cs理论模型,本文提出并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量表

续 表

在线发放调查问卷和接收数据。收到高校学生答卷13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3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100%。在本研究中主要用到的研究工具为SPSS17.0和Amos6。Amos使用结构方程式探索变量间的关系,能够清晰的进行结构方程的建模,快速创建模型并检验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原因。通过SPSS分析得到可靠性分析和降维因子分析结果,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将CA、SMF、MS和SQ、TF、SP分别归类,建立AMOS模型,通过AMOS软件进行结构化模型分析。其中,建立的AMOS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AMOS模型

由Amos数据分析可得如下结果:影响学生对平台使用满意度包括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系统以及支持服务等五个方面。这五个因素可以聚类为师生类(TS)和非师生类(NTS);平台功能对课程学习的良好支持能够增强学生使用平台满意度;学生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没得到帮助或相关服务会减低平台使用满意度;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平台上组织的教学活动能显著提高其使用平台满意度。因此,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完全能够被学生接受,并乐意使用。重要的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平台,能激发学生网络学习的潜能和探求,而一个运行高效畅通的教学平台需要与时俱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作支撑。

三、教育资源网站网络化教与学的思考

从随机抽样的教育资源网站结果可以看出,功能单一,创新不足,种类匮乏,有偿付费等已经成为阻碍数字网络时代学习者撷取资源、自主创新学习的障碍。更深层次的说,支持其运行的网络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学习者学习的方式和需求。理想化的提供优质资源可复可编辑创新的教育资源网站,其网络教学应该是一种同异步结合网络教学方式,需要人机结合、无缝对接来完成,需要专家引领、实践拓展相配合的高效教学模式。这样学科领域的专家可以借助超媒体、虚拟现实等网络化交互手段在优化教学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将同步引导带领学习参与者进行有目的有控制的网络教学,同异步拓展延伸教学任务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创新意识和协同实践能力为目的,注重教学过程的参与、沟通、协作,旨在促进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自身意义建构。其中,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下,在引领拓展式数字化网络教学中成为建构主体——学习者的引领者、指导者、监督者,同时又是引领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资源的筛选者、学习进程的控制者、学习状况的评价者,是双重角色的扮演者;学习参与者既是引领教学中的意义建构主体,又是拓展学习中的实践主体,处于“双主体”地位,因而交互中强调学习者自主意识的发挥和主体行为的开展。

四、引领拓展式教育资源网站的网络教学模式设计

引领拓展式教育资源网站网络化教学模式就是以最低化的成本,通过网络平台同异步操作的优势,最大程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走高效学、研、产的道路。它的运行和发展有着两条特征鲜明、脉络清晰的主线,见图2:

图2 引领拓展式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

1.引领者和学习者共同体相交互,专业引领和拓展实践相结合

教师的引领是提高网络学习参与度、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知识的间接性越强、深度越高、引领的“质”化程度越高,几乎成为以引领者共同体为中心的知识探究,学习者在接受了最新理论学习后,要强化拓展意识,尽可能地开展专业实践,加强共同体间的交互、协同,并与引领者保持沟通、协商。“质”化理论越强,“量”化实践越广。在专业引领模式中,借鉴“经验之塔”理论的思想,将学科知识分为三类:基本的知识、实践性的知识以及创新意识。越往上知识越抽象,掌握和理解的人越少,领域内的专家越稀缺,作为热点被关注的程度就越高;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虚拟化程度越强,进行拓展实践、项目研发的空间越大;引领者之间、学习者之间、各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协同、交互能力越强。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集中网络授课与分散式网络答疑相结合,同步知识双向传输与异步实践多向交互拓展相结合,引领模式与拓展模式在再生产循环系统中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向前发展。新的抽象知识经拓展,实践会转化为基本的知识,基本知识经过广泛认证运用,在实践中会提炼发掘出跟时代更贴切的前沿理论,如此循环往复,必将有效促进校本研究的开发,促成一个庞大的教育产业的形成,教学成果项目化、产业化,将回馈整个社会,涉及多方领域。

2.将线性学习与非线性学习融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打通

线性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过程成比例、学习结果具有叠加性,学习者的学历与学习时间成比例,学习总和是各阶段学习结果的叠加,学习要素间关系是直线式的,变化率几乎是恒量;而非线性学习则是不按比例不成线性的各学习要素间存在交叉项,并具有不可预见的耦合性的动态学习,一个学习因素最初的变化会导致此因素或其他学习因素不规则的变化,其变化率是不恒量的,结果不是线性叠加的。而引领拓展式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是线性学习与非线性学习的融合,单个L或S自身的学习(理论探究或实践拓展)是线性的,各个阶段的学习在总学习中成比例,学习所得是各阶段的叠加之和。但L和S共同体内部及其之间的交互所产生的学习是非线性的,L+S>(L+L+L)+(S+S+S)表明在虚拟网络化实时教学中,由于交互的耦合性,非线性的增益有利于弥补线性的单一和效率低下;而在非实时异步拓展中,学习者能够进行自主化个别化的线性学习,富有创造性,甚至能填补非线性学习某方面的亏损。同时,引领拓展式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有利于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打通。正式学习一般主要是在学校的正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非正式学习通常发生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内,通过人际交往或借助各种媒介手段进行的自我学习。在模式中,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并存,正规的网上教学与泛化的自我学习相交融,在信息网络时代更加注重学习者利用非正式学习方法的能力。

五、总结

信息化教育的大发展,要求教育开放,学校开放,为数字化网络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也是教育资源网站思考建立新型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网上学习空间的出发点。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日益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教育信息的畅通,网络教学模式本身对学习型社会的影响,学习个体自身网络化学习技能的提升;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方向也从单一式、单向式、直线式向多样式、多向式、循环系统式模式发展;从纯化的理论假说注重向理论指导和实体验证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强调个体间的协同和参与。教育资源网站以数字复制作为载体体现了教育资源可复再创新的数字化价值,其需要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可循环的运行模式作支撑。引领拓展式教育资源网站网络教学模式以其高师资、低成本、高循环、立体化的运行方式走校本开发、校际合作、校企研发的路线是形势所趋、必然之势,有利于实现三位一体教育的理念实质。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季生.关于远程教育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创新认识[J].开放教育研究,2009(6):21-25.

[2]路秋丽.魏顺平,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及标准应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7):81-84.

[3]刘晓云.网校发展重现生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2):78.

[4]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孙祯祥.学校教育技术管理者的责任与素质——读《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校管理者)》想到的[J].现代教育技术,2005(4):73-75.

[7]丁新.远程学习方法与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8]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何建坤.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0]Reiser,Robert A,Dempsey,John V(2006).Trends And Issu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M].Wang Weijie.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