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本质的回归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教育的飞速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应该思考,教育究竟给我们国民素质的提高带来了什么?比如目前广泛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并非社会缺乏岗位,而是现在的毕业生没有担当社会岗位的能力,这就是教育出现的问题。功利主义的驱使,让我们将目光全部集中在成绩与考试上,根本不注重学生心灵的成长和能力的培养。
很多人认为,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基础教育实际上没有改革的空间,所以“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广大教育者陷入了迷茫。很显然,如果我们单纯地把希望寄托在教育体制的变革,或者具体的教学方法创新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当前要想寻找教育的出路,就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
那么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作为教育者们应该重视与深思探索的问题。无疑,教育的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而“人”与“才”是两个概念,培养“人”和培养“才”的关系可以比喻成杯子和水,水是各种知识、才华和技术,而杯子是盛水的,杯子的大小,决定它最终能容纳多少水。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如何培养一个“才”,而将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核心任务,寄希望于“假大空”且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的“信仰教育”,必定无根。
人的短视是因为看不远,因此,我们需要站在高处,把目光投向远处。教育,至少需要我们往后看三十年,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使命。所谓往后看三十年,就是想象过了三十年后,孩子已经三四十岁了,你希望他们是什么样子,再回头来看当下的教育,心态可能就会中正平和了。
古代史籍《大学》中的要旨是精辟的,也是永恒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和目标,才有确定的志向;有了明确而远大的志向,才能做到内心宁静;内心宁静不乱,才能做到遇事泰然安稳;遇事泰然安稳,才能行事思虑周详;行事思虑周详,才能得到道的真谛。《大学》里的这段话使我们重新反思教育的目标:我们应当培养怎样的人。
我们经常把人才比作一个精美绝伦的器物,所谓终成大器。既然是器物,就有长、宽、高。作为人才,其长、宽、高有其特定的含义,是其特性的彰显。
长,即具备学习的能力。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任务。学习的内容很容易被忘掉,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但能否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走向社会以后,能否适应新的学习、工作任务和形势。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处理信息、学习新知识,及如何不断形成自己的觉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的能力。真正的学习,并非学知识,而是学会学习。
宽,即学会共处和合作。世界是一个合作的世界。一个人的能耐再大,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必须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这不是功利要求,而是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养。一个不尊重多元化、不欣赏别人、不善于与人合作的人,要立足于社会尚难,何谈发展?
高,即人的品质。具体而言是自信心和责任感的打造,而不是所谓的道德素养。这也是教育者必须协助完成的教育的首要发展任务。
在这个比喻中,长、宽、高是杯子的物性,也是人的人性。既然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传递,当前教育本质也应该回归人性之美,彰显人性光辉。
星云大师说,世间的事物本就是一半一半的世界,有善的一半,也有恶的一半;有光明的一半,也有黑暗的一半。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人很容易失去坚守,人性的光辉因此被湮没。教育的崇高使命就是以人为本,还原人性之美,从而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走出精神上的困境,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往后看三十年的远见。
综观上述,只有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才能不断优化过程管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个性生长的创新型人才,也才能真正做到回归教育的本质。华罗庚中学是惠州市实施现代学校制度的试点,并取得可喜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和谐发展,个性生长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教育就是生长。”这就意味着教育本身的目的是生长,而并非其他,比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我们耳熟能详的说教,这些其实并非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者尤其是家长的期望。这些目标,原本应该由孩子去规划,但现在教育者喜欢做的事就是替孩子设计好未来,然后要求孩子去实现,这恰恰是对教育本质的违背和对孩子天性的劫持。这和种树、种庄稼一样,需要疏松土壤,兴修水利,让根系得到自然发展。惠州市华罗庚中学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社团活动、自主管理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方式与途径正是基于疏松学生成长土壤、促进学生个性生长、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而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基础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学校的教育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作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基础教育必须设计面向未来的教学制度系统,以从根本上改善和发展人类自身,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呢?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以健康发展,而不是强迫儿童接受外来的知识与道德要求。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然自由生长、主动学习。
传统或者流俗的教育理念,往往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一切教育目标都可以通过教育技巧实现,这恰恰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冲突的内在症结。印度哲学家奥修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造成目前教育障碍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实践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当孩子意识到他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意义已经失去了。20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金纳(B.F.Skinner)说过一句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当学过的东西全忘掉了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的本质。”当我们家长和老师埋头教育孩子时,也该偶尔抬头想一想斯金纳的话:十几年后,孩子现在学的东西哪些会忘掉,哪些会留下?
因此,真正的教育在于“于无声处响惊雷”,孩子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华罗庚中学就是秉着“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了许多自我发挥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个性生长。
2.以德为先,以能为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惠州市华罗庚中学一向坚持育人为本、德教为先,把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惠州市华罗庚中学也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鼓励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让学生德才兼备,感悟生活,这也是教育本质回归的体现。
温家宝总理曾说: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温总理这句话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本质,提醒教育者们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性,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也是我国目前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是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努力地创造教育发展和教育竞争的公平环境。为了回归教育育人本质,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将“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作为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正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具体体现。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而为学生服务的主体正是我们教师。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校长戴立波率校务会成员热心为教师服务。例如:由于学校地处近郊,便实行交通补贴制度;建教师公寓,为未购房的青年教师提供住所;建地下车库方便教师车辆停放;设包括健身、球类、棋类等多个活动室的教工之家。同时为了教师们兴趣爱好发展及感情交流成立了华园会,分设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游泳协会、骑友协会等。更为重要的是,为建设一支思想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幸福校园工程”,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汇报课”、“教研组长示范课”、“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高效课堂论坛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教师“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的水平。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帮助学生更好备考高考,学校帮助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周测、月考、期中、期末等各种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并及时开展成绩分析会,及时地从中发现学生问题,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外,学校还开展“教工义工团活动”,即教师在非上班时间义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各种疑难问题。设置名师工作室,成立了名师工作小组,随时欢迎学生到名师工作室,让名师们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学期中间还会举办各种辩论会、各种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当然教育不是为了分数,也不是为了分数所带来的“好处”,而是为了学生的尊严,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为了人生的幸福。在为学生一生发展服务方面,惠州市华罗庚中学主要注重品德教育,强化素质教育,发展特色教育。学校建有华罗庚纪念馆,每年组织学生参观,引导他们学习华罗庚教授的爱国主义思想、刻苦钻研的品德和热爱科学的精神。学校也开设心理课,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及远大理想。学校成立学生会、督查部、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学校为学生设立各种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自由参加,自主管理。如让学生自主成立街舞协会、舞蹈协会、摄影协会、诗歌协会、台球协会、电子协会等。学校在提供相应的场所同时,也提供相应的硬件设备或是技术支持,让学生有更多展示才华的空间。学校也会创造机会让学生与外校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彼此间良性竞争,共同进步。此外学校会定期举办“五大节”,即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数学节、艺术节。每一大节师生共同策划各种精彩有趣的节目,几乎所有节目都是为学生而设计,学生是主角,教师则是学生的服务者。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不仅得以放松,还能获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
3.“三学四式”的高效课堂
“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这既是惠州市华罗庚中学的办学理念,也是惠州市华罗庚中学为学生作出的庄严承诺。“一生”,绝不是一时,也不仅仅是现在的学习与未来的高考。
为学生的一生着想,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学生生命的成长与未来的发展,绝非单纯地为积累知识而教育,而是要高度关注学生灵魂的塑造和心灵的成长。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最佳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脱离课堂教学的一切素质教育都将是纸上谈兵。而要在课堂上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有益终生的知识与方法,就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变革。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所推行的“高效课堂”正是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尝试。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学出发点是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知识能力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
而这一切如果只是在教师的布置下完成,意义并不大,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学校倡导“三学四式”(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学生互学,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高效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比如在语文教学领域中,传统语文教育放松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为了应试,语文教育陷入了支离破碎的分析和题海之中,倾尽全力去挖掘文中的所谓的微言大义,一味的尊崇所谓的标准答案,从而忽略了语文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承文化、感悟人生、建设精神家园等方面的作用。在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语文教育本质的回归。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必须重视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
在具体尝试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其一,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传统的师道尊严压制了学生的个性,这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们认定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不是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还是未成年人,我们应该充分地尊重他们,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其二,选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以学校制订的高效课堂的“三学四式”为指导方针。
其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演课本剧、学生主讲课文、学生质疑师生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等方式方法。
其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当然也要借助课外阅读,把优秀的时文引进课堂,让学生在与时俱进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完善自己的人格。
其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语文阅读的答案实际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而学生由于性格不同、兴趣不同、能力的差异,解读作品的方式、审美体验也必然是不同的。所以语文要坚决反对一味参照标准答案,欢迎学生发出不同声音。
其六,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北京师范大学王福仁教授说:“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全的人格。”特级教师于漪也呼吁:“作文教学中要摒弃单纯讲究技术、急功近利等做法,要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总之,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说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一生发展服务,我们仍需继续努力,以开拓一条更加科学更加宽广的教育本质回归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