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自我”就成了班主任的得力帮手。因此,班主任在同学生谈话时,一定要牢牢地抓住“高自我”这个得力帮手,让学生遇事冷静,分析事情的性质,再看应不应该参与。参与了不该参与的事件中,那是因为低自我占了上风。班主任应牢牢抓住学生心中的“高自我”,让高自我充满整个学生的整个心灵,充满寝室、充满教室,让人人积极向上,争做三好学生。
三、人人均有两“自我”,心灵深处找帮手
告诉学生:人均有两个“自我”,一个“高自我”,一个“低自我”。高自我会怎样,低自我又会怎样。再遇到学生犯错时,你就不会直接站到学生的对立面,而是站在他(她)高自我的一面来批评低自我,支持高自我。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自我”就成了班主任的得力帮手。因此,班主任在同学生谈话时,一定要牢牢地抓住“高自我”这个得力帮手,让学生遇事冷静,分析事情的性质,再看应不应该参与。如果不该参与的参与了,那就应该分析其过程。在分析过程当中,抓住犹豫徘徊的心理,这种犹豫徘徊的心理那就是两个自我在争夺市场。
参与了不该参与的事件中,那是因为低自我占了上风。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头脑清醒,不能让低自我占了上风。因为低自我一占上风,你就会失去理智。
我们在鼓励支持高自我的同时,告诉学生,当高自我与低自我进行斗争时,作为载请的人是十分痛苦的。世界上有多幸福快乐的事情基本上都会经历十分痛苦的过程。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决不能半途而废。告诉学生,经常与高自我对话,比如向高自我发誓:我一定要努力遵纪守规,好好学习。班主任应牢牢抓住学生心中的“高自我”,让高自我充满整个学生的整个心灵,充满寝室、充满教室,让人人积极向上,争做三好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