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德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之研究

武德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之研究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含三个要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武德属于伦理学范畴,更在社会道德的范畴之内。现代的武德教育要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形成有助于社会发展的道德教育内容。武德是中华民族崇高美德借助武术形式的一种表现。通过武术学习和武德教育,学生不仅学习了我国的国粹,而且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

武德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之研究

成 英 杨 冰[1]

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习武以德为先”,说明武术练习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尚武与崇德是练习武术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其精神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理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武术练习在追求技艺提高的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

1心理健康的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含三个要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心理健康包括两个层面:一种是指心理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2.1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

不管学习成绩好坏,表现如何,每个学生都会因为适应不良而产生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学生的学习问题;二是中学生自我观念发展的问题;三是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没有正确的自我观念,不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不爱学习、生活,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不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善交往,不尊重友谊;不能控制情绪,不能面对挫折和失败。

2.2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迅速成长和发展的高潮期

中学生心理上相对来说是比较幼稚和不成熟的,但他们又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成人感,遇到困难又有很强的依赖性,判断是非能力差,遇事不能很好地自我监督和约束,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丧气。加上现在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他们,家庭教育也不是很适当。近几年中学生由于学业负担过重、父母期望过高或处理不好同学之间关系等原因导致了许多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等。

3武德及武德教育

3.1武德及武德教育的概念

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武德”一词早在3 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在《国语》中,就已经有“有武德以羞正卿”的说法。在《左传·宣公十二年》,首次明确提出“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是历史上最早的带有条款性的武德记载。武术学习者应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具有仁爱、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厚的美德。

3.2传统武德教育的内容

传统武德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等作为武德信条。武德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道德精神在表现上还有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在武术领域内的具体体现。武德教育的内容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补充和丰富,但其相对有着稳定性和延续性的主体精神仍表现为:仁、义、礼、智、信、勇的教育。传统武德教育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大,带有很深的封建宗教制度痕迹,但是其大部分教育内涵仍保留至今并对习武者的道德修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3现代武德教育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武德教育不但要抛弃传统武德教育的糟粕,同时还要增加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内容。武德属于伦理学范畴,更在社会道德的范畴之内。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社会中各种关系的规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受一定的政治关系制约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代的武德教育要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形成有助于社会发展的道德教育内容。

4武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4.1武德教育可以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礼”是武德中重要的品德,是仁义道德的解读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它不但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而且还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是仁、义从想法到落实行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武德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4.2武德教育可以促进中学生诚信的养成

对个人而言,诚信乃立人之本,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每个公民正确的道德取向。从修身的角度看,诚信好比是人内心升起的太阳,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诚信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诚信是社会道德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武德中的“信”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守信用、重承诺是武林中人的传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武林俗尚,实践诺言,不失信于人。

4.3武德教育可以促进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武德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孟子的乐以天下、舍生取义、仁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观、价值观,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依然流光四溢,为世人所景仰。由于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在这五彩斑斓的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只有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优越感,释放自己的情绪,体现自己的价值。武德是中华民族崇高美德借助武术形式的一种表现。通过武术学习和武德教育,学生不仅学习了我国的国粹,而且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

4.4武德教育可以促进中学生意志品质增强和受挫折能力的提高

在武术训练中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在生理上有更加坚强的承受力以及精神上不可摧垮的意志品质与对方抗衡。中国的习武者都讲究“十年磨一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增力,夏天增气”。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锻炼,可以培养人们的勤奋、刻苦、果敢、顽强、勇于进取、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4.5武德教育可以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武德内涵中最深层、最宝贵的是爱国意识。自民国以来,武术在学校体育中逐渐受到重视。武术教学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武术技艺,而且也有提高学生民族意识的作用。这和当时中国国力衰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需要激发人们穷则思变、奋发图强的精神是相一致的。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当河山破碎,神州沦陷,凡是具有民族感的武林人士皆悲国土之伦亡,痛异族之压迫,同仇敌忾,仗剑抵御,舍身保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在武术教学中实施武德教育的措施

5.1在武术理论知识教学中进行武德教育

武术理论的讲授是武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武术道德思想。通过理论上对武德的阐释,可以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武德的外延及内涵,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武德的理解,提高对武德的认识,加强武德观念,进一步明确和把握武德的标准和要求,继承和发扬传统武德中的优良部分,树立起新时代的武德观。在武术理论的讲授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优秀人文精神素材,利用历史上武林志士爱国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行为和卓越业绩,影响和激励学生;利用当代为国争光、见义勇为的武坛佳话,教育和鞭策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富有正气、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5.2在武术技术教学中进行武德教育

5.2.1在武术教学中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道德素质、教师自身的形象以及教师的精神面貌对中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武术教学中教师言行的表率作用更为重要。一方面由于历来习武中所形成的崇尚权威和尊严的传统;另一方面则因武术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的特殊作用所致。而武术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更具直观性,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尤为明显,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崇拜程度也更大。因此,武术教师的言行、品性、气质等,都将成为学生直接模仿和效法的对象。

5.2.2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进行武德教育

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应注重加强武礼的传授和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方法,明确其含义,还要善于利用师生问候、递接器械以及辅导、练习、考核等渠道,使学生养成应用武礼的良好习惯,做到动则功夫到家,静则修养有素,行则彬彬有礼。首先,在每堂课中武术教师规定师生问好要行武礼,同学之间问候要行武礼,让学生在习惯中养成以礼待人的思想品德;其次在武术训练中,有许多动作练习是一般新学者不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在其他人的保护和帮助下才能完成。

5.2.3利用武术交流活动和课外活动等进行武德教育

武德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的学习、活动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武术交流活动。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是武术内涵的又一特点,武术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组织教学比赛等活动,使武术成为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崇尚以武会友、切磋技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武德武风,培养学生努力向上、积极拼搏、精益求精、不怕失败的精神;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集体观念和良好的作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对武德的认识和提高。如开展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系与系之间的武术文化知识、武德知识竞赛,进一步提高、巩固学生对武术文化、武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组织有关武德方面的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安排学生观看有一定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武术影视片,使学生正确认识武术运动,端正学生学习武术的态度,并从影视片中提炼出武术运动的作用、武德内容的精髓,以促使学生更深地了解、认识武术。

5.3在点滴的学习环境中渗透武德教育

在武术课中,要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要以鲜明的主题环境布置、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图案、富有震撼力的语言点缀武术课场地。如墙上标有“强身健体,为国为民”、“为武之道,以德为本”、“爱国爱民爱集体”等口号,或者上课时和下课时呼喊“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弘扬武术,爱我中华”的武训。另外,用中国民族音乐结合武术套路来演练,音乐与武术结合不仅完善武术套路的“新、美”内容,提高欣赏性和艺术性。音乐、武术套路都具有节奏感、欣赏性、艺术性,通过音乐伴奏可以培养学生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可以激发学生做动作时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并且可以培养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5.4提高中学生的基础道德意识和基础法制意识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和法制的约束,提高道德意识光靠说服是不够的。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就必须具备基础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正确地区分正当防卫和故意伤害、见义勇为和江湖义气,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制的规范要求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通过开展多种活动,特别是主题性武术比赛活动,进行正面教育,将基础道德意识和基础法制意识的养成融于自然的活动情境之中,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6结 语

武德教育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懂得武德中的“仁爱”、“守礼”、“忠诚”、“谦让”、“宽厚”等优秀品质。武德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苦乐观和道德观,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这些对促进社会的稳定、社会的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武术教学中要利用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及教学过程中渗透武德教育,并且要提高中学生的基本道德意识和基本法制意识。

参考文献:

[1]唐波.武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鲁俊华.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注释】

[1]成英、杨冰,楚雄师范学院体育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