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云南省具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吕 赟 徐长红 王玉光 吕 品 袁凤梅[1]
云南省的体育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其在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地位。如果能够利用这一优势和地位发展起有区域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意义深远而重大。
1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1.1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存在和发展的形式,是师生员工在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学、体育学习、体育活动等过程中所形成并保存的所有内容的总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依据并通过学校这个载体以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形式来反映。它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行为、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条件等,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行和校园体育风格的形成。文化丰富的层次内涵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既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健全的组织机构,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1.2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1.2.1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更是在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校园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说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健康的方法,而且还能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
1.2.2体育文化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位重要
学校体育文化就是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体育文化的传播就是大力弘扬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人文氛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
2构建具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2.1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个不同的民族和区域都蕴藏着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源于各民族同胞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但这些体育运动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命运,因此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2.2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不仅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有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也包括体育文化。中华武术、气功、围棋、中国象棋、中国式摔跤、蹦鞠、马球、捶丸、龙舟、舞狮以及现在仍然在各个民族中广为流传并深受各民族喜爱的体育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等,构成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宝库中的丰富内容,它们不仅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而且影响了东方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奥运会是一种可以为更多国家和民族所接受的竞技体育形式,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奥林匹克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的体育文化,就是那种能够被许多国家和民族普遍接受的文化。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体育文化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体育文化,更不应该成为被各个国家和民族用来普遍接受的唯一的体育文化发展模式。
2.3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要求
“十五大”报告的文化纲领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在于传统的、科学的、民族的传统文化。体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根基在民族体育传统文化。而区域体育文化作为承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地,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容小觑。而要实现构建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体育文化体系,就必须依赖于区域体育文化的构建。
这些政策、法规、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为构建有区域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为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教育的功能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为把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入课堂提供了可能性。
3构建有云南省区域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3.1教育性
教育性是校园体育文化固有的特征,校园首先是教育场所,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拿名次,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强壮他们的体魄,健全他们的身心,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它还可以培养师生爱国主义、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等精神,培养守纪律、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不仅有科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训的功能,更能体现人文精神和个性解放,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体育不是单纯的运动场上的竞技,而是一门多学科体系,学生将科学健身知识和他人经验转化为个人的智慧和思想的过程,也是科学文化传播的过程;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对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加深学生对体育科学知识的真正认识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区域文化的建设如果没有教育的作用,那它也就失去了开发和存在的价值。
3.2制度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积淀,它在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一种有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气候的形成,取决于学校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不能随心所欲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作保证。有了制度保证,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才不会被随意地冻结,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才会形成自己的特色。
3.3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多样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建设区域校园体育文化的时候要不拘一格地选择一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的体育项目,根据学生的喜好建立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多样性不仅仅指体育活动项目的多样性,还包括活动场所的多样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体育器材的多样性等。学校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成立一些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3.4时代性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具有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本质的特征,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前进而不时地演化自己的形态。学校离不开时空环境,时空环境是影响学生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注意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受到一定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结构、文化风尚等的制约。因此容易受时代特征的影响。这就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时代性。
3.5创新性
建立区域校园体育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创新性,因此,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还要努力创新,不断开拓体育活动的新思路。体育文化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创建以前没有的,而且还表现在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民族体育体育运动项目的继承。
3.6科学性
这里的科学性不仅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各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制度的设立也要有科学性,在具体实施校园体育文化间的过程中要具体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方案,文化的培养过程要适合文化主体身份、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
4构建云南省区域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议
4.1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硬环境
校园体育文化硬环境是指如田径场、体育馆、游泳池、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体育展览室、体育宣传橱窗等学校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体育器材的采购和配置等物质方面的设施。在学校总体建设的框架内,规划好学校师生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必需的场所,使学校体育物质文化环境达到使用功能和审美需求的和谐统一,更好地发挥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的作用。
4.2创造学生能积极参与的校园体育文化软环境
校园体育文化软环境是指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的氛围、学生的体育意识、校际之间体育文化的交流、校园体育人口、学校体育文化的开展情况,体育人才的培养等政策和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臻于完善。学校主管体育领导应采用经常和体育教研组成员开研讨会,身体力行地参加体育活动、阅读体育文献等方式提高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改善他们的办学指导思想。利用校际间的交流机会汲取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作出有利于学校体育建设的行政决策。
4.3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4.3.1整合现有的体育文化资源,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整合现有的体育文化资源不仅要将现有的学校体育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还包括将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引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系中来,让理论服务于实践,而不是束之高阁。经常运用标语、图展、广播、录像等媒体,进行敦煌体育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渗透,培养师生员工对这些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4.3.2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体育资源进行挖掘整理
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因而具有众多的体育文化。如何将这些文化中蕴藏的体育文化挖掘出来,并引入校园,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立专门研究这些体育文化的机构在这时就显得尤其重要。机构的成立需要政府和学校通力合作,政府从财力和政策上扶持相关的科学研究,把主要的工作放在理论的建构和古籍与文物的整理挖掘,学校把精力主要放在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中可操作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4.3.3大力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第二课堂,它基本上不受教学大纲和课堂常规的约束,可以采取比课堂教学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组织形式,为检验校本课程的可行性提供了舞台,既完成了体育锻炼的任务,又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成长的重要性、提高学生锻炼意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3.4组织少数民族体育知识讲座
体育知识讲座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请校内外体育专家、运动员配合体育教学任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云南体育文化的热情。通过讲座,可以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体育文化的信息;介绍国内外体育赛事、体育形势、体育文化等,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
4.3.5组织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体育知识竞赛
学校组织体育知识竞赛,可以在校园内普及和推广敦煌体育文化知识及其他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可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体育知识,组织班级、年级甚至全校的体育知识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4.3.6加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的建设
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传统学校的运动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同时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很强的凝聚力,在建设学校体育文化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如云南师范大学的“威风锣鼓”队、“舞龙舞狮”队等。
5结 语
从整体上来说,校园体育文化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深,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让现代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特色体育的情况下发展现代体育运动,更好地为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服务。为此,我们需要弘扬中国体育文化精神,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国内外体育文化研究成果,寻找契合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区域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韦兆钧.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J].广西高等教育研究,2001(6).
[2]陈青,孟峰年.学校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张进才.体育文化基本概念辨析[J].体育与科学,2003(6).
[4]于蕴,虞荣娟.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2).
【注释】
[1]吕赟、徐长红、王玉光、吕品、袁凤梅,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