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吸引,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已成为每个国家以教育为依托来发展经济的基点。2004年,我国教育部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现实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摆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6项社会建设任务之首,同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首要举措,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龙头,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中责任重大,使命崇高。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大变更、大改革、大发展,成就巨大、举世瞩目。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可谓驶进了规模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 9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2],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迈进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美国学者Matin Trow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量的发展和质的转化》中指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的情况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3]。2007年,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全国招收研究生41.86万人,其中博士生5.80万人[4]。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9 086人,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 979万人,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客观地说,我国举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是,我国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离高等教育强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还不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比较落后,教学质量还有待大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不明显;缺乏大师级教师和领军人才;尤其是在自主创新方面原创性成果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我们的教育体制还不完善,高校的自主权有限,高校内部管理中行政权力过大、学术权力弱化,教育管理的改革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步;特别是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亟须改革。因此,必须以教育管理的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源。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教育方法、管理方法。我们取其精华为现在的教育改革所用,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少走弯路,从而促进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教育家可谓星汉灿烂,他们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熠熠生辉,而蔡元培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星。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曾参加辛亥革命,后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中国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杰出代表、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体制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拓者。他身跨学术、政治两界,其丰富的教育学术论著和管理思想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著名的中国思想史专家蔡尚思教授曾这样评价蔡元培的一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他是一位著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一位有胆识、多贡献的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是一位掩护新思想势力、支持新政治运动的思想家;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他又是一位为自然科学奠定广大基础、规定发展方向的伟人。”[5]蔡元培先生“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勋劳卓著,培植无数革命青年”[6],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7]。香港著名学者金耀基指出:“在新旧中西价值冲突、是非复杂的十九世纪中叶与二十世纪初叶这段时期中,蔡先生可说是最少争议性的人物,也是最普遍受敬仰的人物。崇扬蔡先生之文字何止百千万言,但他名扬天下,而谤则未随之,这不能不说是二十世纪中国伟人中的极少数例外之一。”[8]
中国的高等教育近代化绝不是一个大学的近代化,但没有哪个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可与北京大学同日而语;中国的高等教育近代化也不是一个人的推动,但没有哪个人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可与蔡元培相提并论。中国自有大学以来,最够格的大学校长是蔡元培,这大概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即使有腹诽者,也不敢口说出来,因为会犯众怒[9]。蔡元培对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最大贡献,当属改革北京大学。他以北京大学为舞台,演了一出中国教育革命波澜壮阔的活剧。他不仅把北京大学这座官僚习俗十分浓厚的封建学府,改造成为焕然一新、生机勃勃的中国最高学府,新潮流、新思想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中心,而且对整个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震撼。诚如梁漱溟先生所言:“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10]1940年,我国资深学者蔡尚思先生在《蔡元培先生的各种特点》一文中指出:“没有(蔡元培)先生,北京大学便不会如此伟大;没有伟大的北京大学,中国教育文化不会有如今的可观。”[11]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在当时领先于世界,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所言:“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12]而且现在仍然具有强烈的借鉴意义,在信息技术迅捷发展的当今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可以从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从而使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保持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高等教育管理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广义而言,它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微观的教育管理通常情况下称为学校管理,而宏观的教育管理则称为教育行政。教育管理作为一种教育现象由来已久,但是人们把它作为科研对象来研究,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并指导教育管理实践,则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的[13]。教育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行为。“教育管理行为必须根据具体的环境而确定,它通常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社会传承等方面的制约下,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者的教育价值观为主导,采用科学与传统相结合的方法,对所管辖的各级各类教育组织进行规划与预测、指导与组织、协调与监督、控制与激励,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合理配置,以实现增进办学效益、稳定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14]“现代教育管理指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教育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增进教育效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15]显而易见,教育管理更偏重于从宏观的角度使教育行政部门凭借各种方法、措施、手段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进行有效的指导与部署。
毋庸置疑,教育管理的主体不仅仅是指教育部门和学校,同时它更包括各级政府,只有通过政府调节各种社会力量,才能有效整合教育以外的、零星而分散的闲置资源,既为教育的和谐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形成一个推动教育不懈前进的合力。所以,我们认为高等教育管理的两个方面: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是相互联系、唇齿相依、互相促进而不能分割的有机整体。蔡元培先生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在这两个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值得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过程中吸纳与借鉴。
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与他所处的中国清末民初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离开了中国当时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也就不可能产生意蕴丰富的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蔡元培生活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时代,新旧交替,充满变革,中西文化猛烈撞击并相互融合。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尖锐而深刻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危机,古老的帝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摇曳在风雨飘摇之中。有识之士时刻思虑着救亡图存之途。从第一代晚清放洋士人睁眼看世界,到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采西学”、“制洋器”,再到康、梁实行自上而下的“百日维新”,几代人的努力都归于失败。这使清末年轻的翰林蔡元培认识到“清廷之不足为”、“此后北京政府无可希望”,转身投向兴办新式教育的行列,经过其一生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的教育迈向了现代化的进程。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视角来说,是在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批判继承的同时,更广泛借鉴、吸纳西方近代先进的自然科学文化知识,并使两者互渗互吸、融会贯通而逐渐形成的。学界曾有人对他这样评价:“一方面接受了固有的文化遗产,一方面又吸收了十九世纪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凝结中国固有文化的精英,采撷西洋文化的优美。”[16]从腐败软弱的晚清政府到南京临时政府,再到后来的袁世凯“洪宪帝国”以及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蔡元培见证了这些王朝的频繁更迭;并亲身经历了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高扬“民主”和“科学”大旗的五四运动……每一次社会政局的变化与震荡无不牵动着教育领域的变故与革新。
尽管“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已成为历史,但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却在教育界永远熠熠发光,被不同历史时期的高校管理者所赞赏与借鉴。比如,张澜在兴办成都大学时就曾常常援引蔡元培办北大的一些观念[17]。梅贻琦在西南联大时也曾明确说过,要“追随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18]。何炳棣也认为西南联大继承的正是五四以降北大的“兼容并包”[19]。总之,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无论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还是在教育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创建现代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蔡元培从晚清至民国中期的几十年间,是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形成、发展、完善与实践时期。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激烈冲击之时,蔡元培通过学习西方,及时地意识到20世纪是教育和科学兴国的时代,是依靠人的素质进行竞争的时代。他敏锐地洞察到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在教育和科学;他深刻认识到我国科学知识之落后,绝非国人的智慧落后于他人;且欲拯救中国于萎靡不振之中,惟有力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
自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捷发展,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不断推进,国际间的竞争变得日益尖锐而激烈,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把竞争的焦点放在高层次人才的争夺上,而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其实质根源则要追溯到教育,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依赖性十分突出。有鉴于此,振兴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成为当务之急。世纪之交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拐点,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是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无论是在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建设领域,还是在高等教育多层次管理的实践方面,都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也取得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成果。一方面,批判地借鉴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尤其是美国高等教育成功之管理实践;另一方面,又努力发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潜隐的历史脉络,探讨其发展的规律性。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代高等教育从历史的废墟上产生、发展,从艰难的摸索到根据其内在需求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思想库中,无可否认,蔡元培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其博大精深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不仅对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还对中国当今的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其系统性体现在他把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论证,从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治校思想;而科学性则具体表现在他把中国当时社会的实际生活情境与德国高等教育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他针对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性质,把反对宗教的运动、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宣扬科学真理、传播现代文明的理论付诸于北京大学改革的教育管理实践中;他充分尊重上至教授下至门卫的广大教职员工,并努力地把他们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极力调动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并发掘其聪明才智;他力倡民主管理,开高校“教授治校”之先河,这一切无不充分显现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民主性,从而为我国自近代以来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但也正处于大动荡、大发展、大改革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迅捷发展,亟待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这是本书所具有的最为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全面深入研究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他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不仅有利于科学地评价蔡先生在我国自近代以来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充分肯定蔡先生在开创我国近现代教育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而且还为当今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化”的改革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为完善和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门院校;无论是全国重点大学,还是地方学院,都越来越重视学校的管理。同时,应高等教育发展之需要,高等教育理论界也倾注了不少精力,探讨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创建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并且挖掘和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本研究期望达到的首要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进行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对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体系进行相对完整的介绍,以纠正和避免在缺乏对人物整体把握的情况下造成的或将会造成的对人物思想的“误读”,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高等教管理理论体系。其次,通过历史考察,全面而系统地分析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对北京大学改革的成功实践,进而总结出对现在的启迪与昭示,为当今的高等院校管理提供良好的范例与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