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位与转移
个别化教学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效益为中心的教学。从教学活动本身看,让位与转移是小班化的个别化教学的主要内涵。让位——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转移——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中心。
1.让位。在个别化教学中,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其本质是教的方式的转变,向凸现学的方式的转变。传统教学“我讲你听”、“我教你学”,忽视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大班教学中教师难以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做到的是关注教师自己的教学。教师重教法、轻学法,忽视个性,生产“标准件”,把学生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重传授,轻探究,忽视中下学习状况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的状况。小班化的个别化教学正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难题,让教师有可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独立主体。教学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人经验积累的活生生的人。尽管学生正在不断地受教育,但是不应该成为教学的对象,而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这个转变就是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
教学方式的转变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法则、方式等方面出现转变,使教学更贴近学习实际;二是学生学习的转变,主要意味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自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小班化的个别化教学要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学习动机上,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二是在学习心态上,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三是学习方法上,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四是在学习的途径上,实现由“自学”到“互学”的转变。
2.转移。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的出发点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和学校的需要,学生应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小班化的个别化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确定其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时间与地点。教学应该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转变,实现教师由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的学习导学者的角色转换;从以教材为中心单纯的灌输式、填鸭式单向传输状态,向知识的构建和情感的交流的交往式转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转移的本质就是以生为主、以学为主、以活动为主,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化。以往的教学中,教材是教学活动中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媒体,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接受教材内容。这样的模式决定了教师是知识的讲解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无从发挥。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我们在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教材与学生是动态互相依赖的,教材是学生活动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可以修正、补充教材;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者,又是教材的修正者或完成者,他们的责任是把各种文本的教材组合得更丰富多彩,更切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联系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媒介,而不是教学活动中的颐指气使者。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应该把学生视作一块白板、一只空桶,一味地涂抹、填塞,而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独立的主体性,这样才能依据学生的差异性开展个别化教学。教师只有在教育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的感受,改革教学方法,切实实施个别化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