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究
梁 甜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
摘 要:学生公寓是学校之内课堂之外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第二课堂。随着社会的发展,建设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已成为各大高校热门的课题。本文从生态型学生公寓概念、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架构支持、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的独立承载体——个体公寓文化建构这四个方面,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角度探究其中的各种规律。
关键词:生态型;学生公寓;探究
一、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概念
所谓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是一套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积极响应低碳生活的学生公寓文化模式。在做到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定、舒适的环境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当代大学生要求的规章制度。探究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将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学生公寓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走上积极、健康的生活道路,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高校低碳生活观念的广泛深入。
二、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以来,人类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学燃料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创造了史上空前的人类奇迹,另一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已经遭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摒弃。开发新能源以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学生是祖国的树苗,我们更是辛勤的园丁,建设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引导学生走生态环保道路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一)建设生态型公寓文化是生态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此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扣动了人们忧患意识的扳机。
地热能、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课题,在如此沉重的环境压力下建设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是生态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生态型公寓文化是生态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片人均面积大、设备齐全的学生公寓如雨后春笋般的矗立起来。电脑、洗衣机、空调等现代化设备不断入驻学生公寓给学生们带来了现代公寓文化。但是,没有合理运用现代化公寓文化又给我们各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不正确的使用电脑等现代化设备,滥用不健康的网络资源,必将导致电子海洛因中毒。肆意使用空调不仅导致电力资源的极度浪费,更可怕的是还在我们大部分高校中引起了“空调病”。这些都是我们原本用来给学生制造一个舒适环境的工具,现在就因为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而在伤害着我们的学生们。因此,建设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是生态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建设生态型公寓文化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最主要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特色型大学必须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此次我院成功挂牌,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足以证明我校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但是要真正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我校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所以,建设生态型公寓文化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同时我们也坚信这段路我们不会走的太久的。
三、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架构支持
建设生态型公寓文化是建设生态大学的前提,建设生态大学是建设生态公寓的最终目的。我校自2004年提出了生态大学目标建设以来,不论是在物质基础、管理体制和政策方面都大力支持了我校生态型公寓文化建设。
(一)良好的物质基础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不断改善的学生宿舍环境及硬件设施建设有利于生态型公寓文化建设。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的绝大多数在读期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一个美丽而又不失优雅的环境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教育。因此,建设美好的学生宿舍环境,加强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同时也对建设优良学风起着重要作用。
(二)良好的生态基础
深邃的古枫走廊,优雅的东湖畔,我校的生态环境在我省内也是屈指可数。但是,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而没有良好的政策支持是不利于生态型公寓文化建设的。我校极富人性化且带有浓厚育人性质的创新管理体制是我校建设生态型公寓文化的政策保证。
(三)生态型公寓文化建设需要生态性的师生群体队伍
在生态型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学生有满腔的激情和强烈的进取心,两相结合,取长补短,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在实践中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了对老师的理解,受到老师的熏陶,日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变说教为参与,变灌输为交流,变命令为引导,形成师生良好互动的氛围。所以生态型公寓文化建设需要生态性的师生群体队伍。
(四)多样化的公寓活动
动员学生的力量实现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在我校也早有先例,一年一度的公寓文化艺术节在我校团总支、学生会的带领下办的如火如荼。该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公寓文化,也从另一面展现了学生们自己的需要。我校的公寓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一年一度的公寓文化艺术节,更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虚拟活动。
在社会高度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大学生带私人电脑到学校已经完全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社会既然赋予我们这么好的工具,我们是绝不能浪费的。网络是我校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思想政治工作引进网络不仅为学校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提供了重要途径,而且对于抵制消除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的独立承载体——个体公寓文化建构
生态公寓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公寓的建造风格,室内的装饰等,它是生态型公寓文化建设的基础,然而个体公寓文化又是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的独立承载体。建设个体公寓文化又可通过建设公寓楼文化、楼层文化及楼层文化与专业学术文化的结合方式环环相扣、层层渲染、步步为营的有规划、有层次地逐级建立。
(一)公寓楼文化
公寓管理员负责着整栋公寓安全、卫生,他们更肩负着整栋公寓楼文化的流动,所以建设有特色的公寓楼文化必须从公寓管理人员入手。我们完全可以紧紧抓住我院此次成功申请浙江农林大学的契机挑选素质好、能力强、有特殊文化敏感性的公寓管理员进驻学生公寓,并加强现有公寓管理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工作,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以利于整栋公寓楼文化的发展。
(二)楼层文化
纵观现今所有高校公寓楼层文化,几乎是“蛮夷”之地。发动学生自己的力量来建立学生公寓楼层文化,那绝对是一个大胆且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当然要发动学生自己的力量来建立楼层文化的初期可想而知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起初我们可以先让公寓管理员并让部分有号召能力的同学先来。这正如我国的“先富带动后富”一样,先让小部分人先动起来,效果好队伍自然而然就会壮大了。
学校也要大力支持,在每楼层设立宣传栏,走廊内的墙面上张贴各种非广告类标志等。楼层文化与专业学术文化的结合是一个不错的创新,管理人员可根据楼层中专业情况命该楼层为某某楼层。在楼层宣传窗内放置该楼层优秀学生、优秀专业学术作品、优秀寝室照片等等。
生态型公寓模式,家一样的温馨气氛,将是我们不懈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公寓内涵的转变,公寓文化的改变,公寓层次的提高,必然会使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性、全程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杰,管祥兵.大学生良好寝室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其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5).
[2]白海雄,劳晓燕,陈益民,林慧玲,严玉凤.新形势下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2).
[3]宋红凤,张香云.关于建设生态大学的几点建议[J].世纪桥,2008,(01).
[4]丁伟民.构建“生态大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05).
[5]陈志华.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01).
[6]廖志豪.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培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