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咨客中心疗法、非指导疗法或人本主义疗法,是一种与心理分析疗法明显相区别的疗法。心理分析疗法是经过了解病情、测验、诊断等,然后由医生积极主动地引导病人挖症结,医生加以阐释和指导,消除疾病。而人本主义疗法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不加任何劝说和指导。
这一疗法是以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本人为基础于1942年提出的。其基本观点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失常,个人的感受和认知与环境不相一致,失去协调,就不能适应环境,出现适应困难,形成心理病态。患者中心疗法强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而是更多地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病人为中心或围绕患者的心理治疗。在治疗时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环境,让患者无所顾忌,无所恐惧,在不需要防卫的气氛中畅所欲言,交流沟通,发挥其潜力。心理治疗医生处于被动的听众地位;不过,治疗者不但要听,还要表示出对病人谈话的兴趣、理解、支持、同情等。谈话时间都由病人自己定,来去自由,由病人主动安排确定。最后在心理医生的协助下,对环境建立起更好的自知力,对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取得深刻而又现实的理解,改善适应能力,达到治疗目的。
患者中心疗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以来咨询治疗者为中心,动员患者内在的自我实现潜力,使病人有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治疗他们自己。二是要把心理治疗看成是一个转变过程,即调整自我的结构和功能的一个过程。治疗者如同患者的伙伴,帮助病人消除不理解和困惑,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方式,放弃旧的自我形象。三是配合非指令性技巧,不要代替病人、支配病人,而是激发病人感情,使病人能进一步暴露自己,并随此产生批判性的自我知觉。
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目的,就是让病人进行自我探索,了解与自我相一致的、已存在的问题。此疗法的适应证,主要是神经症和一些有烦恼体验的人,所以罗杰斯认为,不应把所有的治疗对象都叫病人,而叫咨询客人为好。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要不断用反响的方式来激发病人的情感
通过重复病人谈话中表现出来的基本感情,使病人认识到自己在这一事件或问题中所存在的消极情绪和自我评价。
(二)不解释、少提问,不回答问题,而是正面关心病人,使之感受到温暖
心理医生对病人不管谈什么,总要信任和理解,使病人没有顾忌,畅所欲言,从消极被动的情感中解脱出来,不依靠别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价值。由于每个人都有对自我健康的积极态度,一旦认识自己问题的实质,就能发挥出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的潜在能力,从而改变人际关系,达到治疗目的。
(三)治疗时间和次数都不固定
治疗时间与次数要由病人自行决定。集体治疗时,治疗者只能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参加。
以求治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特点是,治疗者从指导地位退出;治疗者的责任是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使病人感觉到温暖,受到关心、宽容和理解。其目的是使病人反躬自省,在心理治疗者态度的影响下,实现自我认识,从而使其认识和行为得到转变。罗杰斯认为,人有发展完善自身的潜能,并能通过经验对是否有利于实现自身潜能进行分辨。但是人们在交往中,往往以外在价值条件来取代内部的机体评价,自我便被扭曲,从而产生歪曲真实情感的防御机制,造成心理失调。因此,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关键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诚关怀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