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思考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教学自身的职能,职院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从战略观点出发应坚持“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理念,坚持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集教学、科研、生产和培训四位一体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观客观上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由上述三个部分共同组成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平台,促使实践教学环节能够落到实处,从而保障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思考(1)

孙睦优

根据高职院校教学自身的职能,职院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从战略观点出发应坚持“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理念,坚持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集教学、科研、生产和培训四位一体的办学特色。

1 办学指导思想

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理念,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民营及外向型经济,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尤其要注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自主创业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才。

1.1 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素质

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战略取向。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学校的生源特点,形成清晰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立足本地区,面向外向型经济,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别注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自主创业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才。为达到这个目标,应把全面加强教学工作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注重对学生诚实守信等方面的伦理精神的养成,组织打造诚信创业活动,注重对学生创业、创新的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常邀请企业家为学生举办各种讲座与座谈会,举办“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基地”,并把基地作为教学支撑平台,加强教师及学生与企业家的沟通与互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企业家精神。

1.2 形成模拟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观客观上要求强化实践教学。为此,一方面,应注重课程体系改革,增加实践环节内容,形成公共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创业实战训练四个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应注重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力求使之与教学计划有效衔接并真正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涵盖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和创业实战训练平台的校内实践基地,由公共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组成的实验中心,以及周边地区的校外实习基地。由上述三个部分共同组成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平台,促使实践教学环节能够落到实处,从而保障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办学总体模式

高职院校办学总体模式是以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以特色求发展;以实践教育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与教学内容;注重因材施教,构筑柔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打造“学研产政”结合模式;坚持与国际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能力。

2.1 强调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

以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以特色求发展,以实践教育为核心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其依据是:

第一,我国的区域经济成分日趋多元化。民营经济活跃,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正在由传统的家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变,这些企业能否真正脱胎换骨,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

第二,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真正对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市场细分”。一些普通高校侧重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也有一些院校提出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是趋同和混淆的。

第三,从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看,一方面,学生不具备向研究型人才发展的优势;另一方面,大部分生源来自本地区,且很多学生有经营企业的家庭背景,深受“厚德笃行、经世致用”的经商传统文化熏陶,具有较强的商业意识及较好的先天创业条件。强调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是职院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立足点。职院的师资配备、学科建设、科研活动,必须以能够拉动或支持专业建设与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体现科研、学科建设为教学服务。一切从职院的目标定位与现实条件出发,脚踏实地,不盲目攀比。

2.2 优化专业布局与教学内容

在专业设置上,建立市场评价反馈机制,坚持选择适合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热点专业,并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突出特色,确保毕业生“适销对路”;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突出基础实、能力强和个性化的特点;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通过“模块方向”设置,为学生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课程内容上,紧贴社会需求,逐步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社会急需的知识,满足企业新形势下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安排上,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期。

2.3 注重因材施教

职院学生入学成绩不高,但不能因此降低培养标准,必须坚持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观。应辩证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充分认识学生经营意识、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以及学生的学业基础、能力、个性、志趣差别明显、“偏科”现象较为普遍的特征,坚持“柔性培养、因材施教”的模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学校可以实行大类招生,一年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及志趣自主选择专业;可以开设辅修专业,鼓励学科之间、专业之间交叉融合,根据市场需求与学生的意愿组建特色班、实验班;通过设置柔性化的课程体系,开设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活模块等方式,学生可以灵活选择课程功能菜单,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与柔性化;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不拘一格,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及学生特点,采取灵活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2.4 培养学生创业和创新能力

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客观上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和创新能力,着力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学生创业有限责任公司及创业和创新实践基地、大学生科研计划(SRTP)等为基本平台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提升及完善,建设以综合模拟实验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推进基于解决问题式教学(PBL)和案例教学模式,侧重对学生管理实践能力与创业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5 服务地方经济

在办学过程中,注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拓宽办学空间;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界的联系,推进“产学研政”深度结合;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企业家及专家学者担任职院的学科与专业顾问,并请他们举办专业技能讲座;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成立研究机构,在开展科研活动的同时,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

2.6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能力

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探讨教学内容与培养方式的国际化,举办国际经济特色班,特色班主干课程全部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授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平台支撑、柔性培养、能力导向、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格局,这是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①平台支撑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平台,强调复合型素质教育,力求宽口径与厚基础之间的平衡,做到宽而有度、厚而得当,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平台,强调对学生应用性实践能力的培养。②柔性培养是构筑柔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成长提供多渠道的选择空间,并通过自主选择专业、转专业、组建跨专业的特色班与实验班、辅修专业、加大选修课比例、施行柔性模块化课程体系等方式得以实现。③能力导向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能力为根本点,倡导基于问题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创业与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业和创新能力。通过上述三个途径,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实现知行合一,达到经世致用。

3.1 进行课程优化整合,建设基础课程平台

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确立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等课程为职院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以求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每门平台课程都应配有课程组,课程组统一负责教学内容、任课教师、教学进度、成绩考核、教学研讨等方面的教学活动。每门平台课程都作为校级重点课程进行建设,保证平台课程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3.2 施行柔性模块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①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按专业大类招生,第一学年结束后自主选择专业。②构筑各个学科、专业之间交叉互通桥梁。举办跨专业的特色班和实验班。③课程体系设置的柔性化。在稳定平台课程、整合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设置多层次的模块课程,既有培养通用技能的基本技能模块,也有面向市场职业群的专业方向模块,还有在教学后期阶段根据市场变动灵活设置、采用团队授课模式的活模块。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改革,使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柔性,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目标的需要。

3.3 推行有利于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采用以学期论文、专题调研、课程教学中的设计性题目、案例教学融合于实践平台中的创业和创新实践形式;专业核心课程建立案例库,案例库以师生共同参与、边搜集、边研讨、边整理、边使用的方式创建。

3.4 搭建实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以较为宽广的实践教学平台为支撑。经过深入研究,精心运作,创建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并实现实践教学平台与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其中,创业创新实践基地是独具特色的专门用于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基地;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性研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模拟实验室为在仿真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5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服务于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建设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两个实践基地平台,注意实践教学平台与教学计划的有效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这样的目标定位客观上要求职院在整个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必须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能否有效运转、实践教学平台能否有效利用的关键是能否实现实践教学平台与教学计划的有机融合,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实践教学进行探索和尝试,对于已经较为成熟的实践教学项目,特别是依托于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项目,注意适时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实现课程体系与教学平台的融合,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并且贯穿于课程体系始终。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公共基础实践教学。主要依托职院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完成,面向职院全体学生开设。公共基础实验课程是以基础实验室等公共实验室为平台的实验教学课程;公共基础实践课程是以学生创业和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的职业经理人素质训练及以科研机构为平台的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实践教学课程。

第二层次: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依托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和专业课程。专业基础实践课程包括依托校内专业实验室的专业实验课程和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可以结合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学期论文等,特点是短小灵活,占用时间短,没有特殊场地要求,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条件灵活设置,可穿插到平时的课程教学中进行,充分体现其专业特色。

第三层次:综合实践教学。包括仿真模拟、ERP综合实验、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系统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一、第二、第三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要在教学计划中融入到课程体系,并详细制定相关的施行办法。

第四层次:创业实战综合训练。开发综合性、实战性、多层次的综合创业实战训练教学体系,这一体系是一个多专业协作、资源共享、真实有效的校园微型社会经济环境,使学生获得与真实社会经济活动相近的实战效果,有利于实现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王吉会等.创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第8~11页

【注释】

(1)[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2006年度规划课题项目,课题编号:SC2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