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产学结合,深化教学改革
冯 钟
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产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则是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是高职教育的生命所在。
1 对产学结合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产学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到底是什么?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张炼认为,综合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可以概括为: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它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及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既要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能够动手,具有分析判断、解决现场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这种人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培养的,要通过课堂教育与实训的结合,与行业、企业社会实践的结合,即通过产学结合教育才能达到培养目标。
实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真正的产学结合,才能创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和实践环境中得到综合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生产意识、专业意识,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2 实行“产学结合”的主要举措
在几年来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牢牢抓住“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为突破口,以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和教材建设为基本内容,在构建具有“产学结合”特色和生产应用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做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
2.1 在教学手段上加大“现场教学”、“生产实习”的比重,增强学生的生产应用意识
制冷专业过去理论课内容偏多,实践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关系不够紧密。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对部分理论内容较多、实用性不强的课程进行整合,增设了“制冷空调电器自动化与测量课程设计”,以及“变频系统、VRV系统操作运行维护”等应用性强、技能要求高的实践项目,并增加了生产实习的课时和次数。充分利用关系密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在“杭州肉联厂冷库”、“浙江商业机械厂”等生产现场进行现场教学,由企业的技术人员结合实际设备给学生上专业课,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听得懂,设备看得见,操作当场学,收到了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2.2 与企业联合办学,优势互补,体现职业教育“贴近生产,服务社会”的特色
积极与一些知名企业合作,探索联合办学,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的路子,是近年来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又一新举措。2004年,我院与海尔集团合作成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海尔服务中心”,并且已为海尔杭州工贸有限公司的售后服务人员举办了八期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专家一起商定授课计划,合作和分别讲授基础理论课与实践操作课,既为企业培训了大批急需的售后服务技术人员,也使我们的教师有机会了解到企业最新技术的发展情况,提高了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贯通、应用的教学能力。2006年,海尔服务中心的技术培训班的规模与以往相比,在“质”和“量”上都将有很大的突破,培训的范围从“冰箱、空调”扩大到“洗衣机、彩电、小家电”等领域,办班数量也将有大幅的增长。2006年,已确定开设的各种培训班就有11期。与此同时,学院也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寻求与有关企业建立联系。目前,正积极与“浙大爱康”等企业就合作形式、内容进行商谈。今后还将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寻求与专业相关的各类企业开展多层次的校企合作。
2.3 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零距离”教学方式的新尝试
许多生产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具体和特定的要求,虽然按专业教学计划,学生经历了课程设计和考证等各个实践环节,但学校往往由于条件以及课时所限,其教学内容与企业具体的技术要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学生的专业能力仍不能满足某些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努力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院自2005年开始尝试开设“产教结合”的课程形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积极听取企业的建议和想法,将企业的生产及调试场地“搬进”实验楼,结合增设的“电子制作”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职业技能,大大增强了岗位的适应能力。学院与杭州“伊斯特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的内容之一,就是开设此类产教密切结合的实训课程。可以预料,这种将课程的学习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实际要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推动学生就业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2.4 实行校企结合,加速培养和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客观上要求从事此类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素质,既要精通理论知识,又要擅长实践技能,才能为人师表,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校企结合,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其一,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鼓励现有的专业教师走出课堂,在工程技术实践的大环境中,既当教师,又当学生,利用现场教学、指导生产实践和参与技术开发、课题研究的机会,掌握企业目前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状况,以此获取来自企业一线的更多信息,全面锻炼、提供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其二,通过引进将来自企业一线,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企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让其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
2.5 开展多样化的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教改”,提高办学质量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找准“切入点”,在培养目标、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科研开发等领域进行良好的互动,才能达到“互惠”、“双赢”的结果。这是产学合作能否持续、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几年来,围绕“产学结合”这个主题,学院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参与企业科研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多样化的工作:①在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整合的过程中,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中企业专家的意见,使教学的能力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企业的人才要求。②按照企业需求调整、设立职业技能考证项目,在制冷、应用电子专业陆续增设了一些针对性强、岗位需求多的考证项目;并推行实验考试方案的实施,尝试逐步建立和健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制冷空调专业充分利用校办企业——浙江商业机械厂的良好条件,通过教师以及技术人员的不定期科研活动,在科研开发和解决生产难题等方面积极合作,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3 “产学结合”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产学结合”最直接的受益者还是学生,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其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实践能力大大增强。这方面的进步不但在每年的技能运动会、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上清晰地显现出来,而且在一些专业比赛中也表现出不俗的实力。比如,2005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积极组队参赛,一举夺得浙江省赛区一等奖、三等奖,进而又获得全国一等奖;制冷空调专业的学生也曾在全国中央空调设计应用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这些成绩显示出学生已具备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也有了可喜的进步。②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屡创新高。由于学用结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见习期大大缩短,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称赞,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屡创新高。2004年,制冷空调专业和应用电子专业的一次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6.7%和97%。2005年,上述两个专业的就业率更是高达100%和98%,其中,制冷空调专业的供需比高达1∶4。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我们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浙江省内的电子、制冷及相关行业,他们能干和肯干,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许多学生工作后很快就成长为公司的技术或管理骨干。在浙江网通、摩托罗拉通信有限公司、东方通信、盾安空调等大型企业都活跃着我们毕业生的身影。
4 进一步推进“产学结合”的几点思路
构建具有“产学结合”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进“产学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下一步的工作着力点将放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主动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打通学校、企业相互沟通的渠道。随着专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后要积极寻求与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联合培养”、“实践教学”、“科研合作”等多个层面合作过程中,双方优势互补,达到“共赢”的目的。②积极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要突出特色,就要根据职业和岗位发展需求和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需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订单培养”是满足企业需求,开辟多种生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学院计划在制冷空调专业首先尝试这种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③在推进产学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的各环节,形成明显的工程应用特色。可考虑在实践教学环节增设“技术岗位工程实践教学课程”,在实训室中构建一些能够描述某些专业现场特征的“技术岗位”,使学生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中增强生产应用意识和职业技能。
经过实践的探索,产学合作——这种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总结我们在“产学结合”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经验,深感这些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把前面的路走好,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转变观念,把开展产学合作放到一个更大和更开阔的视野之中,把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开辟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可以在更大范围和更复杂的环境下,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巴士光.产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7)
[2]印文郁等.加强产学结合,培养创新人才[J].现代技能开发, 2003(1)
[3]陈廉清等.“产学结合”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