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兰州市七里河区柳树湾中心校 王得耀
【问题】
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分析】
(一)队伍结构复杂,专业素质较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教师队伍的构成比较复杂,代课教师、民办教师、招聘教师虽然通过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取得了国家承认的学历,达标率在98%以上,但这部分教师多为本地初高中毕业生,基础知识欠缺、实际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较低,而且年龄偏大、综合素质较差,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教师流动性大,骨干教师缺乏
由于存在着城乡学校间的较大差距,教师流动频繁,有“能耐”的教师工作两三年后就调入城区学校,刚刚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被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造成农村市、区级骨干教师稀少,辐射效应与光环效应无法正常发挥。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落后等原因,教学指导跟不上,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观念滞后、不求进取、故步自封,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占统治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不快,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导致生源流失严重。
(三)学科结构不合理,全能教师比较少
目前,从农村教师的数量来看基本满足,但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音乐、美术、体育教师稀少,多由非专业教师任课,造成上课不重视,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学目标达不到;英语教师更是如此,造成中小学英语衔接不上,大部分学生学习跟不上,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造成厌学。个性教育和特长只是空话。
(四)进取意识不强,紧迫感不够
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简陋、文化生活单一,大部分教师长期在农村工作,已经融入到农村生活之中,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教育改革的感受比较淡漠,缺乏自豪感和满足感,有些教师价值观念偏移、师德缺失,注重于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没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教学上,这些教师虽为数不多,但负面影响很大,造成学校管理难,教学难,活动难,教育教学质量徘徊不前,学校发展速度缓慢。
【思考与建议】
针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一)加大整合教育资源力度,优化农村教师队伍
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点多、面广,办学规模小,管理难度大,教师队伍结构复杂,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低下,硬件建设落后,家庭教育缺失,素质教育难以实施,课改阻力大等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资源优化,合理撤并,实施寄宿制,使农村教育上一个新台阶,发生质的变化。
(二)研究和建立适应农村学校现状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农村计划生育效果的显现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学校的生源急骤下降,办学规模逐年萎缩。近两年农村学生数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全区农村小学在校生数100-200人的学校约占20%,大部分学校的在校生数在100人以下,70人以下的学校占有很大的比例。平均每班学生数约15人左右,10人以下的教学班为数不少。如何建立适合农村学校小规模办学,研究和建立适合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小班额化教学模式?小班化的“小”不仅体现在人数少,更应该体现一个“精”字上,即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形成一套适合小班教育的教学方法,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创设“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小组教学”、“游戏教学”、“分层教学”、“体验教学”等一系列教学策略,使师生、生生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产生满足、愉快、合作、互动的情感状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一个亲自体验,促使学生学会活动、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实现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年轻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创新,逐步改变以前固有的教学习惯,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
(三)积极探索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的最佳方式。农村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结构复杂、观念滞后,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充实、提高,才能适应现代农村教学,才能跟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要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培训,不能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组织培训;由于农村教师受交通、经费等的限制,“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多,那就得“请”进来,通过邀请市、区各级校长、优秀教师、专家学者到农村学校,开展以中心校为单位的观摩、讲座、报告等培训辅导,,结合实情,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得我们的教师大开眼界,听、学、感、悟,增强培训效果;要结合学校、教师的实际开展片区活动,改变以往以听课、评课为主的单一的、个体化的模式,还要积极辩课;要带着问题去交流,使得“传”、“帮”、“带”落到实处,并认真分析,总结,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使教师整体素质推进;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效益,利用农村教师大部分住校的有利条件,为各学科教师提供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促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建立城乡教师短期支教、交流制度
为了尽快缩小农村与城区学校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积极开展“轮岗支教”、“对口帮扶”活动,一批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先后赴农村学校支教,使得我们的教师取其精华,累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应该建立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制度,通过他们,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给农村教师,帮助他们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学生管理等方面有较大地提升;也可以通过城区优秀校长到农村中小学挂职,帮助农村学校加强管理,提升管理层次;还可以让农村教师到城区实际锻炼,边工作,边学习,在学中干、干中学,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