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
静宁县威戎镇中心小学 朱广龙
一、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领导的重要责任
每学期初,学校领导都把教研组长、学年组长、教师代表召集在一起,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方面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研讨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并重点地把它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定期召开座谈讨论会,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并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上,形成校长、主任、学年组长、教研组长、教师代表一条龙的师资建设队伍,并对教师的各方面工作有要求、有检查、有记录、有考核、有评比。正因为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教师素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为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抓好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我校首先对教师进行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的教育,使教师既能充分认识教育规律,掌握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必须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促其端正教育思想,感受肩上责任的重大。其次,我们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我校目前有老教师数名,老教师的教书育人、敬岗爱业、辛勤耕耘的先进思想和事迹激励、教育着广大教师。老教师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上,在学校形成了谦恭、求实、勤学、向上的优良校风。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广大教师,特别是激励中青年教师,促进他们牢固树立乐业敬业思想。
我们还对教师进行师德规范教育。根据学校实际进行“爱岗、敬业、育人”教育,开展“献身教育事业、树立良好形象、争做最佳教师、争创一流业绩”活动,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履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三、抓好教师业务素质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一)抓好三支队伍,形成教学龙头
三支队伍是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必须做到知识、业务、管理三过硬,能团结和领导全组成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科带头人为专业学科水平最优秀人才,在备课、讲课、辅导诸方面应成为年级学科教学的核心与代表,并负有培养和提携后进的责任;骨干教师为中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者,能在学科教学中独当一面,承担重任。这支队伍的形成和发展应该是学校教务工作中的重点,同时这支力量也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培养好,利用好。
(二)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要负责多引进一些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材料,订阅《国内外教育文摘》、《教育科学》等杂志,如:安排教师参加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学习培训;教师本人学年征订教育杂志在900-100元之间;学校征订教育报,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特别是要多组织年青教师学习魏书生教学实践经验,有必要可以派专人去参观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开阔眼界,蓄势待发。
(三)开展扎实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实验能力,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学习教学大纲,学习教材的编排体系。通过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科研意识。每次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有专题研究和主攻方向。讲评结合,引入激励机制。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集中一次进行全面的听课、评课,对每节课作出评估,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并将评课结果记入教师教学档案。深入研究和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累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领先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水平。且在普遍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开展全校性的示范观摩教学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优秀教案和优质课的评比,选出典型,评比颁奖,引进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整体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四)必须坚持每月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力度要大,检查要认真仔细,一定要找出存在的问题
学校领导要找相关教师谈话,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能够帮助教师改正和进步。
(五)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培养教师过硬的教学本领
我们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采取的办法是:坚持开展“三笔字”书法竞赛活动,每学期学校教导处要联合举办一次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现场书法竞赛评比活动,以老带新,发挥老教师的示范作用;按时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走出校门,到外校实地听课、学习、考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建立严格的学习考评制度,鼓励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六)着眼未来,培植师资
首先要严格选拔高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决不允许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事情发生。其次要做到青年教师同老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最后,要大胆放手让青年教师去担任实验班和毕业班相应学科教师。
(七)除了在知识和业务上对教师严格要求外,还要对教师多给点人文关怀
校领导还深入基层,在生活上,给他们以热情的关怀,从老教师子女的升学、就业到青年教师本人的婚姻及子女入托上学;从教师本人的生病住院到家属的工作调动,都悉心帮助,营造出一片融洽温馨的文化氛围,使教工的专业思想更稳固。以心相交,让每位教师自觉地将心与学校靠拢,增强学校管理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狠抓教育质量打好基础
多年来,学校克服一切困难,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学习,扎实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历层次。到目前为止,我校19名教师具备本科学历的有9人,专科学历6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后,不仅增大了自身的知识容量,在教学中居高临下,而且还提高了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五、建立全方位的教师评估、监督、考察机制
我们建立了准确快捷的反馈评估系统。信息反馈的主渠道是教务处,信息的主要来源有:
(一)动态的教学、教研记录——《教学日志》、《教学活动登记本》、《教学计划》、《思想日记》及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教研文章等;
(二)例行会议——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班主任会议、学生座谈会和中青年教师座谈会等;
(三)专题调查会——中青年教师座谈会、集体备课讨论会等;
(四)听课、评课——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及学校教研员随机下班听课、评课;
(五)教学常规检查——定期查教案(月查)、查作业、查试卷、查实验室记录等;
(六)各类统考成绩评估——每学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在搜集和分析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质量大检查,召开总结评估会,点明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明主攻方向。这种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将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和成果不断地补充到教学常规管理中去的方法,形成了教师常规管理和教学方法的同步进行,互相促进,收到很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