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教研文化名片——用润智教育的专业研训引领学校文化的深度思考
多年来,学校以教研沙龙为突破,重建学校教研文化,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畅谈教学的问题和困惑,通过谈话式的交流,辩论式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把问题转化成课题,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研究最佳教学设计,推广最有价值的教学经验,达到共享与提高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成长,形成了我校的品牌教研特色。
在围绕问题进行沙龙寻求策略的基础上,我们立足课堂研究,加大了研训的力度,形成了“主题教研沙龙+主题课例展示研讨”、“教学案例研究”、“问题研究”等研训模式,还形成了“体—线”推进式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即“学—研—训”(将教师业务专业学习与常规教研科研活动、校本培训活动三者优化整合)为一体,“备—行—思”(将课前准备、上课行动、课后反思有机串联)为一线,将教学实践与教师学习、教研、培训有机结合,线、体交融,并列推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研训实践过程中,我们将“读—思—做—写—展”有机结合,构建起了师生发展的“五气”平台:我读故我在,在读书中滋养底气;我思故我在,在思考中增长灵气;我做故我在,在实践中培养勇气;我写故我在,在写作中成就名气;我展故我在,在展示中提升人气。面对中老年教师由于职业倦怠的侵袭、探索精神的缺失、守旧文化的影响而举步维艰的现状,我们充分挖掘中老年教师的潜在优势,因势利导、搭建平台、广开渠道,让他们和青年教师一起扬帆前行,在可持续发展的专业道路上收获成功。
在研训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大力倡导课题研究,进行项目推进。目前,学校参与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有三项,省市级课题有18项。信息技术条件下提前读写项目研究(又称“八岁能读会写”项目)是中央电教馆主持的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项目,2009年8月在我校项目班开始实施。2010、2011、2012三年我校承担了相关的培训任务。中央电教馆、省、市电教中心项目领导,深圳、山东、宁夏的项目教师及省内榆中、安宁、西和三地项目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议特邀了上海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专家王荣生教授和“亲近母语”推广人,儿童文学专家徐冬梅女士以及浙江师大博士郑飞艺进行讲座和点评。通过课题项目的实验,我校朱宁、苟晓琰等一批教师的教研潜能被挖掘了出来,他们多次在宁夏、深圳、兰州的相关研讨会上做现场课,进行主题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项目班的孩子通过项目活动,读与写的潜能被充分挖掘了出来,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敏,尤其是利用计算机写作的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2011年的暑期培训会上,这一特点得到了检验,并受到了专家与教师的好评。在这一项目的带动引领下,其他课题有序开展。有两项成果分获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学校研究的国家级综合实践课题,因成果丰富,成绩显著,被授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国先进实验单位”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