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提前读写项目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虽几经改革,但基本上是将识字、阅读、作文教学分离为几个阶段。新课改以前,全国更是先后进行过多种识字教学的改革试验。其中有的改革试验曾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如集中识字,但最终只表现为短期效果。这种方法造成了识字、阅读、作文的不同步,使识字难以联系语言实际,反过来又增加了汉字识字的难度,识字的效果也受到影响。儿童只识字不提早阅读,就无法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无法形成自学能力,其认知、情感的发展受到局限。因此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都应该是先突破识字关。我们就以发展儿童的语言与思维能力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新型学习环境,以解决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瓶颈为突破口,从教学法层面上进行提前读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使学生在一二年级能达到近2500字的识字量,顺利地开展自主阅读,又同时借助计算机全拼输入功能达到识字、写作的目的。最终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读写教学法。
有研究表明,如果能让八岁以前的儿童时时浸染于语言文字中并喜欢上阅读,那么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敏感、亲和程度以及阅读的习惯就能容易地在儿童以后的生活中持续下去。反之,如果要使八岁以前没开始阅读的儿童产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于2009年引进深圳南山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条件下提前读写项目”。让6岁儿童在入学一两年内初步达到“能读会写”:“能读”,指能独立阅读一般性的书刊及多媒体信息资料,能够主动获取知识;“会写”,指有主动表达的愿望,把自己直接、间接的感受体验,用计算机以书面语言的形式,通畅、准确地表达出来,即具备作文的基本能力。通过创设信息化环境下的识字、阅读、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使之适应儿童生理、语言、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儿童的知识、技能、情感和品德得到和谐发展,为终身学习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基础。
在实验研究活动中,不同的学习时段会有相应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下面结合实验谈谈我们的做法与感想。
一、关于识字
刚入学的孩子是很想马上能捧起书本来读的。如果开始一两个月让孩子学那些枯燥拼音的话,对孩子阅读兴趣来说是一个打击。传统的语文教学却恰恰在孩子最有兴趣读书的时候进行着拼音教学。而我们的实验教学却遵循了孩子的认知规律,先教生字,使其能快乐地阅读,再学拼音,为写作服务。
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开学初,家长对我们先学识字后学拼音、海量阅读、电脑写作的教学理念还不太接受,心中存有很多疑惑。实验教师就通过博客上传文章让家长打消顾虑,配合工作。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artid=45905(博客题目:对海量识字的认识。)
在一年级识字是教学的重头戏。为了尽早地使孩子们能畅游书的海洋,流畅地进行自主阅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外,教师们也摸索出了一些既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孩子们又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猜字游戏、小组竞赛、识字买门票等。然后利用博客教会家长和孩子玩字卡游戏,很好地巩固了识字。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44944(博客题目:字卡的玩法。)
其次,平时的鼓励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评选“识字大王”、“读书之星”等都是很好的激励手段。这些活动在以下博客中可以看到: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47759(博客题目:争做“识字大王”。)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48423(博客题目:“识字大王”获奖名单。)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48373(博客题目:读书之星。)
语文老师在教学生识字时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如果把一个个的汉字孤立起来看,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各不相同。但是,如果把许许多多的汉字当作一个整体加以分析,就可以发现它们在音形义三方面都互有联系,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可能是儿童在形成汉字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借助了汉字声符与形符的类化、异化和分化的规律(即乔姆斯基所谓“潜类化”能力),下意识地调动了对外部事物进行“控制”的“本能”,领会了不同层级上的概念及分类、比较、类推的能力,形成了对汉字正字规则、形旁规则及声旁规则的领悟。
因此,在我们的识字课上,我们经常会有“说文解字”、“生字早餐”、“头脑风暴”、“妙笔生花”、“生字银行”、“千变万化”等环节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然后借助电脑打字巩固记忆。这些活动在以下博客中可以看到:
http://jxjy.gsedu.cn/hetangyuese/article/34323.html
http://jxjy.gsedu.cn/hetangyuese/article/34863.htm l
http://jxjy.gsedu.cn/hetangyuese/article/36842.html
http://jxjy.gsedu.cn/hetangyuese/article/37189.html
总体来说,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汉字造字方法的系统性、规律性,把目标字放在汉字的整个系统框架中,让儿童在与其他汉字进行联系、比较中去认识它,使儿童在感受汉字系统的规律中加快识字、成批识字。
二、关于拼音
传统教学中的拼音教学意义有两点:1.帮助识字;2.帮助学习普通话。而项目班教学拼音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同步写作。因此,在学生认识两三百字能够初步阅读之后才开始学拼音。
“读写实验”班级的拼音教学是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把汉语拼音学习、计算机键盘操作与书面语表达结合起来。当学生能够同步输入词语、句子、片段,乃至独立写作的时候,教师根本用不着死盯孩子汉语拼音掌握的问题(包括键盘的操作)。随着书面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拼写能力和打字输入的技能自然会越来越熟练。
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与以往的拼音教学差距很大,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首先了解学生认识拼音的情况,然后给每位同学打印了一份拼音和大写字母的对照表,一份键盘和拼音的对照表。
第二阶段:集中学习
开始授课后,教师会用一周时间集中教学拼音的读、写拼打,并把每次新课的内容以及复习方法、作业都在博客中呈现出来,以便家长了解帮助指导。这些内容在以下博客中可以看到: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50189(博客题目:拼音教学1。)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50337(博客题目:拼音教学2。)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51089(博客题目:拼音教学3。)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51167(博客题目:拼音教学4。)
第三阶段:后续巩固
拼音教学大约一周过后,就进入复习巩固阶段。教师并不着急去检测孩子们的拼音学习情况,而是坚持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孩子们使用计算机进行打字练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有趣故事等多元化的资源来巩固拼读,起到激发打字、练习拼打、训练说话等作用。这些内容在以下博客中可以看到: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50816
http://jxjy.gsedu.cn/hetangyuese/article/38559.htmlhttp://blog.sznx.com.cn/ 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52201
与此同时,教师也利用网络,积极主动地与先进地区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大家相互补充,各展所长。网络在此时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域性差距,拉近了东西部教师之间的差距。
http://61.144.246.9/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142& artid=49445(博客题目:深圳、山东、兰州三地教师网上教研活动。)
在孩子键盘和拼音学会了之后,在打字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同音字出现,在孩子识别辨认的过程中不但对他认识的字印象更深刻了,同时对其他同音字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孩子通过拼音和键盘把字打出来时,很有成就感。同时我们让孩子在WORD文档上把这些字改颜色、变字体……这样,孩子识字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在不断反复敲打的过程中,孩子对字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在后来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把本身想说的话,会说的话,在电脑上打出来,打的过程又是一次复习。当学生学会打字,在电脑上敲出音节的时候,他就知道他所说的所想的话都可以在电脑上打出来。开始可能就是简短的话,时间久了就越来越多了。拼音学完了,阅读和习作就可以同时起步了。可以说,这是我们实验中取得的一个非常好的成果。
三、关于阅读
现代社会中,阅读是人们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和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方式。朱永新认为,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所以,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这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最重要的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选择和路径。
人们普遍认为,阅读能力影响着儿童的自我价值观的实现和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很多国家都把青少年儿童的阅读置于重要的位置。资料显示,德国人之所以整体素质较高,与这个国家14岁以上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每天读书有关。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6年的课外阅读量145万字,加上6年读的12本教材总共约200万字。当然,这远不能满足儿童语言和精神发育的需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势和课外阅读评价的缺失,课外阅读很大程度上处于自由的状态。
学生不读书,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痼疾。一个学生在中学之前还没有养成很好的读书习惯,上大学乃至进入社会以后再去补救就很难了。我们当然可以把青少年的阅读问题归咎于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但中国儿童阅读的起步晚,课外阅读得不到重视,课程组织管理的缺位,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读写实验”从开始起,将整本书的阅读纳入课程的整体框架中,开展了“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研究。针对一般意义上课堂之外的整本读书,这里的“课”包含了“课堂”与“课程”两个层面。研究旨在构建整本书的纳入课程、进入课堂、课内外贯通,从课时设置、书目遴选、知识界定、方法指导到阅读评价等的组织实施体系。
1.兴趣培养——课外阅读课程化的起点
如果一个孩子在入学的头一两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到了高年级,尽管老师们把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是要让大部分学生热爱读书却非常困难,更麻烦的是这种与书疏离的状况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
提前大量识字使儿童具备了阅读的基本条件后,应使儿童早日进入“海量阅读”。“读写实验”起始的做法是:激发兴趣,让儿童感觉到阅读“好玩”;培养习惯,让孩子亲近阅读。
首先,使亲子阅读在每个家庭生根。
自新生入学开始,我们就多次在家长会上宣传阅读在人的一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推进亲子共读书,创建书香家庭。并在博客中给大家提供阅读网址和大家交流读书心得。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44590(博客题目:读书心得。)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45521(博客题目:推荐书目。)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47016(博客题目:读书心得。)
其次,用各种方法引导孩子亲近童书。
对刚刚起步阅读的孩子,很多老师的指导是先从图画书开始再过渡到文字书。
对还没有体验到阅读快乐的孩子,老师常常利用图书推荐课把一段两段书中的故事,用抖“包袱”、卖“关子”的方法“抛”给孩子,或“猜猜下面将要发生什么故事”,或“帮主人公解决难题”,藉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对阅读活动的期待。
第三,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儿童捧起书时能够读得进去。
“不动笔墨不读书”。实验教师非常关注儿童阅读批注习惯的养成。从低年级开始,就教孩子们用“心情符号”学做批注——读到高兴处画张笑脸,读到伤感处勾个哭脸,表达感受;中高年级可以把阅读中最想表达的情感随时旁批在书上,比如想对书中人物说的话,比如假如你是书中的角色你会怎么想……有了更多想法可以用随笔形式表达,在学生博客里,写有上百篇读书心得的孩子有一大群。
几年的努力,儿童文学、经典童话的阅读在学校已经蔚成风气。我们对入学9个月的实验班学生阅读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近一半的学生一个月能读10多本童书,阅读量普遍超过20万字,10%的学生已经阅读了300万字的读物。
2.两种样式——共同阅读与个性化阅读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看来,“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只有当我们知道如何去读时,我们才可能真正地读懂。”
在“读写实验”看来,使儿童养成阅读的习惯,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自由选择,自由思考,自由讨论,自由笔记。但充分的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因此,教师不能放弃组织者的角色,诸如书目的选择推荐、读书的形式、读书的方法,都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领。
在实践中,实验教师把引导儿童读整本书的方法概括为“共读一本书”和“个性化阅读”两种方式。
“共读一本书”
一般采用阅读推荐、交流分享等方法展开。“共读一本书”有诱导和强制两种意味,强制的是时间。“共读”是打通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从“学阅”、“导阅”向“自阅”、“自学”阶段过渡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层次阅读的切入方式。通过“共读一本书”使学生逐步获得诸如“一本书可供阅读的有哪些元素,阅读这些元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者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并说明是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框架的”、“叙述整本书的大意”、“找出关键字”以及“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等的阅读能力。研究者相信,儿童共读的时候,透过“复述文本”、互相发问、评论、预测、理解问题,可以得到更多聆听的机会,从而有助于提高其运用词汇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实验教师设计了各种方式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一是做好阅读推荐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设计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的愿望和兴趣。如让孩子们知道一本书可以从读封面、读目录、读简介开始。从读封面中又可以获取作者信息、内容信息、出版信息等。读书可以从前到后逐章节读,可以先读最后的结局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些部分还可以反复读。读书应该养成做笔记和批注的习惯。用种种办法使学生能够捧起书来,读得进去,知道怎么读,读什么。
二是对优秀的整本读物进行深层次“挖掘”阅读,使整本书阅读成为深化学生言语实践和语文生活的中介、桥梁。
在学生交流时,张老师发现不少孩子仍然停留在故事情节的复述和对人物的感性分析上。于是,他又搜集了作者金波和一些文学评论家的相关文章,再让他们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想的,有关的文学评论家、编辑、儿童文学作家是如何评价的。这一次,孩子们明显得到了启发,他们发现了自己阅读的局限,很多孩子自己又进行了二次甚至多次阅读。而且还写出了很多形式的读后感,有诗歌、随感、续写……
三是用诸如设计、制作、交流、分享等“课中活动”构建整本书阅读的多样形式,使整本书的阅读成为孩子们的“好玩儿”的课程。
“个性化阅读”
只要是阅读就是“个性”的,个性化阅读并不是谁的主观规定,个性化阅读是由阅读本身的客观规律、必然规律决定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书籍,这样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之所以关注“个性化阅读”,强调的是学生阅读过程的主体性以及从个性出发的阅读自由。
实验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到图书城选购读物,在图书馆开设自选读物的阅读课,在班级博客让学生聊新书等办法,不断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打开孩子的阅读视野。
3.儿童文学阅读——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支点
“读写实验”将儿童文学经典篇目引进学本,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使儿童文学选篇阅读与整本儿童文学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二年级的“走近安徒生”单元,收录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等作品。三年级“儿童文学”单元推介了《夏洛的网》、《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时代广场的蟋蟀》、《鼹鼠的月亮河》。四年级则推介了《天蓝色的彼岸》、《草房子》等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实验老师相信,选择了儿童文学,儿童读书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轻松的享受。
四、关于写作
研究发现,很多相似实验都可以使8岁儿童阅读,问题在于作文的障碍难以突破。这是因为儿童的手部小肌群没有发育成熟,难以完成汉字书写的精细操作。因此,儿童在手写时注意力集中在一笔一画的“写”的操作上,这时也许思绪万千,下笔却变得支离破碎,只能写预先存储的套话、空话。强迫的结果是千篇一律的“小人说大话”,以至于孩子可以手写的时候,没有几个愿意写作文了!
自2009年至2012年,从我们每年对参加实验的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习作所做的统计分析表明,平均用字不超过740个,使用3次以上的字368个。这说明,儿童只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可以进入初步的读写学习过程。因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它直接和语言发生关系。
“读写实验”主张学生的写作要先放胆,再规范,即先激活、满足儿童“写”的需求。因此,一年级要创设条件、激发兴趣,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年级提倡个性化写作,关注儿童在写作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并通过大量阅读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三年级以后,儿童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逐步训练手写,凭借儿童在阅读中对书面语言章法规范的积累默会,掌握多种表达形式;在高年段,围绕“主题阅读”,以读促写。
在学生入学头一两年是最希望被关注和愿意表达交流的关键阶段。这时训练他们用计算机把习得的口头语言直接转换为书面方式,就能使儿童的“写”非但不会痛苦,而且成为一种快乐体验。儿童大脑的写作中枢与语义中枢神经得以整合,使之集中于信息、语义思维的流畅有序的表达上,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统筹,大脑在与电脑交互中反复提取、复读、再认、扩展及编辑软件的排列、组合、呈现,“写”很快就可以实现自动化。
实验教师将这种写的方法归纳为“大作文”和“拓展练笔”。“拓展练笔”随时随堂进行,最多的是对阅读活动中生成问题在BBS上的适时讨论。大作文是以命题或给儿童留下足够空间的半命题习作为主。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出四种具体做法:1.利用篇章、单元阅读或专题阅读中引出的话题进行写作,如篇章阅读后的半命题作文《我想……》、《假如我是……》等。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思考文章,在充分辩说后,用书面语言写具体、写生动、写出不同的视角。如学习《精卫填海》一文后,三年级学生一起讨论精卫填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3.让儿童浸润在与课文语境特别相似的氛围中随堂练笔,即读写结合的仿写。如二年级学习了《我学写字》一课后,仿照课文儿童随堂写下生动活泼的语句:当我学着写“天空”,我仿佛看见了蔚蓝的天空,还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彩,太阳公公微笑着露出自己的脸颊。4.例文改写。即把诗歌改编为故事,把故事改编成话剧或独幕剧本等,在写的过程中训练形象思维能力。这种写作方式深受孩子们喜爱。
“读写实验”证明,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集中体现在写作方式的变革上,键盘输入极大地提高了写作的效率,节省了人类耗费在写作中的极为庞大的重复性劳动。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实现阅读写作的一体化,成为现代人一种重要的适应性能力。这个“换笔”的时代,表面上是书写形式、方式发生了改变,实质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
附:一至三年级实验班学生习作量统计表
通过三年实验研究不难看出“读写实验”形成了以言语表达为核心,通过电脑写作辐射到语文学习全过程,使所有的学习都与表达(说或写)关联起来的基本策略。
实验显示,儿童用计算机打写体验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兴致勃勃地表达使儿童对汉语汉字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这是他们能够写好汉字的基础。
五、关于家校互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与家长的配合和沟通。“读写实验”的教师和孩子都有自己的博客和共同的班级协作组,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实验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教师还会在孩子很多转折期不定时召开各种主题的家长会。
实验教师及时把学校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利用博客记下来,使家长能更好地了解这个班,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这些活动在以下博客中可以看到: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45557(博客题目:感谢家长。)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47357(博客题目:说来听听。)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46645(博客题目:我们班的孩子们。)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46246(博客题目:老师不在的时候。)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50532(博客题目:他们进步了。)
http://jxjy.gsedu.cn/hetangyuese/article/38559.html(博客题目:学以致用。)
http://jxjy.gsedu.cn/mod/topic/show_topic.py?guid=651FCD4D-8AE5-46D4-9D44-4F879083E36F& type=group& topicId=183(博客题目:光荣榜。)
另外,还开设了“家长交流厅”版块,更是希望架起一座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大家都能在相互的交流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http://blog.sznx.com.cn/schoa/blog/myartShow.aspx?userid=2180& artid=48125(博客题目:家长交流厅。)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知识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儿童从教科书中学到的知识远远不敷成长的需要,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固守“我教你学”的模式已经支持不了今天孩子的发展需求。
学习方式发生的变化,决定教师必须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对话中的组织者、促进者。在这种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环境下,语文学习已经超出了传统语文的范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完成了很多课程整合的学习内容。
六、实验成果
首先,实验项目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沃土。名师专家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会让成长中的我们很快地走出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提升了理念,拓展了视野,在不断的智慧交流中获得专业成长。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张鹏校长亲自来到学校参加实验教师培训,期间听课、评课、座谈,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让我们一步步走向实验,慢慢认识到实验的真谛;南山实验学校的王剑宜老师来我校所做的观摩展示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看到了实验老师的风采,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尤其是她在识字教学中所用的形式和方法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徐冬梅、岳乃红等专家的阅读课教学、亲近母语的系列讲座让我们如沐春风,看到了方向;去固原的听课、交流活动让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实验教学,为自我成长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再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师生的读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读书的兴趣得到明显提高,良好的读书习惯初步形成。教师也跟着学生们读了一本本有趣有益的绘本、儿童文学、经典名著……伴随着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迷茫中摸索成长的道路,在繁琐、忙碌的工作中体悟到了教育工作的崇高和神圣,从而使读书和教书成为幸福和快乐……
依仗信息技术的充分支持,项目班的学生很快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班级中形成了人人爱读书,大家爱写作的氛围。至今已有14名学生的习作作品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杯”文学大赛中荣获金、银、铜奖。两名同学被邀请参加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作家杯”颁奖典礼。更有多名同学的习作在国家级、省市级报纸杂志上发表。
在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比赛中,我校5名教师获优秀奖;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远程教育项目“能读会写”远程合作备课案例及学生网络习作评选中,我校教师荣获“远程合作备课案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优秀奖3名。更有“学生网络习作“荣获一等奖一组,二等奖两组,三等奖两组,优秀奖三组的好成绩。
七、结论及反思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提前读写项目”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及识字速度
识字和阅读统计数据表明,参与实验的儿童自主阅读的时间提前了两年,阅读量是对比班的5~10倍;写作一般提前三年时间,质和量大大超过对比班。从习作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情绪、情感发展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提前读写项目”使学生乐于写作
写作过程不完全是认知变量在起作用,情感、动机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写作是儿童情感精神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过程。孩子在网上对话,情绪作为交流的手段和动力组织的核心,使儿童不断产生着有质量的感觉、知觉、顿悟、感受和体验,并与道德的、趣味、情绪、情感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学生在网上习作是快乐的,上课是快乐的,下课与同学们一起玩是快乐的。孩子能过得这么快乐,在自然成长下发展思维,激发出来很自然的情感,教育就有了非常好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条件下提前读写项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育的本质就是在儿童有需要的关键阶段提供条件和空间。实验教师发现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很多这样的时段,这往往是儿童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机。比如,在儿童识字接近1000个的时候,捕捉他们阅读兴趣萌动的苗头,就可以事半功倍地使儿童喜欢读书;又如在儿童对书面表达需求强烈的时候,提供计算机让儿童尽情地释放,就可以使他们迷恋于写作。这不仅可以对儿童认知发展造成长期影响,同时激发起儿童个体生命道德学习的潜能。这个基础就是儿童在语言能力发展中感受到的自尊、自信,它控制着从精神活动到身体健康的各个方面。实验班儿童的自我悦纳感、自尊心以及移情、同情和利他倾向,阅读充分体现浸润和滋养了儿童的道德生命和美好心灵。
(四)“信息技术条件下提前读写项目”证明了信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读写过程的优化发展
在实验的探索中,信息技术成为取得突破的关键要素。网络环境提供了各种方式的阅读资源,识读写方式的整合提高了教学的绩效,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协调发展。比如,传统拼音教学一般需要两个月时间,是小学生初始学习的难关。实验教师创造了把拼音字母的识记与键盘操作、音节拼读和汉字的输入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这个过程成为儿童由识字、组词到写短话、写文章的延伸过程,既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提高了效率;而且,直接导致了儿童在网上自发大量地发表习作,仅一两周的学习就使拼音难题迎刃而解。
“信息技术条件下提前读写项目”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的独特长处。真正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文中涉及的网络内容均来自五泉小学项目实验班网络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