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奏响爱的乐曲

奏响爱的乐曲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闲暇之余,我有幸拜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收获颇多,它可以说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不仅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培育女儿十几年的过程中,她边实践边总结,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写出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尹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习作中流露真情实感,避免凭空捏造,一个模式。

奏响爱的乐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钟立娟

臧克家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挚友。”闲暇之余,我有幸拜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收获颇多,它可以说是我的良师益友。这本书我一共读过两次,每次读起来都让我心潮澎湃,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很崇拜这本书的作者,她曾经当过十几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现在是一名教育专家。她不仅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培育女儿十几年的过程中,她边实践边总结,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写出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其中的教育方法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指导作用,而且有些方法用起来确实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书中篇篇文章都很精彩。对既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又是一位母亲的我来说,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仿佛在我身边发生。面对学生,面对自己的孩子,有时真是无从下手。拜读了这本书,带给我更多的是惊喜。尹建莉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小板凳揉揉疼,教育孩子要有一颗包容之心,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这一点让我很受感动。同时,想到自己平时对孩子的一些不科学的教育方法深感惭愧,因为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当孩子受到伤害时,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很少去理会一个没有情感,不会说话的物体。这是尹老师人格魅力的体现,就如她在文章中所说的:“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是呀,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做个好人。

我非常认同她对写作技巧的看法。尹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习作中流露真情实感,避免凭空捏造,一个模式。因为孩子天生不会撒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考虑的应是如何培养孩子做人。无论他经历什么事情,不妨先让他把心中所想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无需要求孩子顺着老师的思维生搬硬套,机械化地完成习作。我认为原生态的东西是最美好的,是最值得珍惜的。写作的含义应该更深远,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情操,是一个人在思想上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尹老师的这一观点,教育我的孩子们在习作中一定要说真话,流露真情实感。

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需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事情的结果,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在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育生涯,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却从没想过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再来。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警醒: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了,一定要走出去,让自己心灵的大门随时敞开,与更多的教育专家牵手,多学习,多思考。这样,才不至于走弯路,更不会为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遗憾,让我们奏响爱的乐曲,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