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校长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校长工作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事业,它最忌讳的就是简单模仿。陶行知对那些动辄仪型外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所谓“新人物者”提出批评。他指出:“我国兴学以来,最初仿效泰西,继而学日本,民国四年取法德国,近年特生美国热,都非健全的趋向。学来学去,总是三不象。”[34]他将那些盲从外国的人员形象地比喻为东洋车夫,认为这是一种懒汉式的抄袭行为。“现在有一点我们应当注意的,就是以前的教育,都是像拉东洋车一样。自各国回来的留学生,都把他们在外国学来的教育制度拉到中国来,不问适合国情与否,只以为这是文明国里的时髦物品,都装在东洋车里拉过来,再硬灌在天真烂漫的儿童的心坎里,这样儿童们都给他弄得不死不活了,中国亦就给他做得奄奄一息了!我以前也是把外国教育制度拉到中国来的东洋车夫之一,不过我现在觉到这是害国害民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35]“吾国办教育的人,多半是为外国教育制度拉东洋车,一国拉厌了,又换一国,到底是拉来干吗?我们应当觉悟,惟独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建设适合国情的教育。”[36]
1943年,陶行知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37]陶行知不仅深刻论述了创造精神对于校长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创造性地应对办学治校中的各种困境和矛盾树立了榜样。譬如,为解决农村学校量少质次、农民生活困难的问题,陶行知创设了南京晓庄学校,希冀它担负起改造乡村生活的重大使命;又如,为贯彻“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38]的工学团办学宗旨,陶行知创造性地提出了“小先生制”,教学方法上强调“即知即传,即传即联”,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的师资瓶颈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