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育行政为一种专门事业
市乡教育的界说
地方包含都市和乡村,故地方教育行政有都市和乡村教育行政两种。依克伯利先生所主张:上五千人的地方都可算为都市;不到五千人的,都算为乡村。凡都市皆令脱离县教育行政范围而直隶于省;凡乡村皆令统属于县;县复就地方之大小酌量分区办理乡之教育。因市乡人民密度不同,经济能力不同,环境性质不同,凡此种种影响于课程编制、教学方法、行政组织的又都不同。分治就两受其利,合治就两受其弊。详细情形,当另著文说明。现在只下这一定义:上五千人聚居在一处的叫做市,不足五千人聚居在一处的叫做乡。市教育以一市为行政单位,乡教育以全县为行政单位。我所讨论的就是说:这种市教育行政和这种县教育行政要当他为一种专门事业看待,要以专门的目光研究他,要以专门的学术办理他。
地方教育事业之重要与责任
上说之定义,是很概括的。再进一步,就须将都市和乡村教育的事业责任来讨论一遍。
请先说都市。中国有五十万人口以上的都市十三处,十万人口以上的都市四十七处。十万以下的都市,现在尚无确实消息;但据邮政局九年度一二三等邮局所在地估算,相差不致太远,约在一千六百八十处左右。现设的七千七百六十八处邮寄代办所当中,还不免有好多都市,但确数难定了。有这种情形,所以中数[15]不易求得。我们姑且拿一个五万人口的都市来讨论,都市学龄儿童与人口之百分比,较乡村要低好多。依六三制行义务教育,每百人中应有学龄儿童十六人。故五万人口的都市,约有学童八千,教员二百余。协同二百余教员,培养八千学生,这是何等大的事业,何等大的责任。那百万左右的都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汉口、西安等处教育事业的浩繁,责任的重大,更不必说了。
再说乡村教育。乡村教育以县为行政单位。中国二十二行省,四特别区域,共有一千八百四十三县,平均每县一千三百二十七方哩。最小的有千余人,最大的有二百二十七万人,平均每县有二十万人。将县内一二三等都市人口除开,平均每县乡民当有十七万之谱。乡村学龄儿童与人口之百分比,较都市多些。依六三制约计,乡村中每百人应有学龄儿童二十一人。十七万乡民之县,当有学龄儿童三万五千七百人,教员千余人。协同千余教员,培养三万五千七百学生,这事业又何等的大,责任又何等的重!
地方教育所含之专门性质
看上面所说,地方教育的重大,固已有具体的事实可作立论根据,但还不免概括。究竟地方教育非专门家不能解决有几个什么问题?
(一)计划问题
世界潮流,国家大势,以及地方人口增减,财力消长,职业变迁,影响于地方教育者最大。办学的人宜如何默察趋势,熟筹利弊,预拟一逐年进行的计划,使理想依据事实渐次实现,世界、国家、地方面面顾到。预拟这种计划,是否需要专门的学识?
(二)师资问题
学生学业的进退,多半看教员的良否为转移。五万市民之市,须教员二百;十七万乡民之县,须教员千人。这许多教员未来之先,办学的人宜如何酌量需要,分别设法培养选聘;既来之后,宜如何设法辅助指导,使有最良之精神,并如何筹备种种机会,使教员的学问能得相当的研究进步。办理上说种种,是否需要专门的学识?
(三)课程问题
课程为社会需要与个人能力调剂的工具。编制课程的人,必须明了动的社会的种种需要,将他们分析起来,设为目标,再依据儿童个人心理之时期,能力之高下,分别编成最能活用之课程,使社会需要不致偏废,儿童能力不致虚耗。这是一种最精细的手续,是否需要专门的学识?
(四)经费问题
地方财力有限,教育事业无穷。以有限的财力,办无限的事业,支配经济的人,必须分别缓急,酌量进行。这分别缓急四字,包含教育事业各方面的关系。必须将这些关系彻底了解后,才谈得到分别缓急。但是这种了解,是否需要专门的学识?
(五)设备问题
物质环境在教育上之影响,尽人皆知。要有良好的教育,必须有相当的物质环境。校舍、设备、图书、仪器和校外之种种环境,都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空谈自动、自治、自学、自强,是没多用处。有相当之设备,才能发相当之精神。即以校舍论,宜如何构造,才能使他合乎卫生、美术、经济、教育的原理。简括问一句,宜如何选择,支配,联络环境的势力,使教育得收良好的结果,是否需要专门的学识?
(六)考成问题
我们受人民的付托,办理地方的教育,费了这多钱,用了这多人,开了这多学校,教了这多学生,究竟结果如何,应否平心问一问?怎样问法,怎样度量各种教育的历程、结果,和度量之后怎样据以切实改进,都是要从专门研究中产出来的。
(七)劝学问题
假使地方人民对于教育,尚无有相当的了解信仰,就不得不做一番感化的工夫。我们宜如何表示教育的真相,证明教育的能力,使人民自觉教育为人生日常所必需,并发共同负担独力兴创的宏愿,这种教育真相的表示,与教育能力的证明,是否需要专门的学识?
主持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应有之学业
地方教育既有上述几种问题,非专门人才不能圆满解决,那吗办理地方教育人员所应具之资格,可以推想而知。品性方面,暂且不论。现在只举学业一门,拣其最要的讨论一回。
(一)普通学问方面,至少须学哲学、文学、近世文化史、科学精神与方法、社会问题、经济学、美术等课。这种学问,一来能使目光远大,二来能使同情普遍。因教育是一种永久事业,非目光远大不足以立百年之基;教育又是一种社会事业,非同情普遍,不足以收共济之效。
(二)工具学问方面,须于国文之外,至少学习外国语一门。一可使地方所办学务得与世界潮流接触,二可使自己所得学识与国外同志印证。再,统计法亦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得此就可明了别人研究的结果,也可使人明了自己所办事业的真相,并且还有许多问题要借助统计才有相当解决的。至于办事最重效率,所以科学管理一门功课,也是应当学的。
(三)专门学问方面,至少须学教育哲学、教育概论、教学法、教育心理学、中等学校之组织及行政、初等学校之组织及行政、地方教育行政问题、学务调查及报告法、学校建筑与卫生。这许多功课,是纯粹关于教育的。各门的宗旨合起来,是使办学的人能拿教育的方法去达教育的目的。
简单些说,我们理想中的地方办学人员,学业方面,至少须有大学毕业同等程度,加些关于教育行政之专门学识。
结论
现在中国之一千六百八十市和一千八百四十三县,以主持教育的人而论,已需三千五百人。若将协理人员共同计算起来,至少需万余人。中国若想推行义务教育,非将地方办学人员与教员同时分别培养不可。现在培养师资与普及教育的关系,大家已经了解。惟独对于地方办学人员之培养,大家还没有相当的注意。山西、江苏的义务教育计划书中,都没有这回事。最好的省份,不过为他们举行一、二次讲习会补救补救。反对的还以为地方教育人人能办,何必讲习。岂晓得这种学习,已非短期讲习所能了事。故中国不想推行义务教育则已,若想推行义务教育,必从培养改良地方办学人员入手。
选自: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160—165.原载:教育汇刊[J].1921,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