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采取携手共进方式,创建城乡均衡平台

采取携手共进方式,创建城乡均衡平台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垫江县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切入点,不断深化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围绕重点领域,针对薄弱环节,加大综合改革,着力创建四个均衡平台,切实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支持城区、补助城郊、扶持镇乡”的原则,根据城乡学校不同发展态势,采取3种方式携手共进,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二是“领雁”帮带式。

创建四大均衡平台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垫江县教育委员会

近年来,垫江县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切入点,不断深化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围绕重点领域,针对薄弱环节,加大综合改革,着力创建四个均衡平台,切实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创建均衡平台的现实审视

通过均衡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工作实践,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县义务教育学校主要在办学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受到软件环境的明显制约。

一是均衡发展方式单一。教育均衡发展过于依赖政策及制度等手段的外在引导和规范,发展的主要动力仅仅源于教育资源的大量投入。在基本办学条件达标前提下,学校主观努力、主动作为、自我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

二是管理体制有待改革。纵向上,对小学特别是初中学校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现象;横向上,不同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差异以及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不同,导致学校的办学水平差距明显。

三是薄弱环节较为突出。资源配置、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教育结果的公平性仍需加强;初中管理,特别是对乡镇中学的管理亟待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科研、教育督导未形成网络,教研成果不丰富。

从办学条件上看,全县学校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内部教学设施不断改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日益改善的办学条件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推进均衡发展的重心应从改善办学条件转移到提升办学水平上。

二、创建均衡平台的主要做法

对小学、村校、初中及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创建四个平台,以平台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其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设置教育片区,创建小学均衡平台

结合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服务半径等要素,将全县小学划分为9个片区,建立片区教育管理中心,并作为独立设编的县教委派出机构。各片区着眼于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探索片区内学校共同发展的运行模式,逐步成为小学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教育科研的主要平台。“教育管理平台”,即片区教育管理中心负责所辖小学教育发展规划指导,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干部队伍建设,教育经费管理与使用,学校卫生、安全、稳定等工作的管理。“教育督导平台”,即依托片区教育管理中心,配套设置了9个教育督导责任区,设专、兼职督学和督导员各1名。督学责任区对该区域内九年义务教育及以下学校(含民办)进行随机督导检查,并根据督导机构的工作安排进行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检查。“教育科研平台”,即9个片区配套成立了中心教研组,作为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负责机构,每个中心教研组选配专职教研员3名,作为片区教育科研的骨干力量,负责所辖小学(含幼儿园)的教育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和教学评估等工作。

(二)统筹村校管理模式,创建学区均衡平台

将全县每个中心校和完小设置为学区,对所辖区域村小师资力量、教育管理、公用经费进行统筹管理。统筹师资力量调剂,优先补充和配齐村小教师,建立新教师村小服务期制度,并对评职晋级给予政策倾斜;完善中心校优秀教师到村小轮岗、送教和村小教师到中心校顶岗任教的双向交流制度;开展“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在行动”活动,通过“1带7”或“1带2”,提升薄弱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师素质。统筹教育管理常规:课程执行上,学区内实行“作息时间、课程安排、课时计划”三统一,采取中心校专职教师走教方式,推进村小紧缺教师的学科教学工作;教研活动上,健全以中心校为主体的校本教研制度,着力培养“全科教师”,通过学区“集体备课”“教学研究课”等形式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考核评价上,学校根据全学区教师的工作量、工作业绩按照同一考核方案进行考核,对村小班级管理按平时考核与定期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同时,学区将中心校的校园文化、办学特色植根到村小,实现规范与特色并举。统筹公用经费安排,按照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学区将公用经费预算到村小,由中心校管理,村小全额使用;县教委安排专项经费到学区,改善村小办学条件,建设功能室,硬化村小连校道路,创建村小示范点,带动村小整体办学条件的提高。

(三)实行管理改革创新,创建初中均衡平台

着眼于破解两头“硬”(小学和普通高中)、中间“软”(初中)的瓶颈,对初中教育全面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推进各类初中均衡发展。实行乡镇中学直管,将原属小学片区管理的乡镇中学纳入县教委直管,对乡镇中学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对原直属中学与乡镇中学一视同仁,消除了“交叉管理”的现象,打破了阻碍乡镇中学均衡发展的“二元”管理格局。实行各类初中统管,设立中学教育督导责任区,对全县完全中学的初中、单设初中、乡镇初中、九年制学校的初中强化整体作战,在教育管理、教研科研、人力资源、学生活动等方面建立互动机制,交流教学经验。实行科研网络协管,初中阶段成立“片区协作教研组”,根据全县的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结合初中教师交流需要,从方便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出发,把全县初中划分为南、北、中三个教研片区。每个教研片区确定一所完全中学和一所单设初中为牵头学校,由牵头学校组织成立“片区协作教研组”,分学科聘请2名兼职教研员,负责本片区的初中教研工作。

(四)采取携手共进方式,创建城乡均衡平台

按照“支持城区、补助城郊、扶持镇乡”的原则,根据城乡学校不同发展态势,采取3种方式携手共进,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一是捆绑互动式。一所强校与一所弱校实行“两个法人单位、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的办法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重组,促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二是“领雁”帮带式。坚持“强帮弱、好带差”,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17所城镇优质中小学与17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的学校开展“领雁”试点工作。通过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干部教师交流机制、组建干部师资培训网络、健全督导评估考核体系等,在促进农村中小学在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方面进步显著,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校“规范+特色”发展、学生“合格+特长”发展。三是结对扶助式。坚持“教育教学互动、文化特色驱动”,54所农村学校与县内外名校结成发展对子,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农村学校与县内外名校通过大规模教学交流和教研活动,推动教师培训和教研互动,通过优质学校浸润文化、注入品牌,促进农村及薄弱学校的发展与优质学校快速接轨。

三、创建均衡平台的创新突破

按照“先行先试”“探路示范”的要求,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县在以下4个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

一是转变了教育均衡发展方式。通过改革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促进了学校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育活动等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了从以资源配置为中心、依靠外力推动的均衡发展方式,向以质量提升为中心、依靠学校自我发展驱动、注重多元发展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突破了传统教育管理格局。通过设置片区,撤销乡镇教育管理中心,精简了小学管理机构和人员,缓解了教委管理学校点多面广的压力,构建了县教委—片区—学校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教育管理体系。通过打破区域界限,直管乡镇中学,使乡镇中学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三是搭建了缩小教育差距平台。通过片区运转、上下联动,实现了县教委对学校管理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促进了义务教育“雁阵齐飞”,切实缩小了校际差距。通过统筹推进村小发展,提高了教育结果的公平性,缩小了区域差距。通过整合利用教育资源,驱动了城乡学校同步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

四是开启了夯实基础教育征程。紧紧围绕“减负提质”工作,充分发动县—片区(协作区)—学校三级教研“马达”,运用教研科研这个“滑轮”,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以此抓实小学教育、抓牢初中教育、抓好末端教育,使夯实基础教育的“链条”衔接紧密、运转自如。

策划审稿人:程 秩 汪世礼

   撰 稿 人:李世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