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沙区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背景

沙区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背景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07年开始,沙坪坝区以重庆市创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探索构建内涵式均衡发展模式,开展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试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沙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学生观和发展观,以办学条件优化为基础,以构建“学本式卓越课堂”为重点,以课程整合和重构为手段,切实推进城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

沙区教育探索构建内涵式均衡发展模式

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

从2007年开始,沙坪坝区以重庆市创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探索构建内涵式均衡发展模式,开展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试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沙区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背景

作为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区和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大区,沙区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形态完备,教育底蕴深厚,教育优势凸显,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开展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试验以前,沙区遵循“科学规划、实事求是、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落实《沙坪坝区中小学校优化布局规划》,大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重大工程。至2007年,全区中小学标准化率达到63%,城乡学校硬件条件基本均衡,但也主要面临如下挑战:

一是区域教育发展形势严峻。区域内集聚市一中、南开中学和八中等名特优学校,在教育资源、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的优势独特、明显,区属教育“先天”基础难以比肩,“后天”资源约束严重,既要“铸峰”,又要“填谷”,均衡发展压力空前。

二是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明显。沙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区划调整新划入的“以镇管为主”的41所中小学,绝大多数在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观念、队伍素质、教育质量以及办学总体水平与东部中小学差距明显。

三是基础教育改革任务紧迫。作为传统科教文化名区,沙区地处“一圈”核心区,84%的区域在二环以内,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社会对沙区优质教育的需求强烈,沙区理应发挥全市教育事业的重要引擎作用,坚定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改革,努力发挥引领、辐射、集散功能,加快发展,率先发展,领跑发展。

二、沙区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主要举措

沙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学生观和发展观,以办学条件优化为基础,以构建“学本式卓越课堂”为重点,以课程整合和重构为手段,切实推进城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

(一)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坚持“区域教育政府办”,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努力保证优先发展地位。一是保障经费投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政策、制度,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筹集社会资金,城市建设配套费、教育费附加均全额用于教育。二是拓展发展空间。修订《沙坪坝区中小学优化布局规划(2010~2020年)》,将中小学校点布局纳入全区空间规划、土地规划、人口规划、环境规划、产业规划之中,落实中小学优化布局规划,近五年新增教育用地93.3万平方米,确保区域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与城乡教育统筹发展试验合拍。三是实施教育事业城乡一体的公共供给政策。出台《沙坪坝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教育内涵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意见》和《沙坪坝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沙坪坝区“十二五”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项规划》等4个重要文件,确保人、财、物配置优先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二)加强内涵式均衡路径设计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上来思考,开展“区域性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实际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整体设计内涵式均衡路径设计。一是编制实施方案。制订《重庆市沙坪坝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2007~2012年》,明确工作目标,确立基本完成“教育城乡统筹一张图”等十大主要任务,和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行动计划、学校内涵发展行动计划等“七大行动计划”,明确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确立整体架构。通过论证,确立“机制创新,城乡一体”“科研引领,项目驱动”“上下共振,校际联动”“点校试验,整体突破”和“学校自主,多元发展”等五大策略,以三年为一个发展周期,编制和实施学校内涵发展规划,形成“全区一盘、三年一贯、一校一规、五位一体”的整体构架。三是开展试点试验。选择4所中小学作为试点学校,引进专家智力支持,从理念建设、学校管理、队伍培养、课堂教学、办学特色等方面示范引领,促进区域教育的发展重心从数量向质量、规模向效益、趋同向特色转换的方式转型,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强校引领弱校、差距不断缩小、校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从教师专业发展入手,深化教育人事改革,充分激活教育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教师的积极性。一是增强教师职业素养。引导校长确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治校方略,按照数量齐备、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总体要求配齐配足教师,培育教师以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社会认可为追求的高尚情怀,想办法普遍增强广大教师职业幸福感。二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实施名师培养“5825”计划,深化“导师制”,实施“导生制”,抓好师德师风全员建设、教学技能全员提升、校本研修全员参与、教育技术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是建立共同发展机制。组建13个“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共同体,开展多层次的交流互动,缩小城乡学校教师在教研科研、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科竞赛、辅导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普遍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四)创新素质教育路径

沙区在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彰显的层面审视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探索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一是创新素质教育评价。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小学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和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体的质量监测,初中制订《沙坪坝区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增值性评价方案》,采取“从入口看出口”“从基础看提高”的分类评价体系,探索并推行增值教育评价。二是深化新课程改革。把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深化新课程实验,实施《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本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制订《课堂教学规范》《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学教学管理“六认真”指导意见》等,构建三级联动校本教研、学科问题导引式研修、“科培研德”一体化和因特网教研等研修模式,构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体系。三是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树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质量观,强调“文化立校,特色发展”,加强五云山寨等学生课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施好体育、艺术、信息技术、文学经典、哲学和综合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全区获得机器人等科技活动项目市级以上奖项近600项,先后有7位学生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建成特色学校36所,具有一项或多项特色项目的中小学占100%,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与学校内涵发展的高度统一。

三、沙区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创新突破

沙坪坝区“自加压力,敢为人先”,重视理论建设,加大创新力度,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试验主要有如下创新突破。

(一)丰富教育发展理论体系

沙区将城乡基础教育改革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谋划,内涵式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等理论体系。一是提出区域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概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吸收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理论成果,开展课题研究,提出并科学界定区域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概念。二是配套制订并实施内涵式均衡发展政策文件。落实国家层面、市级层面和区级层面有关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条例等,先后出台《重庆市沙坪坝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2007~2012年)》《深化教育内涵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三是探索构建内涵式均衡发展模式。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在丰富中提升,创新构建包括一个价值取向、两个目标层级、四个表现维度、五个推进策略、五个工作主体的“12455”内涵式均衡发展模式。四是积极凝练内涵式均衡发展成果。编印《沙坪坝区内涵式均衡发展成果集》《内涵发展文件汇编及交流材料选编》《学校内涵发展规划汇编》等系列文集,出版《卓越是一种状态——沙坪坝区教师教育改革的10年》《崛起在中间地带区级教师研修机构发展探索》《行走在特色发展的路上》等系列著作,创造了内涵式均衡发展的“沙区经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督导评估专家组现场反馈意见) ,被誉为“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沙坪坝样本’”(《中国教育报》)。

(二)完善“以区为主”管理体制

在统筹城乡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沙区不断创新城乡教育管理机制,形成行政领导、督学督导、业务指导和服务引导的“四导合一”管理体制。一是行政领导。通过完善“六个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实现教育系统人、财、物由教委主管的区域教育管理体制。二是督学督导。督导室从行政办公室独立出来并加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牌子,制订综合督导制度、专项督导制度、网上公告制度等系列制度,开展督学资格制度研究与试点,实施责任区督学制度,形成“区教育督导室—片区教育督导办公室—学校督学工作室”三级督导工作网络。三是业务指导。在认真做好教学指导、质量监控、科研引领和教师培训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建立区、校两级监控与评价体系,实施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增值评价,进修学院成为内涵式均衡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中心、资讯服务中心和专业指导中心。四是服务引导。成立教育服务中心、教育考试院、教育集中支付结算与管理中心、教育资助中心,完善五云山寨素质教育基地设施设备,让学校从基建、采购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潜心办学。

(三)创新学校发展方式

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根本在于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的创新,沙区主要采取如下的学校发展方式。一是强弱捆绑发展。针对城乡学校发展累计差异,沙区先后组成树人小学与土湾小学、重庆七中与回龙坝镇中学等42对捆绑学校,促进城乡强弱学校捆绑发展。二是名新帮带发展。促成重庆八中指导新建的大学城一中创建市级重点中学,输出本区树人小学等优质学校管理和师资,带动树人景瑞小学、树人凤天小学等学校高起点帮带发展。三是校体联动发展。以实施“学本式卓越课堂”为契机,引导学校类别相同、发展方向趋近、发展状态相似的学校缔结发展共同体,共同体内的所有学校评价考核权重均等,资源同享,利益与共,联动发展。四是民公互补发展。利用民校体制和资源优势,探索破解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等难题,支持名校联合中学等民办学校发展壮大,成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五是点面互动发展。在上新红片区、中梁歌乐山片区、青凤片区、陈家桥片区各遴选1所学校作为内涵式均衡发展试点学校,开展管理创新、课堂变革、特色培育、评价引导等内涵发展实践,片区内推广经验,引领片区发展。

四、沙区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成效与反思

经过几年的试验,沙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获“两项督导”过程评估第一名,2010年为市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督导评估提供了一系列做法与经验,2011年以首批试点区县总分第一名的佳绩通过市政府综合督导评估,2012年顺利通过全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督导评估,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上进行专题报道上百次,工作经验在全市重大教育工作会上交流数十次。

一是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制订中小学校点布局“一张图”,实现中小学规划全覆盖,并纳入区“五规合一”实施方案。近5年,每年完成8~10所学校标准化改造,标准化率达90%,改建、新建、迁建校舍面积达到48.73万平方米,学校塑胶运动场覆盖率100%,“六大功能室”和实验室器材配备达标率分别为100%和96%,生均图书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标率均为100%,“班班通”教室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布点更加科学,学校规模更加合理,办学效益更加显著。

二是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师资水平更加均衡。按照配齐编制、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的总体要求,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创造性开展中小学教师“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开创师德师风全员建设、教师免费全员培训、农村教师全员轮训、以校为本全员研修、信息技术全员考核、干部教师全员激励的“六全”局面,城乡学校教师在教研科研、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科竞赛、辅导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明显缩小,广大教师职业幸福感普遍增强。

三是办学水平持续提升,质量差距明显缩小。坚持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品质,逐步形成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的良好态势,涌现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城乡学校。如第六十八中学的“和雅教育”,天星桥中学的“科技教育”,沙坪坝小学的“幸福教育”,金沙街小学的“教学与集邮”,玉屏小学的“生活教育”,新发小学的“国学教育”,大学城二小的“艺术教育”等,在市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全区中小学基本实现了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差距明显缩小。

四是学校面貌明显变化,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坚持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驱动策略,学校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向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新发中学、大学城一中、土主镇中学、中梁镇小学、陈家桥镇小学、华新小学、向家湾小学等一大批相对薄弱学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亮点。第六十四中学校、上桥中学等农民工子女定点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师生精神面貌良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小学校长、学生及家长等,对城乡教育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公众满意度达80%。

回顾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历程,顺应新的形势和使命,沙区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能适应全市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的要求。今后,沙区将顺应全国、全市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不断完善特色化的学校发展模式,不断健全更加高效的运行机制,不断破解新的教育“短板”,为重庆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策划审稿人:肖长树 马 骁

   撰 稿 人:杨 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