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五个结合”,促进布局优化

坚持“五个结合”,促进布局优化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区采取“整体运作,分步实施”的办法推进布局调整。围绕素质教育,结合“羽毛球之乡”建设与地方文化特色,坚持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增强学校发展活力,促进城乡教育特色化发展。学校布局的优化,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打造校园文化亮点,提升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高。在工作中,我区坚持“四个统筹”,即统筹布局调整规划、统筹建设经

抓“突破口”促均衡发展

万盛经开区教育局

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创建重庆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我局自2007年以来,锁定“优化学校布局”为突破口,狠抓学校布局结构改革,以优化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进而使城乡义务教育水平发生可喜变化。

一、优化学校布局的背景

2007年时,仅560平方千米,27万人口的万盛区却有117所中小学,其中,城市小学15所,乡镇中心校8所,村点校94所,明显存在“点多、面广、条件差、管理难”问题。不仅如此,城乡教育还存在三个差距,严重制约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整体水平提高。

一是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大多数村小不通公路,建设困难,村小量多面广,投入难以保证,由此导致村小办学条件差。2007年时,城镇标准化学校已达到42%,而农村标准化学校比例才16.5%,城镇学校成为农村孩子读书向往的地方。

二是师资水平差距较大。大多数村小地处边远山区,交通生活不便,教师不愿去,队伍不稳定,师资严重缺乏。2007年时,城市学校老师学历合格率已达到100%,而农村学校仍有356名代课教师,占农村学校教师总数的13.4%。

三是教育质量差距较大。由于村小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的差距,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并直接影响到农村初中的教育质量。2007年时,全区农村小学“择校生”比例达5.6%,农村初中“择校生”比例达12.4%。

面对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协调、不均衡、无档次、无特色的状况,我局经过深入调研,周密思考,确定“以优化布局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特色化发展。

二、优化学校布局的举措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007年初,我局用两个月时间开展学校布局调查摸底,详细掌握了镇村人口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各校生源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我局制订了《学校布局优化实施方案》和《学校建设5年规划》,明确了优化学校布局与建设的目标任务、办法措施。在学校布局上,我们贯彻“交通方便、生活方便、入学方便、适宜办学”的原则,计划对117所中小学进行适当调整,集中办好约40所中小学。通过优化学校布局,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

(二)整体运作,分步实施

优化学校布局必然涉及学校网点调整,网点布局调整必须涉及师生的调整,社会矛盾多,工作难度大。为此,我区采取“整体运作,分步实施”的办法推进布局调整。在“整体运作”上,由区政府办公室牵头,各镇分管教育领导配合、教育部门、相关学校参与,统一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处理好调整中出现的矛盾。在“分步实施”上,按照“先易后难、先建后合、先农村后城市”的步骤,平衡过渡,完成布局调整任务。

(三)加大投入,集中建设

完成学校网点布局后,有利于集中财力加大建设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07~2011年期间,全区投入5.3亿元实施两大工程,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城乡学校改造。一是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使农村寄宿初中比例达100%,农村寄宿小学比例达85%。二是实施城区扩容扩建工程,共征地500亩(1亩≈667平方米,后同) ,新建校舍面积2.7万平方米,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四)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学校布局调整后,尽快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对闲置学校进行适当改造,办成农村幼儿园或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和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问题。对调整学校教师,我局采取“师跟学生”办法,为农村学校配齐了师资,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学校教师缺乏问题。

(五)“一校一品”,创建特色

在进行学校布局调整的同时,我局同步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同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围绕素质教育,结合“羽毛球之乡”建设与地方文化特色,坚持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增强学校发展活力,促进城乡教育特色化发展。

三、优化学校布局的成效

实施优化学校布局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区抓得早、工作实、思路新、成效明显,通过5年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学校布局优化改革任务,使城乡义务教育初步实现了“四大跨越”。

一是初步实现了办学模式的跨越。通过学校布局调整,不仅使学校布局合理,而且改变了原来“点多面广、基础薄弱”的现象,走出一条集约化办学的路子。在农村,形成“一镇,一初中,一至三所小学(园)”的办学格局;在城市,形成“普职高并重,各类教育相协调”的办学格局,现基本实现由粗放型办学向集约化办学转变。

二是初步实现了城乡教育发展水平的跨越。与优化布局改革同步实施“双高普九”工程,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现农村标准化学校比例达78.8%,全区标准化学校比例为82.4%,基本消除了学生择校现象,小学入学年龄由7周岁放宽到6周岁,城乡教育呈现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初步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跨越。学校布局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管理的统筹协调,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我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扩大,每年解决2900余名“留守儿童”的入学住读、生活管教问题,校园充满“快乐住宿、愉快学习”的氛围。城市学校的扩容扩建,每年解决了1500余名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的义务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

四是初步实现了素质教育质量的跨越。学校布局的优化,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打造校园文化亮点,提升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高。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创建国家级特色学校2所,市级特色学校4所,区级特色学校16所,学校体艺教育成为区域教育特色,区教育系统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四、基本经验

总结我区优化学校布局的工作,我们总的一个感受是:抓优化学校布局,就是抓住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特色化发展的突破口,抓住了基础教育实现又快又好转型发展的“牛鼻子”。具体有以下四点值得进一步总结的经验。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原则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的拆迁合并由区县政府决定,所以在优化学校布局中,要坚持由政府行文,政府组织实施,体现政府行为。而教育部门则要当好参谋助手,学校要配合做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合规,有力推进,排除社会诸多矛盾。

(二)坚持“科学统筹、统一推进”的原则

实行“以区(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目的在统筹教育协调发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落实。进行优化学校布局亦如此,必须坚持“科学统筹,统一推进”原则才能收到实效。在工作中,我区坚持“四个统筹”,即统筹布局调整规划、统筹建设经费、统筹师资调配、统筹基本建设,集人力、财力、物力完成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任务。石林镇是全区经济最落后的乡镇,原学校办学条件差,村小最多时达17个,通过布局调整后,现有的4所中小学办得有声有色,还办好了4所幼儿园和9个学生劳动实践基地。

(三)坚持“民生为重、平稳过渡”的原则

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我们办教育的宗旨,优化学校布局,落脚点要放在改善教育民生上,让人民群众子女上好学、读好书。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将新建学校安排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并将部分学生上学距离远的学校建成寄宿制,对农民工子女一视同仁接收入学,赢得了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进展非常顺利。

(四)坚持“五个结合”,促进布局优化

进行优化学校布局改革,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布局调整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促使教育真正融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策划审稿人:覃政权

   撰 稿 人:李昌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