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价方案从“统一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

评价方案从“统一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有效策略。自2009年以来,荣昌县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大力破除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制度机制,初步建立起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程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4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对象从“唯智育”转向“五育”并举。

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

荣昌县教育委员会

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有效策略。自2009年以来,荣昌县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大力破除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制度机制,初步建立起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建立了统筹配置教育经费、统筹配置师资力量、统筹建设基础设施、统筹提升城乡教育质量“四个统筹”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在统筹提升城乡教育质量方面,我县大力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研究,着力探索制订并实施了新的评价标准。

一、改革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程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但受社会及教育内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重视中学生学业成绩尤其是升学率,忽视对学生情感价值、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信息等素养的培养,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改进与激励功能;关注教育的结果,忽视教育的过程。

我县自2009年1月1日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以来,一些学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按照绩效工作改革有关规定,很多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中的年度绩效考核奖一项,基本上都是平均发放的,没有起到年度绩效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激励作用;骨干教师的收入与一般人员相比反而下降了,不利于鼓励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利于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特别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现行的考核方案大都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不利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实施规划纲要、推进素质教育、推动课程改革、建设教师队伍、开展绩效评价、推动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需要,我们实施了“中小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研究”。

自2010年10月开始,荣昌县教委正式启动开展中小学质量评价改革工作:一是组建工作机构,组建了评价工作顾问组、评价标准工作组、评价督查工作组、评价课题研究组;二是向专家寻策问计,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先后多次向有关专家请教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工作的对策;三是向有关领导汇报,多次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汇报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打算,并得到了支持。2011年1月24日,荣昌县教委发布《关于开展改革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通知》(荣教政发〔2011〕14号) ,具体部署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工作;2011年2月12日,荣昌县2011年第一次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县主要领导表态坚决支持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主要做法

(一)评价模式从“年度考核”转变为“增量评价”

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变以往的年度考核模式,实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增量评价。从2011的春季起,每学期末,校长要对所有任课教师一学期来的课堂教学业绩予以定量考评,指标包括学生知识水平增长(学科学业水平)、能力提升(学会学习能力、学会做事能力、健康身心能力、特长审美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思想品德素质、良好行为习惯)三个维度。一边要求各小学初中学校广泛讨论,集思广益探讨制订本校的考评标准和办法,一边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市教育评估院,组织县上的教研力量,开展“荣昌县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课题研究,针对各校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每学期将研究结果返回学校,再一次修订评价标准,计划通过三年六次的修订,完善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建立一套符合我县实际乃至在市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较为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评价标准从“唯分数论”转变为“三维目标”

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首要目的,就是纠正单一的评价标准。从以往单一地看学生学业成绩中纠正过来,要求各中小学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依据从学生“知识水平增长、能力提升、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三个维度出发。坚决禁止将考试分数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唯一标准,更好地引导教师重视学生能力和积极情感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成长。

(三)评价学科从“主学科”转变为“所有学科”

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对所有学科逐一制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开展音、体、美等学科艺术科测试,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从而引导学校以及教师重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再有“主科”和“副科”之分。让每一个教师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方案从“统一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

充分尊重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和学科实际,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教师全员参与,从而有利于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探索提升教育质量的新思路和新做法。

三、创新突破

1.发挥评价课题研究组的理论基础研究和教学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的不同优势,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从观念转变到教育行为的转变。

2.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不断参与教研教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沿着“回归本质,把握规律,注重内涵”的道路,从根本上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3 .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指导学校、教师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

4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对象从“唯智育”转向“五育”并举。长期以来,我国课程和教学的评价对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了“重智、轻德、弱体、无美、缺劳”的偏差,“五育并举”的教育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我县进行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一方面在文化测试上,对学生知识水平增长(学科学业水平)、能力提升(学会学习能力、学会做事能力、健康身心能力、特长审美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思想品德素质、良好行为习惯)三个维度指标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进行“音体美”术科测试,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改革反思

(一)进一步转变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观

教师教育质量评价的“行之有效、简便易行”是目前学校进行评价操作的难点。从学校反馈的情况来看,由于教育、教师工作本身所具备的难以客观评价的特点,学生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各校都觉得很难制订。

(二)进一步加强专业支持力度,建立评价工作新机制

教师质量评价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因素,还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管,发挥不同类型教师的优势,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还要不断地提出体现荣昌个性的新概念,突出教师评价关键词,构建简明易行的操作体系,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撰 稿 人:周远鹏 王平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