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管理运行机制

立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管理运行机制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庆作为年轻的直辖市和国家布局的中西部中心城市,作为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改革和创新统筹城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创新性人才,孵化文化创意微型企业,最终目的是提高专业美术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发挥艺术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整合重庆市城乡文化创意资源,实现城乡文化创意产业的统筹发展。

创建创意产业园区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在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试点工作中,充分依托重庆地区的文化创意资源,积极发挥美术院校的专业优势,搭建创业园区等实践平台,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实现城乡统筹、提升文化创意能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背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庆作为年轻的直辖市和国家布局的中西部中心城市,作为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改革和创新统筹城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美术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专业美术院校,建校72年来始终承担着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创作优秀艺术作品和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任。近年来,学校着眼统筹城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创新性人才,搭建创新平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统筹城乡文化创意资源,为城乡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立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管理运行机制

发展大计,人才为先。要整合资源、统筹城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至关重要。学校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

一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构建创新创意教育体系。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和“创作带教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意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公共必修课,增设公共选修课程,加强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教育;以课题项目为平台,建立学生研究课题申报制度,制订系列科研奖学金制度,设立罗中立奖学金等十多项具有重要影响的奖学金,有力提升了学生创新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是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建立创新创意人才培养平台。建成了国家级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先后开设的实验课程92门,面向8个专业和4312名学生开放。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完成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90项,建立了7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

三是加强创新创意校园文化建设,为创新创意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创新创意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意氛围。经过几年努力,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不仅以重庆市文化观光旅游中心和大学城文化艺术体验区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也成为重庆高校最具创新创意氛围的特色校园,为重庆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坚持创新创业能力导向,建立创新创意人才培养平台

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所组成的各类创业团队,以创业项目组织模拟运行,开展创业实训,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降低创业风险,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积累就业创业经验,为真正的创业活动奠定基础。

一是以创业大赛为依托,为创业项目提前“把脉”。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指导有创业意愿的团队,认真拟订创业计划书,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的指导和培训,进一步理清创业思路,优化创业团队,寻找创业项目,为创业项目提前“把脉”。推荐优秀创业团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以及重庆市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拓宽创业视野,规范创业管理。

二是以创意集市为带动,为创业提前“练摊”。利用大型活动和节假日在重庆西城天街、万达广场等大型商圈,开设川美创意集市,并在大学城校区设立了固定的“川美创意集市”,定期开放,为学生的创意产品提供了市场检验的重要机会,为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搭建平台,为创业项目寻找市场,为真正的创业活动提前“练摊”。

三是以活动带创业项目,为创业寻找“灵感”。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等活动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以具体项目为带动,提升专业水平与能力。先后与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合作开展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大赛,与四川崇州藤编企业合作开展创意藤编设计,与荣昌陶瓷企业合作开展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与梁平合作开展梁平年画修复保护及开发合作。通过文化创意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创办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寻找创业“灵感”。

(三)发挥艺术院校专业优势,整合城乡文化创意资源

培养创新性人才,孵化文化创意微型企业,最终目的是提高专业美术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发挥艺术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整合重庆市城乡文化创意资源,实现城乡文化创意产业的统筹发展。3年来,学校全力推动重庆本土文化资源的考察、研究、开发与应用,通过多种形式的项目建设,有效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夯实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

一是发扬红岩精神,打造红色文化。组织师生开展了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展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烈士形象的系列创作,师生创作的雕塑群像《风雨同舟》陈列在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纪念馆序厅,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是积极发掘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版画系、美术学系等单位在梁平开展了持续5年多的考察、调研与研究,先后对梁平年画进行了田野考察、民间艺人走访、史料收集整理、艺术特色研究、梁平年画传承与创新设计等一系列的工作;为綦江农民版画的创作、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与帮助。

三是推动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设计艺术学院陶瓷专业与荣昌县人民政府、陶艺企业等展开广泛的合作,在产品的设计、加工、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

四是增加本土工艺产品附加值。在对口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崇州地区建设中,与相关藤编企业合作,设计藤编产品,申请产品外观国家专利40余项,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对口支援先进单位。与重庆宗申集团合作,共建“宗申工业设计研究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进行摩托车周边产品开发。至今,累计完成产品设计750余项并投入生产,获取专利200余项,出口产品400余项。

五是促进本土文化艺术旅游礼品研发。建立重庆市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完成600余项设计研发,提高了本土文化旅游小礼品研发层次,丰富了本土旅游礼品市场。

六是建立写生创作基地,塑造本土文化形象。充分利用重庆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在大足、长寿湖、奉节、巫山、黔江、璧山、偏岩等多地建立写生创作基地50余个。

七是建设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支持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先后在璧山县、梁平县、荣昌县、垫江县等地建立艺术教育基地70余个,培养艺术人才约6500人次,有力地支持了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城市文化形象建设。

(四)把握文化创意产业需求,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

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打造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孵化一批以文化创意为主的微型企业,服务于统筹城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需要。

一是建设以“川美·创谷”为核心的黄桷坪创意产业园。在黄桷坪校区,学校与九龙坡区政府倾力合作,以重庆市级黄桷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基础,共同打造在园区居于核心地位的“川美·创谷”,建设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创意集散地。“川美·创谷”已建成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产业区,吸引阿里巴巴、视美动画公司等近20家文化创意企业进驻。

二是建设“虎溪公社—重庆大学城艺术创意产业园区”。在大学城校区,学校与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市文联合作,打造了“虎溪公社—重庆大学城艺术创意产业园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工作室357间,是国内最大的“画家村”。

三是建设四川美术学院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在市教委的指导下,积极与沙坪坝区政府、市工商局合作,建成了以师生为主体的重庆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成功申办微型企业73家,实现营业额500余万元,带动就业613人。

(五)创新服务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为深化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改革,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学校不断探索和创新帮扶、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实现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顺利起步、良性发展。

一是建立创业指导站,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与沙坪坝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推行一站式服务、就业指导与培训、园区对接和宣传推广的“四位一体”的创业服务。

二是建立“导师+机关干部+大企业”的“三帮一”帮扶行动。建立每户微企由一名专业教师指导、一名机关干部联系、一家大企业带动的结对帮扶体系。

三是建立市场拓展体系。与腾讯网、猪八戒网、微型企业发展网建立网络推广平台;与《重庆商报》《渝报》等建立平面推广平台;与万达广场、西城天街等建立川美创意集市的市场推广平台。

三、主要经验

(一)依托政府资源,创新服务,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导向引航

用好用足重庆市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1+3+3”政策,积极协调政府部门在微企园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微企申办、政策解读、法律援助、代账管理等全方位服务;争取学校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建立一个领导干部联系一个微企的机制,建设好扶持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平台,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依托城乡文化资源,加强建设,为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支撑

充分依托城乡文化资源,加强对重庆地区的文化创意资源的挖掘、研究与运用,找到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城乡文化创意产业统筹发展,为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供支撑。

(三)依托学校资源,加强引导,为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提供保障

在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中,充分依托专业院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培养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为促进城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四)依托社会资源,加强整合,为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拓市场

统筹城乡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社会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整合大企业与学生微企建立“一帮一”的机制,与创业园、行业协会、民间商会团体对接发展,搭建宣传推广平台,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开拓市场。

(五)建设创业园区,扩大辐射影响,为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通过建设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区、“川美·创谷”、虎溪艺术公社和打造“开放的六月”、新年艺术节等面向公众的主题艺术活动,充分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创意人才的培养,扩大文化创意的影响力,加强市场建设与推广,为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