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植入赋予帮扶学校造血功能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
按照市教委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学校捆绑发展工作的安排,重庆南开中学与彭水一中于2009年结成捆绑发展学校。三年多来,南开中学真情投入,倾心帮扶,协同发展彭水一中,实现了南开中学“公能”理念在彭水一中的落地开花,并赋予了其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一、帮扶背景
重庆市是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2008年便与教育部签订了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战略合作协议。城乡统筹、促进公平是全市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2010年的重庆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目标,为重庆教育规划了愿景。捆绑发展正是实现教育城乡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际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帮扶一所学校、带动一个地区、落实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方针,南开中学领导班子重视捆绑发展工作的落实,先后召开多次会议,议定工作机制,编制工作计划,认真付诸实施。学校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全面负责,各位副校长结合所分管的工作积极行动,制订帮扶策略,实施对口帮扶。
二、思路和做法
(一)思路
南开中学对彭水一中捆绑发展的思路是“四个注重”:注重理念植入,注重经验共享,注重赋予“造血”功能,注重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两校形成了系列协同发展机制。一是班子帮扶机制。南开中学校领导班子组建“帮扶指导团”,定期就彭水一中的办学进行研讨与筹划,定期实地指导,提高团队管理水平。二是理念植入机制。两校领导议定要把彭水一中办成民族地区的“类南开”学校,把整套教育理念、管理体制“移植”到彭水一中,使其具备“造血”功能,成为有生命力、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学校。三是上挂培训机制。彭水一中校级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对口南开中学干部,进行跟岗实习锻炼。用三年对彭水一中所有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轮训。四是下派支教机制。南开中学校干部定期到彭水一中进行调研,针对毕业年级、重要时段专门制订指导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名师到彭水一中顶岗支教、举办讲座、组织论坛。五是横向交流机制。为彭水一中干部师生提供参与国际国内交流的平台,帮助彭水一中扩大信息获取与交流渠道,并提供必要的智力和经验支持。六是优生培养机制。对于彭水一中的成绩优秀学生,南开中学提供师资和课堂,制订优化培养方案,到南开中学跟班就读,按照南开中学教育方式进行培养。七是物质支持机制。根据彭水一中实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支持。重点提供教学设施设备、学生住校所需基本物资、图书资料及一定数量的教师培训资金等。八是常态联络机制。南开中学和彭水一中各自确定一名联络员,保持两校之间的常态联系。两校之间捆绑发展活动通过联络员沟通,并做好记录、存档工作。
(二)做法
1.派员顶岗支教
2009年以来,南开中学持续派出教学效果好、具有高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到彭水一中支教,走上具体工作岗位,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他们根据在南开中学积累的教研经验,帮助彭水一中开展备课活动等,得到好评。
2.定期教学调研
在捆绑发展过程中,南开中学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数次带领教务处负责人,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教研组长赴彭水一中,深入课堂听课,分析课堂效果。就教师教学基本功、课堂结构安排、课堂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3 .专家蹲点指导
为了帮助彭水一中抓好首个毕业年级工作,自2011年10月起,南开中学宋校长、肖校长每月都带领着由6名资深教师组成的“专家指导团”赴彭水一中,住校指导一周,开展帮扶工作。住校指导期间,专家指导团成员深入课堂,深入备课组,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分别就不同的学科给出了教学与管理的确切意见。他们深入一线召开班情分析会,通过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听课评课、上示范课、个别辅导等方式,向彭水一中展示了毕业年级教学与管理的各个层面,帮助他们有效开展工作。
4 .干部交流
彭水一中派出中层管理干部到南开中学相关部门,进行为期半年的管理培训与学习。同时,南开中学也多次派出教研组长、办公室主任、教务处主任、学生处主任、后勤处主任到彭水一中,就学校事务处理、教学活动管理、教研活动组织、学生活动开展、学生社团构建、后勤服务教学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察交流。
5 .全员培训
2009年以来,南开中学先后接收彭水一中新任教师、骨干教师、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共326人次来校上挂培训。采取进课堂、住校园、跟指导教师的形式,编入教研组,走上讲台,进入部门。来南开中学接受培训的彭水一中多位教学骨干已经被提拔为校领导,包括原彭水一中副校长付美兵已任职彭水中学校长,原彭水一中副校长姚代平已任职彭水实验中学校长,原彭水一中副校长赵显华已任职淀水中学校长。现任彭水一中的领导班子成员均有在南开中学培训的经历。
6 .学生互动
两校互派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对口帮扶。至今彭水一中近20名学生先后被送往南开中学就读,山区孩子也享受到了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7 .物质支持
捆绑发展过程中,南开中学赠送彭水一中200架铁床和200套棉被、毛毯、床单、洗漱用具,以及133台电热水器,支持彭水一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在实施针对彭水一中的20万元图书阅览室建设计划。
三、成效
3年来,通过全方位的捆绑发展和倾心付出,南开中学对彭水一中的帮扶取得了实际效果。
一是规模初具,管理日臻完善。在包括南开中学在内的各方努力下,彭水一中2009年建成招生,当年高中班级就达到30个,初中班级达到8个,学生总数2000余人。此后逐年递增,到2011年秋季时高中班级达到110个,初中班级达到28个,学生总数8000余人,基本实现规模积累。
3年来,在南开中学的实际指导下,彭水一中确立了“致公致能、唯新唯美”的校训,初步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常规工作逐步明确,部门分工清晰合理,学校管理走上正轨。
二是生源稳定,县域人才翻番。彭水一中建成招生,较大幅度缓解了彭水县农村学生上高中难的问题,由于其教育质量的日趋稳定,优生外流现象也得到缓解。目前,彭水一中每年都要招收近2000名高中学生,这较大程度提升了彭水县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特别是给广大农村学生提供了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2012年,彭水一中首个毕业年级参加高考,取得很好成绩。据统计,今年彭水一中为彭水县新增1200多名大学生,使得彭水县考取大学的人数实现翻番,这较大程度改变了彭水教育的弱势状态,也使数以千计的农民家庭、农民子弟大学梦圆。
三是师资成长,推动持续发展。2009年以来,彭水一中利用南开中学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新教师。报名参加公招考试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累计超过5000人,吸引了市内外媒体报道。通过南开中学提供的平台,彭水一中累计招聘到了近400名满意的教师,其中包括近百名硕士研究生。
在帮助其招收优良师资的基础上,南开中学着力对其师资队伍进行培训、打造。3年多来,在没有削弱彭水县已有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彭水一中每年都新增100余名能胜任高中教学的教师,这些教师还将逐步胜任高中毕业年级的教学。为数众多的优良师资持续注入,将逐步提升彭水县的师资水平,为其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声誉渐隆,辐射影响周边。南开中学利用自身社会影响力积极为彭水一中呼吁,在各种相关会议上积极谏言,希望为彭水一中提供政策支持和办事便利的条件。建校以来,贺国强、王鸿举、陈光国、马正其、陈存根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彭水一中,对捆绑发展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彭水一中受到关注的程度不断提高,办学声誉逐渐传播,办学模式引起热议,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学校、区县产生了辐射影响。
四、反思
按照市教委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指示,南开中学将以教育信息化为依托,在捆绑发展中进一步开阔思路,丰富途径,优化机制,提高效果。
一是开发同步课堂。在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的指导和协助下,南开中学和彭水一中同时购置了数据采集、传输与接收设备,提高学校宽带网络建设标准,开发了同步课堂。南开中学开辟了2间播出教室,培养了一批教学能力较强且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学科教师,安排了专门的技术人员,把南开中学课堂通过网络与彭水一中师生共享,并且能做到南开中学授课教师与彭水一中学生在网络课堂上的互动。
二是实现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备课效果与教学经验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更直接、更全面、更方便地对彭水一中的教师进行备课培训和上课指导,实现交流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南开中学、彭水一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了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彭水一中安排了与南开中学一致的教研活动时间与教学进度,两校教师进行异地共同备课、讨论,对于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可以直接进行交流。
三是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也是捆绑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通过视频交流、网络传输、资料库连接等方式,以备课组为单位将南开中学的教案、学案、辅助练习资料等提供给彭水一中,供其参考、利用。考虑将南开中学图书馆的电子书籍通过技术手段与彭水一中实现连接,便于彭水一中教师查阅资料、提高阅读量。
策划审稿人:卫晋丽
撰 稿 人:文方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