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践行减负 潜能开发彰显提质
重庆市万州清泉中学
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基于此,清泉中学着眼校情、教情、生情,着力从创新生态课堂和挖掘学生潜能两方面全面落实减负提质,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大提高,办学档次的大提升。
一、实施生态潜能开发的背景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们在教学中也做了积极的尝试。但在现实的学校教育管理、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和谐的“色调”。
(一)学校办学理念缺失
盲目追求升学率,把高考、中考指标高低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办学理念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二)教师主导意识缺失
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忽视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生为主人”的教育原则,教师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教育成为“少数人成功,多数人失败”的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潜能彰显。
(三)学生主体潜能缺失
其一,学生的提问存在奴性。学生提问往往因揣摩老师的需要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其二,学生的想象缺乏灵性。教师也过多地因循于文本、因循于常规思维,学生烂漫的想象罩上了囚笼。其三,学生的表达丧失个性。学生表达仅限于简单地重复文本材料,机械单一,个性缺失。
二、实施生态潜能开发的主要做法
(一)构建“生态课堂”,激发学习潜能
学校积极倡导课堂“三态”:生动态、生活态、生命态。大胆提出生态课堂“三三制”模式,即一节课上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教师单向引导讲授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课堂合作探究、训练反馈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遵循“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过关、教为不教”的学教原则,课堂突出“导学点拨,合作探究,互动提高”特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基本规范体现为以下六点。
1.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三不讲”。即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学生未讲之前教师不讲。
2.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三能动”。即能动脑想,能动口说,能动手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训练提高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
3.扎实做到课前预习“三有”。即课课要有预习提纲;学生要有预习时间;教师要对学生预习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4.加强学习小组管理。各班按学生个性特点组建4—6人学习小组,选定组长,编定序号。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开展小组学习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发展自己,在别人的帮助下提高自己。
5.突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堂展示活动,采用小组竞赛和发言积分等形式,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演讲、质疑、演板、讲解、辩论等课堂展示学习活动。我们要求每节课上参与展示活动的人数不得少于本班学生的三分之一。
6.强化师生互动反馈。学校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案”为“学案”,年级设立“名师咨询室”“释疑箱”,开展名师“坐堂问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力推行学生“堂堂过关、天天过关、周周过关、月月过关”四过关活动,实现在生态学习氛围中为学生减负,在追求课堂高效、激发学生潜能举措中促进提质。
(二)创优“四化环境”,促发学习潜能
1.用人文景观陶冶学生。为了美化校园景观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我们着力打造校园独具特色的“三大景区”:一是美轮美奂的生态文化墙,题写有著名学者卫之祥先生的“教善若水,润泽天下”和“清泉中学赋”。二是古朴典雅的国学经典大道上,错落有致、古韵十足的文化墙刻写从先秦到现代的文学经典;悬挂的四幅古铜壁画时刻告诫师生“百善孝为先”“勤学方成材”。三是根据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幻化塑造了“清泉”水体景观。
2.用标语文化激励学生。教室前门上框书写“入门即静、怕苦莫入”与后门上框的“只有埋头,才能出头;东张西望,没有希望”警语。食堂门楣书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箴言。大门上悬挂“卧薪尝胆陶人文情韵学贯中西成大器,悬梁刺股铸鲲鹏气概神凌古今步青云”对联。学生宿舍楼张挂标语“谦恭礼让展君子风度,和声细语显淑女气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谆谆的告诫、殷殷的嘱托和无比的自信与豪迈。
3.用连廊文化浸润学生。学校着力建设了“三大长廊”:青蓝科技知识长廊、丹青艺术长廊和儒家文化长廊。师生自编、自创、自绘的“丹青艺术长廊”,展现了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可歌可泣的三峡移民文化和自强不息的清中文化,重在培养学生爱美、审美、习美的情趣。典雅大气的“儒家文化长廊”,用仿古吊牌将儒家核心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刻写其上,让师生时时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同时,张贴悬挂了师生自创的箴言警句和书画作品,让师生们在激励自己的同时又鼓舞他人。
4.用楼宇文化涵养学生。以博爱楼、博学楼命名教学楼,希望清中的学子以博大的胸怀去兼容并包、博取广获;以博思楼命名办公楼,寄寓学校干部要勤于思考,多出智慧,用思想引领学校发展;用卧薪苑命名学生公寓,寄寓学生要卧薪尝胆、立志成材;以悯农堂、春晖轩命名食堂和超市,寄寓学生珍爱粮食、知恩图报。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布置的独具特色的公寓文化,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浪漫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四育功能”,彰显学习潜能
学校通过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体验教育、自信教育、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从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等方面对学生彰显潜能、减负提质进行全面探索和实践。
1.体验教育。形成了“走进农村、走进高校、走进社区”三大精品体验活动体系,通过这些活动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主人翁的意识。
2.感恩教育。重点围绕“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同学帮助我,感谢社会关爱我,感谢自然赐予我”系列感恩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即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洗一次脚,给父母做一顿饭,给老师鞠一个躬,给贫困基金捐一天的零花钱,写一篇感恩亲情的作文。
3.养成教育。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长、德育主任、训导员、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组成的校风巡查组,查“抬头率”“张望率”,查晨读午休,查文明礼仪规范等养成教育模式。从周一至周日,从三操到两睡,从正课到自习,从室内到室外,全方位督促检查。
4.自信教育。注重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意识,在自主管理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意识,学校教师每期开学典礼面向学生宣誓,学生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上齐诵《清中誓词》,每天第一节课前每班学生齐读《惜时铭》。
三、实现生态潜能开发的创新突破
(一)实现办学规模的突破
2008年、2009年,学校相继整合了农村的九池初级中学和城区的西山初级中学,学校从六年前的47个班,学生27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67个班,学生4300余人;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万余平方米,增加到2万余平方米。学校荣获全区义务教育质量考核一等奖,成为全区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典范。
(二)实现办学条件的突破
学校着力实施人文校园环境打造和教育现代化装备建设,拆除学校唯一的一栋80年代旧教学楼,先后投入1600余万元修建了新的教学大楼、新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目前又新修建竣工了学校综合科技大楼,学校一跃成为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三)实现学校形象的突破
学校先后受到了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的市委教育工委原副书记邓卓明,市教委副主任钟燕、黎德龙,市教育纪工委书记时琳琳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三峡学院渝东片区中学校长培训班、重庆市委党校万州分校“库区社会建设专题研讨班”、教师进修校德育培训班纷纷把清泉中学作为教学“案例标本”,全区人文校园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清泉中学举行,先后有近100所周边区内外学校来校观摩交流。
(四)实现办学效益的突破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教学质量于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涌现出了陈静(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化学顾问)、贾晓明(中央党校教授)、王章宇(2012年高考重庆理科第二名,万州区理科状元)、潘中梁、颜峰、潘成刚、王静等优秀毕业生,他们已成为报效国家、服务三峡、建设万州的中流砥柱。
策划审稿人:王小华
撰 稿 人:贾洪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