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
高校是科技力量的荟萃之地,组织高校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升高校的对外形象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在新模式的指引下设立的相对比较独立的一种办学形式,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产物。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对内承担着学校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的编制、组织和实施的任务,对外是学校科技活动与国家、社会交流的重要窗口。所以有效的科研管理工作既可以充分地发挥独立学院科研人才、学科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又可以促使学校科研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更好地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进而不断地提升学校科研的质量与水平,使学院在新形势下发展得更好。科技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为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提供了机遇,但由于陈旧的科研管理观念、落后的科研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其弊端。因此,分析当前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进一步完善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概述
“高校是知识性人才聚集地,具有学科门类齐全、人才资源丰富等特点,是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不仅担负着培养国家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是我国科技创新与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的科研在国家整个科研系统中占有的地位、取得的成就、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都十分显著。事实证明,高校科研的发展,与高校科研的科学管理密切相关。”[1]在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科研的浓厚社会氛围中,再加上国内外支持科研的良好机遇的影响,作为其中一份子的新兴独立学院在成立之初就怀揣着科研兴校的梦想,在各方面建设都很迫切的情况下,我国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一、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的概念
从组织性质上说,独立学院属于教育性组织,其科研管理活动属于教育科研管理,按照吴志宏老师在《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中给教育科研管理下的定义是:“教育科研管理是指为了指导、规范和发展学校的教育科研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学校教育科研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2]笔者认为,教育科研管理就是指高校依据科研管理的规律,按照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及管理学的原理,为实现高校的既定目标,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通过科研过程的各个环节对高校科研活动中的人、财、物等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使科研目标达到最佳状况的一项全方面的过程。
从面向对象的角度来说,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外部的服务单位、科研管理单位和合作单位的科研管理;另一类是面向内部的各个院系、科研团队的科研管理。它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如国家层面的教育科研管理;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如中小学、高等院校的教育科研管理;还包括中观层面的,如省、市、区层面的教育科研管理。[3]而独立学院的教育科研管理就是属于微观层面的。同时,对于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独立学院来说,其科研活动大多是学校内部团队或教职工在教学空闲时间自行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基本属于面向内部的科研管理。
二、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的内容
很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学者张学军在《地方教育科研导论》中将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分为教育科研的计划管理、组织管理、队伍管理、课题管理、制度管理和档案管理[4];而学者李倡平在《教育科研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认为,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应该包括:编制教育科学学科发展规划与指南、对立项课题实施全过程管理、对科研专项经费进行有效的管理、为科研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培训教育科研队伍,以及推广表彰科研成果。[5]
上述学者对教育科研管理内容的论述大致相同,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大致包括规划管理、制度管理、队伍建设、经费管理、档案管理和课题管理几项内容。
(一)规划管理
管理中的规划也称计划,它是实施管理活动的开端。独立学院科研规划是指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对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的目标、任务、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盘算和规划,以服务于学校科研事业和学校总体发展事业的发展需求。科研规划在整个科研管理中起着统领全局,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由于学校的科研规划通常是以较为固定的时间,比如一年或五年为段进行一次规划,所以高水平的科研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研的质量。在实际规划的制订过程中,科研规划的制订一方面要立足于独立学院发展的实践、立足于决策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同年份科研规划之间的衔接,及时撤出已经完成的研究项目,审时度势,继续制订下次的规划工作。
(二)制度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研管理除了少量的人为因素外,制度建设也至关重要。管理之所以设置制度,其前提是认为人的理性不能完全合理支配人的行为。作为科研人员也是如此,在学术不端之风弥漫的今天,他们也可能会受到风气的感染,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弥补人类趋利本性的不足。科研制度里处于最高层次是科研法制,其他还有科研查新制度、同行评议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以及科研惩处制度等。
目前,由于独立学院是否应该开展科研活动的争论还在继续,而且实际上独立学院的科研力量是十分薄弱的,科研成果也十分有限,所以对于大多数独立学院来说,科研制度建设还处于筹划阶段,有的即使有科研制度,也是形同虚设。我们知道管理活动出现在管理理论之前,因此独立学院在建校初期也可以适当进行科研管理,并在学校发展逐步成熟后才去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以文本的形式固定下来,逐步演化成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三)队伍建设
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教育科研管理也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科研队伍建设,科研队伍建设总的来说包括以严格素养为标准去选拔科研人员和对科研人员的继续培训等工作。
只要是开展科研活动的独立学院都是相信科研投入会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但是这种对科研的较大期望促使其对科研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较高,其科研管理部门一般会从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去衡量科研人员的素质。因为良好的职业道德会增加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更能促使科研工作者以科学的精神去认真、踏实地从事研究工作。在知识结构方面,从事教育科研的人员一般要具备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这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这些专门性的学科知识可以使研究者有的放矢地选择研究方向、方法和手段,从而为课题研究达到较高的水平创造条件。在能力方面的要求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对研究项目的感悟能力,这是研究者科学选题、大胆研究的前提;理论思维能力,这是运用逻辑思维在万千教育现象中探索本质的能力;创造能力,即研究要有所创新,有实际的意义;研究和评价能力,即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能批判性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研究成果的能力。[6]
正如维迪努所说:“未来的教师与其说再被训练为富有组织创造性、参与性和训练性学习使命的教育家,不如说被训练为各个学科的研究者。”[7]实际上,在以教学为主的独立学院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多数是一线教师,他们可能教学技能较好,科研能力确实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逐步提高。有的独立学院会投资大量成本用于本校教师的脱产深造,也有进行业余轮训,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
(四)经费管理
所谓科研经费管理,就是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机构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及管理原则的条件下,对科研经费进行筹备、分配、使用、检查和审计的全过程,一般由学校的财务部门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由于其民办性质,独立学院的科研经费来自公共财政拨款的额度很小,主要还是从其收入中分配,所以办学效益较好的学校的科研经费投入较多,科研发展的一般也较快,效益不好的学校,基本没有经济余力支持科研活动。同样原因,其科研经费的使用、检查和审计也很受限制。因此,为了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得到最佳合理的应用,尽可能满足其科研发展的需要,要严防经费不当使用的行为,加强经费分配和使用的检查与审计工作,建立严格的预算制度、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以期不漏防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档案管理
独立学院的科研档案是其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活动所形成并经过集中整理的科研文件材料,是反映本单位科研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科研档案主要有:课题档案、科研成果档案、成果推广档案、学校科研组织和科研活动档案等。任何一项教育科研课题,不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抑或是预测性研究,从选题、调研、实验、出成果到科研论文的整理归档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档案管理,可以全面记录科研活动的过程,同时也为后人继续研究和检索资料提供方便。
(六)课题管理
课题管理是科研管理中基础性、例行性的工作,独立学院的科研课题管理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课题论证阶段、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和研制阶段)和结题阶段,也就是在实现科研课题研究目标过程的每个环节上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详细制订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定期和不定期监测、跟踪、收集有关科研课题工作质量、成果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策略,修正课题研究过程,限制并纠正不符合制订目标的行为,从而稳定和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确保研究目标、计划的实现。
三、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的环境机遇
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在一开始就显示出特别的生命力。有人说他们是欧美国家私立大学的雏形,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将来发展前景最好、最有生命力的可能就是“未来的独立学院”。也有人说它是高校扩招的产物,伴随着我国高校1999年以来开始的高校扩招,全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20世纪末,独立学院便以新的高等教育形式加入到高校扩招的行列。还有人说它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和试验田。总之众说纷纭。但毋庸置疑的是,独立学院快速成长是有其得天独厚的环境机遇的:从与高等教育有关几部法律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几部有关独立学院的政策法规来看,国家层面上是鼓励独立学院发展的;又由于所投入社会资本的民营机制具有一定程度的营利性,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也是促使独立学院快速发展的推动力。
(一)国家政策的鼓励
随着高校科研在国家经济、社会中重要地位的凸显,科研管理工作在高校中受重视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就曾经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的国家,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型道路,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关键性环节。科技自主创新只有和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整个科技链和产业链最终变成价值链,才能真正变成生产力,从而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普遍受到关注,科技管理工作发展迅速,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实力和竞争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创新是提高独立学院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砝码,是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挑战的需要。”[8]因此,高校科研管理尤其是独立学院更需要抓住机遇,不断与时俱进,实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二)市场经济的推动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一次根本性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通过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不断地提出生产实践中大量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进而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这一形势会极大地丰富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内容,拓展其研究领域,为实现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舞台。”[9]
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对科技研究与发展的投入将会有所增加,主动性将会增强,独立学院更应该努力进行科研管理创新,提高科技实力,尽快适应形势变化,以获得更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支持。独立学院获得的科研经费支持越多,就越有利于科研管理工作的进行,更有效地调控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以获得科研管理的最优化效益。独立学院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抓住机遇,注重促进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促使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间科技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科技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如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都需要各国间的合作才能完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日益增多,国际合作经费随之增加,国际合作使我国的科技人员接触到了科技前沿,开阔了学术视野,并造就了一批活跃于国际学术界的研究队伍,提高了我国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形象。”[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科研合作开始起步并取得显著成效。上海交通大学与一些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建立了联合研究机构,接受国外大公司和企业的委托,成立了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上海交通大学也抓住这一机遇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三大转变:一是由一般化的科技交流向全方位、深层次的科技交流转变;二是由委托科研和接受国际技术转让向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三是由满足参与国际重大科研合作项目向积极策划发起国际研究计划转变。鉴于此,我国各个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都可以利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扩大的契机,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通过多渠道获得科研经费,形成一支较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并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
(四)知识产权的价值逐步得到公认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智力活动所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阵地,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体之一,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高校能否通过申请专利等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11]当前,我国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正在不断地进行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这为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提供了实现自我知识产权价值的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为独立学院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为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独立学院在开展科研活动的同时要增强专利意识,不断创新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才能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
四、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取得的成就
尽管学界有种种关于独立学院发展前景的展望,但目前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尚不明朗。现阶段独立学院基本分为公办和民办两种体制。公办的好处是可利用母体学校的优势,可能还有一定量的财政资助,科研经费相对宽裕,有助于吸引水平较高的师资和管理人员;民办的好处是科研体制创新的阻力较小,科研管理的灵活性较大。不管是哪种体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多数学校建立了科研管理机构、科研队伍,与此同时管理制度也逐步完善,科研总体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成就质量的脆弱性,所以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仍旧任重道远。
(一)科研管理机构基本建立
机构是职责的载体,要有效地履行某项职责,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作支撑。多数独立学院在建立初期,基本上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或者科研管理部门。那些成立了科研管理机构的独立学院,也仅仅是挂了一块牌子,都是在做表面工作,并没有实际地落实开展科研管理活动,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是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对科研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科研管理机构也逐步健全。有的学校成立了自己的研究院,有的学校通过与企业等社会组织合作的方式,直接针对生产一线所产生的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也实现了知识的发展和更新。
(二)科研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科研管理制度是参与科研活动的人员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它具有规范性和导向性,是学校实施科研管理的基础。大多数独立学院的科研基础都比较薄弱,而且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根本无暇顾及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所以科研管理制度对大部分独立学院来说基本上还是空白的。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教师们对科研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升使得各独立学院加大了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力度,科研管理制度也逐步完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独立学院在科研制度建设上,完全照搬母体高校制度的情况较多,这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由于母体高校的实力较强,多数母体高校都是985或211高校,其定位是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而独立学院的科研是不是应该偏向于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技术层面的解决,能不能完全照搬理论研究型大学的制度问题,还值得学界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三)科研管理队伍不断壮大
大多数独立学院在建立初期,科研管理队伍基本未建立,其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管理手段也比较单一。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独立学院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升,伴随着科研管理机构的逐步建立和科研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科研管理队伍也不断壮大,科研管理队伍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独立学院在下设层级还配备了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如科研秘书等;与此同时,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升。部分独立学院还建立了科研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的效率,使科研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科研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大多数的独立学院在建立初期,普遍存在科研意识淡薄、科研氛围不浓、科研能力偏弱等问题。以前,不少独立学院的科研课题是空白,科研成果是空白,教师发表的论文也寥寥无几,科研整体水平与高等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独立学院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高。伴随着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构与科研管理制度,教职工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学院的科研氛围也日渐浓厚,独立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也不能急功近利,科研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伴随着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的,更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第二节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的争论性难题
学界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总的来说要突出应用性和复合型两个方面,要充分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12],这就为独立学院开展科研活动设置了争论性的难题——独立学院归根到底要以教学为主,要不要开展科研活动,开展科研活动会对独立学院产生哪些影响?迄今为止,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仍然没有定论,而且在实践中,独立学院的科研活动仍然按部就班地开展着。总体而言,关于独立学院的这个争论性问题形成两种观点:一种支持观点认为科研的成果与学院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科研活动有助于独立学院的良好发展;另一种反对观点认为对于新兴的独立学院而言,各方面力量都很薄弱,抓好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科研活动反而会阻碍独立学院的发展。
一、科研有助于独立学院发展的观点
科研成果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例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近十年积极发展科研并取得较好成果,于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百所示范院校之一。[13]这个例子说明科研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科建设,最终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科研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科研是促进知识更新、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使学校的一线教学人员参与科研活动可能使其发现自身在学识和经验上的不足,从而产生有需求的学习,有需求的学习才是质量高、有意义的学习,从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内容,使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为一体化教学思想并深入贯彻。与此同时,鉴于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一般比母体高校略低的现实状况,实际教育生活中那种基本“照搬”母体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是缺乏针对性的。因此,独立学院的老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学科建设情况开发新的、适合其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和进行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的创新,这就需要老师在研究中不断摸索和学习,联系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激发他们解决学术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兴趣。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意义与科学态度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科研有利于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
对各大高校而言,学科建设是学校深化内涵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保证,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现状更是亟待改善。学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及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一方面,科学研究工作为教师队伍学术水平的提高及学历学位职称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促使我们看问题角度的多样化,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的思考,能产生创新的思维,催生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近年来,在新增专业中,有许多就是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通过现有优势基础学科的交叉以及市场的催化下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本身的应用性、强调发展特色的特点决定其学科建设必须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定位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势创办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因此其师生开展符合当地发展实情的应用研究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特色方向之一。
(三)科研有利于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
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应用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是目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许多独立学院通过科研工作的开展,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基地,为教师们提高实践能力、学生们进行开放性创新实验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有调查资料表明,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倾向于挑选一些有科研兴趣和研发经历的学生,尤其对那些在校期间参加过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学生会特别“偏爱”。在用人单位看来,这些在大学期间曾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学生身上首先具备了一种钻研精神。甚至,有的学生在校期间从事的科研项目还与应聘公司正在研发的某个产品恰好吻合,那么这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明显比其他同学具有优势。从这个角度说,学校里那些偏向应用性的专业的学生更有必要参加科研活动,通过科研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毕业后就业增加谈判筹码。
二、科研会阻碍独立学院发展的观点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人性的定向、引导、控制和改变,高校科研管理亦不例外。从收集到的一些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制度的素材中可以发现,在功利化思潮和当前时代科研不正之风盛行的高等教育领域,科研管理活动严重异化,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本质职能——教学。尤其是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独立学院,科研任务的强制性分配、科研绩效考核过于频繁、科研成果量多、质量不优等现象大范围存在。这些不良的科研管理现象引发了我们对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制度的深入思考,甚至有人开始质疑,独立学院到底应不应该大力发展科研,有没有能力开展科研活动,科研活动是不是会阻碍独立学院的发展?
(一)科研压力
高校科研压力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职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上,有些独立学院的科研压力已经从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因为迫使各位擅长教学的应用型高校的教师从事科研,而且他们还有很多强制性的绩效考核和科研成果检验压力,这些会分散他们的教学注意力;同时,严格的考核成果与职务升迁和待遇挂钩的考核制度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不利于教师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负面影响不可言喻。促使一位青年教师从教学为主的角色转向科研为主的角色是一个逐步磨砺的过程,既需要良好的环境土壤,更需要良好的政策支持。
1.职业压力
职业压力是影响职业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残酷现实让心理学家们逐渐地意识到高校教师职业也是一个心理高危职业。“虽然每个人都有程度不同的成就动机,但心理学家们的研究也一再证明:过高或过低的成就动机都难以取得良好的结果,过高的成就动机容易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焦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潜力的充分发挥;而过低的成就动机则难以为个体带来前进的动力,会让他们甘心碌碌无为。”[14]这两种极端的现象不仅对科研管理工作是一种危害,而且对高校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极易造成职业枯竭。伴随着科研压力的逐步加大,这种状况这在独立学院教师身上潜移默化地发生着。
2.人际关系压力
人际关系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科研考核引发的。“作为一个处在各种资源都比较稀缺的现实社会中的个体,高校科研成绩的过度量化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职工之间这种因竞争而带来的人际关系压力。资源的稀缺性带来了竞争的残酷性、现实社会中公平实现过程中的相对性、科研考核及奖励中的个人导向性等,它们的共同作用使得从事科研工作的广大教职员工不得不面对由此而衍生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15]这种压力若达到一定程度,极有可能给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力,甚至是破坏力。
(二)行政化干预导致科研管理畸形发展
行政力量介入大学管理的诸多方面,这一现象在高校中很是常见。高校的行政化不仅加大了政府对高校的控制,也增强了高校对政府的依赖。据调查,大部分的高校学者都认为学术委员会只是装饰或仅能对高校重大学术事务提供参考意见,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学术评价的非学术化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大学里应具有的独立和自由的超然精神,从而催生了学术从业人员追逐职务、金钱、荣誉和地位的世俗化倾向,依附于行政力量的学术活动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形成学术上的良性竞争机制。独立学院作为新生力量,应该在成立之初就与这种不良的科研管理氛围绝缘,以免其日后残害其新生肌体。
(三)有碍青年人才培养
按照青年人才成长的规律,个人需有一定的成就动机,但高校也要为人才成长营造出适宜的环境。“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形象地说明了环境对结果的重要影响。科学技术虽然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但一个时代的科研总有一个时代或深或浅的烙印,科学研究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进行着扬弃式的发展。一所高校、一个学科并不是教授越多就越有战斗力、竞争力,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快速成长才能保持一所高校、一个学科学术活力的新鲜血液。在现阶段,漫长的求学生涯使大多数青年教师、科研人员一毕业就面临很多现实问题,经济压力尤为明显,如果独立学院还是一味地鼓励他们开展科研活动会在青年人身上助长科研不正之风,从而侧面剥夺了青年教师通过教学逐步成长的机会。而且这种拔苗助长式的科研人才培养机制会导致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的后果,他们即使从事科研,也没有长远发展的后劲。
第三节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独立学院发展的过程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但也有部分学院面临生存的困境,更多的独立学院处在两种状态之中。科研管理作为独立学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块,也存在不少问题。再加上学界对大学功能的定位是育人为本,科研和社会服务都是附属性的,而且科研和社会服务归根到底还是服务与育人的。所以,对于才露尖尖角的独立学院来说,一心抓教学应该占多数,但科研管理也开始渐渐受到重视。重新分析学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展实际制订出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对策是未来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的重要一步,对问题的认识事关将来发展规划的制订,可能会决定其将来科研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一、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根到底是从独立学院建立和管理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比如科研管理的定位存在偏差更多是因为学院本身的定位就是模糊不清的;组织建设上过度模仿母体高校造成自身职能建设滞后甚至缺失,与组织建设相关的机制不健全,人员配置问题众多,以及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其解决不仅仅是科研管理部门的任务,更多的是要伴随着教育领域科研风气的正派化和学校发展日益正规化而逐步减弱或消失的,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师生的共同努力。
(一)定位存在偏差
科研定位是对科研地位、科研目的、科研侧重点的基本认识,科研定位决定着学院的科研方向与成效。就目前而言,部分独立学院在科研定位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一是对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仍然不足,它们其实并未把科研管理工作摆在相应的位置,所以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均不到位。二是对科研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独立学院主要是培养本科应用型的人才,其科研工作应该要围绕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的培养的目的,应该坚持走应用型研究和产学研的结合之路。独立学院作为地方性的应用型高校应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机制灵活、模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独立学院应该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丰富、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通过科研成果技术转让和推广应用等的方式,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活动发挥积极作用。”[16]而不是仅仅只关注论文和科研项目的数量,不注重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对科研管理工作的真正目的视而不见。独立学院科研的定位只有根据市场的需求,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才会有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职能不完善
现行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机构,基本上都还只是一个仅仅负责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机构。它的工作仍然只是局限于传统的对科研项目的经费、成果鉴定、登记等的被动性的管理,很少进行一些诸如科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布传递方面的主动性的工作。而且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机构基本上还没有制定出一些全方位的能够吸引科研人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政策。还有的独立学院基层科研管理也存在缺位现象。“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除了学校层面的管理外,还应该有基层管理,如项目组织管理等。”[17]尽管随着独立学院对科研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的提升,科研管理机构逐步健全,从独立学院层面看,科研管理工作正在有效地展开,但是从院系一级以及从项目组的层面看,科研管理严重缺位。除了少数科研水平较高的独立学院在院系设立了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或管理岗位,多数的独立学院院系一级还没有特定的科研管理机构或科研管理岗位,所以独立学院并不能较好地履行其科研管理职责。
(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目前主要进行的工作是日常科研工作事务的管理,如科研档案的整理归档、科研项目的常规管理等。但是在许多人的观念中都将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与打字员、档案管理员简单地画上等号。“在他们陈旧的观念中通常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误认为是从事输入文字、传达上级对下级的通知等简单机械的劳动,而且有些科研管理人员自己也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琐碎而重复的,没有任何上升的职业发展空间。[18]”随着高校办学层次的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急剧增加。科研管理工作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有一定知识的、稳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这样就可以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目前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队伍的整体质量不够高,大都是非管理专业人员,专业型人才多,而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较少,大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科研管理学的业务知识。而且独立学院中的有些科研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既有政务,又有事务,工作涉及面多而杂。这样的情况就极易造成其精力分散,不能专心搞好科研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势必阻碍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无法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
正因为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和繁杂的日常事务,所以科研管理部门只有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科技活动进行合理有效地组织、协调,才能保证科研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高效性,才能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达到效益的最大化。“独立学院虽然拥有良好的硬件资源,但是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数据库的建设并不够,软硬件发展的不协调,导致资源的组合和利用没有得到实现。”[19]而且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也会加大管理人员对科研信息收集、加工和统计的工作量,因此就会大大地降低工作效率,从而影响科研人员的选题和课题的中标率。
(五)监督约束机制未建立
同其他任何领域一样,科研管理领域也需要有监督与约束机制。但就目前而言,多数独立学院的科研监督约束机制尚未建立。由于科研监督与约束机制的缺失,在部分独立学院,不良的科研行为比比皆是,如剽窃抄袭,投机取巧;同一研究内容,多个课题申报;同一成果,多个课题共用;同一人同一时段,参与N个课题研究。如此等等丧失学术道德的现象,完全背离了科研的本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只有建立清晰、明确的约束机制,才能使独立学院的科研活动按条文规定开展,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二、独立学院科研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往往是我们做好某些事情的第一关,不管独立学院是否应该开展科研活动,最终论证结果怎样,实际生活中其科研活动却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总体来说还是处于量大不优的状况。究其原因,首先就是科研意识比较淡薄,管理体制不太健全,再加上科研管理人员的力量相对薄弱,使得其科研管理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同时,由于其民办机制,科研经费主要依靠从“自身收入”中划拨,能得到政府财政资助的学校寥寥无几,科研经费相对紧张也是其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一)科研意识比较淡薄
首先,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观念是陈旧的。一是重管理、轻服务,多数人认为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机构基本上是一个仅仅负责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机构,他们认为只要对科研项目的经费、成果鉴定、登记等工作进行管理,按照程序办事就行,而不需要主动地进行收集、加工一些科技信息等工作。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是连接独立学院科研技术人员和企业的桥梁,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它要协助科研技术人员帮助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对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其素质,但是现行的独立学院科研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太弱;二是重物质、轻精神,独立学院的管理部门对科研人员的物质激励多于精神激励,不了解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忽视了激励理论的正确应用;三是重结果、轻过程,独立学院以获得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出版的专著的数量,发表的论文的数量,获奖的成果的数量作为评奖的主要依据,以此来进行优秀工作人员评审,这样僵化的机制使得科技管理工作者疲于奔命;四是重开发、轻转化,大部分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都十分重视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但认为如何促进科研成果的转换和扩散,似乎已不属于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了,他们不懂得及时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二)人才管理体制不太健全
人才是科研中的最积极因素,目前独立学院的科研人才管理体制从头至尾都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人才选拔不科学、科研队伍构建不稳定、科研人才的评价不灵活等。
1.科研人才的选拔不科学
目前,我国现行的独立学院科研管理体制在选拔人才时存在非常大的问题:首先是论资排辈的倾向。独立学院在选拔科研人才时往往看重的是资历、职称、知名度、年龄等因素,所以青年科研人员因为这些因素会很难晋升,不能在创造力的“最佳年龄”阶段内发挥其最大的科研才能。有研究者发现,科研人员有一个创造能力最大的最佳年龄阶段。根据统计,研究结果发现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区间为25~45岁,最佳年龄为37岁。所以在创造力最佳的年龄阶段内,青年科学家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政策的鼓励,白白浪费了资源。其次,独立学院在选拔科研人才时盲目重视学历而忽略实际的科研能力。重学历而忽视实际能力是高校招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殊不知这种倾向不仅会导致那些只有文凭而没有实际科研能力的人员占据国家资源,不能发挥实际作用,而且会挫伤那些真正具有科技能力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
2.科研队伍的构建不稳定
不少独立学院的领导者们在选拔科研人才时总是习惯地把眼光盯在引进外校的“高学历”与“高职称”的科研人员上,却严重地忽视了学校自身内部现有人才资源发挥潜力等关键问题。这样,独立学院一方面通过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外来人员,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他们来本校工作;另一方面却不注重学校本身的科研人员队伍建设。这样的情况既容易造成本校科研人员的不满,使他们的学校归属感降低,而且很有可能被其他院校以更好的资源挖走。况且科研队伍的优质和稳定是保证独立学院科研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特征之一。再次,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也是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制约因素。由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中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虽然说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必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备课、上课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等各项教学环节上,正是由于承担了过多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们无法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接受新的知识。教学工作是独立学院中心工作,而教学工作过重会对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科研人才的评价不灵活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职称评审制度很僵化,这种机制往往是以获得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出版的专著的数量,发表的论文的数量,获奖的成果的数量作为主要依据,而且只承认第一作者。这种现象一方面使得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迫于工作和经济压力疲于奔命,为自己的职业生存谋求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科研人员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在项目申报和论文发表等方面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严重缺乏科研团队意识。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人员的松散孤立,申报的科研项目规模小而数量多,研究方向纷繁杂乱,科研成果也很难及时转化,严重制约了独立学院科研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三)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者对内承担着学校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的编制、组织和实施工作,对外则是学校科技活动与国家、社会交流的重要窗口。因此,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要有明确的科研意识。这些管理工作者只有首先从观念上意识到科研管理的重要性,才会在日常的管理行为中谨慎行事。其次,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各项科研管理规章制度,要对科研活动的基本程序有一定的认识。作为科研管理工作者,不仅日常要多学习相关工作的管理知识,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也要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管理能力。再次,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应该权责分明,具有创新意识。这些管理工作者应该对自己的职责非常明确,各就其位,尽量避免出现多头领导的现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也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只有这样,科研工作者才能在完成科研项目的同时积极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校的科研队伍在年龄、职称、学位结构上不合理的现象是很普遍的,独立学院更是如此。据统计,当前比较有影响的独立学院的科研人员队伍的构成中,绝大多数科研力量都比较薄弱,问题其实就出现在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结构上。“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的组成一般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从母体分流出来的教师,一类是企事业单位的转行人员,另一类则是应届毕业的学生。一般来说,从母体分流出来的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而年龄偏大的人员、从企事业单位转行的人员,一般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组织能力比较突出,但职称学历一般都比较低;而应届的毕业生往往实践经验都不是太丰富,且职称一般都比较低。”[20]
(四)科研经费投入较少
独立学院大多数科研经费的来源是学费收入和投资方的投入,且收益要求比较高。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在新模式的指引下设立的相对而言比较独立的一种办学形式,所以独立学院为了达到教育部的评估,独立学院就将绝大部分的办学经费投入到学校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引进、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而且独立学院的投资方和学校形成一种合同关系,合作双方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办学经费,因为教学的经费比例本来就不高,所以用于科研的经费更少。这种经费短缺的状态如果持续的话,就会直接导致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举步维艰。基本的生活保障得不到满足的学校,教职工就会对科研工作丧失积极性,长此以往,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无法保证,何谈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和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对策
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地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工作。我们要根据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特点,探索能够提高独立学院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相关对策,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科研工作进步的需要,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科研建设要先从观念着手,然后从组织建设的角度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开展科研活动所需资源中最为积极和能动的因子,是保证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核心。
(一)更新科研管理理念
一方面,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者要及时更新管理观念,不能再简单地把科研管理工作当作是一种行政性的事务。要让教职工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是独立学院的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是独立学院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独立学院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层次需要。只有科研管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充满期待,才会为那些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细致服务。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社会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产学研体系的构建,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独立学院只有以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才能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科研激励机制
激励,是指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企业通过使用各种各样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的激励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科研管理激励制度有四个方面的价值:一是能够吸引优秀的科研管理人才。二是开发科研人员的潜在能力。三是留住优秀的科研人才。四为科研人员造就良好的竞争环境。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建立合理的奖励和激励机制。”[21]并且注重多种奖励手段的并用,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科研工作者的不同需求实行按需奖励。其次,独立学院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独立学院要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并注意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独立学院应该把教师的工作量合理地分解为教学和科研两部分,使教师能够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保证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对不同学科、不同职务的教师要求完成的科研任务在质和量上应有所区别,不能搞一刀切。只有这样,学校的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当中去,为学院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
科研门户网站是高校科研活动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平台。因此,独立学院也应该建立自己的科研网站,设立交流的平台。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发挥这个窗口的作用。一方面,独立学院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发布相关学院的学术活动及科研信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可下载的资料,也可以实现科研课题的在线申报、评审、结题验收等多项工作。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利用这个窗口也可以加强院内联系,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各种实质性的帮助,全心全意地为广大院内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服务,让这些人员可以更有效率地工作。独立学院在构建自己的网络平台的同时,也要加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这样既可以实现对各类科研信息的有效整合和配置,又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即时发布和利用,双管齐下。因为高校是人才分布密集、知识高度集中、学科交叉的科研基地,所以也就越来越依赖信息。只有加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够促进高校突破传统科研管理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对科研管理的制约,从而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共享性,而且还能够通过简化工作程序和减少工作量来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四)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虽然是科研管理队伍中的基层群体,但却在“管理链”中不可或缺的。其工作职责就是在学院领导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调控下,按照一定的科研管理规律,遵循着科研管理原则,并且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来组织和协调各项科研活动,力争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众所周知,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为科研人员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和便利,以便科研人员能够顺利地完成科研项目,积极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作为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他们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负责的工作态度与良好的敬业精神。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本着服务的态度,热情友好地对待科研人员,把科研人员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核心,认真细致地为他们解答疑难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尽量做好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准备,为广大的科研人员——高校最主要的财富和资源,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22]
2.具有丰富的管理学知识
科研管理人员是不同于科研人员的。科研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着管理来进行的,因而一方面要求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全面学习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是一个科研管理工作者应有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管理是一门科学,身为科研管理人员,应该要懂得科学研究,要对本领域科研的基本知识、发展动态、发展前景以及国家对该领域的方针、政策有所了解。只有这样,科研管理人员才有可能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得心应手。在当今知识迅猛更新的时代,科研管理人员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人员往往需要同各种各样的人员打交道。所以,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在科学的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要加强自己综合分析与组织协调能力的锻炼。首先,科研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以平和的心态,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在与学院的科研人员打交道时,要带着服务的态度,为科研工作者排除万难。最后,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阻力时,科研管理人员要学会充分发挥时下的资源优势,有效地化解矛盾,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内部工作,而且注重对外宣传本单位的科技成果,这对于增强本单位的信息流量、整体活力很重要。具有一定的公关、交际与社会沟通能力,是将科研成果向企业推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项个人能力。
4.能够熟练掌握科技手段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科研管理人员也时刻在承受着日益增强的信息冲击。因此,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研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所以,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地运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科研管理人员应该掌握各种办公技术,精通办公设备,熟练掌握计算机、传真机、复印件等硬件设备的使用以及office、数据库等办公软件的运用。这是一个科研管理工作者应有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处理得及时、快速和准确。
(五)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所以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要把增加科研经费和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管理作为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两件大事来抓。一方面,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要千方百计地拓宽筹集科研经费的渠道,并力求合理使用。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母体学校的投入,还要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科研项目,争取立项单位的拨款,此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加学校的认可度;其次,科研管理部门还要加强横向联系,积极争取承担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或科技服务项目,以获得资金充当科研经费;另外,在独立学院创收的经费中,科研管理部门也要积极争取,以便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科研经费。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要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率性。首先,科研管理部门要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实行分层次管理。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课题和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分别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不同性质科研经费的使用细则。同时要对科研经费预算进行细化,提高科研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差距。其次,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要引导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经费管理观念,科研经费是保证高校科技事业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目前有些学校的科研人员习惯性地将科研经费划归到自己名下,经费使用完了,科研项目的研究活动也就随之停止了。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应该让科研人员知道科研经费并非科研人员的私人费用,相关科研管理部门更应该加强科研经费的规范化管理。再次,完善科研经费约束监管机制。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23]。高校可以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小组,由项目管理的相关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以建立健全科研审计机制,使科研、财务和审计部门在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全过程中相互配合、协作,共同监督,使科研项目管理有序而高效地进行,从而促进独立学院科研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六)革新科研管理机制
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是提高独立学院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管理质量,进一步鼓励和调动独立学院的教职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积极性的基本保证。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科研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制度
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科学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科研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然而近几年,独立学院的教职工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获得的科研成果,从数量上来看,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教职工重视科研的立项、结题,也关心着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但是,现如今的高校对科研成果如何进行客观地评价,在注重量的同时更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方面并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而且最重要的,科研成果并没有如期地转化从而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服务。国家、社会、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科学研究上,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是太理想,所以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应该从科研课题最初的申报环节抓起,首先要明确科研课题的应用价值、推广价值和效益价值,然后在科研课题的验收阶段,通过产值评估的方法进行评价,并把科研成果转化率作为后续课题申报的重要参考数据,此种强化科研成果转化率在评价体制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刺激高校科研创新的积极性。高校还应该树立科研创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出台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政策,评选科研成果转化奖,对那些适应市场能力强、产值效益高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2.加深与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合作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在新模式的指引下设立的相对而言比较独立的一种办学形式,它是地方性、应用型的本科型大学,所以独立学院的科研定位应该是以地方应用型的科研为主。独立学院应该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通过专家、教授走访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在技术改造、产品生产、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产学研合作是促进高校、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高校充分发挥知识技术和科技人才的优势研发出科技成果,并且在政府和企事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效益的一种循环过程。基于此,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可通过设立专门的成果转化机构,构建高校、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可从分析政府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入手,结合企业的工程技术需求来确定学校科研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并与其进行良好的资源共享和互动。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联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加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的力度。
3.加强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
科学研究项目是科研成果产生的主要途径,所以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规范、科学地管理,能有效地促进科研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科研管理部门对科学研究项目的有效管理应该主要体现在“三关”上(立项关、中期检查关和结项关)。第一是立项关,只有在源头上对科研项目的申报进行严格管理,才能提升科研质量。对于那些不符合高等院校科研定位、研究目的不明确、研究结果不可能实现以及不能有效地实现科技成果的技术转让的选题,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要坚决不予立项。在对立项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可以运用美国的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洛克在研究中发现,外来的刺激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目标能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使人们根据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于是,在一系列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洛克最先提出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改正,从而实现目标。这种使需要转换为动机,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目标激励的效果会受到目标本身的性质和周围变量的影响。目标设置理论在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就是合理设置、量化指标,使项目承担者明确在完成项目时必须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即目标,促使其在研究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目标设定的明确度和难度。第二是中期检查关,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要对那些立项的课题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因为有的科研人员素质不太高,获得了科研经费后就不管科研项目的研究进程了,也有的科研课题在立项关蒙混过去后,在中途便会出现很多质量问题,所以科研管理人员要及时地进行检查和纠错,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第三是结项关,在最后一个阶段,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更要谨慎细微,严把质量关。要对那些没有达到科研成果要求的项目进行科学的管理,妥善地处置那些不能将科学技术成果及时转化的科研项目。只有科研项目的这三道关卡合理地把握,才能真正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促进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4.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建立规范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因为这对科研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评价方法,如英国的RAE(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简称RAE)大学科研评估制度(这是由英国的官方组织,专业机构来负责对全国性大学的科研评估,以提高政府对大学科研拨款的透明度和选择性,以此促进大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此种评估方法共分为7个等级,每个等级对科研成果都有不同的要求)等。这种科研成果评价制度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是值得独立学院在建立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时借鉴的。所以,我们必须从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点出发,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各具特点的、从事不同类型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的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这样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能够适应独立学院不同种类的学科科研的协调性发展。在建立此项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还要建立监督和举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对独立学院的科研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最终实现独立学院科研的快速发展和科研质量的不断提高。
【注释】
[1]成玉梁.浅谈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内涵及如何做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8(3):242-243.
[2]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0.
[3]朱小琥.教育科研管理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2011(34):61-62.
[4]张学军.地方教育科研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43-146.
[5]李倡平.教育科研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87-92.
[6]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8-260.
[7]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马胜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270.
[8]李蕴,李家军.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6):31.
[9]胡卓君.地方高校内部管理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2-70.
[10]邹双全,陈进寿.谈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2 (4):80-82.
[11]王宗光,李婷.浅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其相关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9):143-146.
[12]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独立学院办学经验启示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0.
[13]王秀清.从科研管理角度探讨高职院校科研质量的提高问题[J].管理视野,2012(5):42.
[14]申风平,韩松.构建高校科研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探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4):4-6.
[15]徐淑兰.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分析与政策建议[J].教育评论,2008(1):44-46.
[16]朱金龙.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J].科技教育创新,2008(15):14.
[17]朱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4):10.
[18]陈君.浅析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J].基础理论研讨,2012(10):74.
[19]张根银.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5.
[20]费翔.独立学院科研工作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56.
[21]张建华.加强高校科研管理的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10):30-31.
[22]程爱晶.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3):91-93.
[23]郑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J].长沙大学学报,2010(5):39-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