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寄宿制学校的文化建设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要意义
寄宿制学校,相对于走读制学校而言,学生大都离家较远,且环境相对封闭,学生基本脱离父母的直接教育。比起走读制学生,寄宿制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异和独特性,它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达到上述目标,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全国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忽视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差,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相对浅显,没有真正地确立学校文化建设自主创新的意识、环境和机制,校园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甚至有的学校管理者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风气,就是搞活动,就是校容校貌,等等,而不能认识到它是一个完整而又复杂的系统,以致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单一、形式呆板、内容上缺乏新意、缺少个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二)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1.广义的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
广义的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基本分类如下:
主体: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家长文化。
形态: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层面:学校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
时空:课堂文化,课外文化。
主题:课程文化,教学文化,学习文化,生活文化,考试文化,评奖文化……
2.狭义的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
狭义的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是指学生在除白天课堂学习以外的第二时空(放学后、宿舍),由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的整洁优美、温馨和谐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宿舍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精神文化是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和核心内容;宿舍环境文化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制度文化为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是实现目标的保障系统;行为文化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娱乐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规范和文化品位,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动态反应。
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这一句话概括说明了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寄宿制学校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其文化建设的意义尤为重要。
(1)建设健康向上的寄宿制学校文化可以为青少年个性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有助于培养个性鲜明、情趣高雅、知识丰富、结构合理、发展全面的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它能促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①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新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可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③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这四方面建设全面、协调地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2)建设健康向上的寄宿制学校文化可以丰富教职工的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信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学校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的学校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学校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师群体将在其中处于“主角”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3)建设健康向上的寄宿制学校文化,有助于优秀学校精神的形成、学校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校作为大众教育的重要基地,作为人与人打交道的文化场所,应把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大众认同的观念,形成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在交流中相融,让不同观点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让不同种类的文化在沟通中趋同,真正成为从事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地方,成为思想与思想交流、情感与情感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心灵家园。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并希望通过创办寄宿制学校来提高办学质量。
寄宿制在农村学校的推行绝不等同于将农村学校及学生集中起来,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改革,特别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整天封闭在校园内,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学校里有很多学生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关爱;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从小和隔代长辈生活在一起,养成了很多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在全国上下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今天,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校园内有家的感觉,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环境的影响,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发展。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在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之余,很多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宿舍已不单是学生休息、生活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宿舍干净整洁固然重要,但如果缺少家的温馨和教育内涵,寄宿教育可能只会停留在较低层次的生活管理。如何建设高层次的宿舍文化,使每个学生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陶冶美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美的感受和追求,仍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所谓高层次的宿舍文化,应该包含下述几个层面:一是环境层面,主要是宿舍的卫生状况,物品摆设,整体布局等;第二层面则是保障第一层面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第三层面主要指宿舍文化艺术、宿舍风气,含审美意识、娱乐情趣、道德观念、理想追求等精神层面。深层和表层的结合,有形和无形的互补,构成了宿舍文化的整体布局。
一、环境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健康而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孕育出学生高尚的灵魂,使学生跨越平俗,走向高雅,忘却卑琐,接近崇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声的教育。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宿舍整洁、优美、高雅、规范,对学生的品德、情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陶冶作用。
(一)基本要求
1.教育性
宿舍环境文化建设一定要有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从一个个宿舍标志牌的设计,到走廊的展板,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突出寄宿制学校特有的文化主题。
2.规范性
规范性是对宿舍环境文化的特有要求,通过建设规范的宿舍环境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和谐性
一所学校的宿舍环境文化建设应尽可能地保持同一种风格。整体上做到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明暗相衬,浓淡相宜,表现出和谐之美。
4.象征性
宿舍环境文化是学校隐性课程的显性教材,它通过一定的外显性式表现,是文化的附着物和象征物。其实,校园任何附着物都是有灵魂的,所以,宿舍环境文化建设一定要追求它的象征意义,赋之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能“说话”,愉悦师生身心,净化师生心灵。达到宿舍环境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的永恒与影响师生的深远目的。
(二)主要内容
寄宿制学校宿舍文化环境建设要体现两个功能:家的温馨和校的教育,所以宿舍环境文化建设要围绕“温馨之家、成长之家”进行设计。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景物建筑、花草树木、画像塑像、名言警句、走廊文化、橱窗、报栏等。
1.景物建筑
景物建筑包括宿舍楼、每间寝室、自习室、医务室、值班室等的设计,既要适用又要保证学生安全,不能存在安全隐患,还要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2.花草树木
花草树木包括室内外的各种绿色植物,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3.走廊文化
走廊文化由名人画像、书法绘画作品、名言警句、寄宿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等组成。
4.橱窗报栏
橱窗报栏以对内、对外宣传的学生活动为主。
(三)方法途径
(1)有形的环境陶冶无形的精神,拓展育人空间。
文化对学生的教化之功,在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宿舍文化环境具有独特的育人作用,它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通过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以文化环境的特殊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通过环境的影响、按照环境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并且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如:北京育才学校在寄宿部的环境文化建设中,将“学生培养目标”用橱窗的形式展示在宿舍楼门外,并将“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性格自强、心理自尊、安全自护”六方面的要求制作成58块展板,在宿舍楼走廊整体布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走廊文化,以此教育和感染学生。
(2)静态的环境文化与动态的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把握育人取向学校文化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审美层次,决定育人的价值取向。
北京育才学校在寄宿部的环境文化建设中,将“宿舍的核心理念”用展板的形式展示在宿舍大门入口,以此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审美层次的教育目的。
再比如名人、伟人的画像:孔子、祖冲之、伽利略、邓小平、雷锋……它们在无声地告诫每一位学生:“向伟人学习!”这就是将静态的名人画像文化与动态的校园学习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记得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写道:“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崇尚伟人,追求伟大,让每位学生确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就是我们的价值取向。
名人画像,那是学习的榜样;警策之语,那是奋斗的力量;文化走廊,那是形成良好个性的催化剂……浓郁的文化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温床,是学生茁壮成长的摇篮。
(3)利用现有物质条件,大力发展校园板报文化。
农村乡镇学校相对于城镇学校来说,物质设施相对薄弱,难于建设优美理想的学习和宿舍环境。但是,只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经费上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群策群力,调动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校园板报文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和资源,把学校的办学方向、文化传统、教育特色等,通过墙报、板报、文化墙系列形式充分展示出来,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给学生强烈的文化熏陶。
二、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如果把学校文化建设比喻成一艘前行的巨轮,那么高悬的航标就是精神文化,航行的规章守则就是制度文化。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大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一定要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学校制度文化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作为寄宿制学校,制度文化是由寄宿管理制度所承载、表达、衍生和推动的文化,它是渗透在寄宿管理的体系架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中的价值观念和风格特色,也是在制订和执行各类制度的过程中折射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制度文化是有形的制度与无形的价值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以有形的制度作为载体,另一方面以无形的价值在寄宿管理的诸多领域体现出来,不仅体现在制度本身,而且通过制度的实施体现在一切结构、组织、形式、过程、方法、技术、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之中。制度文化越发展完善,无形价值在上述各领域的体现与制度所承载和推动的文化越趋同。
三、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管理、学校校园精神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折射。学校行为文化主要包括管理文化、教学文化、学习文化和学校传统等方面。
(一)基本要求
1.人性化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尊重每位学生的生命天性,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宿舍氛围,以关爱为核心。
2.自主化
住宿学生培养目标就是自主管理,达到“自理、自立、自律、自护”需要一个过程。
3.激励化
通过各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二)主要内容
寄宿制学校由于其具有特殊性,本书对行为文化建设的界定为“住宿学生的行为文化”,即学生在住宿过程中围绕“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性格自强、心理自尊、安全自护”六方面产生的活动文化。
(三)方法途径
(1)利用宿舍环境文化建设,营造氛围
(2)召开集会,明确要求
(3)注重训练,反复强化
(4)阶段总结,及时表彰
(5)成长记录,家校协同
[案例]
成长手册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北京育才学校1937年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解决了很多革命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的教养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创办“供给制、寄宿制”的普教开端。
历经75年,北京育才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寄宿教育经验,形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的寄宿教育特色,为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为引领和记录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学校寄宿部特编撰不同学段的学生成长手册。下面是小学学段的学生成长手册。
《北京育才学校小学住宿学生成长手册》
续表
月有一新
续表
我的光荣榜
学期总结
【思考题】
1.简述《成长手册》对学生发展有哪些好处?
2.结合手册内容简述班主任起到哪些作用?
【案例分析】
从《成长手册》的内容可以看出,北京育才学校对小学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非常细致全面的,实现了无缝对接式管理和家校协作式引领。
四、精神文化建设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审美性的,制度文化建设是规范性的。精神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具有不同的起点,精神文化建设从学生的心灵活动开始,重心是学生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感受,以及在这种体验和感受中获得的快乐和意义。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品质内涵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所特有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一)基本要求
1.整体性
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规划要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校园精神、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
2.个性化
既要体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征,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和学校办学特色。
3.创新性
要与时俱进,主动与社会主流文化进行互动,在互动中重建,不断创新和发展学校文化。
(二)主要内容
寄宿制学校由于学生全天都在学校里生活、学习,如何丰富他们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感受,是我们建设精神文化的主要要内容。
(1)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育人目标、校园精神等。
(2)住宿学生文化活动(学习文化、课余生活、书香宿舍等)。
(3)学校、社区和家庭一体化文化建设(社区体验、家长讲堂等)。
(三)方法途径
1.解读精神,明确目标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师生共同的信念,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从其外延看,它体现在每位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体现在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价值准则和性格特征之中;表现在学校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形态之中。
以北京育才学校为例,作为一所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学校,学校始终把融合革命传统与现代化办学理念,努力追求高品位的学校文化,使师生进一步理解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作为追寻的目标,并本着“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教师科学幸福工作,学校和谐跨越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管理上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团队建设,力求通过科学管理出效益,文化认同聚人心,课程建设促发展,优长育人显特色。
育人目标:忧天下,启心智,扬优长。
忧天下:即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责任意识,不断追求思想进步,具有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启心智:即启迪学生的心灵和智慧,使学生的智慧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具备健康的身心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扬优长:即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学有优长”,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提供学生潜能发挥的平台,最后以所长带动全面发展。
校训:修德、启智、益美、求真
修德:修,使完美,恢复完美;德,德行。修德,教育学生树立成人成才的修养意识,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优良的道德观、自觉的法纪观、勤勉的劳动观。
启智:启,开导,启发;智,智力,智能。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智力水平,要有勤奋进取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知能并举的学习意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探索创新的学习精神、民主研究的学习氛围。
益美:益,增加,更为;美,健美之心,修养美德。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正确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美的修养促进修德、求知、健身、好劳,培养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审美。
求真:求,求教,得到;真,表现真,探究真。教育学生以坦诚真实的人格特质学会与人交往,与社会共事,以探求的精神去寻求真理。
2.宏观思考,明确主线
寄宿制学校除了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还有很重要的工作,即放学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平凡、琐碎,但并不是杂乱无章,需要细心研究和反复思考。经大量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两条清晰的工作主线:
第一条,生活管理主线(家的温馨)——以人文关怀为工作主线,突出对待学生要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关心,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爱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热情。
教育管理主线(校的教育)——以思想引领和养成教育为工作主线,突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发挥同伴的相互影响。
通过对北京育才学校十多年寄宿教育工作的总结,我们提出了北京育才学校寄宿教育的六大宗旨和十大优势。六大宗旨既是学生培养的方向,也是寄宿教育的老师教育管理的依据;十大优势对内教育学生发挥住校优势,促进自我全面健康成长,对外加强宣传,力争成为学校和谐跨越发展的新亮点。
【六大宗旨】
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性格自强、心理自尊、安全自护
【十大优势】
(1)十二年建制的学校管理和课程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按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安排生活起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严格的校园安保和典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潜心学习。
(4)无缝对接式管理有效阻隔社会负面影响,有利于学生接受正面教育。
(5)学习时间的高度集中与相对充足,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6)从小弱化对家庭的依赖,有利于学生增强自理自立自强意识。
(7)发挥同伴互育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相互促进。
(8)统一生活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培养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
(9)与同学全天候交往,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0)分担家庭教育的职责,有利于家长的自我发展与家庭和谐。
3.文化陶冶,明确思路
文化陶冶是教育的本质,无论是知识作为一种文化,还是生活作为一种文化,其教育的功能都只在于陶冶。学校的一切,都可以被看作是文化,因为学校的教育功能是对学生的精神陶冶。
基于文化陶冶的观点,寄宿制学校文化建设是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全部过程的,是全天候的,给予学生的是真正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感受。作为寄宿制学校,尤其做好以下三方面的文化陶冶工作:
(1)书香宿舍。住宿学生的课余生活怎么安排?如何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建立宿舍阅览室,引导学生读书是实现宿舍“静、雅、谐”的最佳途径。“知识因传播而美丽、生活因读书更精彩、宿舍因书香更温馨”,学生们天天读书,天天受书香的熏陶,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体验和精神感受,虽离开家庭也能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快乐。
①建立宿舍阅览室。“书源”可以采取多渠道进行筹集,可以倡议热爱阅读的老师、同学和家长为学校宿舍阅览室捐书,鼓励将自己认为优秀的书籍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与幸福;也可以接受社会热心公益的人士捐赠;还可以由学校统一购置……
②选聘图书管理员。根据自愿报名、考核答辩等过程,宿舍阅览室聘用了“图书管理员”,负责分类整理书籍和图书借阅登记工作。
③制订图书借阅制度。由于各学段、各年级放学回宿舍的时间不同步,阅览室采取全天候分学段错时开放,由学生自愿借阅,自觉登记。倘若出现损毁或丢失现象,也可以采取以“捐”代“罚”。
④开设阅读课。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开设阅读课,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量;针对小学一年级新生识字不多的特点,还可以开设拼音读物课。
⑤定期做阅读需求调查。每一学年做2次问卷和3次访谈,主要听听学生对阅览室的看法以及想阅读哪些方面的书?
朱永新教授提出:教育的改造应该从校园阅读开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网络大部分是信息和广告娱乐的内容,缺乏系统的知识性内容;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建立宿舍阅览室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书香宿舍,文化陶冶,是寄宿制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2)艺术熏陶。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和文艺表演,既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又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3)宿舍广播。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宿舍每天广播不同的内容,比如“哲理故事”“优秀散文”“英文歌曲”“国内外大事件”等。
故事小屋主讲人一览表
4.精心策划,明确要求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是立体的,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活动设计要通俗性和高雅性相结合、益智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主体性和创造性相结合;活动内容要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活动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健体健身类:早、晚锻炼,组织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乒乓球赛、跳绳比赛、羽毛球赛、篮球赛等。
兴趣特长类: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小学生各类兴趣班,开展中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
艺术美育类:组建住宿学生的合唱队、舞蹈队,利用圣诞、元旦等节假日举行学生文艺联欢会等。
社会实践类:组织住宿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科普场馆等,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
[案例]
住宿生活
北京小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以首都“北京”命名的小学,诞生于1949 年6月19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北京市委亲自组建的公立寄宿制学校。学校一直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下面举4个例子简要说明。
1.小主人广播
由五位主持人组成。为期四天的广播节目是这样安排的:周一教育专题,周二配乐故事,周三学生讲故事,周四音乐欣赏。
为了了解学生对广播专题内容听的情况,特意设计了“广播竞猜”活动。出了十道题,请同学们来回答,题号用动物画标明。如:恐龙题、金鱼题……把问题写在图中,激起学生兴趣,每天公布交卷名单,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最后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2.板报宣传
每月一期板报,有知识、有表扬、有竞猜题、有节日祝贺;校园橱窗有“三自”流动红旗评比记录,还有学生丰富多彩的寄宿生活照片。
3.站文明岗
每天晚八点同学们站文明岗。四名同学身披“文明标兵”绶带,在各楼梯口立正站好,迎接同学们的到来。负责引导指挥进楼要排单行靠右行。制止乱跑和拥挤现象。
4.流动红旗评比
这项活动牵动学生和家长的心。家长接送孩子要站到橱窗前看看,有没有自己孩子的宿舍,同学们为争取红旗在互相提醒,相互约束。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并肯定同学们的点滴进步,还设立“文明”“团结”“卫生”“纪律”单项流动红旗。
【思考题】
1.简述寄宿制学校“活动育人”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
2.结合寄宿制学校实际谈谈“流动红旗评比”对规范学生行为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有哪些作用?
【案例分析】
进行寄宿教育不能简单说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实际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人人都能参与,让孩子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受到教育。比如,广播中讲故事当天,要求想讲故事的同学把名字、班级,故事名写出来,交到广播组。凡交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广播故事。学生通过讲故事,增强看课外书的欲望,同时锻炼了胆量,训练了口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