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伴我前行的“幕后英雄”

伴我前行的“幕后英雄”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10年的时间里,因为它,我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进展有了非常清楚的了解,也借鉴了专家和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所以,我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我专业成长的“幕后英雄”。2009年2月,我写下了《伴我前行的“幕后英雄”》一文,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6月下半月刊上。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开展的“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

伴我前行的“幕后英雄”

在我订阅的专业报刊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算是分量最重的学科专业类刊物。从2003年1月份开始,我就自费订阅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已经是我第11年心甘情愿地为它“买单”了。在这10年的时间里,因为它,我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进展有了非常清楚的了解,也借鉴了专家和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所以,我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我专业成长的“幕后英雄”。

2009年春节期间,我收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1月份的上下半月刊,看到这两期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就非常认真地看了起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今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作为专职心理教师的我自然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了。这两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密集介绍,对于指导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个月两次的殷殷期盼和亲密接触,已成为了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认真看了这两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之后,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成长路上与这本专业期刊的点点滴滴。2009年2月,我写下了《伴我前行的“幕后英雄”》一文,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6月下半月刊上。

我清晰地记得,2008年暑假写一篇文章时,我把自2003年起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都找了出来,还特意盘点了一下,从2003年1月到2008年8月的刊物一本都不少。这几年里,我陆陆续续搬了几次住处,此刊一本也没少,倒是挺不容易的。

说起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识,是缘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组织的“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起初,我在2002年10月的《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首届“健康杯”征文通知。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了,结果获了三等奖,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于是,第二年我就开始自费订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此以后,从未中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陪伴着我成长。

在我订阅的几种心理专业刊物中,我觉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最贴近,既有学术上的引领,也有实践上的指导,让人觉得很亲切。“专家访谈”、“学术空间”、“一线快递”、“国际传真”、“活动设计”、“个案分析”等栏目引领我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聆听专家的教诲,学习同行的经验,又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的信息。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开展的“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

2006年7月,当我站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领奖台上,从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手中接过“十佳作者”奖牌的时候,内心十分激动。那一次,我见到了陈虹主编和吴文庆、吴为、王策、于洪、何妍等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也见到了王希永、叶一舵、肖汉仕等以前自己经常拜读其大作的专家。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和蔼可亲,让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种更亲切的感觉,也鼓起了向它投稿的勇气。

2007年1月,我终于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发表了《发挥心育独特魅力,引领学生快乐成长》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快乐”导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经验总结,能在自己一直景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发表,自然是非常开心的。此外,我还和他人合作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发表了几篇文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引领我的成长。2008年1月,我撰写的《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幸福课的实践与思考》获得了宁波市第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其实,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第8期上刊发的《从“心理建设”这个词语想到的……》和2007年第9期上刊发的《大力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两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此,我还特意查阅了近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刊发过的相关文章。我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并没有因为论文获奖而结束。我一直关注着这方面的信息,并第一时间买到了孟万金教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深入研读,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了我开阔的视野,引领我进行更好的反思。这几年,我有两项成果获得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四项成果获得宁波市二等奖,此外还有多篇相关文章在《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报》、《教师博览》等刊物发表。

因为自己在心理科研上也作出了一定的成绩,我担任了学校的教科室主任,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还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作为每年的心理优质课等相关评选的奖品,让更多的老师能够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让这本杂志能更好地来指导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伴还将继续,相信这个“幕后英雄”会带给我更多的思考,也促进我更好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