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

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初看到郑杰的名字,是在2006年8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中。郑杰在书中提到,在新思维中,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或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干到退休,在现在已经不被提倡了。在此基础上,郑杰提出了“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的观点,因为物以稀为贵。而如果你成为稀缺资源,那么,你就会成为单位的骨干,你的离开会让大家感到可惜。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这很值得我们教师思考。

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

最初看到郑杰的名字,是在2006年8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中。当时的我真有点孤陋寡闻,不知道郑杰是谁,也不知道这本书的精彩。

直到2007年初,在2007年第1期的《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上看到了一篇《郑杰是谁》的文章,我才知道郑杰是谁。这篇文章是郑杰自己对自己的剖析,通过他的这篇“自我体检”报告,我才知道他是上海北郊中学的校长,是上海教育界的名人,有着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长、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十大读书成材标兵等荣誉。因他善于思考,很多观点新颖而独特,还被戏称为“另类校长”。通过阅读《郑杰是谁》这篇文章,我对郑杰这个“另类”校长有了更多的了解。

2008年3月,我在逛书店时发现一本书的书名很吸引人,那就是《顾此失彼——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困境》,作者正是“另类校长”郑杰。我们常说,要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但作者以校长的身份告诉我们,有时候理论在实践面前会碰壁,不管理论多么完美,一旦在实践中碰到那些看不见的无处不在的力量,就会行不通。这时候,管理者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必须学会妥协和屈服。他通过对“行走学校”、“小道消息”、“执行力差”、“学生负担”等30个具体事例的分析,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困境,让我对学校管理的难为有了全新的认识。

2008年4月我在书店看到郑杰的旧作《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了。借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这本书真的很给力。这本书我不止一次读过,书中的不少观点给我很多的启发。

“教师要有精神空间”、“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感”、“讲演使人完美”、“不做改革的看客”、“把困难当机会”、“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等精彩的观点让我深深着迷。

特别是书中的“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这两大观点,对我的触动很大。

郑杰在书中提到,在新思维中,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或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干到退休,在现在已经不被提倡了。被提倡的是,你进入这个行业,若干年后,你增值了,还是贬值了?至少要保值,才可以在教师市场供给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保住自己生存的资格。

在此基础上,郑杰提出了“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的观点,因为物以稀为贵。那么,怎么让自己稀缺?他的观点就是坚决远离平庸。你可以默默无闻地工作,但你不可以让自己平庸,也就是说你得拿得出自己的绝活来,比如说让差班起死回生就是一种绝活。

我们是成为“不可或缺”的人,还是成为“可有可无”的人,主动权其实都在自己手里。任何一种资源,一旦稀缺就会显得重要,那么,教师能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吗?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的。

虽然说地球少了谁都转,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是可有可无的,那么,真的会被慢慢地边缘化。或许,很多人正是在混日子的过程中慢慢地被边缘化了。而如果你成为稀缺资源,那么,你就会成为单位的骨干,你的离开会让大家感到可惜。

另外,他的“为自己的未来投资”的观点对我的震撼也很大。他认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终身学习终身发展,那么就可能无法为自己增值,或许还可能贬值。因此,教师要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要给自己的未来投资。他认为,教师的投资主要是投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在学习上,要学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二是投资在个人经历上,做班主任、带差班都是教师给自己投资。教师如何来给自己投资,他认为时间、精力、钱这三样东西都要舍得花,否则的话,就等着贬值吧。

他的“为自己的未来投资”的观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我每年都乐于为专业报刊“买单”,经常买书充电,在网上学习交流。这都是实实在在为自己投资的表现呀!

在品读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时,我深深地为他的善于思考的精神所感动。后来我先后买了他的《没有办不好的学校——郑杰教育讲演录》、《边走边叹——一位父亲给儿女的52封信》、《从校长到幕僚》、《学校何以难办》、《给校长的建议》等书,这些书让我分享到了郑杰的智慧,能从多角度来看待学校教育问题。

事实上,只要一本书中有一个观点对自己有所启发,能让自己改变看问题的方法,那么,这本书就非常有价值。郑杰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对我有所启发,读他的书自然就收获很多。另外,郑杰比较善于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教育问题,这一点在他的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这很值得我们教师思考。居安思危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的确需要在忧患意识中让自己不断成长起来。

2011年和2012年,我又第一时间阅读了郑杰的新作《学校的秘密》、《谁是的教育的敌人》和《忠告中层》,继续品味他的睿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