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让非智力因素输在起跑线上

别让非智力因素输在起跑线上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孩子学习了某方面的专长,但不具备非智力因素,今后仍可能会一事无成。智力因素为成功提供了可能性,非智力因素则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样重要,相得益彰,不能顾此失彼,这是常识。过于关注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却恰恰已经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点更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别让非智力因素输在起跑线上

2011年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司王定华副司长表示,人生犹如一个长跑,起步的早晚并不能影响一生的发展,因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值得进行大肆地宣传和推广。而不少媒体报道的时候,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进行“忽悠”报道。因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究竟是不是“忽悠”,一下子又成为了一个热议的话题。

其实,“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正是因为很多家长把此奉为信条,才出现了很多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情。当然,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育行政部门和主流媒体的引导也非常重要。事实上,现在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主要指的是智力方面的,但是,非智力因素方面,很多家长和老师恰恰是忽视了。

2010年6月4日,当看到《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误导》一文后,我结合多年的思考,写下了《别让非智力因素输在起跑线上》一文,发表在2010年6月19日的《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上。

温儒敏教授认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千百万家长,几乎成为“集体无意识”。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口号,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且可能误导几代人。

此文在《人民日报》上一刊登,“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似是而非的口号便再次引发了热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认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一句教育口号,而像是一则“商业广告”,如果说是家长集体无意识,那也是迫于无奈的无意识。

天价幼儿园、幼儿双语教学、全民学奥数、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家长舍得投血本,孩子被过度“绑架”,“童年恐慌”的现象越来越引起学者的注意,“拯救童年”也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共识。近几年来,虽然不少学者从各方面批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有资料显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市场分析人员预测,学前教育的市场规模在2013年将达到990亿元人民币。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我过去考不上北大,只上了江苏师范学院,但我今天完全可以去当北大的教授。”起跑线上暂时落后,并不意味着一生的落后。人的一生并不是百米赛,而是马拉松赛,起跑线上是否领先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就会发现目前所关注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与智力因素有关,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情绪、情感、意识、性格、兴趣等)的开发被忽视了。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能否成才,有所成就,往往和他的智力水平高低不完全成正比。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现在的家长出于各种目的,对孩子的智力因素开发非常重视,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把孩子打造成为各种专才。当然,如果孩子本人愿意,也不是什么坏事,但相比较而言还是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更为重要。即使孩子学习了某方面的专长,但不具备非智力因素,今后仍可能会一事无成。

“情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词语,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小说和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着实火了一把,《中国青年报》曾对此现象刊发了一篇评论文章,作者认为杜拉拉升职的秘密其实就是情商,并戏谑地称《杜拉拉升职记》给全民普及了一次情商教育。对于情商的培养,家长和学校都缺位了。

绝大多数人的智商是正常的。心理学家曾调查过40多名获得诺贝尔奖的名人,研究证明,他们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人从小就有很高的智商。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对800多名男性进行了30多年的跟踪研究。他们的结论是: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坚持心、不屈不挠、毫无自卑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凡是有成就的人,总是最勤奋、最刻苦的人。

很多家长都盼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关心孩子的聪明度,注重培养他们的智商,努力使孩子学业有成。这可以理解,是无可厚非的。但家长们没有想过,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能走出另外一条成功的道路。

目前在中科院材料所就职的海归博士张一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以全额奖学金进入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据他父亲——宁波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会长张骏乐介绍,自己的孩子天资平平,并没有过人之处。张一鸣在小学时经常被“关夜学”(宁波方言,意即因学习不好放学后被老师留下),中学也是“中下游”。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张骏乐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忧心忡忡,他在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使张一鸣不断得到发展,在大学拿到了二等“奖学金”,到硕士时变成了一等,最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英国留学。

就算以最功利的因素来说,对于中考、高考等重大考试,心理状态等非智力因素对于考生能否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心理调整能力、意志力、耐挫力、自我管理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自己的孩子娇生惯养,一碰到挫折就束手无策、怨天尤人,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应对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的。现在一些大学毕业生连去找工作都要父母填表格,将来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吗?

智力因素为成功提供了可能性,非智力因素则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样重要,相得益彰,不能顾此失彼,这是常识。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对常识熟视无睹,因违背常识而吃了苦头。过于关注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却恰恰已经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点更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