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加入几个专业群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网络时代,又有了一个新的群落,那就是QQ群。
QQ群的类型有很多种,比如说同学群、同事群、老乡群、兴趣群,对于教师来说,加入几个有助于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专业群,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就开始使用QQ,但是后来因为两个QQ号码都被盗了,于是索性眼不见为净,也懒得使用QQ了。我重新使用QQ是在2010年1月,到现在(2012年12月)也就不到3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一年多来,我充分享受到了QQ这一工具的便捷。我从不少论坛里得知现在的编辑大多是在使用QQ的,这样,跟编辑加为好友后,那沟通不是很方便吗?
重新使用QQ两年多来,我的QQ好友里有着众多编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信息报》、《教育时报》、《教师博览》、《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教书育人·校长参考》、《师道》、《教师月刊》等报刊都有编辑是我的QQ好友。其中,有些报刊不止一个编辑是我的QQ好友,特别是《教师博览》,全体编辑都成为了我的QQ好友。这样,我与这些报刊的距离自然就近了,有时候投稿也就很方便了。其实,2010年我发表的不少文章,在投稿时都是通过QQ跟编辑联系沟通的。
有人会觉得很奇怪:难道你就这么神通广大,认识这么多的编辑?其实,我也只是一名草根教师,不可能认识很多的知名报刊的编辑,但我的QQ好友中能有这么多的报刊编辑,不少是拜专业QQ群所赐。
目前,我加入了“中国教育报读者群”、“中国教师报读者群”、“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群”、“中国教育报教师书房群”、“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群”、“河南省教师读书会群”(教育时报主办)、“浙江校园群”(《教育信息报》“校园视窗”栏目)、教师书坊(《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教师博览原创版群”等多个QQ群。因为在这些媒体群中,不少相关的编辑都是在群里的。
比如说我一直想认识一下《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的编辑,因为作为学校教师读书社的社长,我最好能结识这方面的编辑,但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我在“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群”里看到,有群友发了条信息,说希望喜欢读书写作的老师加入“中国教育报教师书房群”。说实话,看到这个信息,我自然是窃喜不已,于是第一时间加入了这个群。因为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真的做得很不错,在推广教师读书上我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由于这个群是新建的,加入的人还不多,于是,我就成为了这个群的活跃分子。我发现《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的张贵勇编辑也是在里面的,就跟他聊了起来。这样,张贵勇编辑也成了我的QQ好友。
比如我加入了“河南省教师读书会”的群后,我把《教育时报·课改导刊》“书卷版”的代修鹏编辑加为了QQ好友。说实话,我结识阅读版面的编辑是“公私兼顾”,一方面我要为读书社的老师发表书评文章搭建平台,另一方面自己作为读书社的负责人,在写书评上,我是需要起好引领作用的。跟代修鹏编辑成为QQ好友后,我向他讨教《教育时报·课改导刊》“书卷版”的投稿要求,还把我们学校的做法介绍给他。刚好,我看到《课改导刊》“书卷版”推荐了《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一书,我就问代编辑这本书有没有发过书评,因为这本书我刚好买过并且已经读完了。代编辑说,他的手头已经收到了好几篇这本书的书评,但是不是太理想。于是,我就写了篇《在“弟子规”中学教养》的书评,后来顺利地在《课改导刊》上发出来了。后来,代编辑叫我们学校组织一期读书沙龙,并把相关的要求发给了我。我草拟了两个主题,其中的“教师读书,如何形成气候”被选中了。这样,2011年1月19日,《课改导刊》“书卷版”刊登了以仁爱中学教师读书社名义主持的“教师读书,如何形成气候”的读书沙龙,并刊登了一篇我校教师写的《“读书种子”推动“全员阅读”》的经验文章。如果不加入“河南省教师读书会”的群,我怎么可能结识代修鹏编辑,怎么可能在《教育时报》上发表文章呢?
另外,我的QQ好友里的一些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有些也是在我加入的群里结识的。后来,这些专家和学者也被我邀请到仁爱中学的读书写作群里。
通过两年多来的群来群往经历,我觉得加入专业群有以下的好处:一是获得信息,二是相互交流,三是结交朋友。这些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不妨加入几个专业群,在专业群的“场动力”的推动下让自己成长。
2011年10月,我还结合自己使用QQ和QQ群的经历,写了篇《为教师使用QQ正名》的文章,发表在《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