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前辈助我提升写作水平
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心育网是一个非常给力的网站,我不仅自己经常光顾,还通过QQ群向宁波市外的朋友和群友推荐,因为这个网站有专家讲座的视频、专家讲座的课件、各级刊物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以及宁波市学校德育和心育活动的图片新闻。有一次,宁波市教育心理研究分会邀请专家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生青春期教育”学术报告,这个讲座我很想听,但是因为学校有事未能成行。在以往的话,这真的会成为一件憾事。但是,几天后,我就在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心育网的“视频观赏”栏目中聆听了专家的演讲。
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心育网是宁波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和宁波市教育心理研究分会(以下简称“两会”)主办的网站,办网质量在全国同类网站中都是数一数二。没想到,这样一个高水平的网站,其网管竟然是已过花甲之年的“两会”会长张骏乐老师。
张骏乐老师曾担任宁波幼儿师范学校校长兼书记、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退休后负责“两会”工作,依然为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忙碌着。我因为两次参加宁波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用书的编写,负责人都是张老师,渐渐地就跟他熟络了起来。在10年的交往中,张老师对我的最大影响就是他谦逊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张骏乐老师为人谦逊,从不张扬。有一点特别让我感动,每当岁末年终,作为晚辈的我给他寄新年贺卡,总能收到他回寄的贺卡。
2006年7月,我到北京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会议,发现很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如宁波做得扎实,但介绍经验是一套又一套。宁波人有“闷声发大财”的传统,处事比较低调,不事张扬。我斗胆向张骏乐老师建议总结宁波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他先后合写了《突破高原期,再谱新篇章》、《让每个孩子都享受优质的心理服务》、《让教育科研领跑心理健康教育》3篇介绍宁波市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文章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发表。他写文章时那种认真的态度,让我非常感动。有时文章已经投稿了,当他发现有细微差池,总是尽可能跟相关编辑取得联系。在他身上,我学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看问题的多种视角。
张骏乐老师多年从事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对当前教育科研的一些弊端有着深切的感悟。于是,在交流中,我们先后合作完成了《教育科研“信度”的缺失直露自身“软肋”》、《对教育科研“大跃进”现象的冷思考》、《教育科研不应沦为行政的奴婢》等文章。在撰写这一系列文章过程中,作为基层学校教科室主任的我对教育科研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2006年5月,宁波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成立,张骏乐老师担任会长。我觉得《德育报》很不错,就向他推荐了。后来,他一直把《德育报》作为“德育热点话题大家谈征文评选”、“主题班会课评选”的“精神奖品”。此外,他还以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的名义向各团体会员学校赠送《德育报》。他认为,德育工作一定要有开放的视野,用好《德育报》,可以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同时,学校可以把好的做法写进文章向《德育报》投稿,借助这块平台走出宁波。他自己也不断总结德育研究会的工作经验,到目前为止,我和他合写了5篇文章,在《德育报》头版头条刊登,提高了宁波市德育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在撰写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提炼的水平以及驾驭文字的功夫有了“飞跃”。
刘良华教授在《教师专业成长》一书中写道,一个教师在学校工作3—5年以后,就应该在精神上远行,要补充知识,要进行自我更新。我也正是差不多这个时期和张骏乐老师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黄金搭档”,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学术的严谨,对问题的深刻认识。作为年轻人,我下笔比较快,但我每每发现,我发给张老师的文章,他修改后,不仅文章结构会得到调整,就连标点符号都处理得十分妥帖。甚至有编辑说,张老师改定的文章,编辑都无须修改。在和张老师合写文章的过程中,我自身也得到了成长,我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德育报》、《教育信息报》等教育主流媒体上发表了介绍自己所在学校经验和自己有关心得体会的文章,获得了多方面的好评。
有高手前辈引领前行,感觉真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