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学生更多的要求得到教师的关注。但是班里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讲课一刀切形式,只能照顾大多数,而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就很容易掉队,另一部分接受知识能力强的孩子常常不够吃。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班级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课程”教学模式力图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一个学生能自主控制的学习,并为其所选择的层次的任务负责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能充分地交互。分层次教学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教学形式,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督促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如下:
一、学生分层次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从不同的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蕴藏的潜力等多个方面把全班学生分成A,B,C三层,人数比例为1∶2∶1。
A层学生指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大的学生。这类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课堂内外学习时间的浪费,妨碍了其最大限度的发展。
B层学生指基础知识一般的学生,能跟上教师讲课的步伐,但是成绩不是最优秀。
C层学生指基础相对较差、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始终跟不上教师的步伐,不能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学习,由于长期难以产生成就感而丧失自信心,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放弃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沦落为“后进生”。分好三层之后再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分配,把所有学生按ABC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教学目标分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A层学生适用于发展目标。要求学生除完成现行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外,在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继续拓宽和加深,注重发展学科特长。
B层学生适用于中层目标。要求学生按照现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以致到达优秀。
C层学生适用于基础目标。要求学生听懂教师当堂所讲的基础知识,并能牢牢把握,再向灵活运用知识努力。
二、授课过程分层次
前两项工作是这一项工作的基础,授课过程分层是具体实施过程的核心环节。
A层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掌握基本目标之后可以做一些拓展练习,以开拓思路,培养在这个学科方面的特长。
B层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反复练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C层学生要在教师个别辅导的情况下,完成最基础的习题,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练习过程分层次
给同样时间做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练习,其中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A层学生直接对C层学生有辅导任务,B层学生之间讨论生成最终结果,如有异议,再找A层学生指导。练习分层的好处是使A层学生有了一个展示提高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而C层学生因为受到同学耐心细致的指导,为了不拖后腿,一定加倍努力学习。同时这种分层练习的形式也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对C层学生照顾不全的现象。
四、作业预留分层次
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预留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作业。
C层学生留标准性基础题,要和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例题相近,数量不宜过多。
B层学生在做完基础题后,可以适当增加题量或者增加少量略有提高性的试题。
A层学生要求除了基础性作业以外,一定要配以一定难度的综合性的试题。
五、课后评价分层次
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要有阶段小测或者作业评价,不同的学生评价也不尽相同。
对于A层学生的要求自然高于其他学生,教师可以从精确度和创造力方面来评价。
对于B层学生的评价要客观事实,表扬进步之处,还要指明上升的空间,以激励他们投入更大的热情去赶超优等生。
对于C层学生的评价要多包容和赞赏,多看到他们进步的方面,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这势必要求教师要加快成长的脚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只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在分层次之后,教师还应该随着学生的发展进步,对已有分层进行及时调整。
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有效教学尝试。在实施过程中既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与主导作用,又打造自主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立足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不但给予优等生充分发挥能量的空间,而且消除了其他学生的自卑感,为创造和谐平安校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