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制度的建立过程,也是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形势下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把全班同学细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科学地利用小组中的知识差异来相互促进的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小组归属感,以小组的荣为荣,以小组的耻为耻。积极参加学校的比赛,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极佳时机。

第六节 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许多教师都发现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中有长辈宠爱着,形成了骄傲自私的性格,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好才是好,只爱自己不爱别人,很少去真心地表扬帮助别人,感情多冷漠,团结协作能力较差,更缺少集体意识。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的教育先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开始。集体荣誉感是一种巨大的以集体为中心的心理趋向,具有集体荣誉感的同学,会自觉地维护集体利益,为集体荣誉感而努力,同时以做了有损于集体荣誉感的事为耻辱。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能使每个学生都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同学们团结一心,使班集体更加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反过来这样的班集体又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一、正面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

教师的正面教育从建班之初就应该开始,利用晨会或者夕会时间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主人翁意识是一个人的重要心理品质,教师要教育学生把集体的工作当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全心投入、积极奉献。教育他们要对集体的事情热心参与,为集体的成绩、进步而欢欣,为集体的困难、挫折而焦虑,要明确集体的一切与自己息息相关。既然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自己就是集体的主人,为集体服务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及时表扬或批评,树立正确舆论导向

教师的批评或表扬,目的是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及时表扬班级中的优秀学生,让学生与榜样共同进步。对学生犯的错误也要及时批评,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哪些是为集体增光,哪些是为集体抹黑。批评不能一棍子打死,批评的目的是惩前毖后,起到警示作用。所以对每一个同学都要善于发现优点,因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在教师表扬之后,使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人人进步,集体才会光荣。我们要学会赏识他人。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善于诱导,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成为集体的主人。学生们也会在赏识别人的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中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别人,不但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多地要看到他人的长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从而完善自我,在赏识的过程中,逐渐也会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以致把自己归类在这个集体里面,从而产生归属感。这样,集体意识初步形成。

三、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集体荣誉感

班级制度的建立过程,也是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的过程。通过大家的选举推选出班干部,又由班干部主持,全班共同制定出班级的各项制度。在整个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亲身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使人人找到评价别人、参与管理的感觉,他们已经在行使主人翁的职责,这种体验内化为集体责任感。这个内化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班级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对班级事务献计献策,随着班级的各项制度的完善,集体荣誉感将会成长得更茁壮。

四、利用小组合作过程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形势下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把全班同学细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科学地利用小组中的知识差异来相互促进的学习过程。小组成立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小的学习单位,小组以团体的形式出现,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中规定的教学活动,并以小组为整体接受教师或同学的评价。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强有力。事实上与同伴互相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

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任务分工、独自完成、相互合作的步骤进行,便形成了协作共进的关系。任务分工这个环节,不但要有我选我,而且还要有我选他。我选我,是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评价,推荐自己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再认识,我选我的过程也促进了集体中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氛围的形成。我选我之后,对自己分内的这份任务就要具有高度责任感,顺利完成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果失败就要重新审视自己。这是个增强自信心的过程。失败之后要向小组其他成员求助,求助别人培养的是谦虚的性格,被求助者热情的帮助使被求助者获得了帮助他人之后的幸福体验。所以对于双方来说,求助者与被求助者的心理距离在此拉近,对增强集体意识起到了个体贡献作用。

我选他,是教师正面教育效果的延续,心中有他人,谦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真诚地对别人的优点进行赞美,是学生具有集体荣誉感品质的前提。同时,他能行也是对问题学生的积极鼓励,善于发现同学身上的长处,给予无私的关怀,使问题学生或学困生感到自己在班里不是一无是处,不是被老师同学抛弃的那一个,就会充满信心融入集体中去。

往往教师在小组间采取的是“一帮一”结对子方式,这样合作固定,双方通过长期的接触,比别人更了解对方,帮助者和被帮助者在互助过程中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小组归属感,以小组的荣为荣,以小组的耻为耻。小集体意识唤醒的是大集体意识,进而对班级,或对学校,甚至对祖国的归属感就会生成。爱校爱家爱国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

充满文化氛围的学校会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如:体育比赛、诗歌朗诵会、联欢会、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美术比赛、航模比赛等等。积极参加学校的比赛,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极佳时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调动同学们参赛或观赛的热情。比赛的结果可能不重要,但是赛事进行中个体的表现值得关注。

如果是全班共同参加的比赛,在比赛当中,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团结协作为班争光,团队意识充分体现,学生情绪会空前高涨。如果是小部分人参加的比赛,教师更要给予参赛者充分的鼓励,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设计对抗的战术。在鼓励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减压,不要背负太重的心理负担,告诉他们,不管结果如何,全班同学都会以他为骄傲。教师还要激发观赛者的热情,做好后勤工作,学生积极认真的准备一定投入了一定心思,这就是归属的过程,不管站在擂台上的是不是自己,却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了。如果比赛成功,学生们必然会产生极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当他们尽情体验胜利的欢乐时,集体荣誉感便已形成。如果失败,共同承担失败的落寞,相互安慰、相互鼓励也是个团结共进的过程。集体荣誉感的生成不在成败,关键在于我们参与了,我们便感受了。

鼓励学生齐心协力为班集体争光,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进行小组智力竞赛、小组常规评比等活动来增强集体荣誉感。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从而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

六、及时分析总结身边的事例

学生们本是成长中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对许多事情可能还不能有清晰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指点。班上或学校新近发生的事情都是很好的素材。例如班级哪项成绩突出、学校获得了哪项荣誉、学校有什么可喜的改观等等,教师都可以及时在班里宣布,并用自己高昂的情绪来影响同学们,点燃他们的兴奋点,在这些快乐感受当中,学生便会为此感到无上的荣耀,从而集体荣誉感再次加强。

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培养之外,值得探讨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才是为班级争光,才是为班级作贡献。那就是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只有遵守纪律,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对班级对学校对家长对祖国的爱怎样体现呢?这是一种关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努力学习培养能力,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才能为班争光,才能使父母欣慰,才能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集体的荣誉感是催人奋发的力量,是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积极的因素,学校的教育是形成教育,重视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创设浓郁的团结向上氛围,是培养优秀品格的重要一步。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