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服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设在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承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委托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统计工作,具体负责新上科技统计制度与方案的制订,开展科技统计相关研究与分析;参与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和省统计局相关业务协调与数据处理工作,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全省科技创新第一手的情况,提高科技管理效率;利用统计数据开展科技统计分析,为政府制定发展规划、科学决策,提供决策参考与咨询。

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正式成立于2008年,是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复挂牌成立的江苏省唯一一家省级科技统计机构。

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设在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承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委托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统计工作,具体负责新上科技统计制度与方案的制订,开展科技统计相关研究与分析;参与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和省统计局相关业务协调与数据处理工作,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全省科技创新第一手的情况,提高科技管理效率;利用统计数据开展科技统计分析,为政府制定发展规划、科学决策,提供决策参考与咨询。

作为全省科技统计工作的龙头,“中心”健全全省科技统计工作体系,推动省辖市建立科技统计中心,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在全省建立了近300人的科技统计队伍;建立科技统计网上直报系统,推进科技统计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省级科技统计网络化,提高数据时效性、准确性,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参与“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主要指标的筛选以及目标的确定,为监测创新型省份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为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落实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两个“率先”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联系电话: 025-85410384;85489576

马永浩

科技产出统计是加强科技宏观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引导科技工作更多地注重产出效率,大幅度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份额的重要手段。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计划处的指导下,围绕科技管理的需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科技产出统计工作,建立了一批新的科技统计制度,摸清了全省的科技发展动态,取得了良好效果。

响应需求 酝酿筹划

200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办公室的电话铃声响起,是时任省科技厅计划处李健民处长的电话。“小马(省科技统计中心主任),到我办公室来下,有件事情我们几个一起商量一下。”李处长是科技统计工作的行家,他从进入省科技厅工作起就主要从事科技统计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在科技统计领域中提出过很多新的想法和思路。

见到李处长的时候,他眉头紧锁,手上点着一支烟。他很少抽烟的,只有在思考问题时才会抽几根。人员到齐后,我们就在李处长的办公室开起了任务分析会,包括计划处副处长赵建国、主任科员张洪钢、省科技统计中心主任马永浩和副主任孙峰以及李处长,共5个人。这就是当时江苏省科技产出统计体系制定的班底子。

李处长把工作任务给大家作了简单介绍:“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越来越重视。2004年全省财政科技拨款资金26个亿,近年来不断快速增长,到今年已经将近97个亿。2008年省科技厅掌握的科技经费也已超过21个亿。现在有个十分严肃、迫切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财政科技投入到底对整个社会进步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效果有多大?我国已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也已作出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到2015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战略目标。如何监测创新型省份的建设进程,如何评价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成效,如何把握和分析创新型省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这些都是科技统计工作必须要回答的问题。”现有的科技统计体系并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以往的统计体系重点在投入,主要反映科技人力投入、财政科技投入、计划项目投入等,通过这些无法掌握全省科技发展的全貌,无法反映科技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所以必须要调整工作重点,将重心由科技投入转向投入与产出并重。

反复推敲 方案成形

整个科技统计体系的调整是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任务很重。从那天开始,连续两个多月,每天李处长的办公室的灯总是要亮到半夜。屋里5个人围在一起,不时传出激烈的讨论声,墙上影射着不断修改的方案。方案将原有的科技投入统计制度和新建的科技产出统计制度全部吸纳进去,不仅包括人员投入、资金投入、计划项目投入、科技机构建设等,还包括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出、高新技术企业产出、民营科技企业产出、高新技术园区产出、特色产业基地产出、知识产权产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出、创业投资投入与产出、大学科技产出与转化,等等。大家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地推敲,从指标的统计意义到指标的解释,从指标的设立到指标的可操作性,再到这个指标具体反映的情况逐一讨论过去,同时还得理顺整个统计工作流程和工作管理体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提交给了厅相关处室。又经过近半个月的修改,将各业务处室的修改意见整理后形成初稿,最终提交给厅领导审定。

在方案制定期间,省科技统计中心的同志也曾犹豫过: 这项工作从来没有做过,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目前的科技统计工作统计中心还能勉强应付,如果再增加个全社会口径的产出统计,可想而知,任务是多么的艰巨。当体系初步建成的时候,也曾粗略估算过,工作量几乎要翻一番,而且难度大大提高。科技投入统计相对简单,开展多年以来,相关单位也比较熟悉,数据的催报工作比较顺利。一旦产出统计上马,面对的就是面广量大的全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很多单位从未打过交道,如何能保证报表数据的正确填写,如何能将报表在规定的时间催报上来等,这些都是将要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全省的科技产出统计大会被定在10月底召开,全省各省辖市科技局、县(市)科技局、高新区相关部门及部分行业协会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是江苏科技统计工作参加人数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工作会议。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王秦将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 开展科技产出统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手段,科技统计工作对政府科学决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新时期科技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省统计局社会科技处孙建祥处长介绍了江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强调新时期统计工作逐步由部门小口径统计转变为全社会大口径统计的工作思路。

真抓实干 硕果累累

在省科技统计中心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多重困难,加班加点,全力奋战,第一次全省大口径的科技产出数据于2009年1月底全面出炉。这标志着江苏省的科技统计工作重点由投入统计成功转向为投入与产出并重。第一次掌握了全省科技产出的综合数据,第一次摸清了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所占的比例。这项工作不仅受到省科技厅主要领导的认可和好评,还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肯定和重视。2009年由省科技厅、东南大学、省科技统计中心共同承担地方科技发展形势分析的数据支撑体系研究项目《科技产出统计制度研究与实证分析》,从科技创新活动之间的联系、科技创新系统结构、科技产出统计内容和体系建立等角度对科技产出统计进行理论研究,同时将2008年度的科技产出统计数据结果作为科技统计支持科技管理进行实证分析。项目成果获得了科技部的充分肯定,证明了开展科技产出统计的必要性。2009年在科技部组织的全国科技统计工作评比中,江苏科技统计工作名列全国第一。

科技产出统计工作不仅在全省层面上摸清了情况,同时也为各级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科技产出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各省辖市科技统计人员利用这项工作掌握了辖区内各科技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数据,撰写了大量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主要科技投入与产出指标并被纳入到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中,如: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专利的申请与授权数、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产值占比等。

根据掌握的数据,各级科技统计人员编写了各类科技统计数据手册,特别是省科技统计中心每年年初编写的《江苏科技手册》,涵盖了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主要指标、地区主要经济与科技指标、苏粤鲁浙沪主要科技指标比较、重大项目情况和历史数据等多个方面全面翔实的资料,便于领导随身携带、查阅,获得了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统计人员的好评。

目前,科技产出统计工作逐步在科技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监测全省重点企业;2009年为《江苏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年度报告》提供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数据资源;2010年为科学制定江苏省“十二五”科技规划纲要提供了大量资料;2010年在全国科技统计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科技管理和科技统计人员推广。

【案例评析】 科技产出统计工作是江苏省科技统计工作的创新之举,在全国科技统计工作中是绝无仅有的。在省科技统计中心配合省科技厅开展科技产出统计的3年时间里,通过科技产出统计,不仅推动了全省科技统计工作制度和工作体系的建立,建立了一支从省到县200多人的壮大的科技统计队伍,而且还提高了科技统计对科技管理工作的支撑效果,从收集数据、掌握情况,到分析数据、提出建议,再到《江苏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年度报告》和“‘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科技统计工作逐步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省科技统计中心多次代表省科技厅在全国科技统计工作会议上做交流发言,成为全国省级科技统计工作的标兵和各省科技统计工作学习的榜样。

汪长柳

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促进产学研合作作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提高企业科技水平的一项长期任务,“十一五”期间,各类产学研活动蓬勃开展,成为江苏科技创新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十一五”即将结束之际,开展江苏特色的产学研合作调查可谓适逢其时,也是江苏科技统计工作的一大突破。从“投入”到“产出”再到“活动”,反映了江苏科技统计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适逢其时 应运而生

2009年,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江苏省科技厅专门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处。产学研合作处成立不久,新任处长张少华首先想到,为了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推进产学研合作,需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项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情况调查,以便总结经验和成绩,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说干就干,产学研处很快联合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紧锣密鼓地筹划起了第一次调查工作。

此次调查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是适逢其时。其一,对于刚成立的业务处室,当务之急是摸清实情,而摸清实情的最好途径莫过于开展统计调查。其二,中国·江苏第二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即将开幕,为做好江苏“十一五”以来产学研合作成就宣传工作,需要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做支撑。其三,“十一五”即将结束,需要对“十一五”以来全省产学研合作开展的情况做出总结,这也离不开统计数据的支撑。

三套报表 反映全面

在此之前,很多省份及市县都做过产学研合作调查工作,比较普遍的是对企业进行调查,也有的省份对企业和高校都进行了调查,如辽宁省、广东省等。科技统计中心结合江苏需求,针对产学研合作的三方——企业、政府、高校院所各自不同的情况与特点,分别设计了三套报表,调查内容与指标各有侧重。报表的设计突出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纽带。企业报表突出反映江苏的企业与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情况及合作成效,主要统计产学研合作项目、人才培养、合作的科技产出和经济效益等内容。政府(科技局)报表突出反映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行为,主要统计政府与科教单位联合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政府与科教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政府举办产学研合作活动等方面的情况。高校报表突出反映江苏高校与企业建立校企联盟情况,主要统计高校服务企业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服务企业的内容、形式及产生的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等情况。通过三套调查表,基本可以掌握江苏产学研合作三方各自参与程度、作用以及三方合作的成效情况。

创新指标 突出特色

在指标的设计过程中,除借鉴其他省市以及常规的科技统计指标外,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创新性地设立了一些个性指标。如在企业表中,设计了“合作单位名称”指标,在软件设计中,直接嵌入了全国981所高校和近5000所研究院所的名单,填报的时候直接选择即可。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江苏企业与全国高校院所合作的地域、学科选择,有利于掌握江苏企业与全国重点科教单位产学研合作情况,特别是可以摸清江苏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重点单位的合作情况,做到点与面的有机结合。在政府表中,设计了“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机构”“产学研合作协议”等指标。在高校表中,专门设计了“研发机构技术成果转让合同数”和“直接效益”“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人员、合同、收入等)等指标,以反映高校成果转化情况。这些指标的设计正是考虑了江苏产学研合作企业面大量广、政府大力推动、高校成果转化活跃等特点。

网上填报 体现效率

此次调查采取网上填报形式,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填报系统的开发对统计中心来说是一次挑战,因为此次产学研调查是三套表报,涉及指标非常多,指标间逻辑关系较为复杂,指标属性也较多样,特别是给数据汇总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然而,从全省产学研工作布置会召开到网上填报系统开通,省科技统计中心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说明统计中心软件设计能力与经验非常丰富。企业在填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疑问和填报失误等问题,省科技统计中心开通了服务热线,专人解答,发现错误主动打电话指导填报,还专门就企业普遍遇到的常见问题列出清单,做详细的说明和解答,公示在填报页面,极大地减少了错误填报,提高了数据质量和填报效率。

满足需求 能力提升

从此次调查的效果来看,基本满足了省政府、省科技厅科技管理对数据的要求。首先,摸清了全省产学研合作概况,对江苏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合作的重点、分布的特点和合作的成效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全省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理清了思路,也为各市县科技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其次,通过此次调查,运用丰富的调查数据对全省产学研合作成效和特点做了全面总结,为中国·江苏第二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做了很好的宣传和展示。在此摘引其中一段: 截至目前,全省企业与省内外941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十一五”以来,全省实施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1600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实现产值6000多亿元。其中与中科院合作项目近1000项,占中科院与全国地方合作总量的1/5,2008年项目产出规模首次突破200亿元。江苏企业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项目达266项,全国最多。

看着这一连串令人振奋的统计数字,工作人员也不禁为自己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感到欣慰。另外,通过此次调查,统计中心的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特别是在软件设计、指标的合理设置、报表的整体设计和数据质量的控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案例评析】 科技统计工作是全面反映科技创新系统运行状况的系统性、综合性工作。“十一五”期间,江苏科技统计工作一项重大突破在于增加了产学研合作调查,通过三套调查报表,充分反映、及时掌握江苏产学研合作三方各自参与程度、作用以及三方合作的成效情况。至此,江苏科技统计不但反映科技“投入”和“产出”,也反映科技“活动”,统计逐步向三维发展,由平面走向立体,大大提高了支撑科技管理与决策的能力,也充分提升了江苏科技统计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洪 青

科技计划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体落实科技发展规划、引导科技活动走向、调配科技资源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开展科技计划统计,一是可以实时掌握科技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了解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有助于政府管理部门对项目执行期间的进度把握,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合理调整计划实施方案;二是可以跟踪反馈项目完成后的实施效果,有助于政府对项目实施效果的客观评价,根据项目实施效果情况采取相应后续措施。近几年来,科技统计中心一直承担且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级科技计划的执行和跟踪调查以及省级科技计划实施的中期调查工作任务,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计划管理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

国、省二级统计 全面展示科技计划实施总貌

我国科技统计工作体系是从1985年全国科技普查开始形成的。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科技管理日趋加强,科技统计工作也逐渐受到各级领导的普遍重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统计工作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规范并与国际接轨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调查制度从1996年起开始建立,主要对当年实施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的资金和人员投入、项目的进展及完成情况、实施效果等进行调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统计能够展示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的总貌和效果,为科技管理人员和决策者研究、了解科技计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跟踪调查是从2008年开始的一项调查,主要是针对验收或结题不满三年的“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的一项常规统计调查。跟踪调查主要了解课题结题后所形成的论文、著作、专利等科技成果以及项目后续研究开展情况、成果的推广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特别突出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技术的形成、维护和应用情况。项目实施获得专利数是该统计的一个关键指标,它为掌握重点科技计划实施后的科技产出水平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每年在此指标核实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针对此现状,江苏科技统计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发了专利比对软件,将所有报表中的专利与国家知识产权信息网上的专利进行计算机自动对比,将填报有问题的专利单独提取后进行细致核实,通过技术手段将报表专利填报的错误率降低到零。这不仅减轻了人工核实的工作量,而且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每年将数据报送科技部数据统计中心后数据误差都为零,他们的工作人员在与江苏交流过程中得知采取这一技术手段大加赞赏,目前该技术已被科技部数据统计中心所采纳,成为全国科技计划跟踪调查专利审核的重要手段。

江苏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是省科技厅实施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在省级的层面开展重大专项研究与产业技术突破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国家科技计划相类似,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同样存在着计划实施中的变动可能。同时通过对省级科技计划的执行调查,可以督促各地和主管部门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在近几年的实施中,发现部分项目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的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并将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报送给省科技厅计划管理部门。省科技厅主动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督促项目配套经费到位,为承担单位能够正常按照计划任务开展项目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省级科技项目执行调查对项目承担单位同样起到监督督促的作用。科技统计中心将多次出现项目进度滞后、撤销等影响项目正常开展的项目承担单位书面报告科技主管部门,将直接影响到这些承担单位今后的项目申报和评审,为科技管理部门下一轮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提前把关。

发挥统计作用 切实促进科技计划有效管理

科技统计是制定科学技术政策、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是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决策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是科技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基础,是反映和认识科技活动的重要信息,也是对科学技术计划执行情况实行监督和检查的有效工具。对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提早预警,及时调整计划方案,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二。

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南通市的一家企业有一项支撑计划,在调查表的课题进展情况中填写了“申请撤销”,原因是受到协作关系影响、贷款不落实、不可抗拒等因素的影响。经过调查,了解到该企业正面临破产,企业所承担的支撑计划正处于停滞状态,并将情况及时报告科技部。针对这种情况,科技部作出了撤销该项支撑计划并停止拨款的处理。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通过对计划项目执行情况的年度调查,及时发现项目执行中的问题,通过项目终止、调整研究方向等方式,避免了科技项目资金的损失。同时因为技术或市场的因素导致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实施的项目,按照新形势的需要,及时调整项目计划方案,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

在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跟踪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对江苏2008—2010年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涉及发明专利的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① 专利受理过程中有近8.8%的专利申请被驳回,有近27.22%的专利申请被撤回;② 被驳回、撤回的专利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院所;③ 授权发明专利中超过1/5的专利因未缴年费而终止。针对数据显示出的问题,科技统计中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① 加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后期跟踪管理,调整计划项目考核指标;② 对重大项目失效专利进行评估,并由政府出资继续维护;③ 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率。从而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了有用的数据支撑,促进了科技计划管理部门采取新的措施,制定新的办法,提高科技管理质量。

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调查统计的过程中发现,徐州某科研单位承担的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在资金使用方面出现严重滞后的问题,项目中期几乎没有成果,只有一件与项目任务无关的外观设计专利产生。科技统计人员及时与该项目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大致了解问题所在后,将情况书面汇报省科技厅相关处室。后经过继续调查后发现,当时该研究所正在转制,所有计划项目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项目无法按照计划任务顺利开展,建议省科技厅撤销该项目。省科技厅经过核实后,决定撤销该单位承担的所有在研项目,所有政府拨款的项目资金退还省财政,避免了政府财政科研经费的流失。同时,根据在研项目执行情况对承担项目单位的主管厅局和各地方科技局进行考核并排名,对项目匹配资金不到位、项目大量滞后的主管单位通报,督促其加强项目管理,协助项目承担单位推进项目实施。

【案例评析】 科技计划统计的任务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系统调查,以取得各项数据和具体的信息,然后对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化的细分及汇总。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承担的国家级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调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跟踪调查,以及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调查,其基本任务是统计科技计划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的资金和人员投入、项目的进展及完成情况、实施效果等数据,并对积累的数据开展统计分析,对数据显示出的问题及时上报科技计划的管理部门,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科技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调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张 珍

科技服务业在我国刚刚起步,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服务业统计,也是一种探索和逐步完善的过程。由于定义的不明确、界限的模糊、涵盖的广泛,给科技服务业统计的开展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历经十年的调研、论证和实践,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从框架的制订到组织体系的搭建、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从指标设立到制度制定、从被调查对象的理解到调查者本身的培训等,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智力,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调查制度,组织了一支由专家和统计人员为核心的专业队伍,取得了一批比较丰硕的工作成果,为全省科技服务业的管理决策起到了切实的支撑作用。

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 逐步健全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体系

最初全省的科技服务业调查工作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成果处负责,当时全省纳入统计的单位只有300多家。那时的科技服务业只是科技系统根据自身需要设计的制度。2006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重点抓全省的产业转型升级,确立服务业作为新的增长点进行全局部署,省统计局重新划分了服务业的统计范畴,由省科技厅负责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2007年省科技厅立项开展了全省科技服务业摸底调查,省科技统计中心负责整体方案设计与实施,力求建立完整的科技服务业统计体系,促进江苏科技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做好本次摸底调查,科技统计中心组织工作小组。工作分为两部分: 一是从研究科技服务业的定义、范畴入手,从理论的角度探讨科技服务业的调查范围,最终确立从创新的源头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到创新过程中的成果交易、知识产权服务等以及到创新的终端载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全部纳入统计体系。二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建立了从省科技统计中心到市、县、区一体的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流程,明确了各自职责和任务。

2007年4月,在南京召开了全省科技服务业摸底调查工作动员与布置会,各省辖市科技局分管局长和统计工作人员参加。分管副厅长杨锐在会上做了动员和部署,并邀请时任省统计局服务业处处长汤浩在会上就如何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提出了要求。这是第一次开展大规模的全面摸底调查,科技统计中心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初步摸清了全省科技服务业的整体情况。9月召开了由分管厅长参加的科技服务业摸底调查总结会,总结了这次调查的成绩,也提出了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此,全省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逐步走上正轨。2008年8月在苏州召开了由分管厅长参加的全省科技服务业工作会议,会上分管厅长再次强调科技服务业统计的重要性,并提出新的要求。

以承担项目为抓手 不断提升科技服务业统计能力与水平

在顺利完成第一次全省科技服务业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对全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召开“全省科技服务业工作”推进会,分析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推进全省科技服务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07—2008年,省科技统计中心分别承担了省科技厅委托的两个科技服务业统计相关的课题研究: 一是“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与研究”,主要围绕科技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围、具体实施方法等进行研究,总结第一次科技服务业摸底调查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与方法;二是以科技服务业统计为基础的“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围绕江苏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工作;围绕大学生科技创业的调研分析,制定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氛围等相关对策建议。

通过开展项目研究,科技统计中心进一步细化了科技服务业统计范围,明确了具体机构清单。从2002年在全国率先制定科技服务业报表制度至今,被调查单位由最初的313家逐步增加到目前1500多家,而且每年还在以15%~20%的速度递增。由最初各市科技局通过传真按月将分类汇总数据提供给省科技厅,到省科技统计中心组织开发了单机版的科技服务业统计软件,再到进一步的整合调整,最终将单机版的统计软件改为B/S构架的网络报送版本,实现网络填报,实时监控报表的报送状态,及时催报和审核相关数据,实现了报表的实时报送。同时可以利用这套网上申报系统实现数据的查询、汇总和分析。不仅为省级科技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撑,也为各市开展科技服务业相关数据汇总和分析提供了网络平台。

以服务行业为落脚点 服务业统计有效发挥支撑作用

江苏科技统计中心利用科技服务业统计系统的管理功能,标志出江苏的骨干服务业机构和服务业名牌机构,通过系统随时了解这些机构的各方面情况,研究其经营发展规律,更好地为全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依据。同时,围绕江苏科技服务业的各行业领域的重点机构,选择对全省科技服务业中总量最大的前20家机构和各领域总量前十位的机构以及近几年发展速度最快的前20家机构进行重点监测,同时开展实地调研,总结发展良好机构的经验,推广到全省科技服务业机构。

历时近十年的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开展,为全省科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政策决策上,提供了丰富的统计调查数据,并季度性产生统计分析报告,为政府部门管理与决策提供翔实依据;并及时地开展了“十二五”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为制定全省“十二五”科技服务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在发展现状上,组织了多次调研摸底工作,每年形成一定数量的科技服务业统计分析报告及相关研究报告,为相关主管部门对全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提供了全面的现实性材料。在理论研究上,通过有效的调研和论证,考证定义、梳理分类、编制制度,完善科技服务业统计体系,以更好地发挥对全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组织体系上,产生了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制度,全面地统计培训,年度性地完善统计调查范围,使各级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从数据的真实性到调查的全面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案例评析】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其发展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为有效促进全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真实反馈全省服务业发展现状,江苏科技系统一直非常重视全省科技服务业统计,而作为一项本身从概念上就很模糊的工作,要求从社会认知到实践操作直至完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服务的意识在其中,同时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作铺垫,才能更好地完成该项工作。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的科技服务业统计人员,从调查实践到调研分析,总结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自己对科技服务业的概念,系统地规划出了符合全省客观发展现状的科技服务业统计行业分类,搭建了具有实际操作可行性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构,使科技服务业统计能够切实可行地产生季报、年报和总结性分析报告,满足省级相关主管部门的管理需要。这项工作的开展与完善,对总结全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发现、完善各类发展中的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汪长柳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发展战略有了许多重大调整,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科学发展,突出自主创新,把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强调。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将成为新时期的重点任务。江苏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路径选择,要从过去偏重于“招商引资、贴牌生产”转向“自主创新、自立品牌”。时任省委书记梁保华多次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为重点,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展“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统计调查”是江苏省的首创,也是一项适应形势发展,满足决策需求的工作。

响应政府需求 开创全国先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加强自主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被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江苏省委、省政府尤为重视金融危机时期的自主创新工作,准备采取更加有力和针对性的措施,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积极培育自主品牌产品。当时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是: 我省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培育状况究竟如何?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对全省经济贡献究竟有多大?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科技厅牵头组织一项专门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统计调查,由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此次调查工作对于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意义非同一般。首先,这是一项开创性的调查,在此之前,国内其他省份均无类似调查,没有直接经验可资借鉴。其次,这是一项完整的自主调查,从调查对象的确立、调查方案的研究、统计指标的设定、调查报表的设计、全省调查工作的布置、数据质量的控制、数据汇总和质量评估到最后调查报告的撰写,需要认真把控好每个环节,因此对统计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再次,这是统计中心一次由侧重数据管理转向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并重的契机,新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更需要统计分析的支撑,单纯的数据整理已不能满足科技管理的需要,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成为新时期统计中心需要探索的新课题。因此,此次调查工作对于刚刚成立三年的统计中心是一项体现创新、体现能力、体现业务转型升级的工作。

充实人员队伍 严格质量控制

尽管此次调查工作困难重重,统计中心的经验还很不足,但最终还是出色完成了任务,充分体现了统计中心开放的视野、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

一是外联专家,内充实力。由于此项调查涉及“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如何界定、如何合理设计调查方案、如何保证调查数据的可信度等问题,当时的科技统计中心才刚刚成立三年,并无统计专业科班出身人员,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比较欠缺,因此感到十分棘手。统计中心马主任认识到,要在较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此项调查工作,必须借助外脑力量。于是聘请江苏大学财经学院赵喜仓教授帮助设计报表和调查方案,赵教授长期从事科技统计和市场调查研究工作,对此有丰富的经验。同时,赵教授还引荐了他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汪长柳到统计中心工作。在调查数据回收后,主要由该同志负责后期的数据汇总、评估和调查报告写作等工作。

二是严控质量,合理评估。对于一项年度统计调查工作来说,首次调查最重要的工作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首次调查的结果将会成为以后年度调查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了控制好数据质量,在填报软件设计上十分注重指标间数据平衡关系的设定,防止出现明显的填报错误。其次,对每张报表进行人工审核,根据统计人员的经验审核填报数据的合理性。最后,在数据汇总过程中发现问题,如发现某些地区或行业数据出现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很快返回原始库查找原始表数据错报原因。在全部数据汇总结束后,对照统计局以往统计数据和最新发布数据,认真比对,评判数据的合理性。工作人员发现,2008年根据“双自”调查数据推算结果,全省规模以上本土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35359亿元。根据统计局普查数据,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本土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37532亿元,误差完全在合理范围之内,这也证实了此次调查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合理性,也证实了调查方式的科学性。

三是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数据调查最终要反映情况、反映问题,因此调查报告的写作是统计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是统计工作自身的一次提升。第一份报告写作了2万字,完全由数据说话,反映了方方面面的内容。然而(这是后来才认识到),一份好的统计分析报告要求主题鲜明、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点面结合、观点鲜明、语言洗练。尽管统计分析人员十分尽职尽责,第一份调查报告还是数易其稿,经过7次修改才最终定稿。通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统计人员对数据的感觉、对情况的掌握、对管理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以后开展这项统计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不断总结完善 能力全面提升

目前“双自”调查已经连续开展3年了。尽管第一次“双自”调查比较成功,但在实际调查和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此统计中心总是想尽办法加以改进和完善。例如,2009年发现第一次调查小型企业按行业抽样,无法反映地区分布状况,于是改进了抽样方案,由按行业抽样改为按行业和地区双坐标抽样。2010年,发现由于报表指标过多,有些指标难以区分填报,有些核心指标缺失等问题,2011年就从便于企业填报、提高数据质量和更好反映“双自”产品核心内容等角度,对调查报表进行较大程度的简化和改进。另外,在调查报告撰写方面,每年的报告都有所创新,表现为结构更加清晰、语言更加精炼、观点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

通过此项年度调查,基本摸清了自2009年以来全省每年工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对全省贡献和分布的情况,为政府科技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011年5月,罗志军书记在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 江苏制造业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仅占出口额的10%左右。这一数据正是出自科技统计中心提交的“2010年江苏省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调查报告”。同时,通过此项调查,科技统计中心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从知识能力方面来讲,实现了由凭经验统计向更加依靠专业知识提升;从数据质量控制方面来讲,实现了由事后检查向事前设计控制提升;从统计功能方面来讲,实现了由单纯数据管理向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并重提升;从统计能力来讲,实现了由单纯承担国家统计向能够自主设计调查提升;从工作态度来讲,实现了由被动接受任务向主动改进工作提升。

【案例评析】 开展“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统计调查”不仅提升了科技统计中心的业务能力,更提高了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科技统计工作需要为管理与决策服务,其最重要的功能在于掌握和反映情况。掌握情况首先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科学设计好统计指标和调查方案,上报数据要严格控制质量并进行合理评估,避免出现重大错误。反映情况要及时,要有重点、有思路、有对策。调查报告要精心撰写、反复修改,做到实情了解、问题掌握、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对策有效。统计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马 丽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统计数据上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从最开始的单机版软件报送,到后来自编软件的网络报送,直到现在专业系统平台的数据上报。为了减少因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等因素带来的企业数据上报回收的困难,同时也为了降低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健全历史数据管理机制,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自2010年起,逐步建设完善了一套基本满足各方需求的科技统计数据处理平台系统。科技统计数据处理平台系统的建设,一方面拓宽了统计填报的渠道,提高了填报人员的填报效率和数据的填报质量;另一方面简化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了统计数据汇总的便利性,保障了科技统计的准确可靠。

传统填报方式不便数据填报与管理

自2004年起,随着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对科技管理不断加强,对科技统计工作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具体到江苏省科技厅,就是需要整合全省科技统计工作,将分别委托给不同承担单位的统计工作集成到一个单位,由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承担全省的科技统计工作。那个时候不仅要着手建立系统性强的科技统计数据库,将承担的各项国家级科技统计工作历史数据建库统一保存,还要开展部分省级科技统计。

科技服务业统计是最早开展的省级科技统计之一,当时采用的是单机版的软件报送方式,分别给13个省辖市分发单机版的填报软件,各市科技局催报调查清单中的企业,并将企业填报上来的数据都追加到软件中,到了截止日期,将数据库文件带到省科技统计中心,将数据统一导入到软件中。这种数据采集方式,虽然能够将数据提交上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使企业在填报时脱离统计历史数据,并时常需要重复填写,无形中拉长了系统处理过程中的人工审核进度,降低了统计审核人员的审核效率,增加了统计难度与成本。

因此,传统的统计填报方式,不但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无法及时掌握企业填报的进度情况,更别说填报的数据质量了。

自编统计软件实现信息化处理雏形

随着电子信息、互联网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以及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和价格的大幅下降,统计部门开始逐步实施和普及信息化系统。

2006年开始,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开始考虑推行省级科技统计工作信息化。通过网络系统平台,企业可以直接自行填报、提交及查看报表,统计部门可以直接查看企业填报情况,及时了解填报进度,全面掌握数据质量。这样不仅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差错,提高效率,节省人力,更重要的是加快了数据处理速度!

当时,用于网上直报的统计系统一般都由统计部门自主研发。而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统计队伍尚不充实,尤其是统计学和软件开发方面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在拿到当季的报表之后经过连续几天的加班,才把网上直报的系统搭建起来,并且也只能完成基本的填报、数据汇总及管理等功能,其他的功能都是企业一边填报,统计中心一边修改代码实现。这直接导致填报系统非常不稳定,而且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在重复工作上。由于人员、时间、经费等条件的不足,自编软件系统在功能上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界面不够美好、功能不够人性化、系统时常不稳定等,但成功开启了数据网上填报的征程,为以后统计平台的建设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技统计平台满足统计各方需求

2009年,为解决自编软件系统的不完善,江苏科技统计中心借鉴省统计局和其他兄弟省份的经验,本着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的目的,开发建设具有公益性、开放型以及服务全省、功能齐全的科技统计平台。考虑到自身软件技术开发经验与能力的不足,最终,省科技统计中心决定与软件公司合作,联合开发一套专用的数据统计网上填报软件系统,既要避免自编软件带来的种种弊端,又要充分满足科技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省科技统计中心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借助软件公司的开发能力将系统完整开发出来。

经过双方的密切配合,历时一年多时间,开发出了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功能完善的科技统计平台,充分满足了各项统计工作需求。一是对于企业用户而言,通过鼠标和键盘操作来输入报表数据,或者选中某些列出的列表项目,就可以完成报表数据的输入,并提供数据的辅助输入、数据的校验表单元素之间的数值关系及多个表单之间的数值关系等功能。二是对于管理用户而言,规范了统计填报的业务流程,提高了统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严抓数据质量,为各级政府科技管理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服务。三是对于统计数据自身的特殊性而言,统计是用数据说话的,不真实的数据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特别是数据的安全性在整个科技统计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科技统计数据处理平台系统在硬件方面,采用了多硬盘存储的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防止发生数据丢失等现象;在软件方面,对数据进行了特殊处理,对于不同的登陆者设定了不同的权限,对填报的数据都进行了严格的加密和保护,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靠。

【案例评析】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互联网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统计部门开始逐步实施和普及信息化系统。在此大背景下,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从2006年开始着手考虑省级科技统计工作信息化。从起初,利用内部人员自编统计软件,实现网络报送,虽然系统不稳定,功能不完善,但成功开启了数据网上填报的征程;到后来,借鉴省统计局和其他兄弟省份的经验,与软件公司合作,联合开发出一套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功能完善的科技统计数据处理平台系统,实现数据统计网上填报,充分满足了各项统计工作需求。可以说,在统计工作信息化的道路上,江苏科技统计中心留下了清晰和坚实的脚印,这也必将推动江苏科技统计工作越来越便捷、高效。

章旻慧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今天,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及决定性因素。要使政府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地区科技发展的动态就必须做好相关科技统计工作。完整的科技统计应包括科技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科技统计数据调查、科技统计数据整理及科技统计分析四个阶段。其中,科技统计分析是科技统计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是从海量数据归纳提炼成观点,从单纯的数据中获取有效科技经济发展信息的关键,是政府科技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

紧跟政府需求 及时转变发展

随着科技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日益增强,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的业务重心也随之经历了几次重要转变。2006年,中心正式成立。当时,部门的主要业务是做好科技厅交办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计划项目统计及高新技术企业统计。2005—2008年,江苏省科技厅对全省科技产出开始重视,中心又陆续开展了全省科技服务业统计、企业研发机构统计、自主品牌及自主知识产权统计一系列省级科技产出统计。中心的业务也由单纯地进行数据统计,逐渐发展成以基础统计为基础,开展简单分析,向科技厅提供白描式的数据分析报告的模式。虽然已开始尝试发展统计分析业务,但是与省科技厅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科技厅要求统计中心的报告必须直观准确反映江苏科技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要基于统计数据提炼出有效观点,部分重要观点应可以直接被用于政府报告。白描式的数据分析报告远不能满足政府管理与决策的需求。为此,2009年初,中心提出将统计分析业务做精做强的发展目标,并通过加大人员及资金投入等方式加大力度发展统计分析业务。

适时充实人员 不断加强力量

统计中心成立之初,仅有6名工作人员,要在统计业务不断扩大的同时大力发展统计分析业务,必须充实现有人员队伍。2008年初,通过全所部门结构与人员优化调整,统计中心一下吸收了4名新同志充实到队伍中。2009年底,所领导决定为统计中心增派1名副主任,同时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又为中心充实了3位新同志。2010年底,中心又通过校园招聘等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在工作分配上,中心领导结合每位同志各自的特点和专长,有效地开展了从基础数据统计到统计分析工作的分工及合作。通过内部人员流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统计中心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到目前形成了一支以硕、博士为核心,中青年为骨干的专业统计人员队伍。

明确研究方法 团队分工协作

在发展统计分析业务的起步阶段,中心也走过一些弯路。一开始,大家认为既然是写报告,分工合作不太可能,每个具体负责统计的人员应该在掌握基础数据和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各自手中的统计任务,分头撰写相关统计分析报告。报告完成后却发现,报告的行文格式不一,观点分散,信息空泛,仍然停留在白描数据分析的阶段,与科技厅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中心领导多次组织大家开会研讨,集思广益,通过实践,中心最终确立了“团队合作、突出重点、深挖广看、充分讨论、精雕细琢”的研究方法。

一是立足特点,明确分工,集思广益。中心通过开会研讨等方式,确定分析报告的主题及大纲,结合每个人的数据统计工作及特长,将人员分为总体框架组、数据搜集组及资料搜集组。总体框架组的人员主要是对报告整体谋篇布局;数据搜集组主要是搜集并整理数据,为报告中提出的观点提供数据支撑;资料搜集组主要是通过搜集政府报告、行业协会信息及竞争对手信息,提炼有用信息及重要观点,为报告描述情况、发现问题提供支撑。

二是广集资料,启发思路。报告参与人员主要通过行业协会、统计资料、年鉴资料及政府部门网站等多渠道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另外通过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和网络上有价值的资料来启发研究思路。

三是深入研讨,综合研判。在数据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报告参与人员一般会进行多次的研讨,对数据、结构和观点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很多观点都是在头脑风暴中闪烁而出。

四是广看深研,追本溯源。在研究的过程中,报告参与人员着重把握三个层面的精神领会,做到宏观指导与微观操作的有机结合。首先,领会高层。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现实,领会中央有关科技政策文件精神,为江苏实际工作提供思想指导。其次,参透中层。深入研究省政府及省科技厅科技政策相关文件,明确江苏省科技工作的重心及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最后,深掘现状。与全国其他发达省份比较,全面了解江苏科技投入和产出的发展现状,总结江苏的特色优势和不足。

五是反复修改,精雕细琢。统计中心的每一篇分析报告,在完成初稿后,都要反复修改,字斟句酌。报告写成后,多人传阅,互提意见,仔细推敲。文章通过不断的修改,不仅提高了质量,而且对作者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服务政府决策 取得显著成效

两年来,科技统计中心围绕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江苏骨干企业的需求,开展了江苏大型工业企业专题分析研究;围绕科技厅科技管理的需求,开展了新兴产业跟踪分析、R&D投入产出、科技服务业发展等相关规划及分析研究;围绕发改委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需求,开展了江苏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十二五”规划的研究。

科技统计中心的每一项研究成果几乎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凝聚着每一位研究分析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到目前为止,共完成统计分析报告55篇,其中完成企业专题分析报告1篇。在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及医药制造业等5个产业共完成分析报告23篇(集成电路产业6篇,光伏产业6篇,新材料产业7篇,新能源汽车产业3篇,医药制造业1篇);在科技服务业领域完成研究报告10篇,R&D领域完成10篇,完成对江苏高新技术产业进度分析11篇。分析报告中,《2009年江苏省大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报省委办公厅,获得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批示;《创新驱动 促大转强》及《2009年江苏省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情况研究》获得前任科技厅厅长朱克江同志批示,《2010年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分析》获得科技厅前计划处处长宋乐伟表扬。中心同时完成以统计分析报告为基础的省级软科学项目2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及《R&D清查情况研究》);承担以分析报告为主体的经信委“十二五”规划2项(《江苏省中小企业“十二五”规划》及《江苏省民营企业“十二五”规划》)。

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秉承做好政府决策支撑的信念,向着“将统计分析做精做强”的发展目标努力着,在科研和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强。

【案例评析】 从单纯的数据统计到颇有成效的统计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部门业务发展转变的历程,更是统计中心转变服务方式,有效支撑政府决策的真实写照。从紧跟政府需求、及时转变工作思路、明确提出发展新目标,到适时充实专业人员、不断加强统计分析队伍力量,再到明确研究方法、团队分工协作、努力撰写提交分析报告。《2009年江苏省大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创新驱动 促大转强》及《2009年江苏省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情况研究》等一篇篇报告取得显著成效,获得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大力服务政府,支撑政府决策,开展科技统计分析工作的道路上,江苏科技统计中心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了自信而有力的步伐,而且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强。

章旻慧

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自2009年开展统计分析业务之初,便确立了“紧跟政府需求、抓住热点问题,快速反应、高质产出”的研究宗旨,这也是统计中心统计分析业务的一大特点。围绕这一宗旨,统计中心立足需求,聚焦热点,集中智慧,打造了一批反映江苏科技发展实际问题、时效性强、参考价值较高的专题分析报告,赢得了诸多好评。2011年3月,创新驱动大会在江苏召开,确立了“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显著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面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统计中心迅速反应,撰写了系列专题分析报告,其中《创新驱动 促大转强——2009年江苏省大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分析》在获得时任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批示后,制成专报报送省委、省政府,获得了省委罗志军书记的认可与好评。

研读政府文件 确定报告主题

为有效执行“紧跟政府需求,抓住热点问题”的宗旨,统计中心人员在开展统计分析研究的过程中,着重把握两个政府层面的精神: 一是领会高层。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现实,领会中央有关科技政策文件精神,为江苏实际工作提供思想指导。一般来说,国家重大规划政策发布后,各省都会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省省情的发展政策或方案,因此领会高层能预见江苏未来将关注的政策热点。二是参透中层。深入研究省委、省政府及科技厅科技政策相关文件,明确江苏省科技工作的重心及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研究其他发达省市政府及科技部门的政策文件,掌握外省情况,发现江苏差距,借鉴政策措施。

在创新驱动大会举办之初,通过研读全国政策文件及各省文件,结合媒体对深圳华为公司的报道发现,国家及各省对大企业的发展都很重视,大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必然能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虽大,但缺乏像深圳华为、青岛海尔等这样的大型科技企业,经济发展缺乏骨干企业的创新引领。为此,通过几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将江苏省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作为专题报告的主题,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材料支撑。

充分占有资料 找准报告切入点

在撰写专题报告的过程中,一方面主要通过行业协会、科技厅相关统计公报、年鉴资料、政府及政府部门网站等多渠道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搜集相关学术报告、研究论文、网络上有价值的资料来启发研究思路。

在确定了把江苏省大型企业的发展情况作为专题报告的主题后,大家开始分头搜集资料。年鉴资料方面,搜集了《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江苏科技年鉴》及《大中型工业企业情况》;研究报告方面,搜集了《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报告》《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等资料;此外,通过网络资源,掌握了《2009年中国百强企业名单》及发达国家大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数据资料。

资料搜集完毕后展开了充分讨论: 通过对研究报告及网络新闻的观点总结,形成了报告的总观点,即江苏大型工业企业整体呈现大而不强的状态。通过对年鉴数据的整理分析,形成了报告的分观点,即江苏大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居全国首位,企业数全国第二,但盈利水平不高,收入利润率、户均主营业务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R&D投入强度、户均R&D经费投入也低于全国均值。报告基本观点形成后,对整篇报告的结构谋篇布局,最终确定: 首先对大型工业企业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地位进行定位,其次与全国对比分析,寻找江苏的差距,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精雕细琢出精品 专题分析获好评

统计中心的每一篇分析报告,在完成初稿后,都要反复修改,斟字酌句。报告写成后,多人传阅,互提意见,仔细推敲。通过不断地讨论修改,提高了文章质量,对提高作者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创新驱动 促大转强——2009年江苏省大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分析》的初稿是由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按照团队讨论出的大纲写作而成。初稿虽结构明晰,但语言方面仍稍显稚嫩;观点论据逻辑性虽强,但问题表述力度稍弱。为此,在初稿的基础上,中心领导亲自把关修改,同事们也多次对语言描述进行推敲,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同事的帮助下,初稿几经修改,最终成形定稿。初稿完成者也通过不断修改的过程积累了撰写报告的宝贵经验。

报告写成后,先后报送省科技厅及省委办公厅的领导同志阅研,好评接踵而来,中心人员欢欣雀跃。时任科技厅厅长朱克江同志审阅后,认为本篇报告准确地反映了我省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及问题,在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实施的背景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朱厅长的大力推荐下,本篇报告被制作成专报报送省委办公厅。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阅研后,批示:“请学勇并和平同志阅研,要结合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对大型工业企业创新给予更多支持。”

【案例评析】 一篇不足4000字的专题报告为何能获得厅长的好评,获得省委书记的认可与批示?江苏科技统计中心清晰明确的工作思路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向我们揭开了谜底。秉承做好政府决策支撑的信念,坚持“紧跟政府需求、抓住热点问题,快速反应行动、高质高效产出”的研究理念,通过努力研读资料,及时了解政府需求,敏锐确定报告主题,充分占有消化资料,准确提出报告切入点,反复多轮修改文章,统计中心最终撰写出了报告精品并收获诸多好评。在回答“如何有效服务政府决策”这个问题上,江苏科技统计中心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明晰,工作方法越来越精细,工作成果也将越来越丰硕。

孙 峰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工作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作用,在科技创新环境培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30年来,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加速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而科技统计工作日益成为科技管理与创新的重要支撑。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的关心和领导下,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联合各地科技统计中心紧紧围绕科技管理工作,紧密联系本省、本地实际,以服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核心,以强化统计管理为抓手,不断拓宽统计渠道,优化统计服务,做到了统计范围更加完整、各项数据更加准确、收集上报更加及时、分析研究更加有效,为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发布与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整合基础数据 掌握全面科技经济动态

为使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写组及时掌握全省历年科技发展状况,做到“数据清、情况明”,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组织人员展开专题研讨,梳理了2000年以来的科技相关指标数据,开发了江苏省科技统计指标历史数据库、江苏省工业企业科技指标数据库、江苏科技手册等多项基础数据库,全面汇总了重要的经济社会、科技统计数据,涉及全省、各省辖市基本概况、经济结构分析、科技发展情况等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多方收集、综合整理兄弟省市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数据资料,横向比较,提高数据监测的针对性、预见性和科学性,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制定积累原始数据。通过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数据查询,历史数据一目了然。例如,要查询全省研发投入历史数据,只要在软件里选择全省研发投入,设定查询时间为2000—2010年份区间,然后点击查询,立刻显现出近10年的研发投入具体数字,还可以进一步操作选择分城市或者分类型的更详细数据。

梳理历史数据 回顾“十一五”科技发展全貌

科技统计不仅仅是提供各类基础数据,还应围绕经济社会热点、领导关心关注的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使统计服务从“有什么提供什么”向“需要什么提供什么”转变。注重经济形势监测分析,注重热点焦点跟踪分析,注重重大战略决策分析,深入研究数据背后规律,切实提高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做到问题分析得透,建议拿捏得准,及时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为全面展示“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省科技统计中心根据现有历史资料,逐步梳理历史数据,研究全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脉络、规律和趋势,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成绩,拓展统计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提炼成功经验,分析发展不足,结合2009年R&D资源清查数据,组织人员撰写多篇有针对性、分析深入、参考性强的调研报告,全方位、多视角、多层面回顾“十一五”科技发展全貌,为“十二五”规划打造系统化的统计信息资料库。

统计预测模拟 测算“十二五”规划目标

首先是年度数据推算。省科技统计中心收集整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数据,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采用平均数法、比重法、相关关系法等方法,分别以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趋势推算2010年度相关经济数据指标,为准确测算“十二五”规划数据奠定基础。其次是规划数据测算。省科技统计中心采用系数折算法、指数缩减法等核算方法对各个相关规划涉及指标进行科学折算,然后通过专用程序分目标、分指标对“十二五”规划指标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多轮模拟核算,从中筛选出最合理的预测结果,同时根据“十二五”发展战略对个别指标进行合理调整,提高统计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涉及全省研发投入(R&D)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这一指标,如2000—2009年10年间,全省比重分别为0.85%、0.87%、1.03%、1.21%、1.38%、1.48%、1.6%、1.7%、1.92%、2.04%。由于该指标与研发投入(R&D)经费和国民生产总值(GDP)直接相关,必须分别测算。通过对研发投入(R&D)经费来源的历史研究,发现主要来源特别是近年来主要来自于企业经费,占到80%以上,因此必须考虑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R&D)经费的增长速度,因为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是全省企业研发投入的主要力量;另外还要考虑全省GDP历史增长速度,通过加权平均方法,分别对“十二五”末企业研发投入、GDP进行测算,并结合高校研发经费、科研机构研发经费的测算验证,最终预测出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R&D)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5%,全省研发投入(R&D)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5%。测算过程中涉及的“十二五”末企业销售收入额以及全省国民生产总值(GDP)指标数据,与省相关部门测算数据基本一致,充分证明所使用的测算方法的正确性,为科学谋划“十二五”发挥了统计“智囊团”的作用。

编制考核评价方案 推动目标顺利完成

为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科技统计将对“十二五”科技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开展考核评价。这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此项工作中,省科技统计中心不仅对全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的各种数据指标做了考核测算,还对全省规划中涉及的有科技进步与创新指标的部分,例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R&D/GDP)等指标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并组织专家专题研讨评价结果,保证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确保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

【案例评析】 近年来,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的关心和领导下,省科技统计中心联合各地科技统计中心紧紧围绕政府部门科技管理工作,以服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核心,以强化统计管理为抓手,不断拓宽统计渠道,完善统计制度,优化统计服务,做到科技统计更加及时、准确、有效。通过整合基础数据,掌握“十五”以来全面科技经济动态,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制定积累原始数据;通过梳理历史数据,回顾“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全貌,为“十二五”规划打造系统化的统计信息资料库;通过统计预测模拟,测算“十二五”规划目标,充分发挥统计“智囊团”的作用;通过编制考核评价方案,保证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确保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以优质高效的科技统计数据,为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发布及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杨 静

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之后,为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自主创新情况,分析研究企业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经济运行发展态势,为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客观分析与科学指导,为重点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联系和服务,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建立了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抽样监测制度,由江苏省科技统计中心具体承担和实施统计任务。2009年1月以来开展重点企业监测统计,为科技厅及时提供统计数据支撑,为政府决策提供统计分析报告。

金融危机影响江苏 开展企业监测势在必行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贸易急剧下滑,国际直接投资锐减,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纷纷进入下行通道,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投资渠道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投资下滑,对中国开放型经济直接造成冲击。作为处于“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区的中国制造业大省江苏,在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的大背景下,金融危机对江苏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江苏企业经营状况到底怎样?省委、省政府十分迫切想知道这个“答案”。但由于全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工业企业的数据要到每月中旬以后才有结果,对全省经济形势的分析有所滞后,因而无法支撑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管理部门对全省经济形势的分析需要。因而此时,了解金融危机下江苏企业生产经营和自主创新情况,分析研究企业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经济运行发展态势,为政府掌握金融危机情况,出台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提供及时准确数据,就愈发显得迫切和必要。为能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江苏省科技厅经过充分研究,决定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抽样监测制度,并与省统计局联合开展此项工作,具体由省科技统计中心承担和实施统计任务。

紧跟政府需求 科学设计企业监测调查方案

为及时掌握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不同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科技统计中心开始筹划高新技术产业重点企业监测调查方案。希望通过对重点企业的定期抽样调查,及时掌握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动态,为政府把握宏观情况,出台应对政策,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起到积极作用。

科技统计中心经过充分讨论、论证以及与科技厅相关处室的反复沟通,一个星期后提出初步方案。首先,确定一批能反映江苏经济现状的重点监测企业: 从高新技术产业库、高新技术企业库、双十企业库中分领域进行企业排名,选择各领域前几位企业并结合其在全库中的总排名以及所在地区情况和所属的企业类型,每个领域按比例筛选出典型企业,最后遴选出210家重点企业进行监测。其次,建立企业的监测企业的统计报表制度: 以省统计局工业企业统计报表为基础,选取一部分科技、经济指标做监测报表,实行月报制度,采用网上直报的方式。方案经过再次修改后,迅速被省科技厅采纳。其实当时省科技统计中心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金融危机继续恶化,监测制度将按照旬报开展,那就意味着一个月报三次报表,做三次分析。同时,为做好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抽样监测工作的启动,按照省科技厅的要求,从高新技术产业骨干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中选择一百多家企业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建立“百家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联系制度”,开展“百家企业直通车服务科技行动”,并从2009年1月开始试行开展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抽样监测。

监测重点企业数据 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要保证每一项指标、每一个数据的真实可靠,才能准确反映产业企业变化的趋势。从每个月的1号开始,省科技统计中心就在不停地催报、审核数据。中心的4部电话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中。每月的10日是企业报送的截止日期,11日的那个夜晚已惯例成了不眠之夜。企业的数据报送完成后,统计人员将利用11日一个晚上的时间,审核汇总并计算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监测企业的发展情况,按地区、按企业所有制结构、按产业与历史基础数据进行比较,分别做出同比环比的变化情况,分析异动点的数据,撰写分析报告。12日太阳升起的时候,一份还冒着打印机热气的报告被放到相关业务处室领导的桌上。此时统计人员们依然不能有丝毫怠懈,只能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会,随时都有可能被电话叫醒,对某些数据进行再加工、再分析。省科技厅业务处室在统计中心提供的数据素材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全面工作撰写该月的形势分析报告,提交厅领导,由厅领导带到省委、省政府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发言。重点企业监测的月报制度实施以后,由于数据及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在每次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通过数据只能反映出发展趋势,并不能掌握问题的症结。统计中心配合省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室结合统计数据,找出典型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摸准第一手资料,通过各种专报的方式呈报省委、省政府,使省领导能够及时了解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全省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撑。政府从实际出发,及时出台了扩大内需、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外经贸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10多项政策。省级财政增加资金100亿元,迅速启动一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培育和壮大新经济增长点上,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伴随着美国等主要经济体金额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世界经济开始显示出好转的信号,江苏的企业也平稳度过此次危机,经济信心逐步恢复,工业实际产出开始回暖,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度过金融危机的恐慌期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然而,世界经济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代表、对外贸易的领头羊,江苏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认清形势、把握时机,由外贸大省转变为外贸强省,从出口拉动走向平衡增长仍是个严峻挑战。我省的重点企业统计监测工作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之一,重点企业监测数据为各项政策的制定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案例评析】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经济直接造成冲击。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代表、对外贸易的领头羊,金融危机对江苏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江苏企业经营状况到底怎样?省委、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和关注,迫切想知道“答案”。为能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省科技厅决定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抽样监测制度,并把这项重任交到省科技统计中心手中。接到任务后,科技统计中心迅速组织人力,充分研讨、论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企业监测调查方案,并从2009年1月开始试行开展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抽样监测。通过开展重点企业监测,实施定期抽样调查,省科技统计中心及时掌握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动态,为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宏观情况,及时出台应对政策,帮助全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

朱 虎

科技统计要服务于科技管理,尤其是技术创新管理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决策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明确指出了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作为江苏省落实科技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性规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末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南通地区的研发投入占比始终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南通市科技统计中心发挥技术优势通过量化数据找问题,服务于政府,出台有效的政策促进全社会科技事业的发展。

通过调查 摸清家底

近年来,南通市科技统计中心通过研发投入调查统计,基本摸清了全市研发投入情况,2006年到2010年,每年研发占比分别为: 1.05%、1.22%、1.56%、1.60%、1.93%。由于产业结构等问题,南通地区的近几年的研发投入占比始终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9年通过全国R&D清查,进一步摸清了全市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的家底,暴露了南通社会科学化发展中的不足与弱点: 南通新兴产业处于加快发展阶段,但就整体而言,规模仍然偏小。新兴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支撑是技术突破,最重要的基础是技术创新,而这些恰恰是南通的“短腿”,主要表现: 创新投入不足,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值低于全省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省总量占比偏小;创新资源较少,大型专业的工业技术研究院严重缺失;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层次偏低。但同时也展现了南通发展中的特点与潜力: 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企业群正在逐步成长。

针对不足 积极应对

南通想要在“十二五”期末全面完成《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研发经费占比地区生产总值提高到2.5%的指标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南通市在两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加大政策力度。2008年南通依据《市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制定了《南通市区企业研发投入奖励暂行办法》,规定奖励对象是: 在南通市区依法注册两年以上;销售收入在500万~5000万元、5000万~20000万元、20000万元以上且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6%、4%、3%;企业入库税收比上年增长分别达到25%、15%、10%以上;有明确的科技研发费用开支范围、标准,并按照研发项目或承担研发任务单位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相关研发费用;对其主导产品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分别奖励6万元、8万元、10万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规定条件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应同比例增加奖励。奖励主要用于企业研发有功人员。二是在南通市科技局领导下,市科技统计中心在2010年开始着手南通市科技统计基础平台的建设,依据R&D清查的表格,建设了“研发投入动态监测系统”,其功能涵盖被调查单位账号管理、各级管理部门账号管理、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等功能。从而把南通研发投入低的问题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更利于找准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

尝试运行 积累经验

2010年10月,南通科技统计中心启用“研发投入动态监测系统”并进行试运行,填报单位直接通过互联网,经组织机构代码登录系统,数据经过机器审核、县(区)人工审核,最后提交统计中心汇总与分析。在试运行中发现了一些影响研发投入占比数据填报质量的细节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为以后监测统计的顺利运行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填报企业对研发投入的统计不重视,有1/4的企业没有填报。研发投入统计对于企业财务人员和企业研发人员来说是个交叉领域的填报项目,研发人员对研发过程中的投入有所了解,但对于人工费用、公摊费用等数据的把握不准;财会人员对于具体的人员费用等项目了解清楚,但不能准确地区分研发人员与非研发人员,以及哪些非生产性费用可以归集到研发经费中来却知之甚少,所以填报难度较大,因此不少单位就选择了不进行填报。试运行时通过区、县科技局和统计局一起动员,尚且有这么多企业不能完成填报,因此想要全面掌握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动员期。二是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占到抽样监测的企业中的33%是纺织类企业,计有100家,其中近20家属于几乎没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在与企业联系的过程中,均称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内部科技投入。通过对填报数据的纺织类企业的分析,发现平均内部科技项目达到1.93个,平均每个企业的研发投入仍达到146.1万元。通过对这些企业的项目的归类,主要是三种: 生产工艺的改进、产品性能的提升和生产工具的改进。需要进一步向企业讲解科技活动的内涵,让企业真正了解研发投入占比的意义。真正的没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在大中型企业中是少而又少的。三是归集填报的数据准确性不够。因为表间审核关系较复杂,因此有的人员为了省事,直接填写内部经费支出为零。

各级联动 行之有效

经过2010年的动态监测系统的试运行,各区、县科技局再一次了解到本区域内企业的整体情况,为2010年工业企业年报的顺利进行打开了良好的局面。2010年江苏省辖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数据发布后,南通的占比达到了1.93%,实现了全省增幅第一。

在2011年科技工作中,科技局与统计局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联合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的意见》《南通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等。文件指出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列入动态监测的大中型企业要安排专人负责台账的记录、研发投入统计和上报工作。各县(市)、区科技局、统计局负责所属区域内列入动态监测的大中型企业数据审核、上报工作,确保所报数据的及时准确无误。市科技局、统计局对每季度上报数据要加以分析研究,并适时公布”。

科技局和统计局一起深入到各区、县对企业管理、财会、研发一起进行研发投入的全面培训,把相关的奖励政策、填报归集方法、研发投入台账直接送到企业相关人员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填报的质量。4月和7月又开展了两次动态监测,确立了一整套的动态监测机制与指标评估算法,从而把原来需要按年估算的研发投入占比,细化到按季度估测,为进一步深化推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了更加及时性的评价指标。数据上报率也超过了95%,使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归集纳入了正常的工作流程中。

通过科技统计的数据进行有质量的分析与挖掘,有助于全面实现各项管理目标,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决策过程。

【案例评析】 由于产业结构等问题,近几年南通地区的研发投入占比始终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分析这一问题根源,在市科技局的领导下,南通市科技统计中心开展了研发投入动态监测。通过研发投入调查统计全国R&D清查,摸清全市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的家底。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与不足,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开发建设了“研发投入动态监测系统”,确立了一整套的动态监测机制与指标评估算法,从而把南通研发投入低的问题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为南通市委、市政府找准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2010年江苏省辖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数据发布后,南通的占比达到1.93%,实现了全省增幅第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