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网络与宣传中心主要负责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电子政务应用、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网络运行及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心机房的保障服务,同时,对外提供主机托管、域名服务、网站构建等网络应用服务;负责《江苏科技年鉴》的编撰、出版、发行和《江苏科技信息》《电动自行车》《无线互联科技》杂志的编辑、出版、发行。
● 《江苏科技信息》杂志是中国核心(遴选)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
● 《电动自行车》杂志是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电动自行车专业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
● 《无线互联科技》杂志是中国核心(遴选)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
● 《江苏科技年鉴》1989年创刊,是江苏地方科学技术综合性年鉴,是江苏科技管理、科学普及、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等工作具有权威性、指导性、资料性的参考工具书,每年出版一卷。
联系电话: 025-85415961
严 军
“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重要内容之一。项目建设主要目的是以构建面向基层的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为抓手,推动区域科技信息建设协调发展,加强基层科技信息服务能力,推进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统领国家、省地科技信息建设与服务,形成统一品牌,有效提升科技工作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撑保障作用。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是建立区域科技信息服务管理体系,汇集区域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内容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科技信息服务与沟通平台。
充分准备 拿下省级“节点”建设任务
为加快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基础性、公益性科技资源社会共享效益和利用水平,《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中提出加快建设六大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平台的计划,指出“建设好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网络两个基础服务平台,是当前信息界的当务之急”,从国家全局的高度对全国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进行统一部署,标志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正式启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4月25日,科技部信息中心在上海举办华东部分省市信息中心工作研讨会,此次会议的召开开启了科技系统网络管理体系建设、沟通、交流平台的建立,对今后部省两级网络应用产生了重要作用。会上,部信息中心提出规划建设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省级节点建设及网络视频会议应用构想。应邀出席会议的网管中心严军主任回所后即向所领导汇报了相关情况,引起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即决定组织项目申报班子,抓紧与科技部信息中心联系汇报。
2007年8月部项目前期考察组来到江苏,全面了解江苏建设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的基础条件及能力。当月部信息中心下达申报通知,要求3天内申报。当时正在某地集中召开全所中层干部会,相关人员连夜赶回南京,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完成了项目申报文件编制,按时向科技部申报。9月28日,时任所长李敏带队赴京答辩。项目组做了充分准备,制作了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的幻灯片,全面阐述江苏的基础条件,详尽分析项目需求,清晰描述技术路线。面对10多人组成的庞大专家委员会,答辩中沉着应对质询,赢得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12月项目正式立项,获得项目资金90万元,为全国各省申报的最高限。
创造性构建分支节点 集成融合共享共建资源
“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江苏节点”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按照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总体规划和建设的要求,江苏节点紧紧围绕江苏区域科技创新特点,突出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整合江苏区域科技服务信息资源,创造性地构建了涵盖市县、行业、特色资源基地、科技服务机构等分支节点,集成融合共享共建资源及服务体系,强化服务交互功能,按期完成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省级节点硬件环境建设、省级科技信息服务节点网站建设、科技信息交换系统部署与实施、科技信息服务与宣传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基本形成覆盖江苏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数据资源体系;融合区域、行业、产业基地、服务机构的网格式服务体系基本成形,区域资源在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体系内初步实现共享与联动,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的品牌及权威性显著提高,科技信息服务中小企业能力大大增强,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江苏节点各类文字、数据、图片、视频数据量达40万条,顺利通过了项目验收。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也曾遇到重大难题。2008年9月18日,科技部信息中心李苏楠主任、胡少华处长等一行来到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考察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江苏节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尽管考察组认同江苏节点建设工作,但认为缺乏亮点。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总规划是由科技部农村司牵头制定,重要出发点是服务“三农”,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以农为标准,显然不是江苏节点的长项,因为江苏涉农的机构很多,专业、专题网站也很多。同年11月,科技部信息中心在桂林召开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工作交流会,各省交流了节点建设经验。根据考察组的意见及桂林会议精神,项目组着重定位围绕创新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建设模式,创新节点资源集合服务模式,重新规划全面改版江苏节点网站。
项目组创造性地采用分支节点建设模式,对网站服务集成、资源整合、交互交流、高效实用等功能进行重组,规划了信息区、交互区、服务区、管理区4个功能模块,由动态信息、科技服务大厅、江苏区域科技创新(江苏特色专题)、共性栏目四大版块组成。其中江苏区域科技创新由区域科技创新、开发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特色产业、江苏热点专题等6个特色科技信息栏目组成,完成7个共性栏目,完成市县节点、行业节点、科技服务节点、特色资源基地节点等4类20个分支节点建设。2010年1月“节点”新网站平台改版成功,2010年4月项目顺利通过了审计验收。
【案例评析】 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江苏节点项目是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多年来首次多部门合作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经典案例。通过项目申报,熟悉了申报实施国家级项目的路径和方式,实践了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及组织形式,掌握了项目实施原则和方法,总结了科技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项目的成功实施,普遍提升了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带动项目组大多成员职称的晋升,对全所今后科技信息服务主导思想、主要任务、服务主体、服务渠道及科技信息服务定位起到重要借鉴作用,促进了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担国家及省纵向计划工作的全面展开。
张旭东 林巧宁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是江苏省科技厅为广大企业、科技人员、高校院所等提供服务、加强联系与沟通的主要通道和平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入,科技网站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网络与宣传中心在江苏省科技厅的领导下,围绕政府网站功能定位,积极推进网站建设,不断完善网站功能,使政府网站在服务社会公众、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政府公信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政府网站注入了新活力,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计划、政府公开等品牌栏目。据统计,在公开的政府信息中,85%以上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科研人员密切相关。公开的信息全面覆盖科技政策法规、规划计划、综合工作、行政许可、业务工作、行业建设、管理职能、内设机构、领导分工、人事任免等方面的内容。目前,网站日均访问量约6000人次,年均访问量达220万人次左右,总访问量已达870万人次。
突出功能 打造“阳光科技”
为配合江苏省科技厅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实际需要,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网宣中心承担了省科技厅政府网站、电子政务、会议视频系统建设和维护管理,并为网民提供投诉建议、民意调查、在线申报、办事指南、网站留言、网上答复、网上下载等栏目服务。与此同时,认真研究和探索网站、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相结合的办法,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使省科技厅网站成了省科技厅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其快捷服务和便利的检索系统深受网民的好评。
一是统一规划了网络平台。按照省科技厅党组提出的要将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列为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的要求,为确保省科技厅全部行政权力实现网上运行,省科技厅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设被纳入省科技厅电子政务统一平台规划,依托厅门户网站和厅机关内网平台进行开发建设,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较好实现了软硬件资源共享,内部用户统一登录、统一事务处理平台的设计目标。省科技厅已于2009年12月10日正式启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并实现与省政府电子政务中心监察数据的上报,经省法制办审核的上网运行行政权力事项实现100%全覆盖上网运行,电子监察系统和法制监督系统也同步建成。
二是突出服务功能,建成了省科技厅场景式“网上政务大厅”。为把深化政务公开及其手段作为营造监督机制、打造“阳光科技”,以更好地服务公众,在省科技厅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网站中,集成相关信息服务资源,并扩大到省科技厅全部政务公开事项和内控事项,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政策咨询、省科学技术奖励等相关工作的政策依据、办事指南等内容,集成了行政权力事项相关的通知、动态,集成了相关科技服务信息。
三是确保了系统安全。省科技厅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分别由外网和内网组成,物理隔离,其中外网连接互联网,可实现行政权力公开、网上申报、结果查询、咨询投诉等功能;内网实现电子办公、行政许可、行政服务、行政监察和法制监察等具体运行功能。通过内外网数据交换,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运行要求。
突出特色 为网民提供交流窗口
目前,网站的五大板块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公众参与互动交流等,均是围绕政务公开为网民提供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政务公开透明化
政务公开包括基本信息、政务动态和制度保障三部分。基本信息有机构职能、领导信息、机构设置、法规公文、发展规划等栏目,内容覆盖科技厅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内容翔实,信息量大。政务动态有科技新闻、行业新闻、市县动态、通知公告等动态信息栏目。制度保障方面: 一是更新了政府网站页面,现在栏目可及时发布和更新政府信息,为公众建立了快捷畅通的链接;开设了政务公开意见箱,设立了政务信箱、群众投诉、网上办事、办事指南等栏目。二是对科技厅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行更新,为了使公众获取科技政务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对公众获得信息的方法、程序范围、时限等进一步分别作出说明,并上网公告,对科技厅信息公开做到了进一步规范。
(2) 公共服务便捷化
关注公众利益,打造民主科技是省科技厅一向倡导的理念。在这一版块的设置上紧密围绕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公众及科技管理服务工作的特点,能上网的科技服务信息全部上网发布,且相关信息间均有关联。同时集成办事指南、材料下载、在线申报、办事查询、常见问题、在线咨询、科技服务和法规公文于一体,极大地方便了公众。
2010年,对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开发完善,对群众关注度高的省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评审等管理信息软件进行深度开发,使该软件具有科技项目网上申报、网上受理、专家远程网上评审、网上信息统计、网上立项办理、项目检查验收、诚信管理、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等功能,满足了项目审批、辅助决策、政务公开、监督制约、公众查询、信息反馈等方面的管理需求。利用内网和外网,为项目申报单位、主管部门、评审专家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10年年网上在线申报项目8700余项,基本实现了网上评审,科技进步奖网上申报和评审项目680项,各类科技计划申报相关文档资料下载35000次左右,科技进步奖网上申报软件下载超过1500次,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专家库专家人数超过30000名。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在促进科学管理、政府信息公开和全程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公众参与广泛化
关注民情民意,倾听民众呼声,这是目前政府网站的工作重点。政府部门通过网站这一载体,了解民众诉求,从而在政策的制定中符合公众利益。本着这一宗旨,公众参与互动交流版块,突出和重点加强公众参与互动栏目的时效性、规范化建设,设置了厅长信箱、监督投诉、建言献策、民意征集、在线咨询、在线访谈等内容。所有互动栏目均公开处理程序、处理时限及处理原则,同时所有信息都须经过网站及厅办公室审核后再发布,保证了政府信息的严肃性和准确性,绝大部分反馈信息都在1~2天内完成,保证了回复的时效性。在线咨询是公众与省科技厅交流互动的重要窗口,也是网站最受关注的栏目之一,通过此栏目,及时将反馈信息回复到个人,绝大部分反馈信息都在1~2天内完成,远远少于承诺的答复期限。
在线访谈栏目,由于是厅领导亲自走进直播室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互动,因此,网友们的提问非常踊跃,提出的问题涉及科技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2011年以来在“中国江苏”策划制作的“在线访谈”,如“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政策解读”“金融助推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等,贴近民生,主题鲜明。厅领导们就科技工作的热点、网民关心的焦点问题,认真而又详细地作了全面解读,这是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表现,扩大了科技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显示度,锻造了“在线访谈”等一系列品牌栏目。
【案例评析】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是科技厅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也是与省内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沟通联系的重要窗口。网站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省科技厅阶段性工作重点、当前科技工作中的热点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新出台的科技政策,以及重大的、影响较广的科技事件等,策划制作了专题专栏40多个,如:“十大自主创新成就”“创新型省份建设”“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工作会议”;网上直播在线访谈30多个,如“科技人才激励及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解读”“打造科技超市一流品牌,提升科技服务‘三农’水平”等。江苏省科技厅门户网站已形成一套规范有序、行之有效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思路和实施体系,建成了“一库三平台”,省科技厅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实现了“全流程、全业务、全覆盖”。2010年9月27日,省科技厅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顺利通过了由省纪委、省政府公开办、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省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组成的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考核验收组的考核验收。
张旭东 何如辉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事业的逐步开展,各级政府机关从以前的“手工+纸张”的办公模式演化为“电脑+网络”的自动化、信息化办公模式,这不仅改善和提高了各级政府公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更能充分证明我国政府的信息化程度。
江苏省科技系统各级管理部门为实现正常的业务管理,每年都要召集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等召开工作会议或组织业务培训。由于地域的限制,每次开会和培训都要集中人员,出差费用非常庞大,大量时间耗费在旅途上,工作效率也不高。因此,建立省、市两级科技系统视频会议平台势在必行。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图像数字处理技术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已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对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政务公开,建设透明政府,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精心组织 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2007年,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担了江苏省科技系统视频会议平台建设的任务,这是当年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重大项目。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全省科技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以中国电信“新视通”网络为基础运行平台,通过高速2M光纤IP宽带构建以省科技厅主会场为中心,13个省辖市科技局为分会场的全省科技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全省科技系统省市两级的网络视频会议,最终可扩展到各区县单位的全省性视频会议的系统,满足省科技系统跨地域的会议、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的需要。全省科技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主要依据H.323标准协议组网,系统的基本架构如图1。
图1 依据H.323标准协议组网的视频会议系统
2007年底,项目组完成了省中心主会场与13个省辖市分会场的建设,并顺利实现了联网调试和分中心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整体建设达到预期的目标。
为做好全省科技系统视频会议平台服务工作,项目组制定了相关服务内容: 视频会议召开前必须仔细调试,包括设备架设、线路连接、视频语音、分会场的联通测试等;视频会议召开期间必须监控技术保障,包括会议的召集、分会场浏览、会议视频音频切换、摄影摄像等。此外,还要做好视频会议线路、设备的日常维护。
广泛应用 保障有力
一是为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提供保障服务。
每年年初,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为做好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组织工作,突出项目申报重点,确保项目申报质量,都会召开全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组织工作培训视频会议,会上会简要介绍当年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组织要点和组织要求,解读各专项计划指南编制的思路、重点内容及申报具体要求,解答各地提出的相关共性问题;各省辖市科技局会组织本市科技主管部门及相关重点企业、科教单位统一在分会场集中参加会议。作为会议系统保障单位,每次开会前都要安排相关人员全力以赴,认真检查、维护设备。以视频会议的方式部署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已经成了省科技厅的工作惯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全省科技管理部门和项目申报单位的广泛赞许。
二是为科技夜校提供保障服务。
省科技厅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开办了科技夜校,原则上每两周一次,面向全省科技系统机关工作人员组织科技知识培训。科技夜校利用周一晚上的一个半小时授课,教师均为省内各科技领域专家;授课内容主要是各自科技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江苏的发展情况和对策建议等。目前科技夜校已举办了40多次讲座,内容涉及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创新、纳米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生物经济、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低碳经济与产业转型、江苏未来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省份等,听课的科技人员达到四万多人次。科技夜校的开办极大地开阔了全省科技机关工作人员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也提高了科技管理业务水平和能力。科技夜校是省科技厅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的重要举措,全省科技视频会议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是为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工作提供保障服务。
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是江苏省科技厅的重大项目,也是厅成果处的重点工作,成果处每年都会召开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考察论证工作布置的视频会议、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合同编制工作的视频会议,具体布置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考察论证和项目合同编制工作,讲解合同编制的有关要求等,各省辖市科技局及项目单位有关人员统一在分会场参加会议。全省科技视频会议系统为他们做好保障服务,受到一致好评。
【案例评析】 广泛应用是平台建设的目的,平台的运行维护因而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网络与宣传中心认真做好平台的维护保障,并积极推进视频会议系统向县(区)一级的扩展,得到了省科技厅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全省科技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自2007年底建成以来,已经运行了四年,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召开全省科技工作会议30多次,组织全省科技夜校学习40多次,大大减少召开全省科技系统会议产生的差旅费、住宿费、会议费。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通过网络实现跨地区的工作部署与交流,提高工作效能,也促进了政务公开、机关工作作风改变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姜金旺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如何保障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工程技术文献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随着文献资源的电子化、网络化,中小企业单独建设电子化的文献保障系统显得力不从心,而公共的、共享式的工程技术文献服务平台呼之欲出。2004年11月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成立,成为全国首家省级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单位,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科技文献服务模式。作为江苏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平台的软件、硬件具有高可靠性、可扩展性,能同时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为全省的企业和广大科技人员提供服务。为此,成立了多个子项目组分别负责软件平台的开发、网络架构和硬件设备的选择、电子文献资源调研和采购。每周召开项目例会,使各子项目组能够协调配合、按计划推进。
强强联手 共谋发展
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是以江苏科技信息网为基础架构建立的。
江苏科技信息网是江苏省“九五”科技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全省科技系统有史以来资金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曾连续两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列入当年的工作目标。1994年8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江苏省科技信息网,在原江苏省科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县科委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由省、市、县网络中心以及相关研究院所为主要单位,承担了全省科技信息网络各级网络中心的建设工作。经过四年的建设,到“九五”期末,江苏省科技信息网已建成了拥有自己的省、市、县三级网络平台,覆盖全省的物理网络体系和专业化科技信息资源体系,开展了网络的基本应用与服务,成为全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信息网络支持系统和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1997年4月,江苏信息网络中心完成与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合并工作。其后各市、县科委相继成立科技信息网络中心。
江苏省科技信息网络为树形拓扑结构,基本分为三级,省网络中心为全网的核心节点,二级节点为13个省辖市分中心、研究院所分中心及部分经济发达的县(市)分中心,三级节点则为各市(县)分中心所在地企事业单位、研究院所、开发区等局域网(终端),以此形成省科技信息网的主体框架。
如何更好地利用江苏科技信息网为江苏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服务?增强江苏科技信息网的服务功能,拓展其服务面是江苏科技信息网再现辉煌,走向未来的关键。各地与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直接使用江苏省科技信息网拥有的IP地址、宽带互联网出口、数据中心机房和江苏各地分中心的人员和设备。解决了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对外服务IP地址不足的问题,降低了设备管理和维护的风险和费用,为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的顺利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科技信息网、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强强联手,两大平台共同发展,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新局面。
集成服务 使用方便
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对外服务采用的是“一站式”集成软件平台。用户从门户网站(www.jsinfo.gov.cn)登陆后,输入关键词,可以将文献平台上所有电子出版商的电子文献中的相关文章逐条显示在同一个界面中,避免了用户反复登陆和操作的复杂性。
中心集成整合科技、教育、文化系统十家核心单位的存量资源,采用国内最先进的WEB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加工技术、数据推送技术,以及联机编目等技术,建立支持跨平台、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环境的综合性文献处理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成为能快速、高效、便捷、及时面向全省用户提供工程技术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和服务枢纽。中心建设的设计理念和服务方式都位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开创性示范价值。
江苏科技信息网上全文服务包括: ① 中文科技期刊库: 重庆维普、清华CNKI、万方数据。② 中外专利: 全部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包括中国在内的七国两组织专利摘要信息。③ 国研网数据镜像: 国研网数据库是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报道经济、金融研究和行业经济领域的专业信息及其研究成果的大型经济类数据库。④ 中文学位论文库。⑤ 中文会议论文库等。
国图镜像 NSTL服务: 中文数据库包括中文会议论文库、中文学位论文库、中国国家标准库、计量检定规程库。外文数据库包括: 外文期刊(15 540种)、外文会议论文库、外文学位论文库、国外科技报告、国外标准。
随着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服务面的不断扩大,网络硬件方面的建设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善。在网络拓扑结构方面,参与建设的十家单位之间初期采用的是租用电信裸光纤的互联方式,可靠性较好但费用较高。技术人员经过实际测量网络流量,结合电子文献网络服务的特点,认为适当提高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网络出口带宽,采用电信公网实现十家单位之间的互联也是可行的。根据这一建议,中心将网络出口带宽由10M增加到100M,停用了租用的裸光纤,服务质量没有下降,运行费用大为降低。在服务器方面,建设初期采用的方法是为不同的电子文献资源架设专门的服务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发现有的服务器负载较重,有的服务器负载较轻,使用的服务器数量较多,耗电较多,管理复杂性增大。针对这一状况,中心淘汰了一部分性能较差的服务器,增添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刀片式服务器,采用虚拟机方式运行,有效模拟了中心需要的各种环境要求,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
【案例评析】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根据自身从事科技信息、文献服务的经验,敏锐洞察到电子文献、网络化服务将是未来科技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利用现有江苏科技信息网的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要战场。经过几年的发展,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在文献资源、软硬件设备、服务团队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服务面不断扩大、服务效果得到江苏广大科技人员的肯定。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建设了一支高效的服务团队,服务人员经常到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工程技术文献服务的讲座,在各地区建立推广站或分中心,与广大科研人员形成了较好的良性互动环境,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的公益性服务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王 遐
2007年对于《中国校医》等杂志可说是个“翻身”年,自2002年被评为三级期刊后“知耻而后勇”,终于在这一年跨入一级期刊行列。《中国校医》等杂志编辑部深刻感受了几年来期刊质量提高的过程,这固然是编辑部自身努力的结果,但也与江苏省自然科学类刊物审议委员会的管理服务和专家的悉心指导不无关系。
承担管理任务 为全省科技期刊服务
江苏省自然科学类刊物审议委员会(简称刊委会)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成立于1985年1月,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领导下的有关自然科学类刊物审批、整顿、管理的咨询和工作机构。刊委会的工作任务: ① 积极宣传和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有关办好自然科学类刊物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② 根据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协助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搞好期刊的审批、整顿工作,使全省自然科学类刊物形成合理的布局、结构。③ 不定期地抽查、审读刊物样本,对期刊质量进行考核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对办刊条件较差的单位,进行重点检查,促其尽快改善。④ 协助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开展期刊质量评比,表彰、奖励优秀期刊,推动编辑部的各项建设,提高全省自然科学类刊物的质量。⑤ 指导和支持、组织多种形式的编辑业务培训、研讨活动,搞好编辑队伍的建设,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⑥ 根据自然科学类刊物宏观管理的需要,组织专题调查研究或软科学研究,提出加强期刊管理,提高期刊质量的决策性、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作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的直属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长期参与全省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2000年之后,省科技厅明确将刊委会办公室设在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并由编辑出版中心(现网络与宣传中心)负责具体工作,构建起为全省科技期刊服务的平台。
2001年,刊委会办公室根据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文件精神,在原《江苏省自然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实施办法》的基础上补充、修改、制定并下发了《江苏省科学技术期刊管理暂行办法》(苏科条〔2001〕323号)。2002年,组织实施了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结合“江苏期刊方阵”工程的全面启动联合开展的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活动。2003年完成了对刊委会的调整,并初步建立了审读专家库。2004年为进一步提升江苏期刊的办刊质量和水平,加快实现江苏由期刊大省向期刊强省的转变,并为新闻出版总署即将举办的国家期刊奖评选做好基础工作,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期刊协会联合开展了第五届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活动,并按照择优汰劣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组建第二届江苏期刊方阵。
2001—2007年,刊委会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全省期刊整顿、新刊申报、期刊质量评估分级等活动,并积极组织全省科技期刊开展审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教材编写等,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全省科技期刊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业内重视期刊的质量蔚然成风,并以此推动全省科技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相关行业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制定评估实施细则 引导期刊提高质量意识
开展科技期刊审读,对科技期刊质量的评估,都离不开衡量的准则,同时这些准则又具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为此,建立相对统一、相对公平的衡量尺度非常必要和重要。刊委会办公室依据《科学技术期刊审读办法》((92)国科发情字304号)《期刊出版管理规定》(2005年9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1号),在调查研究和总结以往评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制定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并组织专家对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研讨、修改;结合江苏的实际,研究制定评估评价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组成以刊委会委员、期刊审读员为基础的评审专家队伍;确定期刊分级、入围期刊方阵、推荐参加国家期刊奖评选的原则、比例等。
通过组织科技期刊的审读、质量评估分级等活动,监督和检查科技期刊社(编辑部)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条例和贯彻国家标准等情况;针对审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业务培训,使广大从业人员进一步明确对科技期刊的政治、内容、编辑、出版方面的质量要求,质量意识有明显提高。例如一些期刊对容易忽视的涉及国家主权的表述、国家版图等问题重视起来,对相关技术计量单位等符号的概念明确起来,对开展广告业务的要求严格起来。特别是对于那些有一定学术、技术水平,但编辑质量不尽如人意的期刊,刊委会办公室协助行政主管部门约请他们的负责同志做诫勉谈话,引起期刊社(编辑部)的重视,督促相关人员参加有针对性的编辑业务培训;对提出要求的编辑部,组织审读专家上门服务,对办刊方向提出建议,从编辑规范的点点滴滴入手,悉心指导。在期刊社(编辑部)的自身努力下,在刊委会专家实实在在的帮助、指导下,在2004年的评估分级活动中,全省科技期刊编辑质量整体水平有提高,原来被评为三级的《中国校医》《玻璃纤维》等期刊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均进入二级期刊的前列;2007年又有提高,进入一级期刊行列。2004年刊委会办公室共组织推荐14种期刊参加国家期刊奖评选,其中有9种期刊入围,这在全国也属领先的比例。
打造信息化平台 开启数字化期刊发展新航程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科技期刊的管理工作,提高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政府职能的高效性、公正性、透明性,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的整体功能,自2003年6月以来,刊委会办公室组织江苏科技网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建设了科技期刊信息数据库,收录了240多种科技期刊信息及60位审读专家的信息。2004年,在已有的数据库基础上初步完成了“江苏省科技期刊信息管理平台”网站的建设。这个网站既是刊委会的门户网站,也是面向全省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性网站。刊委会办公室不断收集与科技期刊相关的最新信息在网上发布,保持了网站的鲜活力。
鉴于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管理部门职能调整,2007年之后,刊委会办公室相关人员参与到江苏省期刊协会科技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基于科技期刊管理工作的长期积累,2009年以来,依托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网络的资源优势和先进技术,积极探索建设面向全省期刊的开放式的网络平台,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2009年以江苏省信息网络中心名义申请“互联网出版许可”获得批准;2010年申报“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数字化期刊及互联网出版平台研建,获得立项支持。这些必将为江苏数字化期刊的发展开启新的航程。
【案例评析】 作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的直属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长期以来一直承担全省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并由编辑出版中心(现网络与宣传中心)具体负责刊委会办公室的工作。2001—2007年,刊委会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参与了全省科技期刊的管理,对全省科技期刊的发展和期刊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很大作用。刊委会办公室树立服务观念,重视为全省科技期刊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多年来围绕全省科技期刊的发展,为管理部门做好参谋,为全省科技期刊社(编辑部)提供良好服务,对全省科技期刊产生了较强的凝聚力。同时,与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密切沟通,积累了一定的外部工作资源,为今后依托所内先进的信息网络资源,开拓面向全省的数字化期刊发展平台打下基础。
孟 燕
科技研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人才的持续技术创新活动。如何吸引科技人才以及怎样激发他们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是科技研发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江苏科技信息》搭建服务平台,组织各地各类机构介绍自己独特的经验,不仅有通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成果和政府奖励技术成果等外部激励措施,还有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市场化的分享利益的机制,承认并实现了科技人才作为人力资本的价值,从而激励他们从事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持续创新活动,实现了在企业外部激励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并进一步转化为个人内在的自我激励,这样的激励作用将更大也更长久。
研究创新“瓶颈” 发掘典型案例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技术企业的特征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从事知识性工作的人而言,他们对赏识、赞许、成就方面的关注远胜于其他的激励形式。作为研发人员,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文化,较强的创新精神,心理需求层次较高,渴望能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因此,许多研究者都提出对研发人员应遵循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内在激励为主,外在激励为辅的方针。然而,针对我国研发团队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大部分研发团队成员的物质需求还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所以,对我国的知识型员工来讲,其激励方式应当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互有效结合。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和企业所处环境,研发团队的激励设计应该以科学合理的团队绩效评估为基础,以经济利益激励为核心,辅之以地位荣誉激励和文化激励。
那么,如何具体构建创新团队的激励机制?《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社相关人员经过多方调研,发现各类企业都有不同的做法,效果各有不同。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研发项目的团队激励特别具有普遍推广意义。于是,相关编辑约请了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陈云仑将他们的做法与经验撰写成文,在刊物上发表,力求给广大读者以借鉴。
组织深入调研 提炼成功经验
有关编辑组织东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的研究人员深入到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做深入调研,协助陈云仑副总工程师归纳、提炼了其做法和经验。
(1) 严格挑选项目组成员
研发团队由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组成,是项目研究开发的核心团队。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含子项目)的选择有着严格的条件: 专业对口,具有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承担并成功完成过本专业具体产品的开发任务,有成功组织协调的经历;能全面负责对所研究课题的整体方案设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水平,掌握该专业最新技术动态和近五年来发展状况;有风险意识、奉献精神及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公司及有关的保密要求。项目组成员也有较为严格的选择条件: 成员由项目负责人确定;遵纪守法,能确保2~3年以上人员稳定,项目的研究将广泛吸取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成果。服从跨项目的统一安排。项目的对外合作采用方案: 一是依托产品开发的研究由产品实现时进行验证;二是理论性研究课题的验证由合同规定。
(2) 合理承担项目风险
项目课题组的负责人个人需拿出一定的风险金投入到其承担的项目中。风险金数额按项目预算总费用(经职能部门审核)的10%,最低不少于人民币20000元。项目课题负责人及项目课题组成员所投入的风险金要求在项目通过正式立项后1~3个月以内到账。项目课题组需要严格按所签开发合同执行项目课题的研究开发: 对按合同要求按期或提前完成开发任务的将按投入风险金的3倍与本金一起给予奖励回报;研究开发失败,则风险金不返还;风险奖励的兑现是在项目通过最终验收时,兑现总数的一半;产品成功投运三个工程后兑现其余一半;风险回报的支付,由技术部会同专家委员会依据相关评审及验收结论,提出报告,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财务兑现。为资助和鼓励有技术创新能力的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产品研制,公司设立风险基金按低息抵押贷款方式,重点支持没有足够经济实力的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及项目组主要成员。
(3) 依据合同规定实施
项目课题组的考核由项目管理组和职能部门依据合同规定执行。例如,对无合理计划的费用超支部分将按10%从风险回报中扣除;对连续三个阶段不能完成研制的计划,且无合理解释的人员将视为违约,由项目课题组负责人负责。
(4) 有效协调各方资源
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了达到资源共享,各项目课题组必须服从总体技术方案协调。例如,研究开发部门在与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协商的基础上有权在大项目内统一调配除项目课题组负责人以外的其他项目组人员。参加该项目工作的人员原承担的项目或工作,必须做出合理的安排,确保有足够的精力投入。
在此基础上,有关编辑与作者共同探讨写作提纲,反复讨论,提炼主题,多易其稿,最终完成《重大研发项目的团队激励》一文,在《江苏科技信息》上发表(2005年 第7期: 27—29)。
文章刊出后,立即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国电南瑞、苏源环保等将其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参考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华电集团公司将该经验在本系统内作为推荐范例,在更广泛的部门推广实施;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此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学校的实际条件与政策规定,发展成为校企公司重大研发项目的制度设计框架,从而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该文也被众多研究者作为课题研究的参考文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案例评析】 这次组织文章是《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社主动参与科技宣传、提高科技服务质量的一次积极尝试,其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 ① 主动寻找服务需求。科技宣传工作要主动寻求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发掘新的服务需求,这样才能做到“适销对路、满足需求”,从而使刊发的文章对推进改革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价值。② 主导参与服务工作。在发现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主导参与服务工作,组织合适的专家学者深入调查研究,提炼主题与经验,形成有共性价值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平台《江苏科技信息》,以便在科技系统内以及相关领域中推广应用。③ 主控服务重点方向。办刊物征集稿件通常途径有两个: 一是自由投稿,一是组织撰稿。但是,大多数投稿或撰稿未必符合服务工作的要求,所以需要组织其他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在初稿的基础上做深度加工,这样才能引领服务方向,突出服务重点,最终取得很好的实效。
蔡忆宁
1984年《江苏科技信息》杂志创刊,至今已有27年的办刊历程。27年来《江苏科技信息》在推动江苏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各个环节默默耕耘,努力为科技进步作贡献。
可行性研究 服务于专业研究所新项目决策
1995年8月,江苏省医药工业研究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医院签署了一份中药片剂处方工艺技术转让协议。为更好地实施此项目,1996年,江苏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希望《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社提供科技咨询服务,论证“新乐康”中药生产项目的可行性。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本所文献收藏优势,与江苏省医药管理局、江苏省医药公司、南京各大医院开展合作,对项目的技术路线、同类产品的市场行情进行分析评价,顺利完成了江苏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委托的科技咨询任务。江苏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对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给予了较好的评价,认为“分析路线准确,引用证据充分,可信度较高”。1998年,“新乐康”中药生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荣获江苏省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
技术培训 服务于农民增收
1998年,《江苏科技信息》杂志追踪国内最新科技研究动态,发现蝇蛆的综合利用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兴产业。经文献检索分析后,发现蝇蛆全身都是宝,是一种利用价值很高的有害昆虫。其干蛆含蛋白质62%、脂肪10%~15%,且富含各种氨基酸。蝇蛆不仅可作为优质蛋白饲料喂食特种水产动物,而且可提取其活性蛋白粉和蛆油,制成食用全脂蛋白质粉,作为高科技生化制品;蛆皮还可提取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几丁质,制成高纯度的几丁多糖系列产品,能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保健品、化妆品、防腐剂等领域。而且我国武汉苍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用蝇蛆制成的“活力乳诺素”商品已销往美国市场,前景看好。
在综合分析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和蝇蛆几丁质产业化前景的基础上,《江苏科技信息》杂志“咨询热线”专栏刊登了有关蝇蛆养殖的专业论文,受到读者极大关注。为了推动这一新型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养殖技术,《江苏科技信息》杂志诚邀专家编制出“无公害蝇蛆养殖技术”培训教材,连续多年举办“无公害蝇蛆养殖技术培训班”。为确保需求者获得真实的技术,收获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养殖的成功喜悦,《江苏科技信息》杂志与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把关蝇种质量,所有学员所需蝇种均由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同时农业科学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培训上门作技术辅导。
《江苏科技信息》杂志开办“无公害蝇蛆养殖技术培训班”消息一经传出,很多读者踊跃报名。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接受技术培训,同时减轻读者往返路途负担,《江苏科技信息》杂志将培训班讲课内容制作成光盘,连同培训教材一起直接寄到需求者手中。这种培训方式方便了需求者的学习,有效地推广了无公害蝇蛆的养殖技术,在特种水产动物养殖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江苏科技信息》杂志为提升农民科技水平与经济收入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之举,不仅在推动以技术进步发展养殖业,提高农民增收活动中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也使编辑中心在开展咨询服务活动中收获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情报调研 服务于政府决策
2001年,《江苏科技信息》杂志“咨询热线”栏目报道了“国外树莓——红梅品种的引种”,引起了泰兴镇镇政府极大的关注,并想在全镇广泛引种,帮助农民更好地发家致富。泰兴镇镇政府的科技助理来到杂志社,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以确保项目能快速推进。面对科技助理的迫切目光,杂志社的领导认为,如果让全镇农民引种,一旦发生问题,农民的血汗钱将付诸东流,应慎重行事,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充分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调研与论证,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针对红梅品种的引种,杂志社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检索,做了详细的情报调研,并直接找到引进树莓品种的专家,与其共同探讨,论证泰兴镇引种的各种具体问题。经过缜密细致的调研与分析,最终结论为“泰兴镇的地理情况和气候条件不宜引种红梅品种”。
分析结论做出后,杂志社迅速向泰兴镇镇政府提出“不要引种红梅”的建议,同时一一列举了各种不利因素和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该建议被当地政府采纳,避免了错误决策的出台,使农民免遭经济损失。
专题栏目策划 与企业形成多赢
2002年《江苏科技信息》改版后,创建了“院士话题”“申报指南”“知识产权”“科技金融街”等核心栏目。各栏目每年制定重大选题多个,积极宣传科技政策,引导科研人员开展专业技术研究,指导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创业,辅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国家各类计划项目以及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教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国内外融资。
2003年,《江苏科技信息》杂志依据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申报书的七个方面内容,即“总论部分、申报企业情况、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项目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项目实施方案、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等,策划了“如何撰写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可行性报告”专题,组织专家学者以具体的案例为基础,详细介绍企业在项目申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专家学者共撰写指导性文章8篇。2004年,《江苏科技信息》杂志又策划了“创新基金系列研究”专题,组织8篇稿件,如: 《国家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推动作用——来自苏南与温州地区的经济调研(上、下)》《创新基金实施与作用评价实证研究(上、下)》《雪中送炭促进发展创新基金让科技型中小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创新基金效应分析》《创新基金“溢出”效应分析》《鼓励技术创新 支持科技创业——创新基金推进南通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两个专题文章的陆续刊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一些地方科技局还专门组织学习,将专题作为必读之物,全国各地的读者纷纷来函来电索要,结果当年杂志的印刷本被索要一空。为了更好地发挥宣教作用,编辑出版中心将此专题文章汇编成册,两次加印汇编本供广大读者索取。《江苏科技信息》的专题策划与读者形成了良好互动,创造了创刊以来史无前例的读者追捧效应,提升了杂志的社会形象,提高了读者的认知度,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苏州海洋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动反馈了利用《江苏科技信息》专题得到的收获: 公司在“如何撰写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可行性报告”专题的引导下撰写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项目申报书,得到国家科技部及评审专家的认可,并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无偿资助8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研究项目的深入开展,使企业技术创新拥有了光明的前途。为感谢《江苏科技信息》杂志,苏州海洋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在杂志上投放广告,较好地体现了“栏目专题吸引读者,栏目专题为读者创造收益,读者为杂志创造效益”的双赢模式。
编辑出版中心在2004年的工作总结中指出:“科技金融街栏目中刊登的创新基金申报专栏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提升了刊物在读者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精心论证 服务于企业项目申报
2006年,江苏联合化工有限公司阅读《江苏科技信息》2003—2005年“科技金融街”栏目刊登的专题系列文章“如何撰写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创新基金系列研究报道后深受启发,希望编辑出版中心能对他们的一个项目产业化生产做可行性分析,并帮助撰写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书。面对企业的需求,编辑出版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具体研究,帮助企业顺利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50万元。在国家资金的支持下,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指导下,企业于2007年创造产值7500万元,获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在对立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中,编辑出版中心的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本所专业数据库,经过缜密的信息检索和精心的分析论证,为项目制定详细的技术路线,设计了融资路径,规划了企业管理与措施,预测了项目的经济效益。企业对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为我公司‘STN-LCD用高档混合液晶材料产业化生产’所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据充分合理,技术方案可行,技术路线分析真实可靠,项目前景描述到位,要求提供的资料及附件严格,所提建议具有战略、战术眼光。整个报告由多个部分的内容构成,每个部分都经过精心地推敲、斟酌,论证非常严谨。”这个案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科技信息》杂志在引导企业创新中的作用。这份项目产业化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荣获第二届江苏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
认真审稿 筑起防止专利权丢失的保护墙
面对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的知识社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以技术优势占领市场,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思路、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产品。作为科技指导类杂志,《江苏科技信息》在推进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中同样发挥了应有的指导作用,积极引导专业人员申报专利,避免专利申请失去新颖性和专利权,主动为防止专利权丢失筑起一道保护墙。
《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经常会收到专业人员的技术论文,其中有些论文实际上属于技术发明,可申报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但由于作者缺乏申请专利的相关知识,并不知道在申报专利前一旦公开自己的技术发明后将从此失去其发明的新颖性和专利权,因而将自己的技术发明作为论文投至杂志社。如果编辑在审稿过程中不及时指出,将这类论文刊登出去,会给作者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编辑在工作中要认真审稿,尤其是那些具有技术发明和创新的论文更应谨慎对待,一旦发现论文有可能具备专利技术与发明特点,立刻主动与作者沟通,建议其先申报国家专利,获批后再刊登论文,为可申报专利的发明筑起一道防专利权丢失的保护墙。例如: 某车桥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拟在《江苏科技信息》杂志上刊登一篇名为《一种孔位可调的后桥壳钻夹具》论文。编辑在审稿时发现文章作者阐述的内容均属于技术创新内容,遂向读者提出暂缓此论文刊登的建议,并对作者晓以利害,维护了专业人员技术发明的所有权。为此,作者来电向《江苏科技信息》杂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案例评析】 《江苏科技信息》杂志以平面媒体的特点,综合情报调研与分析能力的优势,及时开展先进技术的传播和技术创新的指导,积极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努力维护作者的技术发明与创造的专利权,全面展示了省级科技情报研究所专业数据库的信息能量以及情报调研与分析能力。不论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或为企业产业化生产的可行性论证等案例,都有效发挥了信息检索功能,展现了信息内涵的各种联想效应。这种以情报分析的眼光策划栏目,以情报调研的方法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提升了杂志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声望,为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2000年,《江苏科技信息》被国内各大数据库全文收录;2002年,《江苏科技信息》荣获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首届“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奖;2008年,《江苏科技信息》荣获江苏省新闻出版局颁发的第六届江苏省优秀期刊奖。
戴伟华 刘 艳
《电动自行车》杂志自创办8年以来,立足于“为行业服务、促行业发展,提供行业信息、当好行业参谋”的宗旨,是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对外发布行业信息、传递国家相关政策、反应企业诉求的重要平台,也是行业内宣传企业经营理念、活动报道、新品推广的重要窗口之一。《电动自行车》每期刊登江苏省及全国主要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产销存统计报表及年报,为企业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引导企业经营方向,调整产品结构,提振行业信心等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电动自行车》充分发挥了其专业媒体的宣传优势,为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记录产业发展 发布政策信息
电动自行车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调查统计,1998年,全国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仅16家,产量仅为5.8万辆,从2003年起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迅速,发展到2010年年产销量达2900多万辆,现社会保有量达1.3亿元之多,江苏省已率先每百户接近80辆,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代步工具之一。电动自行车出口量也逐年增长,2010年出口电动自行车58.5万辆,同比增长44.6%,出口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57.8%。电动自行车产业已经形成江苏、天津、上海、浙江、山东等主要集中地,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产量和出口量都占世界总量的95%以上。
在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过程中,《电动自行车》杂志记录了其点滴成就。尽管电动自行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遇到挫折与打击,但《电动自行车》杂志利用这一窗口给业界人士鼓劲,让大家看到此行业的发展远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研发新品,提升科技含量,升级换代,推进电动车行业向高科技、自主研发产品迈进。协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开展对全行业基础资料的调研、收集和整理工作,发布相关数据。
《电动自行车》杂志的重要合作单位江苏自行车电动车协会,发挥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引导行业健康、有序、科学地向前发展,共同为自行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积极响应国务院扩大内需的号召,在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关于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工作的大背景下,《电动自行车》杂志积极配合协会工作,及时报道了相关政策、动态、发展进程,让企业认识到电动自行车下乡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企业争赢先机。最终,电动自行车被纳入国家家电下乡补贴范围,反映了政府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认同和扶持。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电动自行车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成电动自行车的“品牌化”发展;在积极呼吁推迟“电摩标准”的实施(最终电动轻摩标准暂缓实施)、推进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出台、四部委联合通知要求各省制定出台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九部委加强电池行业的环保整顿等重大事件中,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迅即作出反应,及时召开骨干企业座谈会,领会政策精神,积极提议合理化诉求,并强调要加强行业自律,配合江苏省政府相关领导部门调研工作,并在《电动自行车》杂志上及时通报,协助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便于管理且有效操作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方法,同时对中国自行车协会主办的自行车骑游活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开展的中国轻工业十强企业评价工作等都及时加以了报道。
推广企业品牌 宣传行业创新
电动自行车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行业内企业优胜劣汰,生产经营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动车行业的龙头整车企业如: 新日、雅迪、爱玛、绿源、凤凰、英克莱、鸿尔达、高仕等,品牌零部件企业如: 天能、超威、华富、双登、正新轮胎、唐泽、森威飞轮、金恒泰、璞瑞电池、响水三套轴、海狮五件碗、康隆车件、特能充电器、澳玛电机等,多年来一如既往地利用这一窗口对外发布企业信息与品牌理念。苏中电池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品牌企业之一,刚介入这一行业时,对行业不熟悉,行业对他们的认知度也不够。通过这一媒介,他们了解了这一行业并融入这一行业,业内人士也通过这一版块加深了对苏中电池的印象,不论其生产、管理、服务以及发展理念都逐渐得到业界的认可。苏能电动车、浦能电池、新诺力、国轩万力锂电池、星恒锂电、瑞伦防盗器、富美充电器等同样如此。作为新品推广平台,凤凰新推的自主研发的新品类——钢管车、上海百顺可调式随动锁闸、金恒泰四合一报警器等,由此得以更好地宣传推广。摩托车企业如大运、隆鑫等,介入电动自行车行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通过杂志的相关报道,也让行业对他们的介入引起重视,把摩托车多年的制造技术与管理经验引进电动自行车行业,进一步提升了电动自行车产品的科技含量。
由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江苏省自行车有限公司、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交通安全协会主办,江苏沧海展览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中国江苏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及零部件交易会,每年一届,2012年将迎来第30届。多年来,此展会在中轻联、中自协、各省市协会及业界媒体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骄人成绩,江苏南京展已经发展成为行业内三大品牌展会之一,2007年起先后多次被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会展品牌”,获得业界人士好评。从最初的300多个展位一路发展到目前近2500个,2011年的苏交会无论在规模还是展商数量与品牌效应上,都创下历史新高: 近500家企业魅力呈现、2500余个展位再现行业发展脉动前沿产品、6万m2展场磅礴呈现,10万人次进场参观参展,群星闪耀,炫动金陵,展现着新的辉煌。这同样离不开《电动自行车》杂志的宣传造势。《电动自行车》无论在展前、展中和展后,都进行了连续跟踪报道,充分发挥了其宣传媒体的优势,为展会的成功召开助力。同时,协会每年组织企业参加上海、天津、杭州、济南、台北以及日本和欧洲等国际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专业展和境外专业考察,开展有益于本行业的其他活动,《电动自行车》都及时作了相关跟踪报道,对企业了解国际国内行业动态、掌握科技前沿信息等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案例评析】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能、便捷的交通工具,完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际国内都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电动自行车》杂志作为电动自行车行业专业媒体,行业内企业充分利用其作为本企业活动信息、新品宣传、市场推广的一个有利平台,及时发布有关行业活动、管理、技术新品、发展动态等方面有关文章,更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对原有品牌企业的宣传报道起到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对新兴企业起到了引导与宣传推广的作用。目前,江苏省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及备案管理办法已经出台,其相关技术参数比较宽松,对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电动自行车》杂志今后将继续在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其专业媒体的宣传报道作用与舆论引导作用,共同促进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柳 燕
《江苏科技年鉴》1989年创刊,每年出版一卷,逐年排列卷次。《江苏科技年鉴》内容包括图片要览、特载、科技管理、科技计划与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行业科技、地区科技、科技人物、科技机构、科学普及与科技团体、科技统计、科技政策与法规、大事记等,主要反映上一年度江苏科技活动的基本情况、最新科技成就、重大事件以及发展趋势。《江苏科技年鉴》记述了科技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创意、新举措、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一系列新知识、新思想,涉及管理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尤其是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等领域,使读者不仅可以从中查找资料,而且还能学到许多新知识,起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的作用。
盛世修年鉴 七大特点融一身
盛世修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编纂出版科技年鉴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科技工作。年鉴是记述上一年度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载体,它以年为单位,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
《江苏科技年鉴》的资料具有权威性、信息性、系统性、时效性、科学性、连续性、检索性等七大特点。权威性——科技年鉴是由科技行政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组织编写,撰稿人涵盖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是代表地方科技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的最具权威的政务公报,内容必须可靠,简单明白,事实数据准确详细,客观公正;信息性——科技年鉴收录的信息全面、系统、准确,且具有权威性,为读者查找资料提供了一条捷径;系统性——科技年鉴的内容包括社会发展各相关行业和领域的科技工作,内容全面,集百卷于一册,是“小而全”的资料库;时效性——科技年鉴以年为周期,报道该年的材料,对超出该年度的材料不辑录入当年年鉴里面,资料力求“新”,即要记述科技发展的新特点、新成果、新成就,这是年鉴的珍贵之处,科技年鉴中主要的科技统计数据、科技成果都是经过核实的权威性资料,都是首次公之于众;科学性——科技年鉴的科学性除了资料翔实可靠外,其内容是经过科学整理的,按分类科学、层次合理、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同类集中,力求编排有序,把众多部门、系统的资料按最便于查阅的形式加以编排,体现出科技年鉴章节体与条目体相结合的特征;连续性——科技年鉴是逐年连续出版的,前后衔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资料;检索性——科技年鉴的分类本身考虑了检索的需要,编有索引,以便于检索,充分发挥了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的作用。
传播科技成就 编撰资料长编
科技年鉴被视为书桌上的“资料室”“信息库”。《江苏科技年鉴》的功能体现在传播科技信息、提供决策依据、提供借鉴资源等方面。
(1) 传播科技信息
科技年鉴是在收集了各部门、各行业大量的文献、数据、年度总结的基础上归纳、综合之后编纂出来的,可使读者对该地区科技现状与社会发展的状态有较完整、系统的了解。可以宣传地方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扩大当地的知名度,为当地与外省、市在科技方面的横向合作及对外开放提供线索,发挥信息“窗口”作用。
(2) 提供决策依据
科技年鉴把大量丰富翔实的资料加工成为系统、科学、权威的综合信息,可以供各级政府部门、科研企事业单位作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参考,作为制定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规划和进行科学管理的根据。它是昨天的记录,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通过它可以“温故知新”,总结审视过去一年科技工作的方方面面,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进来年工作,起到“当年之积、来年之鉴”的鉴戒作用。
(3) 提供借鉴资源
科技年鉴真实、准确、全面地记录了地方科技工作、科技成果及重大科技事项,逐年出版,逐步形成接连不断的年鉴系列,是一种科技史册,对保存地方科技史料,为有关研究部门和下一轮编修地方科技志,提供最基本、最有用的科技历史资源。近年来,江苏省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第二轮的修志工作,这个时候就突出了资料齐全的重要性。如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教育厅都要求征订年鉴,而且是从创刊号开始订。这对于《江苏省志·科学技术志》来说,作用尤为明显。
志书从搜集资料到整理编辑,直至出版,有的要用上五年、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时间。第一部《江苏省志·科学技术志》编纂工作于1999年5月18日正式启动,至2007年9月印刷出版,历时8年之久,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从公元前一直记载到1998年。期间曾发生过太多无可估量的事件、成绩、错误、经验、教训、发展、变化等,任务非常艰巨。20世纪80年代的修志工作,曾涌现出一支浩浩荡荡的修志大军,为了挖掘原始资料,他们奔波于各档案室、图书馆,翻阅大量的档案、报纸、书籍、资料、数据、图片等,即便他们竭尽全力地挽救历史资料,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造成了资料残缺不全和匮乏,导致志书内容不能达到完备无缺,可以说动用众多人员,占用大量时间也无济于事。这时一部《江苏科技年鉴》则突出了它的作用,不需动用众多人员和大量时间就可以很轻松地将上述问题解决。年鉴为修志节省了人力并保证了志书的质量。
【案例评析】 科技年鉴记载了科技发展的历程。分析研究近年的年鉴,可以观照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能够发现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种种问题,由此不难追本溯源。科技发展说明了只有创新才能跨越。创新总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跨越必然要从已有的起点上起步。每一次跨越都会形成新的起点,每一次创新又为下一次更新奠定基础。每一次创新和跨越都是弥足珍贵的,都需要切实认真记载下来,留给更多的人,从更多的方面去实现更多的创新和跨越,这样才能促进我们的科技事业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这就是说,从科学发展观来看,编辑出版科技年鉴是一件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