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巧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实证研究
张 怡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062)
作者简介:张 怡,江苏无锡人,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高中英语教学与研究。
摘 要: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诸多差异,翻译时务必考虑各自的特点,但中学生做翻译练习时往往机械地将原文转换成译文。文章探讨翻译技巧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实践证明,翻译技巧灵活地运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显著地提高翻译能力。
关键词: 翻译技巧;运用;高中英语教学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英汉互译时必然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借助于翻译技巧。
所谓翻译技巧,说到底就是对语言差异的灵活而巧妙的处理。英汉互译所涉及的基本翻译技巧,建立在英语和汉语的习惯用法基础上,是在翻译原则指导下,为了求真求信、求顺求畅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特点进行“艺术”处理的变通手段。理想的译文应该“形神皆似”。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巨大差异,“形神皆似”的译文往往不可多得。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不能照抄英汉词典的释义,又不能照搬原文的句法,而必须考虑英语和汉语的遣词造句特征,对译文做出必要的变通,以便达到变中求信、变中求顺的目的。[1](P81)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词法、省词法、词类转换、分译法、合译法、正译法、反译法等。
我国的高中生学习汉语和英语虽然已经多年,然而对这两种语言的异同不甚了解,甚至模糊不清,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总是犯各种错误,尽管做了许多翻译练习,但进步缓慢,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对自己所教的两个高中班进行了教学实验,将翻译技巧教学引入高中英语课堂,同时注重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文章首先呈现前侧结果分析,聚焦于典型误译实例分析,同时提供正确译文;接着论证主要翻译技巧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及其有效性。
一、前侧结果与典型误译分析
教学实验之前,笔者采用单因素等组实验设计,对两个平行班进行了摸底测试。自变量是引入翻译技巧的高中英语教学,因变量是英语翻译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1.前侧结果分析
表1 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翻译得分对比
表2 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分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翻译得分平均值分别为5.1739和5.2609,标准差分别为1.31和1.23,两个班级在前测中翻译得分均分相近,没有显著差异。从表2可见,实验班前测总均分为88.5500与对照班的前测总均分88.1522相差甚微,可见两班在教学实验之前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2.典型误译分析
在没有把翻译技巧引入高中英语教学之前,学生的错译比比皆是。下面列出一些典型错译实例,加以简单分析,然后纠错。
(1)我们应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学生译为: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improve our level of English.
学生基本上逐词机械地翻译例(1),没有注意语言习惯,没有省略不必要的词。
改译: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improve our English.
(2)这部英语小说已翻译成中文了。
学生译为:This English novel has already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汉语多用主动式,而英语多用被动式,这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一个主要差异。例(2)未包含“被”字,但实际上是个表被动意义的句子。汉语中这样的句子数不胜数,形式上为主动句,而逻辑意义上则为被动句。这样的汉语句子当然要翻译成英语被动句,译者应注意转换语态。
改译:This English novel has already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3)他生怕吵醒那个小孩。
学生译为:He afraid of wakening the baby.
翻译例(3)时,学生把汉语动词“生怕”转译为英语形容词“afraid”,但译句缺少动词,英语句子通常应有谓语动词。
改译:He is afraid of wakening the baby.
(4)他匆匆赶到商店,没找到那条项链。
学生译为: He hurried to the store, he couldn’t find the necklace.
汉语是意合的语言,句子之间只要不影响理解,可以省略关联词。英语是形合的语言,句子之间通常使用并列连词或从属连词。例(4)的译文由两个分句组成,可用并列连词或从属连词将其联系起来。
改译:He hurried to the store,but/where he couldn’t find the necklace.
(5)他没有来,让我很难过。
学生译为:He didn’t come,upset me.
一个句中出现两个谓语动词,而又没任何连接成分,这是不符合英语语法的。例(5)可以采用合句法处理。
改译:That he didn’t come upset me.或者
He didn’t come, which upset me.
(6)他还没来得及阻止我之前,我已跑出教室。
学生译为:Before he could not top me, I had rushed out of the classroom.
学生按照中文句子顺序刻板翻译的“Before he could not stop me”在英语中不合习惯,无法理解。翻译例(6)这种句型时,要特别注意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真正做到功能对等。
改译:Before he could stop me, I had rushed out of the classroom.
从以上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译源于对两种语言之差异的无知。如果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采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就能避免或少犯错误。
二、翻译技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常用的英汉翻译技巧主要有:增词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拆句法、合句法、反说正译、正说反译等。掌握这些翻译技巧能让学生减少和避免中译英练习中的许多错误。如果只是教师单独地讲授,学生是不能够消化吸收的。我们往往针对某一种翻译技巧,给出英文例句,提供相应的翻译,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的共同特征,得出所用的翻译方法。接着进行一些类似句型的翻译,达到巩固的目的。这种理解——分析——结论——实践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能促使学生积极学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翻译技巧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对高中生有一定难度,我们经常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基本理念,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2](P30)整个过程简述如下:
任务前,教师讲述常用翻译技巧,并用典型例句例证翻译技巧,然后发放教师精心挑选符合教学目标的翻译任务。
任务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讨论解决,共同确定翻译任务需要采用哪些技巧,组内合作得出最好的译文并说出理由,在教师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接下来,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各组评出两篇最好的并给出充分理由。
任务后,各组相互比较后对本组完成的任务做自我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对学生翻译中采用的翻译技巧和学生的译文给予评论,指导学生从翻译实践中学习。课后,要求学生就翻译课堂上完成过的任务做更多的翻译练习,以巩固翻译技巧。
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以积极的思考和高涨的热情投入翻译任务,他们与组员、教师积极交流、互相讨论、合作融洽,其翻译能力和交际合作能力有效得以提升。
下面简述笔者在实验过程中讲授翻译技巧的几个环节。
1.适当增词
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翻译时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词语,以便准确地表达原文所包含的意义。通过增词法,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上都对等起来。如:
(1)他喜欢指出别人的缺点,但用意是好的。
He likes to point out others’shortcomings, but he means well.(增译主语)
(2)姐姐在等我,我得走了。
My elder sister is waiting for me, so I must be off now.(增加连接副词)
以上两个译句中,假如不添加“he”和“so”,两个译句均不合语法。可见,适当地添加词语于译句中绝对必不可少。
2.省略词语
这是与增词相对应的翻译技巧。省略词语,即省略原文中需要而译文中不需要的词语。省译法一般出于译文语法和习惯表达的需要。观察两个实例:
(1)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省译原句中的名词“工作”)
(2)中国足球队的落后状态必须改变。
The backwardness of the Chinese football team must be changed.(省译原句中的名词“状态”)
上述两个译句中的“protection”和“backwardness”均为抽象名词,英语中的抽象名词汉译时,要适当地添加词语:protection=保护工作; backwardness=落后状态。显然,翻译时适当的省略必不可少。
3.词类转译
翻译过程中通常根据译文语言的习惯进行词类转换,如:把原文的名词转换为动词,把原文的副词转换为介词等;否则译文生硬难懂。常见的词类转换技巧举例如下:
(1)你必须好好地照顾病人。
You must take good care of the patient.
(2)我为他的健康担忧.
I am anxious about her health.
(3)我完全赞成你的意见。
I’m all for your opinion.
上面例(1)中的谓语动词“照顾”被翻译成英语名词“care”,例(2)中的汉语动词“担忧”被转换为英语形容词“anxious”,例(3)中的谓语动词“赞成”给翻译为英语介词“for”。
词类转译是翻译中常用的变通手段,是突破原文词法格局、化阻滞为通达的重要技巧。当然,词类转译要遵循一个原则,即不违背原文的意思,有助于译文的通畅。[1](P81)
4.语态转换
英语比汉语更喜欢使用被动句。Baker指出:“Our massed, scientific and bureaucratic society is so addicted to the passive voice that you must constantly alert yourself against its drowsy, impersonal pomp.”[3](P121)因此,许多英语被动句转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许多汉语主动句,特别是形式上的汉语主动句,转译成英语被动句。我们来观察实例:
(1)希望你有机会来中国访问。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hina.
(2)这个问题正在研究。The problem is being studied.
例(1)中的“希望”给转换成译句中的被动语态,致使译句语气委婉。例(2)形式上为主动句,实际上表达被动意义,将之译为被动句恰到好处。
语态转译这种变通手法建立在英语和汉语的习惯表达法的基础上。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具体实例既可译为主动句,又可译为被动句,究竟作何取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以翻译原则为准绳,考虑语境因素的制约。[4](P171)
5.合句法和分句法
合句法和分句法是两种相互对应的翻译技巧。合句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分句法则把长而复杂的句子拆开翻译,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如:
(1)理论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应当牢记的一条原则。That theory must go hand in hand with practice is a principle we should always keep in mind.
(2)他在考试中表现突出,受到老师的表扬。He was praised by the teacher for his distinguished performance in the exam.
上述例(1)包含两个分句,实际上,第二个分句中的“这”指代第一个分句,译者根据逻辑意义,将例(1)的第一个分句译为译句中的主语从句,将第二个分句译为译句中的表语部分,这样处理,译句非常忠实于原句。例(2)是个表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句,被翻译成简单的英语被动句,表原因的分句用介词短语表达,非常信达。
(3)他站起来腾出一把椅子请我坐下。He rose from a chair and offered it to me.Then he asked me to sit down.
(4)野地上花儿极多,黄的、白的、红的、蓝的。The wild country is overgrown with flowers.Some are yellow and some white.Others are red and still others blue.
例(3)是个连动和兼语套用的单句,被翻译成两个英语单句,译得忠实、通顺、恰当。例(4)是个定语后置的汉语单句,其定语后置是为了强调的缘故。该句给翻译成了三个英语句子。第一个是总说的单句,其他两个为分说的简单并列句,分别突出花儿的各种颜色,强调花儿的多彩多姿。译文显得冗长,但实际上非常忠实于原文。
教师在使用合译法和分译法翻译英汉句子时,必须考虑英语和汉语的不同特点,同时以翻译标准为行动指南,力求使译文既忠于原文、又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6.正说反译与反说正译
由于语言习惯不同,英汉翻译中往往出现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表达同一概念的现象。在处理译文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原文中从正面表达的句子翻译成从反面表达的句子(反译),或将原文中从反面表达的句子翻译成从正面表达的句子(正译)。有时,同一个句子既可以翻译成从正面表达的句子,又可以翻译成从反面表达的句子。这就需要译者根据语境选用一种能更准确、更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的译文。从反面表达的英语句子常含有“never”、“no”、“not”等否定性副词,或包含冠以“un-”、“in-”、“non-”、“de-”、“dis-”等否定性前缀的单词;汉语中从反面表达的句子则是指带有“不”、“没有”、“无”、“非”、“未”、“否”、“休”、“勿”、“别”、“莫”、“毋”等否定性词语的句子。反之,如果不含有以上这样的否定词的句子,则为正面表达的句子。在翻译中,之所以采用正说反译、反说正译的变通手法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两个目的:让译文准确,忠于原文;使译文表达符合译语习惯。
让我们分析几个实例。
(1)The problem is too complicated for us common people to solve.这个问题太复杂,我们常人根本无法解决。
(2)We breathe but the air of books.书香仿佛空气,无处不在。
(3)这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There is nothing that the child is not interested in.
(4)世事皆利弊并存。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
以上四例中的原句系正说的句子,其译句则是反说的句子,译句非常忠于原句。
(5)他不准谁多动一下,有着一副令人害怕的严肃面孔。He forbade any extra moves and had a strict look that actually frightened people.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If one idles away his time when he is young,one will feel sorrowful when he is old.
(7) He has not a little experience in teaching.他教学很有经验。
(8)He did not turn up until the meal was over.一直到吃完饭之后他才出现。
显然,例(5)、(6)、(7)、(8)中的原句均为反说的句子,而其译句都是正说的句子,都在意义上忠实于原句。
从原则上说,英语中的正说最好译成汉语中的正说,英语中的反说最好译成汉语中的反说;反之亦然。但在实践中,两者的正反表达形式有时不能吻合,必须进行正反的转换,将正说处理成反说,将反说处理成正说,这是英语和汉语的表达习惯所需要的。对于正说与反说的转换,切不可随心所欲,为转换而转换,而是要确实出于再现原文内容的需要,或是出于译文行文的需要,或是出于表达效果的需要。[5](P89)
三、引入翻译技巧的教学效果
训练4个月后,在试题难度相当,考试时间、评分标准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翻译和英语综合能力测试。
表3 后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翻译得分对比
表4 后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分对比
从表3看出,后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版的翻译平均得分分别为7.1087和5.6630,标准差为1.07和1.22,差异明显。从均分及标准差来看,经过教学实验以后,实验班在翻译得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班,且实验班的班级个体得分差异小于对照班,可以说,实验班在翻译得分方面的进步比对照班大。
从表4可见,在后测中实验班的总均分上升为93.5304,优于对照班的总均分89.2826,同时,实验班学生间总分标准差下降为8.48268,由此可见,在教学实验之后,实验班全体学生的总分都有显著上升,且差距有所缩小。
高中生学习新技能的潜力不容忽视。笔者做了将翻译技巧教学引入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实验之后,学生做翻译练习时有意识地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错误明显减少,翻译的句子一般通顺、准确。以下是学生在中译英练习中运用翻译技巧的典型范例:
(1)交流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A. Exchanging ideas is very necessary.B. Exchange of ideas is a vital necessity.
第一种翻译是字面直译。学生注意到词形转化,用动名词形式作主语,这是学生常用的方法。第二种翻译显示出该学生已很好地掌握了词类转换的翻译技巧,运用两个英语名词分别替代原句的动名词和形容词。
(2)语言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The mastery of a language is not easy, but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
例(2)被翻译为一个简单句,简明扼要,两个谓语动词用“but”连接;译者还采用了词类转换等技巧。
(3)地球的形状像一个大球。
The earth is shaped like a big ball.
学生知道“shape”既可用作名词,又可用作动词。学生运用词类转换显得老练。
(4)政府应采取措施缓解环境污染的问题。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mak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ess severe.
学生灵活地省略原句中“问题”一词。汉语里有些名词,如“任务”、“工作”、“情况”、“局面”、“问题”等有时用来表明范畴,没有具体的含义。这时可以省略不译。
(5)这里将建造个博物馆。
A museum will be built here.
学生巧妙地把汉语的主动式翻译成英语的被动式。这符合汉语多用主动句、英语多用被动句的规律。
(6)他没来开会,没人通知他。
He didn’t come to attend the meeting because he had not been informed of it.
这个句子有两个成功之处。(1)根据需要增加必要的从属连词。(2)汉语的主动句改成英语的被动句。
(7)天气寒冷,河水都结冰了。
It was so cold that the river froze.
这里,学生准确地把汉语的意合句译为英语的形合句,用包括“so...that...”的句型合句,显示英语水平更上一层。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是为了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增加翻译的熟练程度,提高翻译质量。教学实践证明将翻译技巧教学适当引入高中英语课堂是必要的,并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高中生在翻译练习中经常犯错。将翻译技巧灵活地运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能减少许多学生遣词造句中出现的错误,大大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Baker, Sheridan.The Practical Stylist[M].Sixth edition.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 1985.
[4]谭卫国.新编英汉互译教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 High School
ZHANG Yi
(Qingshan High School of Wuxi City, Wuxi Jiangsu 214062)
Abstract: A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e must consider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while doing translation.But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tend to translate sentences in the source language into thos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in a dead or mechanical way.The author discusses and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 high school, by conducting a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analyzing its results.
Key words:translation techniques, application, teaching English in high schoo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