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师职业“高原现象”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韩非
专栏6-1
一位年轻教师的自述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教师家庭,所以对教师职业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一点激发了我的兴趣,鼓舞了我的信心,于是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前我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力求能有一两个亮点;课堂上我满怀激情,力求表达流畅,用词准确生动,把学生带到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去。站在讲台上,看着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那种感觉真好。学生们跟着我思考、记录、讨论、发言,一想到自己的付出推动着他们的进步,一股小小的成就感就会在心中骤然升起。他们对我的评价是“具有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领导和同行的认可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但时间一长,这种教学的成就感和新鲜感会慢慢退去。每天周而复始地机械劳动,看到的主要是教室内学生的懵懂胡闹,办公室老师的无奈抱怨,家长们的困惑无助。而自己呢,就在其中无休止地忙碌着。我不禁迷惑了:这就是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吗?我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只是凭着一些经验和感觉在做事,天天重复着一种个体化的劳动,我的价值在哪里?我的潜力如何得到挖掘?我似乎进入了山重水复的境地,做老师的苦闷、彷徨、迷惑伴随着我。此时,我有幸听取了几位专家教授的报告。我学习、思考,忽然有了顿悟,我深刻认识到过去的激情已逝,但是没有及时补充新的活力。我从困惑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工作不止,学习不辍,向他人学,向书本学,走出困境又是一片艳阳天。不断地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学艺术的博大精深,也使我领略到学习的无穷魅力……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有的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一点进步而兴奋,也会因对工作不熟悉、工作具有挑战性而发奋努力,但当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完全能应付日复一日的工作时,如果不注意扩大新领域、探索新模式,成长中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美国教育学会发表的《谁是优良的教师》一书中说:“教师服务成绩评定的趋势是曲折前进的。在教学的头几年,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教学效果显著上升;教了五六年以后,习惯于已有的教学程序,进步的速度就不像以往那样快,甚至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如果不进修,即使再教20年,也不会有多大进步,到后来就会出现衰退的现象。”[1]教师的这种心理与行为状态直接导致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出现认同危机,不但影响教师本人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学生及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本章介绍教师职业发展中“高原现象”的成因、特点及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