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在课内,功在课外

教在课内,功在课外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现在的矛盾是,不是学生不爱读,而是不让读,没有时间广泛涉猎。我就自己先大量阅读,从中筛选精品并印发给学生。内容包括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著作中的优秀部分、报刊上摘抄的精美短文、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社会问题的新观念新思想等等,鼓励和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我们还可以举办佳文佳句展读,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闪光点,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表扬、得到赞许,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

教在课内,功在课外

——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准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在高考中“文”与“读”并重,不但体现在分值上,而且还体现在评分标准的改变上,通过作文的“开放”实现促进语文教学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但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却让人担忧。有一个学生在他的作文中写道:“小学,老师给你格式,教你如何写作文,老师也教你不要说谎,我不迷茫。中学,老师给你题目,让你自己发挥,但每次写作前老师都会说这个社会是好的,像玉,不要把瑕写进去,末了补一句高分秘诀,我按着做了,果真是成功经验。而现在上了高中,出了一个‘新概念’的拦路虎,把我以前的都给吃了,连点骨头都没剩下。于是我大哭,我怎么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了?……”这一段文字充分反映了当前高中生写作难的现状和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写作的主体——学生方面说,由于全社会对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认识普遍提高,学生就被家长、学校、自己禁锢在书本上了,一切向高考倾斜,一切为了升学,不许学生看电视、看杂志、上网,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关注社会生活。试问,学生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哪来的创作源泉?又何谈创作、创新?所以,大多数学生在不得不写的情况下只能或编或抄或改,像挤牙膏一样弄出点空洞的文字,真是“胸中无有,笔下难活”。怕写作文是当今学生的普遍心态。

二、从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方面说,也是问题多多。首先是教得盲目,经常是到了作文课随意地拟一些贴近高考的作文题目布置给学生,从体裁到内容到能力训练都是支离破碎,不能形成科学的训练体系。在讲解与指导上也是不得方法、不讲实效,以分说话,随意性大。不能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单纯采用分年级、按单元进行训练的模式,机械地训练学生模仿体裁、格式,缺乏对学生观察、体验、思索、想象、创造等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驾驭语言、布局谋篇、创新等能力的训练。总是跟着高考走,却总走在后头。其次是大多数教师自身缺乏写作经验,不怕教作文怕写作文,所以指导、讲评也就只剩下干巴巴的写作理论,一个自己都不会游泳的教练也不会教出好选手。

针对上述情况,就我几年来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呈现给大家,仅供参考。

一、以“读”促写。

提高作文不从根本上解决,单靠“武练”是不行的,要让学生有丰富的积累,要有“源头活水”。而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养性,可以长识,正所谓“务于读书,逸于作文”。所以说,“读”本身就是一种吸收与借鉴,读书为写服务。但现在的矛盾是,不是学生不爱读,而是不让读,没有时间广泛涉猎。而这个矛盾又不是语文教师一道命令、一个劝告所能解决的。我就自己先大量阅读,从中筛选精品并印发给学生。内容包括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著作中的优秀部分、报刊上摘抄的精美短文、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社会问题的新观念新思想等等,鼓励和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这样一来,学生们既获得了大量的创作源泉又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解决了上述矛盾。通过“读”,学生一方面可以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另一方面又可以从中学思路、学技巧、学语言。在这种常新的情境中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在写作上得到具体、生动、及时的启示。现在的语文教学求新、求变,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但我想无论哪一种文体、哪一种内容的文章的写作都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即使是科幻的也如此。

二、激发欲望。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或使写作的内容贴近生活,达到不吐不快,或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达到跃跃欲试。当学生有了一个强烈的表达要求时,文章就有了一半的成功了。

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怕写为愿写。那么怎样调动呢?可以设计热点话题,如现有的电网、水网、路网、因特网、情网、法网……可以造福人类,但利用不好也可以带来严重的危害。怎样认识这个问题?不限文体畅所欲言。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但人人有话说,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还可以举办佳文佳句展读,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闪光点,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表扬、得到赞许,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征文活动,鼓励他们不要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练中学、练中求长进。学生们写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淘书》等作品发表在新民市文化节作品展上,参加了“我热爱的老师”征文活动有五篇入选。还可以适时地组织复述、演讲、辩论等,给学生交流思想认识的机会,在“竞争”中让他们不吐不快。这些方法都切实可行,都能让学生不再把作文视为畏途,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关键在于为师者肯不肯“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培养审美。

“登山者情满于山,观海者情溢于海”,只有面对美好的事物,有创作冲动的人才有可能创作出佳作。只有有了情感,才会自觉地去联想和想象;只有有了情感,才会产生灵感、思接千载。而情感源于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源于一个人对万物的感悟,源于一个人的审美能力。那么如何能使学生热爱阳光、热爱生活、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呢?可以在作文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是如何发现美、创造美的。《明湖居听书》《琵琶行》写乐声之美;《就是那一只蟋蟀》《致橡树》借用意象写出了美丽的情感世界,写出了诗歌的节奏美;《荷塘月色》中那“田田的荷叶”、那淡淡的哀愁怎能不令人心醉……还可以教育学生多观察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风雨星月、山意秋丛,多关心周围人的喜怒哀乐,多把握时代的脉搏,并适时地写出来、讲出去,培养学生以一颗爱心、一双慧眼走入生活、走进世界。有了审美意识,就有了情感,就有了创造美的动力。

四、训练有序。

现在高考的方向是淡化文体、重视能力,踏踏实实地、有条不紊地训练学生各方面的写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八大方面: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谊、描摹美丽的景物、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了解前沿科学技术、展望预测美好未来。从能力上看主要包括:观察积累能力、叙事写人能力、状物写景能力、开头结尾能力、过渡照应能力、审题立意能力、提炼分析能力等等。把这些东西通过写日记、写随笔、写作文等方式从高一到高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做到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五、评改有方。

当前作文的评改方式有很多种,或全批全改法,或精批部分法,或学生互批法,等等。而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或挑选典型印发给学生当堂详批详改,其余略批统指优缺点;或指导学生互相批改,在对照写作要求评改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或确定目标指导学生自悟自改。实践证明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不仅可以把自己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还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达到了学生们互帮互比的好效果。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几篇作文指导就能奏效的。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建立自己的语言库;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有了生活,有了真情,有了语言,日久天长就不愁“酿”不出好文章来。这是高考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充实的含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理的方法,情性丰富,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还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那么,写文章就是人们记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的重要手段,要想使学生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就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欲望,指导他们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有意识地去多阅读,并要求他们写日记,写随笔,写读后感,再现客观现实,发诸真情。另外,从心理学上讲,中学生正处在对人生、世界充满热情好奇的阶段,只有我们积极、巧妙诱导,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兴趣吸引过来,这样也就能促使学生调节与监控自己的写作过程。

同时用表扬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用肯定树立学生们的自信,让学生热爱起来。有了创作的源泉,有了可以创新的见识,有了创作的热情,搞好作文教学是可以实现的。所以,作文要“创新”,要“言之有物”,要重视“想象”,都要先冷静下来,回到根本上去,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生活体验,增强社会性为要务。

以上拙见,称不上先进,但都是当今师生该解决的问题,仅供商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